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模板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上星期一我們過了清明。今天,我們來談談清明節。
清明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至今仍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公歷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全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過此節日。20xx年,清明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古代勞動人民據此來安排農事。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包含著豐富的風俗活動內容。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掃墓。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禮俗活動之一。掃墓原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節相傳起源于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后來,由于寒食與清明日子接近,這個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就逐漸與清明合二為一了。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吃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按照舊俗,清明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是人性美好的一種表現,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通過清明這個節日表達我們對先人和親人的緬懷和敬仰之心。
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系起來,清明節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類似西方的感恩節。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著深刻的關系,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而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百花盛開的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并喜歡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踏青”、 “放風箏”和“蕩秋千”等。
宋代文人李彌大有一首詩寫道:“蒙蒙細雨網春暉,南陽清明二月時。細草養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兒”。為我們編織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可謂心境好、景色新,一派鳥語花香!
踏青春游固然是必不可少,但大文豪蘇東坡卻顯得格外冷靜。他在《東欄梨花》詩里寫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處幾清明”。他告訴我們,這美好的時光當然是令人陶醉的,但人生幾何,切莫因為沉湎于此而忘記珍惜時光。
難怪有位民俗學家這樣定義清明節:“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最后,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將來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相關文章:
關于清明節國旗下講話06-18
2017清明節國旗下演講06-19
2017年清明節國旗下講話06-17
2017幼兒清明節國旗下講話06-19
清明節國旗下宣誓詞(精選21篇)03-31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07-02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08-23
2017年幼兒清明節國旗下講話06-17
小學生清明節國旗下講話主題06-17
2017幼兒園清明節國旗下講話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