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傳說和習俗
農歷的十二月八日,就是俗稱的臘八節。
根據書中關于臘八節的記載,在古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抖Y記郊特牲》曰: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也。臘月的稱謂源于上古神農氏時。古云:臘者,歲終大祭。
十二月初八,就是祭祀百神的臘祭日。由天子身穿皮牟(武冠)和素繒親自主持,共祭有八種和農業收成有關的神明:教導百姓稼穡的先嗇神神農氏;掌管農業谷物的司穡神后稷;田官之神;管田間廬舍,阡陌的郵表綴神;保護禾苗,捕殺老鼠和田乑的貓虎神;有功于農事的堤防神和水溝神;避免蟲害的昆蟲神。表達了人們獲得豐年,對上天風調雨順和其他許多神靈的幫助的感激之意,以及古人君子知恩必報,仁至義盡的倫理觀念。
古時的天子都要在冬至日舉行隆重的祭天和祭祖儀式,表達感念萬物本于天之情。秋天選擇甲子日進行祭祀土地的社祭,以彰顯“地載萬物,天垂像。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郊特牲》)。天子用以教導臣民贊頌天地之德和對天地心存感恩之意;這些體現的都是天人合一,敬天畏神,仁愛信義等中國古代傳統道德觀念中最基本,最本質的部份,也就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天道的重視和對神佛的信仰,這也正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半神文化的最明顯的特征。
臘八節的傳說和習俗
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
臘八粥的傳說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中國春節網)
我國各地臘八粥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20種。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
天津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蕓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 陜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菜,莊稼地里雜草多。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味品。
甘肅 甘肅人傳統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 寧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山東 在山東 “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仁米、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差們喝的。
河南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等8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江蘇 江蘇地區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煮法一樣。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 浙江人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四川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咸麻辣,而農村人吃咸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卜、胡蘿卜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節
十二月八日為臘八節。古代臘日沒有定期,到了晉代以后,都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為臘八。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于這天成道。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北宋東京(開封)各大寺廟都在這天舉行浴佛會,做七寶五味粥,這種粥叫臘八粥,又叫佛粥。后來民間也做臘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臘八粥,以贈百官。山東各地臘八日吃臘八粥極為普遍。德州的臘八粥用八種糧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棗,象征吉祥。臘八粥的棗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氣,爭取明年五谷豐收。要把臘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連”的諧音,意味著連年豐收。黃河口墾荒人家,家有新婦,臘八日用黃米、紅棗制糕,名為“吃碗糕”。即墨把臘八節作為農家的節日,據說取自“七人八谷”,是對谷的紀念。
臘八節正是隆冬季節,天氣寒冷,俗話說:“臘八臘八,凍死叫化。”舊時,鄒平等地的地主為了表示對長工的仁慈,過了臘八節才行辭退,臨走時,贈送幾個臘八糕。
臘八節,中國人改造最成功的洋節
盡管當代中國人已成功地將西方的圣誕節改造成了打棒節,但我認為在外國節日中,被中國人改造得最成功并深深留在中國人血液中的還是臘八節,這個紀念佛祖釋迦牟尼成道的節日,因為有臘八粥的存在而使得善于用胃記憶的國人有了極深極重的印象。
在中國這個同一天之內有春夏秋冬幾個季節的龐大國度里,很多東西,除了稱謂相同之外,便再無什么聯系了。臘八粥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同樣被稱為臘八粥,北京人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和棗泥熬成,味甜而膩。而在青海,則是用麥仁和牛羊肉姜皮草果等熬成的乳糜。在江南蘇州,臘八粥里必有茨茹荸薺胡桃仁等清甜的蔬果。而在四川,其原料則主要是黃豆花生山臘肉香腸胡蘿卜白蘿卜。陜西人喜歡面條,煮臘八粥也不忘放上幾根;而山西盛產柿子,煮臘八粥少不得要往里摻上幾個。
也是因了地理和民俗的原因,在同一個臘八粥的名號下,便有了酸甜麻辣不同風味的臘八粥孿生兄弟。也是因了口味和物產的不同,人們烹制臘八粥的調味品也是千奇百怪,寫成書來恐怕會壓死一頭牛,而且,隨著各地人們的交往和流動,誰又敢說今后幾年里不會出現像各大菜系相互融合而產生的各式雜交臘八粥呢?既然洋派的現代人能想出用可樂燉雞之類的時尚美食。那不久的將來,用啤酒加熱狗加燕麥加奶酪再加蘇打熬成的時尚新潮臘八粥出現在人們生活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臘八粥的口味和做法之外,關于吃臘八粥的程序和儀式也是很有意思的。古代印度人和中國人吃粥前的上香禮佛自不必說,而北京人,除了禮佛自己吃之外,還會拿去饋贈街坊和親友?梢韵胂瘢L呼嘯的冬天,四合院里穿梭著滿含笑意端著臘八粥的婆婆爺爺們滿臉的笑意。于是,各家各戶桌上便擺上了口味不盡相同的各式各樣的臘八粥。這樣的場景是可以從眼入胃直暖于心的。
陜西農家,吃臘八粥是要全家在一起的。除了自己吃,還會拿來供奉祖先和倉神。而甘肅的農人們更加淳樸,他們除了把臘八粥送鄰里,還會給家里養的動物們分上一杯羹,讓他們也跟著喜慶喜慶。
往往在這些時候,粥已不是粥,而是一種心情。這就如同月餅是中秋的心情,粽子是端午的心情。一旦失去后者,月餅就成了一團只會增高血脂的糖餅,而粽子,也無非就是一個不易消化的糯米團。
但可以肯定的說,越來越務實的現代人在得到許多的同時,也失去了許多。這就如同超市里天天可以買到一大堆精美的八寶粥,但買不到的卻是異鄉老母親老外婆滿含慈愛笑意的熬成的那一鍋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臘八粥,但一千種臘八粥背后,卻永遠只有一種眼神。這是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人們越來越遠離卻越來越渴望得到的愛的眼神。這東西,是用任何的價錢在任何的商店里都無法買到。
【臘八節的傳說和習俗】相關文章:
臘八節的傳說和習俗有哪些10-29
臘八節的傳說故事10-30
有關臘八節的傳說10-30
國慶節習俗11-11
有關國慶節的習俗12-25
關于國慶節的習俗11-11
圣誕節的習俗簡介12-27
圣誕節的習俗推薦12-27
圣誕節的習俗介紹12-27
英國圣誕節的習俗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