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介紹15篇[精品]
春節的介紹1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原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碰撞交融的文化區域,獨特的地理文化生態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春節節日風俗。
山西分為晉北、晉中、晉南、晉西、晉東南五大文化亞區,各地區春節風俗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內涵深邃。
晉北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沖突交融之地,農耕與游牧在這里碰撞匯聚,春節風俗呈現出一種“混搭風”。晉中是農商文化區,明清晉商成為稱雄全國的商幫,商業經濟的繁榮為春節風俗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支撐,晉中春節期間有熱鬧的社火表演,精彩紛呈,形式多樣,兼具北方的雄奇豪放和南方的柔和細麗,具有貫通南北之大氣。晉南為古河東地區,古老的神話傳說、原始的祭祀崇拜、神秘的儺舞表演在這里延續。晉西呂梁山區道教文化盛行,柳林縣元宵節的“盤子會”,臨縣、方山各縣的傘頭秧歌就是此種文化的藝術展演。晉東南為古上黨地區,它位于巍巍太行山脈,培育出了古老神奇的社火藝術,春節里以祈求各路神靈為中心的迎神賽社活動在村落鄉鎮上演。
晉北春節風俗
晉北主要指山西北部一帶地區,處于桑干河、滹沱河和黃河流域的交錯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間隙分布。現在行政區劃具體指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共包括29個縣區。晉北地處邊塞要地,歷史積淀深厚、民族文化交匯融合,長期以來形成了農耕、游牧、邊塞、軍事、佛教相互交融、包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晉北社火體現了獨特的“古軍事”文化特征,如朔州“踢鼓秧歌”,它源于武術競技中的“太祖洪拳”,108人扮作梁山好漢除惡揚善。其中一幕是這樣的:李逵從城樓上跳下,打開城門,救出眾好漢,梁山眾英雄甩膀亮勢,踢一腳立勢剛強,打一拳七步難防。再如火流星,亦稱“;鹛俊薄盎鸬拔琛。流星技藝由原始狩獵工具“流星索”發展而成,它由舞者將一根繩索橫放于頸后,手握繩中央,繩頭兩端各系彩珠或小碗狀的鐵絲籠頭,內裝木炭或棉絮浸油后點燃,舞起來像兩個火球在夜空中旋轉飛舞,故稱“火流星”。白天耍時,碗內盛水,雙碗在空中飛旋而滴水不漏,稱為“水流星”。
晉北春節風俗還有著鮮明的佛教文化色彩,如臘八節傳說、打冰人習俗等。春節期間,晉北有些地方民眾還會在寺廟擺放供品,找僧道代替本人向佛祖祈求新年福運。五臺山是佛教圣地,寺院在臘八節要施舍臘八粥;現在五臺山作為旅游景區,還會舉辦五爺廟廟會。五爺廟建于清代,面積不大,卻是五臺山名氣最大、香火最旺的地方。春節期間,山西境內甚至全國各地來此朝拜的信眾接踵而至,尤其是正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爭相前來。
晉北煤礦資源豐富,點旺火是當地春節期間的特色節俗。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旺火,以圖吉利,預祝全年興旺好運。旺火搭建一是要選煤講究,精心將原煤切割成方塊;二要造型美觀,最終的形狀是又黑又亮的寶瓶,保證燃燒時不塌陷,壘好后的旺火,遠遠望去,猶如碩大的花苞,吉祥喜慶,象征來年日子紅紅火火;三要逐年增高,壘“旺火”時,盡量比往年高一些,喻意一年比一年好。此外,煤礦各單位還要組織團拜等儀式。
晉中春節風俗
晉中位于山西省中部,包括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和介休市等11個市(縣、區),東依太行,西傍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晉中自古名家輩出,特別是明清時的晉商聞名海內外,如實業家喬致庸、渠本翹、票號創始人雷履泰等。晉中是晉商文化區,坐落著許多氣勢恢宏的商賈大院,如喬家大院、常家莊園、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
晉中地區春節風俗文化呈現出商業化特色,一些在外地經商的商人將其他地區的習俗帶入家鄉,如太谷宮燈,民間俗謠唱道:“南莊的架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棍、鐵棍愛煞人!泵康侥旯,商人們從外地帶回宮燈,掛于自家的門庭之上,以此顯示富貴,互相攀比,宮燈越掛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形成了商戶們正月掛燈、游燈、比燈的燈節習俗。宮燈主架用名貴木材制成,周圍鑲嵌有彩繪玻璃,造型精致美觀,下方四周佩裝彩穗,顯得豪華氣派。
