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春節傳統習俗簡介
“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
海南俗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過中秋,鄉下就籌備著“做年”:閹公雞、填肥鴨、圈家豬、備做年錢。一進入陰歷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傳說中,“灶公”是玉帝派來人間監督善惡之神,每年的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匯報。為此,家家戶戶都用竹把或竹枝將屋前屋后、屋內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掃干凈,香爐也要打掃干凈并換上新爐灰,夜間則備酒果設祭,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長就忙于“發市”。在過去,各鄉鎮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幾天“市”,才“發”一“發”!賣三鳥的、賣金銀香燭的、賣京果糖糕的、賣“公仔幅”(年畫)的、賣“王樂膏藥”的(即走江湖)、賣碗筷陶盆的、賣“祭年桔子”的、賣各種衣服的……有賣就有買,買豬肉的、買干菜的、買濕菜(即時令蔬菜)的、買“拜公”祭品的、買過年穿的衣服的、買年畫對聯的……整個上午,每個“市”上,挑擔子的、提籃子的、推車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農民們用擔子挑年貨、用車子推年貨。他們把辛苦一年的積蓄都掏了出來!把一年的消費能量在這幾天內都迸發了出來!
“發年市”的熟人見面互問的話語便是:“哥二!‘雞閹’(即已閹了的公雞)肥了不?”“三嫂!有‘雞閹’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來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親人寄回來的過年信)寄回不?”
人們滿懷“做年”的喜悅,把買來的年畫貼在客廳里,把對聯貼在門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樹上還貼上“利市”紅紙。年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漿、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則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當禮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個正月底)。
每到這個時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達官貴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販夫走卒也好,引車賣漿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澀也罷,都大車小車、大包小包攜妻帶兒女回到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
海南有句歇后語“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因為在海南,無論多拮據的人家,臘月三十,借錢借米也要殺雞殺鴨,紅燒肉、豬蹄子、葷菜、素菜七大盤八大碗的擺滿香爐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儀式完畢后,便放鞭炮,候飯菜已涼透后才拿下來全家圍著火爐吃年飯(俗稱“圍爐”)。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個個換上新衣服,也即是送舊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證時代,平常攢也要攢下煤油,從三十晚上開始,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歲”,徹夜不眠,直至初一降臨,這時,按照時辰,家家戶戶爭相燃放過年喜炮,意為“迎春接!,接著各晚輩給長輩人叩頭、行禮、祝賀“添福添壽”,長輩則給晚輩--發“壓歲錢”。
初一凌晨,無論
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凈潔白以懷念祖先)!褒S飯”不但類似于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余)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干(寓意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滿)、不能掃地(即使爆竹紙、果殼紙屑灑遍地,也不能掃,說是把“財神”給掃掉了)、不能相罵、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為“和和氣氣”),見面須說賀年吉利話……
海南各地拜年的習俗不一樣,有的地方是初一二來拜年,初三四來無味,有的地方卻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禮品,一般有柑桔或禮品中夾桔子葉,以表示“今年將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則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兒女婿給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家,接受拜賀。岳父岳母得準備豐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兒女婿走時,還得給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給女兒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海南春節傳統習俗簡介】相關文章:
春節海南旅游攻略12-11
春節傳統習俗手抄報01-23
春節傳統習俗的手抄報01-25
海南大學生村官林明德個人事跡簡介03-28
春節海南自助游攻略10-18
手抄報內容精選春節簡介09-04
春節海南三亞旅游景點推薦11-29
喜迎新春手抄報資料:春節簡介與春節起源12-03
圣誕節傳統習俗12-26
海南旅行小貼士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