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資料50字(通用9篇)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端午節的資料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資料 篇1
端午習俗包括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戴香囊、掛鐘馗像驅鬼、斗草游戲、佩戴長命縷、伍子胥公祭活動等等,這些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端午節的資料 篇2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的資料 篇3
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曩。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于“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稱為長命熡。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的資料 篇4
這里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
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的資料 篇5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
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端午節的資料 篇6
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今年端午節,奶奶在鄉下的大樹下包粽子。奶奶一邊包粽子,一邊給我講端午節的故事。奶奶包的粽子里加了雞蛋,香菇,還有紅豆。
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拿去煮熟。奶奶把煮熟的'粽子拿出來,一掀開鍋蓋就飄出一股清香。吃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粽子看起來就像胖嘟嘟的小娃娃,粽子摸起來熱乎乎的,粽子嘗起來軟糯可口,一口下肚還口齒留香。奶奶包的粽子十分好吃!
端午節的資料 篇7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端午節的資料 篇8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尸身。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里扔飯團、倒雄黃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紀念屈原說在所有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譚紹兵學者對這一說法進行了一系列論證。 黃榴丹也認為雖說法眾多,但紀念屈原說仍占主流地位。
端午節的資料 篇9
女詩人秋瑾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第一批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她是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并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后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于是與詩人節合并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資料50字(通用9篇)】相關文章:
關于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12-08
端午節最新英語手抄報的資料12-06
關于元旦的英語資料01-10
關于小升初的數學資料11-10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8-12
關于簽約違約的資料大全11-15
2017關于溺水安全的資料08-07
2017關于防溺水的資料08-07
關于孔子的名言資料精選01-14
關于新托福的閱讀資料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