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游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的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游節將于4月1日—7日在武鳴縣城舉行。
今年的歌圩和旅游節將有千人竹竿舞、千人武術、千人廣場舞展演、武術散打擂臺賽、馬術表演、斗雞斗鳥等20多項活動項目,其中多項活動在花花大世界、靈水、伊嶺巖、大明山等旅游景區開展。
今年的歌圩和旅游節新增有幾個項目,如“昂逢逢”街舞大賽、“駱越風情·壯鄉情”壯鄉風情游、“木棉花盛開”壯民族服飾展示等。傳統保留節目如民族體育競技,多了互動項目,觀眾可以親自上陣,體驗參與的樂趣。
武鳴縣地處廣西中南部,為首府南寧市轄縣,總人口68萬人,其中壯族人口占86%,史有“首善之縣”之稱,亦是壯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歷史上,壯族被認為是古駱越人的后裔。根據研究,龍母文化是以龍母贍養一條小龍蛇并為民治百病,小龍蛇對龍母報恩的古老傳說為中心起源發展的,是以壯族先民有龍母崇拜的習俗。為了祭祀龍母,壯族先民每年農歷三月三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以山歌傳誦龍母,因此聚集形成了歌圩活動。隨著時代變遷,歌圩逐漸演變成以歌唱愛情、向往美好生活為主的男女追逐對唱活動。
在壯話中,“歌圩”的“圩”為市集之意,“歌圩”便是指民眾因唱山歌而聚集形成的市集。武鳴歌圩自古就十分盛行。每逢歌圩之日,成千上萬的青年男女匯聚于林蔭下溪流邊,唱對應答,三天三夜不散場。
從1985年起,武鳴縣連續舉辦了18屆“三月三”壯族歌節。2003年,武鳴縣正式將“歌節”復名為“歌圩”。至今已走過整整31年的武鳴“三月三”歌圩,成為傳承、發揚優秀民族文化,打造對外交流、招商引資平臺,提升武鳴知名度的最佳載體。通過樹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辦節理念,武鳴縣在推出了“山歌擂臺賽”、“千人竹桿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項目的同時,將招商推介會、房地產展銷會等經貿活動融入歌圩整體活動中,呈現出“表演活動萬人空巷,經貿活動盛況空前”的火爆場面,極大地帶動縣內相關行業的發展。
經過多年精心打造,“三月三”歌圩具備了越來越高的文化品牌價值,成為凝聚、弘揚武鳴壯民族精神的最佳載體。2008年“三月三”歌圩入選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三月三”歌圩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武鳴縣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壯鄉文化研究保護基地”;而由武鳴縣申請的“三月三歌圩”商標,也獲得了國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權。2011年,武鳴縣正式把活動名稱從“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擴展為“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游節”。
武鳴縣每年舉辦的“三月三”歌圩,不僅能夠讓各地客商領略武鳴的歌圩文化,享受武鳴迷人的民族風情,又能夠進一步了解武鳴,增進友誼,加強交流與合作,促進共同的發展,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
更多推薦:
2014年“壯族三月三”廣西各地文體活動安排表
2014海南省借力“三月三”綻放黎苗魅力
2014農歷三月三古今習俗慶典趣說
2014年廣西“三月三”民俗風情介紹
2014廣西“三月三”放假兩天 加班工資如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