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寒衣節(jié)的習俗
寒衣節(jié),與春季清明節(jié)、上巳節(jié),秋季中元節(jié),并稱四大“鬼節(jié)”。這四大“鬼節(jié)”主要是為祭奠先人。寒衣節(jié)在每年農(nóng)歷初一 ,又稱“十月朝”、“祭祖節(jié)”、“冥陰節(jié)”,民眾稱為鬼頭日。
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是冬季的頭一天,中國孝道是傳統(tǒng),入冬以后,人們怕冥間祖先缺少衣物,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等一般供品,還會給祖先少冥衣以寄托相思。只是到了后來,有些地區(qū)發(fā)生變化,一冥紙裝入袋中,燒給祖先。稱為“燒包袱”,認為陰間可讓祖先自己買。只是私下認為,這是在是這些后輩偷懶取巧罷了。
寒衣節(jié)究竟從哪里起源說法不一,普遍認為起源于周代,早期形式為天子在社壇祭祀日月星辰眾神。有因為自《禮記·月令》至宋代,中間都沒有關于寒衣節(jié)的記載,所以也有說法認為寒衣節(jié)不早與宋代。甚至還有說是蔡倫的嫂子為了商業(yè)利益而引發(fā)的。不管如何,延續(xù)至今,人們對先輩的`孝道之情一直都是真實的。
古代寒衣節(jié)有什么習俗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 呂希哲《歲時雜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wèi)以上,并賜錦袍。 皆服之以謝。 ……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 舊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副無此賜。 祖宗朝,有人自陳,乃賜衣襖。 諸軍將校皆賜錦袍。 ” 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戲故也”,至“十月初一日”,則“士庶皆出城饗墳,禁中車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 宗室車馬,亦如寒食節(jié)” 《夢粱錄》記南宋臨安也是“士庶以十月節(jié)出郊掃松,祭祀墳塋。 內(nèi)庭車馬,差宗室南班往攢宮行朝陵禮”!逗幽铣淌竭z書》云:“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宋人祀先用“綿球楮衣”,后世稱之為“寒衣”,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當時寒衣節(jié)的詳細記載:“十月初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jié)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節(jié)的宗教意義
古人們也在農(nóng)歷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nóng)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農(nóng)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燒寒衣是個有技術含量的活兒,凡送給死者的衣物、冥幣等物,必須焚燒得干干凈凈,唯有如此,這些陽世的廢紙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綾羅綢緞、金銀財寶。倘若有一個紙角沒有燒盡,那么對不起,你將前功盡棄,你所祭奠的亡人將得不到半分好處。
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tǒng)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后,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
如今十月初一上墳燒紙、燒寒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許多人只是到墳前默哀或獻上一束鮮花,來懷念逝去的親人。
道教宮觀一般會在這一天舉行攝招安靈超度法會,超度過往孤魂。
【古代寒衣節(jié)的習俗】相關文章:
歌頌母親節(jié)的古代詩歌07-16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習俗手抄報資料08-05
古代的諺語12-11
古代的名人故事12-11
清明節(jié)的習俗手抄報08-04
清明節(jié)習俗的手抄報09-15
關于清明節(jié)習俗手抄報:海南省清明節(jié)習俗08-07
關于天氣的古代諺語09-20
古代的精彩勵志名言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