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的英文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熬拧睌翟凇兑捉洝分袨殛枖,“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下面為大家帶來了重陽節的英文簡介,歡迎大家參考!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lunar month
The "Chong Yang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lunar month, and it is as such known a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Origins: The festival began as early as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 221 BC). According to the yin/yang dichotomy that forms a basis to the Chinese world view, yin represents the elements of darkness and yang represents life and brightness. The number nine is regarded as yang.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month is a double yang day, hence the name "Chong Yang Festival". (Chong means "repeat" in Chinese.) The ninth month also heralds the approach of winter. It is a time when the living need warm clothing, and filial Chinese sons and daughters extended this to make the festival a time for providing winter clothes for their ancestor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refore, also became an occasion to visit the graves of dead family members. Clothes made of paper would then be burnt as offerings.
Climbing mountains: On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people customarily climb mountains, appreciate chrysanthemum flowers, drink chrysanthemum wine, and eat double-ninth cake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also the "Old Men Festival". Old people are especially meant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by taking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n the day of the festival.
Family get-together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family get-togethers. It is an occasion to remember one's ancestors, the sacrifices they made and the hardships they underwent. Often, family outings are organised during which people search to renew their appreciation of nature and to reaffirm their love and concern for family members and close friends
譯文:第九個月的第九天
"重陽節是在農歷第九個月的第九天慶祝,因此被稱為重九。
起源:本節開始,早在戰國時期(475-公元前221年)。根據形成的基礎上,中國人的世界觀陰/陽二分法,陰代表元素的黑暗,陽代表生命和光明。數字九被認為是陽。第九個月的第九天是重陽節,因此得名“重陽節”。(重在中國意味著"重復"。)第九個月也預示著冬天的接近。這是一段時間,生活需要暖和的衣服,孝順的兒女將這一祖先提供冬衣的時間使節。重陽節,因此,也成為一個機會去墓地死去的家庭成員。紙做的衣服就會燒祭品。
爬山在重九節,人們習慣上爬山,欣賞菊花,飲菊花酒,吃雙第九塊蛋糕。重九節又是“老人節”;老年人特別是以一天的節日活動的一部分,改善他們的健康。
家庭聚會:重陽節也是一個家庭聚會的時間。它是紀念自己的祖先,他們所經歷的磨難的犧牲。通常,家庭活動組織,在這期間人們搜索更新他們對自然和重申他們的愛和關心家人和親密的朋友。
重陽節習俗
綜述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項,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藥、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項。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游的一種時尚!皶袂铩笔且环N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九皇會
古時在我國廣東、江蘇、浙江、云南等地,均于農歷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于對星斗崇拜。老話講:“重陽九皇會,北斗延壽辰”。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玉匣記》說: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齋戒,此日勝常日,有無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據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東地區于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斗。在云南,禮斗已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舉辦。
享宴祈壽
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享宴祈壽習俗古代在各地流傳甚廣,在一些文學著作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如漢代《西京雜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庇帧肚G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敝仃枙r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時節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發展至今,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為主要特征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至于人們為何要在重陽時放紙鳶(風箏),除了重陽天高云淡,風輕日明,紙鳶可輕松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外,還有些介于巫蓍之間的說法,于不經中頗為有趣。傳說,重陽時放紙鳶是為了“放晦氣”,紙鳶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將線弄斷,讓風箏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種解釋則說重陽放紙鳶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鳶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鳶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辭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登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登往高處乘清氣升天。
遠古時古人對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绷曀。西漢戴圣《禮記·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蔽墨I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
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于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項。
重陽節的重要習俗“登高”與道教九月初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內在的聯系。因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們就選擇九月初九日登高,意圖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樣,升入天宮,這種對升天的渴望,溯其源頭,是人們對長壽的一種企盼。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祭祀海神
重陽節是秋季大節,港、澳、臺等地尤其重視在這天舉行的祭祀海神活動。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辭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節日,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飲菊花酒
飲菊酒: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后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后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于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重陽節的英文簡介】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簡介及來歷04-07
個人簡介的英文自我評價02-12
個人簡介英文自我評價02-12
高級英文的自我簡介范文(精選10篇)10-09
重陽節的資料和來歷簡介10-23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簡介12-05
99重陽節的由來簡介10-23
萬圣節的簡介英文版03-16
圣誕節的英文版由來簡介12-25
個人簡介英文自我評價怎么寫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