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暑飲食習俗
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漢族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大暑飲食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大暑飲食習俗
1.喝暑羊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2.斗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
3.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4.吃鳳梨
大暑期間,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漢族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大暑各地飲食習俗
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福建莆田吃荔枝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廣東地區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臺灣地區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拓展:大暑吃什么好
醋
醋在烹調中必不可少,夏季菜中放醋更是有益。夏天細菌繁殖活躍、腸道傳染病增加,此時,醋能對各種病菌有較強的殺傷作用。
苦味菜
俗話說:天熱食“苦”,勝似進補。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苦味素、生物堿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效。
鴨肉
鴨肉味甘、咸、性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干燥等病癥。
熱茶
茶葉中富含鉀元素,既解渴又解乏。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喝綠茶還可以減少1/3因日曬導致的皮膚曬傷、松弛和粗糙。據英國專家的試驗表明,熱茶的降溫能力大大超過冷飲制品,乃是消暑飲品中的佼佼者。
西瓜
西瓜味甘甜、性寒,民間又叫“寒瓜”,是瓜類中清暑解渴的首選。民間有“每天半個瓜,酷暑能算啥”的說法。夏天出現中暑、發熱、心煩、口渴或其他急性熱病時,均宜用西瓜進行輔助治療。
綠豆粥
夏天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身體大有好處。喝粥最好喝綠豆粥,綠豆性涼,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用于防暑的粥還有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
果蔬汁
夏天四肢倦怠時,多喝些果蔬汁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新鮮果蔬汁能有效為人體補充維生素以及鈣、磷、鉀、鎂等礦物質,可以增強細胞活力及腸胃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消除疲勞。
西紅柿
德國和荷蘭兩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多吃西紅柿可防曬。如果每天食用40克西紅柿醬,被太陽曬傷的風險將減少40%?茖W家認為,這可能是番茄紅素在起著主要的作用。
【大暑飲食習俗】相關文章:
大暑飲食的諺語(精選50句)07-26
大暑節氣的習俗有哪些06-28
大暑南北方的習俗02-02
大暑節氣的由來和習俗05-15
維吾爾族飲食習俗03-24
元宵節飲食習俗02-02
河南清明節飲食習俗04-06
臘八節的飲食習俗12-30
盤點立春的三大飲食習俗12-21
春節飲食習俗的由來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