中秋節的故事精品(15篇)
中秋節的故事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轉眼間,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佳節,我回到了姥姥姥爺家,和他們一起過中秋節。下面,就讓我來講講中秋節的故事吧!
中秋傳說之一——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二——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2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標志。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聚會,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而月餅的制作從唐代往后就越來越考究,那會月餅還不叫月餅,因餡中有核桃芝麻的進口貨而叫做餅。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從這些古典詩句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較為相近了。
中秋節的故事3
中秋節的夜晚,天空晴如水,月亮如鏡,可謂風景秀麗,但人們對此并不滿足,于是就有了點燈輔助月光的習俗。在Kohiro地區,有一個堆疊塔的節日,塔上裝有瓷磚和照明燈。在江南地區,有一個制作燈塔的節日。到了近代,中秋節點燈的習俗更為繁榮。今日周云金和何翔飛的文章《閑戀嘗試談季節性大事》說:“廣東的彩燈最繁華,每家每戶在節日前幾天用竹條系燈籠。制作水果、鳥獸、魚蟲和“慶祝中秋節”字樣,并在粘貼的紙上繪制各種顏色。中秋夜燈用繩子綁在竹竿上,檐口或梯田上的高大樹木,或小燈建成鋸齒形或各種形狀,掛在屋內的高度,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節”。富貴家里掛的燈可以算得高,一家人聚在燈下喝酒玩樂,而普通人則豎起一根旗桿和兩盞燈籠,也樂此不疲。城市的燈光就像一個玻璃世界!翱磥,從古至今,中秋節點燈的習俗似乎僅次于元宵節。”
在《宮女話錄》由鄰居金怡和沈怡玲撰寫,記錄了一個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值八國聯軍進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京都,逃亡途中恰逢中秋節,太后慌亂中不忘舊禮風俗,于是在新州貢院舉行了月亮儀式。故事說:“晚飯后,按照宮中的習俗,皇后會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順著東北的習俗“男人不拜兔子,女人不祭祀灶”,“太陰君”是每個家庭的家庭主婦祭祀的。在院子東南角,擺好供桌,要神碼(一張紙上印著月宮里的大兔子捶藥),插在香壇里。香壇是方桶,金北的香壇不是圓形的,而是方形的。在街上,我有時無意中聽到金杯人唱著“圓月不打,甜不如嘎姐溫柔”可以看出,金杯的斗都是方正的。水桶里裝滿了新高粱,桶里貼著黃紙,四盤水果和四盤月餅堆了半尺高。此外,中間還有一個大木盤,上面放著一個直徑為一尺的滿月餅,是專門為兔子祭祀而制作的。還有兩個新的毛豆角。將茶葉放入碗中并用冷水沖洗制成四碗清茶。這樣,皇后就帶著妃子、格格和我們所有人來完成儀式,也算是儀式了。我們都在逃亡,很迷信,唯恐有一點不禮貌,得罪神魔,給自己帶來災難。所以,只要有機會向神魔磕頭,他們都是爭先恐后地參與,誰也不敢退縮!我和娟子正在更換磕頭!斑@個故事講述的是清朝宮廷中祭祀月兔的規矩,雖然在逃亡中,香壇不得不換成晉北的方斗,但從心理上看,因為難度大,對神靈更加虔誠和虔誠。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清廷稱月中的'玉兔為太陰君。不過,人們稱它為玉兔二葉,不像太陰君那么嚴肅莊重,反而更深情。在北京各地的民間傳說中,中秋祭祀兔子實在是莊嚴不盡,雖然看似對神靈沒什么尊敬,卻體現了人們對神靈崇拜的疏離。自從中秋節從中秋節的儀式轉變為民俗節日以來,禮儀的色彩被淡化,賞識的性質越來越突出,打兔子的習俗可以說是這種現象的有力證明。
中秋節的故事4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無論大小朋友,都喜歡過這個節日,一來,它是團圓日,很多長時間不見的親人都能夠聚到一起,二來,這是個豐盛的節日,因為在過節的時候會有好多好多的好吃的,孩子就更愛了。
中秋節正值豐收的季節,各種瓜果蔬菜紛紛上市,趁著節日,真的`可以大飽口福。說道中秋節,不得不說甜甜的月餅,真是佩服中國古人的智慧,將如此尤物帶到人間。
我自己是非常愛吃月餅的。隨著科技的進步,月餅的樣式、種類越來越多,真的可以作為觀賞品了。
中秋節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流傳,除了吃喝玩樂,怎么讓孩子感受到傳統的節日氛圍呢?最好的方式就是讀繪本。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樂樂趣童書出版社的《中秋節》立體繪本。從封面、內頁到封底,都有非常多的立體設計,能聽,能看,能玩,沒有孩子不會喜歡。這本書的主人公叫遙遙,她有一個愿望,就是月亮趕緊圓起來,為什么呢?因為奶奶告訴她,月亮圓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回來了。哦,原來是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也就是留守兒童?,一本書,它有很多故事,會讓孩子們明白很多道理,感受很多社會現象。
八月十五那天,爸爸媽媽終于回來了,遙遙迫不及待的投入了他們的懷抱,他們一起吃團圓飯,賞花燈,別提多開心了,F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各種物質極度的滿足,他們不知道什么叫思念,不知道什么叫感恩,不知道什么叫珍惜,可是故事里的遙遙,卻是連做夢,都希望爸爸媽媽陪著她。
繪本也有很多神話傳說故事,既有趣,又能豐富孩子們的思維,和孩子講起來,樂趣多多哦。當然了,結束之后,還可以做做小手工,享受親自陪伴的快樂。
中秋節的故事5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9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1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 小人逄蒙在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后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進3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吳剛伐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500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秋暮夕月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節的故事6
八月十五月正圓,說的就是中秋節,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很多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嫦娥奔月的故事很多人都在電視上看過。一起看看中秋節有哪些故事吧。
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后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云:“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币馑际钦f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傳說故事三: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于《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毕鄠髟铝林杏幸恢煌米樱瑴喩頋嵃兹缬,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結:嫦娥奔月是我們都熟悉的傳說故事,而且在電視上看過無數遍,吳剛伐桂也有很多人都有聽過,這些故事都是跟中秋有關的。
中秋節的故事7
引導語: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于中秋節傳說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玉兔入月宮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漫游月宮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8
羿射抄日有功,西王母獎勵兩顆襲長生不老仙丹,由羿的妻子嫦娥保管,羿的`徒弟蒙在八月十五去搶仙丹,嫦娥為保仙丹,全部吞下,立刻就飛升到月宮之中卻下不來了,羿因為思念嫦娥就照八月十五月亮的樣子做成食物,等待嫦娥歸來,這就是中秋節。
中秋節的故事9
中秋,俗話說,中秋的月亮圓又圓我看也是,才剛五點半,月亮就上升的高高的天空好像在顯示它那圓圓的身姿,那為什么中秋節那天月亮是那么圓嗎?
