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滿節氣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小滿節氣簡介 篇1
小滿(二十四節氣之一)
小滿(grain buds)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
1、節氣由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2、氣候特點
南方地區:“小滿大滿江河滿”反映了這一地區降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
一般來說,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長江中下游:“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黃河中下游:“小滿不滿,麥有一險”
小滿節氣時,黃河中下游等地區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防御干熱風的方法很多,比如營造防護林帶、噴灑化學藥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區:“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里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后,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繅(sao一聲)絲。《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此外,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干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里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1]
3、節氣物候
“小滿三候”: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
苦菜秀:《埤雅》以荼為苦菜。 《毛詩》曰:“誰謂荼苦?”是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爾雅》曰:“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鮑氏曰:“感火之氣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謂苦荬菜。
靡草死:鄭康成、鮑景翔皆云:靡草,葶藶之屬。《禮記》注曰:“草之枝葉而靡細者。”方氏曰:“凡物感陽而生者,則強而立;感陰而生者,則柔而靡。”謂之靡草,則至陰之所生也,故不勝至陽而死。
原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麥秋至。《月令》:“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時,此于時雖夏,于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從氣候特征來看,在小滿節氣到下一個芒種節氣期間,全國各地都是漸次進入了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
小滿節氣簡介 篇2
小滿
小滿節氣的故事
從四千多年前的《山海經》開始,在海外北經中就有記載《歐絲國》跪在桑樹邊吐絲的蠶女,到了晉《搜神記》中的《女化蠶》,蠶女被演繹為了馬頭人身的蠶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馬頭娘,而杭嘉湖一代的老百姓都喜歡叫她“蠶花娘娘”,每年養蠶的時候,大家都會來拜拜蠶花娘娘的。以上關于蠶神就有了三個故事,雖跨越千年,故事流傳框架變化不大,但細節處各有不同。這些不同,會給你打開一個視野,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們已經將這些故事歸類放到民間故事庫中,當然跟蠶相關的故事還有更多,比如最先養蠶的,就有多種故事版本,我們也一并放到二十四【節氣】之下的子類【小滿】中了。這類蠶神的故事,涉及到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主題:人與動物聯姻。這個主題的故事,在中國相當的普遍,日本也很多,而在西方的故事中,目前還沒看到。
小滿
小滿節氣的意義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1日或22日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此時宜抓緊麥田蟲害的防治,預防干熱風和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冰雹的襲擊。南方宜抓緊水稻的追肥、耘禾,促進分孽,抓緊晴天進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曬。小滿以后,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注意防暑工作。“小滿”時節謹防災 。小滿節氣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節氣,小滿節氣在我們國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小滿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節氣,二期還是我們國家的一種文化的代表,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以上是萬年歷小編為您整理的“小滿節氣的故事”,希望您會喜歡。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小滿內容嗎?不妨點擊》》》小滿節氣的由來及習俗
小滿節氣簡介 篇3
小滿時節采收香蕉
小滿節氣臺灣彰化附近的海域可捕獲黑鯧,東北部的`蘇澳及南部海域則可捕獲到飛魚。高雄縣的旗山、美濃等地的香蕉已經進入盛產期。臺灣是有名的香蕉出產地,每年都有很多香蕉外銷到世界各地。
小滿節氣習俗:搶水
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絲車、油車、水車)。”水車例于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于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于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小滿節氣習俗:祭三車
小滿在咱們歷史上有一個習俗叫祭三車,哪三車呢,叫水車,牛車和絲車。
管這水車車神叫什么呢,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于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江南一帶則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它是對江南小滿農事的形象總結。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如若田里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干裂,無法插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早考慮,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過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鎮水田邊,時常會見到水牛蒙住雙眼轉動水車的木車盤帶動龍骨水車提水,或人力雙腳交替踏車提水的情景。
小滿節氣習俗:蠶神誕辰
小滿節相傳為蠶神誕辰,所以在這一天,我國以養蠶稱著的江浙一帶也很熱鬧。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采摘繅絲,栽桑養蠶是江南農村的傳統副業,家蠶全身是寶,及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它充滿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這個節日便充滿著濃郁的絲綢民俗風情。
據記載,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澤絲業公所興建了先蠶祠,祠內專門筑了戲樓,樓側設廂樓(相當于劇院之包廂),臺下石板廣場可容萬人觀劇。小滿前后三天由絲業公所出資,筵請各班登臺唱大戲,不過演戲也有個行業忌諱,即是不能上演帶有私生子和死人的情節的戲文,因為“私”和‘‘死”都是“絲”的諧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戲目都是絲業公所董事門反復斟酌點定的祥瑞戲,討個吉利。
小滿節氣習俗:食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據說當年王寶釧為了活命曾在寒窯吃了18年苦苦菜。舊社會農民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充饑。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饑,渡過了一個個難關,江西蘇區有歌謠唱:苦苦菜,花兒黃,又當野菜又當糧,紅軍吃了上戰場,英勇殺敵打勝仗。苦苦菜被譽為“紅軍菜”、“長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陜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中國著名美食家聶鳳喬先生1958年在寧夏發現了開黃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葉片大,莖稈脆,苦中帶甜。與常見的開藍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優點。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堿、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腌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面,各具風味。
【小滿節氣簡介】相關文章:
大寒節氣簡介10-27
小雪節氣簡介10-14
關于小滿節氣的諺語12-10
24節氣之小滿節氣諺語精選12-10
2017年小滿節氣養生指南08-10
大寒節氣資料簡介01-20
節氣大寒民俗活動簡介11-05
2017小滿節氣養生吃“苦菜”08-09
2017小滿節氣保健食譜及養生方法08-09
2017小滿節氣最祛濕的食物推薦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