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河北的春節習俗有哪些,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石家莊春節民俗
無極剪紙
無極剪紙始于古代,盛行于明末清初。每逢節日、婚禮,人們都用剪紙制作燈花、掛彩紙、剪年福(符)、貼窗花的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感受。無極剪紙造型豐富、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郁,其風格受山西和天津楊柳青年畫影響,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剪紙藝術。
正定常山戰鼓
正定常山戰鼓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已具雛形,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間,正定是歷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稱其為“常山戰鼓”。常山戰鼓是由鼓、大鈸、中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組合而成的一種民間清鑼鼓,主要用于廣場表演。
常山戰鼓,鏗鏘有力,助威壯膽,催人奮進,產生一種心齊志堅、所向披靡的豪邁感。所以在春節、廟會等重大節日、活動中都要請其助陣,以壯聲威。
井陘拉花
井陘拉花源于民間節日、廟會、慶典、拜神之時的街頭廣場花會,經多次挖掘、整理、發展,享譽全國,名揚海外。井陘自古就有過年演花會、放煙火、賞花燈的習俗,井陘拉花是花會中的主打節目,其舞姿舒展大方、剛柔并濟,音樂古樸典雅、剛健深沉,為群眾帶來精彩的視覺盛宴。
晉州官傘
官傘發源并流傳于晉州境內的故城、槐樹、東宿和城關一帶的漢族民俗舞蹈,以舞者持傘表演而得名。官傘本是古代統治者為炫耀權威、地位而設的儀仗之一,隨著時代的演進,習俗的變化,傘的作用逐漸消退,沖破社會等級而流傳民間,成為漢族民間舞蹈藝術,營造喜慶、熱烈和祥和的新年節日氛圍。
藁城宮燈
藁城宮燈為藁城特產,始于東漢、盛于隋唐,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為了慶賀統一天下之功業,在宮廷里張燈結彩大擺宴席,所掛宮燈盞盞精致,宮燈之名由此而生,后來宮燈的制作技術傳入民間。據傳,明代藁城屯頭村李師傅手工制作的紗燈,以美觀明亮、耐風耐用為特色,遐邇聞名,生意愈發興隆,其藝傳世而不絕。
如今,藁城宮燈作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近幾年可謂家喻戶曉。其外形精巧、結構簡單,色彩艷麗,寓意吉祥,已成為新春佳節裝點家居、饋贈好友的最佳飾品。
承德
春節從臘八開始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
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衡水
敬神焚香貼神像
在衡水的民俗中,有些人家一進臘月便開始置辦年貨,準備過年。隨著春節的日漸臨近,“年味”也越來越濃,到了臘月二十三,年節的序幕就揭開了,這一天要“過小年”,家家戶戶要在晚間送灶。
按照衡水民間舊俗,臘月二十四要掃房子,寓意掃去一年的塵穢,干干凈凈迎接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把里里外外打掃一番,把習以為常的家居擺設換換位置,動動地方。室內合適的位置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年畫,大門上貼門神神像、春聯,影壁墻上貼上福字。
邢臺
初五爆竹破五不串門
自古以來五日是惡日,正月初五被稱為“破五”。這天也是恨窮日,要大放鞭炮而不串門,防止給別人家帶去窮氣。有的地方,這一天要做些輕微的勞動,希望通過這天象征性的勞動發財發家!捌莆濉敝,一些人就開始準備元宵節的節目,城市一些店鋪就要開門營業。
邯鄲
春節扔愁帽
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各戶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墻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據說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河北美食
一、保定白運章包子 產地:河北省XX市
簡介:白運章包子鋪是名聲遐邇的中華老字號,創建于1919年,是白運章師傅以自已的名字開設的一家包子鋪。1958年,在全國大中城市包子質量評比中,白運章包子與天津“狗不理”包子雙雙奪魁。
制作方法:白運章包子由回族面食廚師白運章創制。包子以鮮牛肉澆餡,拌以多種調料、佐料、切碎擠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餡,蒸熟。皮薄、邊窄、餡大、油香、形美,隔皮見餡,由餡成丸,入口噴香。包子的特點是皮薄有筋道,肉餡鮮香,回味無窮。
包子歷史:“白運章”包子鋪1924年開業,鋪名是白運章用自己的姓名起的,近一個世紀以來,包子鋪歷經了火災、業主更人、公私合營、變更字號、拆遷鋪址,盡管一路風雨飄搖,沉淪再起,依然表現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在古城提起白運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樣婦孺皆知,遠近聞名。1980年白運章包子又被評為河北省優質風味食品名牌產品。
二、南沙餅產地: 河北省XX市
簡介:南沙餅又名八勾糖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于河北承德小吃。南沙餅口味酥脆、香甜、爽口,迄今已有500余年制作歷史。
制作做法:南沙餅以白糖、青紅絲、瓜子仁、核桃仁及調料作餡,以面粉、蕎麥粉和面,包餡成型,烙制而成。
相關歷史:據傳,清朝皇帝命避暑山莊的.御廚房大量制作南沙餅,供給往返的蒙古王公當干糧,當時山莊的御廚房忙不過來,就請地方飯館幫忙,這樣,南沙餅的做法就流出宮外成為地方流行食品,現在承德許多飯館都有南沙餅供應。
三、白肉罩火燒 產地:河北省XX市
簡介:白肉罩火燒,是河北保定的漢族名吃之一,起源于清末,在中華旅行社出版的《中華小吃》中,它赫然醒目。它還是保定名樓義春樓的主要名吃之一。白肉罩火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又不含過多的脂肪,是一種又解饞又健康的食品。
制作方法:制作白肉罩火燒,須挑選新鮮的豬肉,經反復沖洗熬制,并將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狀的火燒,用開過頭湯反復澆制而成。它的吃法講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燒配合不同的輔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風味來,吃后讓人回味無窮。
相關傳說:“義春樓”開業于清代光緒年間,店主是張洛丙和張洛瑞。義春樓是清末民初保定的五樓之首,白肉罩火燒是它的招牌。1908年開業之時,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父愛新覺羅溥新親筆為名吃題了匾。
傳說,義春樓的前身是座肉鋪,開始經營廉價的豬頭肉鍋罩火燒,很受窮苦勞動人民的歡迎。馮玉祥幼年時代,家境貧寒,進城時,吃不起大飯館,總到義春樓吃豬頭肉鍋罩火燒,對該飯館產生了好感。馮玉祥當上將軍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義春樓吃罩火燒,有時還用大車拉上運到四里營營盤,讓官兵們一起品嘗。
【河北的春節習俗有哪些】相關文章:
春節的習俗有哪些04-06
春節有哪些習俗11-05
春節習俗有哪些11-04
有哪些春節習俗11-04
春節習俗有哪些?11-01
河北春節的習俗10-12
河北春節習俗11-22
春節有哪些習俗?地方春節習俗介紹10-29
2017春節的習俗有哪些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