我知道,每逢農歷十五,月亮都會轉到月球—地球—太陽這一條近似的線上,由于太陽光的照射,月球反射,在地球看來月亮被完全照亮了,也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這與月亮過軌道的近地點、遠地點有關,過近地點,十五時就圓了,但過遠地點,可能到十六,十七才能圓,這下你知道了吧。那你知道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嗎?我告訴你。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這下你知道了吧。
中秋節的故事10
皮埃爾摘月亮
有一個叫皮埃爾的小男孩,他雖然個頭不高,卻非常想把月亮摘下來當做禮物送給媽媽?墒,月亮太高太高了,任憑皮埃爾找來了爸爸、表兄弟、鄰居,還有遠方的一大群好心人們幫忙,他總是夠不到月亮。傷心地皮埃爾順著家門口的小路向遠方走去。他不停地走,不停地走,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竟然繞著地球走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終于,在所有人的.幫助下,長高了的皮埃爾摘下了月亮。
中秋節的故事11
月亮,晚上好
在這本書里,林明子用云朵遮蔽月亮,繼而月亮又重現的場景和寶寶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更可貴的是,作者用月亮的表情變化和屋檐上的`貓的反應來迎合寶寶在這一過程中的情緒體驗,更加吸引寶寶的投入。閱讀本書,能促進寶寶理解物體恒常性的道理,同時促進其情緒的發展。
中秋節的故事12
中秋節的由來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故事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其它稱呼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的發展是怎么樣的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于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爸星铩币辉~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
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已流行!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并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并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薄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的故事13
1.嫦娥奔月
中秋傳說故事也傳說最家喻戶曉的就屬嫦娥奔月這個傳說了,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汗馬功勞,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一半,能長生不老,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輕而易舉的騙過了后羿。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觀望著愛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和月餅,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嫦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lsqu;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rsqu;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辨隙鹱兂砂]蛤蟆后,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2.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搗制長生不老藥。
3.玉兔入月宮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讉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4.吳剛伐桂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沒能將那樹木砍倒。
5各地月餅的傳說
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于無從傳遞消息。后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布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里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 于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后,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征“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并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里。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后,便以其頭祭月,后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這就是我從電腦上知道的故事。
6玄宗漫游月宮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宮的傳說了。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7.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14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中秋節小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從此小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宮陪伴嫦娥住了
越南中秋節
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臨近,越南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玩具大戰”使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并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日里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游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中秋節的故事15
中秋傳說之——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
于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中秋傳說之——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
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
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
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傳說之——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中秋傳說之———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
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故事】相關文章:
中秋節故事04-21
中秋節的故事04-25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推薦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04-14
(熱門)中秋節的故事05-21
中秋節傳說故事05-21
關于中秋節的故事09-23
中秋節月亮的故事12-04
中秋節的故事簡短01-29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03-01
中秋節的趣味故事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