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時間:2020-08-25 19:23:39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端午節手抄報資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端午節的由來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祝福短信

          1、“粽”是在花香四溢的季節,“粽”是在情義綿綿的端午節,“粽”是會想起志同道合的朋友,“粽”是想送你最真誠的祝福:端午節祝你事業“粽”是一帆風順,身體“粽”是康健無恙,錢包“粽”是財源滾滾,生活“粽”是快樂幸福!

          2、一聲輕如龍舟的問候,泛起我的惦記;一株暗香四溢的艾草,傳遞我的情意;一籠香甜圓潤的粽子,包裹你的幸福;一杯濃郁甘冽的雄黃酒,敬祝你春風得意.端午佳節,愿你事業像龍舟一樣競技,家庭像艾草一樣溫馨,幸福像粽子一樣香甜,生活像美酒一樣愜意!

          3、祝你:端午,開心度,綠豆糕酥,添好運無數,蜜粽香飄萬戶,福祿壽喜財五路,諸仙眾神輕移仙步,駕云御風為君獻祝福,人生得遇仙人指路,事業如龍舟競渡,幸福心中永駐,繪美好藍圖,生活富庶,煩惱無,幸福,酷!

          4、陽光燦爛,照耀著端午的熱鬧;艾草芬芳,散發著好運的味道;龍舟飛馳,翻卷著快樂的微笑;雄黃濃烈,呵護著健康的美妙;粽子甜美,包裹著祝福的味道;短信真誠,訴說著朋友的祈禱:愿你和成功一路奔跑,將平安緊緊擁抱,跟幸福攜手到老!

          5、日出日落又一天,花開花落又一季。變換的是世間景象,不變的是心中掛牽。端午節到,問候搶個先,發出的是文字,編輯的是誠意,收到的是驚喜,讀出的是欣喜,打開的是好運,儲藏的是幸福。衷心祝你合家慶團聚,萬事順達!

          6、邁出一步,生命的眼界就寬廣了;背上行囊,生活的重擔就減輕了;胸有堅持,旅途的困擾就輕松了;懷揣快樂,路上的風景就特別了。端午小長假,讓心去旅行吧!愿你旅途愉快!

          7、端午還未到,粽子還沒裹好,艾草還沒采夠,香囊還在制造,雄黃還沒味道,龍舟還沒熱鬧,別人的祝福還在打著草稿,我就提前把端午祝福送到,沒有絢麗的詞藻,只有真誠的希望:愿你暢享日光的美妙,綻放燦爛的微笑,踩著平安的步調,踏上幸福的大道!

          8、敲鑼鼓,龍舟舞,時光飛轉快端午;艾草熟,掛菖蒲,快樂雄黃飲不足;佩香囊,避五毒,強身健體百病除;粽子香,香如故,粒粒好運不勝數。陽光微熱,欣逢端午,平心靜氣,歲月安度,思念淡淡流露,祝福翩翩光顧,愿你踏上成功的路,把幸福追逐!

          9、送你一粒童心粽子,愿你把甜蜜品嘗;送你一杯童真雄黃,愿你把快樂釋放;送你一艘童趣龍舟,愿你把成功帶上;送你一個童年香囊,愿你把心情芬芳。美好的時光,燦爛的陽光,當端午節遇上兒童節,悄然把祝福送上,愿帶給你不一樣的幸福吉祥!

          端午節的詩歌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4、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8-12

        關于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5-19

        端午節最新英語手抄報的資料02-21

        元旦手抄報資料01-24

        英語手抄報資料07-21

        語文手抄報資料08-07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內容和版面設計圖04-21

        霧霾手抄報資料01-16

        雞年春節手抄報資料11-05

        防災減災手抄報資料01-1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 | 色吊丝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 免费国产精品专区 |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 日韩中文久久影院 |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端午節手抄報資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端午節的由來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祝福短信

              1、“粽”是在花香四溢的季節,“粽”是在情義綿綿的端午節,“粽”是會想起志同道合的朋友,“粽”是想送你最真誠的祝福:端午節祝你事業“粽”是一帆風順,身體“粽”是康健無恙,錢包“粽”是財源滾滾,生活“粽”是快樂幸福!

              2、一聲輕如龍舟的問候,泛起我的惦記;一株暗香四溢的艾草,傳遞我的情意;一籠香甜圓潤的粽子,包裹你的幸福;一杯濃郁甘冽的雄黃酒,敬祝你春風得意.端午佳節,愿你事業像龍舟一樣競技,家庭像艾草一樣溫馨,幸福像粽子一樣香甜,生活像美酒一樣愜意!

              3、祝你:端午,開心度,綠豆糕酥,添好運無數,蜜粽香飄萬戶,福祿壽喜財五路,諸仙眾神輕移仙步,駕云御風為君獻祝福,人生得遇仙人指路,事業如龍舟競渡,幸福心中永駐,繪美好藍圖,生活富庶,煩惱無,幸福,酷!

              4、陽光燦爛,照耀著端午的熱鬧;艾草芬芳,散發著好運的味道;龍舟飛馳,翻卷著快樂的微笑;雄黃濃烈,呵護著健康的美妙;粽子甜美,包裹著祝福的味道;短信真誠,訴說著朋友的祈禱:愿你和成功一路奔跑,將平安緊緊擁抱,跟幸福攜手到老!

              5、日出日落又一天,花開花落又一季。變換的是世間景象,不變的是心中掛牽。端午節到,問候搶個先,發出的是文字,編輯的是誠意,收到的是驚喜,讀出的是欣喜,打開的是好運,儲藏的是幸福。衷心祝你合家慶團聚,萬事順達!

              6、邁出一步,生命的眼界就寬廣了;背上行囊,生活的重擔就減輕了;胸有堅持,旅途的困擾就輕松了;懷揣快樂,路上的風景就特別了。端午小長假,讓心去旅行吧!愿你旅途愉快!

              7、端午還未到,粽子還沒裹好,艾草還沒采夠,香囊還在制造,雄黃還沒味道,龍舟還沒熱鬧,別人的祝福還在打著草稿,我就提前把端午祝福送到,沒有絢麗的詞藻,只有真誠的希望:愿你暢享日光的美妙,綻放燦爛的微笑,踩著平安的步調,踏上幸福的大道!

              8、敲鑼鼓,龍舟舞,時光飛轉快端午;艾草熟,掛菖蒲,快樂雄黃飲不足;佩香囊,避五毒,強身健體百病除;粽子香,香如故,粒粒好運不勝數。陽光微熱,欣逢端午,平心靜氣,歲月安度,思念淡淡流露,祝福翩翩光顧,愿你踏上成功的路,把幸福追逐!

              9、送你一粒童心粽子,愿你把甜蜜品嘗;送你一杯童真雄黃,愿你把快樂釋放;送你一艘童趣龍舟,愿你把成功帶上;送你一個童年香囊,愿你把心情芬芳。美好的時光,燦爛的陽光,當端午節遇上兒童節,悄然把祝福送上,愿帶給你不一樣的幸福吉祥!

              端午節的詩歌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4、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