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是不是民間傳說
端午節民間傳說
有些人都將它視為是紀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傳說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屈原,生活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 [屈原] 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
第二個端午節的傳說是紀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楚國人。民間傳說中,他死后成為了濤神。在吳越故地,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祭奠他的日子。
伍子胥家族在楚國很有名。先祖伍舉是直言楚莊王有功勞的楚國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后結識吳公子光,并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是為吳王闔閭。為使吳國能內可守御,外可應敵,他建議吳王闔閭“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革”,并受命親自選擇吳國都城城址。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最后選定城址,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閹閭去世后,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于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噽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并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后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后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第三個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是和有關,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不知名的小漁村。村里有個姓曹的漁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魚。這漁夫有個女兒叫曹娥,年方一十四歲,生得美如天仙,又聰明絕頂,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間,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江上濁浪滾滾,卷起一個個巨大的漩渦,洪水淹沒了灘涂。漁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漲了大水魚蝦多,但洪水洶涌危險大。曹娥她爸望著混濁的江水,再也憋不住了,有道是"混水好抓魚",這是一年一度的漁汛,怎么能錯過。他理出魚網,撐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魚。曹娥望著滿天風云,勸爹不要去。爹說抓魚日日有危險,只要小心就無事。曹娥見爹硬要去,央求爹同去,好歹也有個照應。爹說女兒不識水性,去了給他添麻煩,一定不讓去。
爹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時時盼、刻刻望,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陽過了西,還不見爹爹來吃飯。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見江水茫茫,掀起層層惡浪,卻不見爹的.漁船。曹娥心里不安了,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轉身又朝下游走六里,還沒見到爹。太陽快擱山頭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聲招來幾個她爹的伙伴,他們個個衣衫濕淋淋,大家見了曹娥都嘆氣,說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進漩渦,讓水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爹爹",拔腳朝下游追去。
天黑了,幾個漁家叔伯伴著她,一再勸她先回去,說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別人屋里,明天一定幫她找回來。曹娥不見爹,怎么肯回去,誰也勸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邊來回哭叫,沒有一個鄉親不為她難受。
第二天村里人給她送來吃的,她不吃。人們陪著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見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淚哭干了。村里人又是勸,又是哄,想勸她回家。曹娥說,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里流出來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著江水,忽見一個大浪托起一個黑團,好像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一陳驚喜,果然爹爹水性好,還在水里游。她要救爹爹,幫他游上來,一聲呼喊,縱身向江水撲去。
"曹娥跳進江水里了--"人們呼天搶地,紛紛奔去搶救。但見江水滔滔,哪里還有曹娥的影子。
"天啊!好人為啥偏要遭這種噩運?"人們熱淚滿眶,圍著江堤怨皇天。
親不親,家鄉情,村里人不忍心讓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頭沿江尋找他們的遺體。
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江水清澈明亮,人們卻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游動。人們滿懷希望趕過去,果見一男一女,背貼著背,女的反剪雙手緊負著男的,原來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尸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說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后來這個曹娥負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賀盤村。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為"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里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娘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贊揚曹娥的孝行。
直到現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騰咆哮,一到曹娥廟前面,立即變得無聲無息,仿佛愧對孝女,悄悄遁去,過了曹娥廟門口,才敢再發出響聲,真叫人嘆為奇跡。
據說,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將端午節視作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還有一個端午節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并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后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于是,與詩人節合并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開始于什么時候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叫法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過節的習俗還是基本相同的。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高成鳶表示,這些說法雖然各有各的道理和民間傳說,但尤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傳,占主流地位。
作為古老的傳統節日,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據民俗專家介紹,過去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掛鐘馗像,插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習俗已難覓蹤影,如飲雄黃酒等。
目前全國各地比較普遍的習俗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葉菖蒲,其中,吃粽子最為普遍。同時,在不同的地區也會有許多不同的一些習俗活動,它們都是有屬于自己的地區特色,這也是二千多年來,人們對端午不斷傳承和繼承的結果!
【端午節是不是民間傳說】相關文章:
中秋民間傳說06-17
冬至的民間傳說02-06
除夕的民間傳說故事03-21
中秋節的民間傳說06-18
重陽節的民間傳說06-16
龍頭節民間傳說介紹09-27
中秋節的來歷與民間傳說06-10
關于重陽節的民間傳說06-16
關于中秋節的民間傳說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