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的習俗:逐鼠
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始于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基本概況
漢族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
此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也主要盛行于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輕易得罪,但又擔憂老鼠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于是只能討好它。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世人正月半做粥糜禱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則是為蠶逐鼠矣!”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谷神,不敢輕易得罪,就在元宵節這天煮一鍋肉粥,放在老鼠時常出沒的地方,一邊放一邊嘴里還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吃了肉粥后再禍害莊稼就不得好死。
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盛行于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
來源簡介
這項漢族民俗活動始于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
逐鼠最早記載于《荊楚歲時記》,書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
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后來就形成了風俗。另一種說法是,吳縣有一個叫張成的人,起夜時,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立在家中的東南角,舉手召喚他。張成走上前去,女子對他說:“我是你們家的這個地方的神,明年正月十五的時候,你做好粥,上面蓋上肉來祭祀我。你們家的蠶桑就能豐收。”說完這女子就不見了。張成從此以后每年都這樣做,果然年年豐收。
所以在絲綢業逐漸興盛的魏晉時候,這種風俗就流傳開來。人們做好粥,祝禱說:“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
具體做法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元宵節)。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當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有些地方還有元宵節照鼠耗的逐鼠風俗,于逐老鼠的目的一樣。在湖南寧鄉,元宵節晚上人們以香蘸茶油,點燃后插于屋內各個角落,使老鼠不敢出洞耗糧毀物;有的地方還邊插香邊念咒語,把“客蟲”(老鼠)驅逐出屋!肚G楚歲時記》則云:“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柳插門,隨楊柳所指,仍以酒脯飲食乃至粥插箸而祭之。”其用意亦是以之逐鼠護蠶。
【元宵節的習俗:逐鼠】相關文章:
元宵節習俗07-24
元宵節飲食習俗02-02
元宵節的習俗圖片06-24
元宵節的由來及習俗03-09
北方元宵節的習俗02-03
各地元宵節的習俗及美食01-28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12-23
元宵節習俗活動總結01-10
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02-23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