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來
元旦,中國節日,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漢武帝始為農歷1月1日,并延用。中華民國始為公歷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歷1月1日為“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相對應地,春節稱為“舊歷年”、“陰歷年”等)。
1.起源變遷
元旦,據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 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2.相關傳說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
3.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見詞條:春節。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F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顒,但民間活動很少。
【元旦的由來】相關文章:
元旦的由來07-19
元旦的由來07-16
元旦的由來與傳說06-20
元旦的由來介紹06-26
生活常識:元旦的由來07-21
元旦的由來600字06-22
元旦的由來和習俗06-20
關于元旦的由來與傳說06-17
元旦的由來200字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