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圓是什么意思?
冬至圓,漢族歲時風俗。冬至是一年廿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在農歷十一月間,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陽歷12月21日或12月22日。地球繞行太陽運轉,在冬至的時候,陽光正好直射在南半球的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冬至后,陽光直射的緯度逐漸往北移動,北半球就白天漸長,夜晚漸短了。
節氣簡介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地區漢族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于后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冬至圓一般的做法是:先用優質糯米水浸水磨,瀝成團塊,再用黑芝麻、豬油(純板油)、綿白糖、桂花做成餡子(也有用豆沙、白糖),用手搓成圓形,然后放入沸水中煮,待湯團浮起水面,再加少量冷水煮熟即可。
冬至圓的吃法:或用肉丁、香干、筍絲、蔥花作餡,或蒸或炒,吃起來香甜滑糯各有風味。“冬至大如年”,吃了冬至圓,年齡又長一歲,闔家團團圓圓,真是一個好兆頭。
節氣由來:
遠古帝堯的'時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歲時節氣。到了周朝已有冬節,君王要在冬至日舉行祭天的。至漢以后,每年冬至,都有舉行祭天、祀神、拜祖、賀冬等行事。到了唐宋兩代,祭禮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舉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湯圓,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團圓,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漢族民間習俗,冬至這天吃了湯圓,就長了一歲了。
以前,在農業社會,冬至前一兩天,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應節的祭品,并準備做湯圓,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份后,成為“圓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來,把它搓成圓仔,圓仔又分為紅白兩種,紅的叫“金圓”,白的叫“銀圓"。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闔家圍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冬至圓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閏月是什么意思07-24
入伏是什么意思07-13
freestyle是什么意思07-03
調劑是什么意思04-27
offers是什么意思?12-19
大暑節氣是什么意思07-12
社保備案是什么意思03-17
黨籍轉移是什么意思12-20
停止黨籍是什么意思09-29
至理名言意思是什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