社火表演中的“沈老爺坐轎”與晉商有關;太谷餅也與晉商關系密切。太谷餅,原名甘餅,始制于清咸豐年間,那時太谷富商云集,生活奢華,太谷城南溝子村的一家餅鋪老板為迎合富商口味,反復實踐,制成甘餅,這種餅甜而不膩,酥而不碎,軟香可口,成為當地特色食品。
晉南春節風俗
晉南位于山西省南部,主要指山西省臨汾和運城兩個地區,位于汾河流域南端,東依太行山余脈,西靠呂梁山脈,緊臨黃河。這里還是歷史上的河東之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山西蒲劇就發源于晉南黃河岸邊的蒲州鎮,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有關羽、“三王”(王通、王績、王勃)、聞喜裴氏、薛仁貴、柳宗元等。晉南人文傳說豐富多彩,如堯舜禹故事、蚩尤傳說、牛郎織女傳說、趙氏孤兒傳說、薛仁貴傳說等,不勝枚舉,引人入勝。此外,一些標志性的節俗文化空間,如洪洞大槐樹、運城解州鎮關帝廟、萬榮榮河鎮后土廟、芮城永樂宮等也都在晉南?傮w來看,晉南春節風俗農耕文化特點突出,與當地的歷史人文精神緊密相扣。
晉南農業風俗特色鮮明,春節習俗體現著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求吉心理。春節期間,浮山百姓特意蒸制花饃來供奉神靈,其中別具特色的是棗山、棗糕、石榴饃等。晉南春節文藝形式多樣,有匼河背冰、跑鼓車、蒲劇等。背冰是匼河古會上一項古老而奇特的風俗活動,數九寒天,青年男子頭裹紅巾、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背著冰冷的大冰塊,手中敲著鼓與銅鑼,它象征著勇猛,是古時尚武精神的現代展演,是不畏嚴寒、敢于擔當的非凡氣度,是民眾心中蓄積已久的力的迸發和美的享受。跑鼓車最初是軍戶遺民在節日閑暇時消磨時光、強身健體的競技活動,后來逐漸成為正月里的固定表演項目。跑鼓車的車為木質大輪車,鼓因為所屬院社不同而各異,表演前,整個村子分為東院、南院、西院、西北院和中院,各院推選出德高望重之人作為表演組織者,由組織者選擇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來拉鼓。跑鼓車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它昂揚激情,蓬勃進發,表現出當地民眾的頑強剛毅、彪悍威猛與樂觀奮進的精神風貌。
晉東南春節風俗
晉東南,顧名思義指山西的東南部地區,包括長治市與晉城市。長治古稱上黨,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上黨地區多山,早在上古時代,傳說神農氏炎帝就曾在這里嘗百草、馴養牲畜、發展原始農業。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上古神話,如女媧補天、神農采五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在這里留下了遺跡與傳說。晉東南留存有一些古樸的廟宇,供奉著富有地域歷史文化特征的神祇,如“湯王廟”“二仙奶奶廟”“三嵕廟”等。
晉東南的春節風俗中比較有特點的有迎神賽社和秧歌。迎神賽社是春節期間舉辦的社火活動之一。襄垣、武鄉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農民在田間勞動時唱出心里久久壓抑的悲情苦衷,最初形成了一種稱之為“挑高”的秧歌,由二人對唱,一手搖著響鈴,一手拿著雨傘,見景生情,即興編詞,你唱我和,二人競唱,聲調越挑越高,后來,挑高秧歌與當地民間曲藝唱腔滲透,出現了一種“干板秧歌”;大約到了清乾隆年間,又發展成有一把“呼胡”伴奏、說唱故事人物的“地圪圈”(廣場)秧歌。清末時,這種秧歌廣泛流布在襄垣的北、中部和武鄉的東部,從此,襄垣秧歌與武鄉秧歌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許多地方把這兩地的秧歌形式統稱為襄武秧歌,如今襄武秧歌經過了多方面的改進,以演唱現代生活內容為主。
此外,晉東南春節期間的八音會、跑馬排也別具特色。跑馬排是陽泉市娘子關鎮下董寨村春節期間特有的競技活動。每年的正月十六上午,下董寨村民都會模擬古代快馬加鞭傳遞公文、呈報軍情的場景,在村子中央的青石古街上騎馬縱情狂奔,競爭比試。下董寨的跑馬獨特之處在于馬背無鞍韂,馬腹無腳蹬,僅憑騎手坐穩馬背抖韁驅馬馳騁。這樣高難度的危險動作,對下董寨人來說卻手到擒來,無論是十多歲的童稚少年還是60歲的花甲老人,都能上馬一展自己的英武雄姿。娘子關流傳著一句俗諺,“寧肯一夜不睡覺,也不能誤了跑馬看熱鬧”,方圓百里的人們都在這天慕名而來一睹跑馬風采,各大媒體也對這一盛大的風俗活動競相報道,跑馬排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晉西春節風俗
晉西是指山西省的西部地區,主要指呂梁市,位于呂梁山脈的中段,西邊緊臨黃河、直面陜西,東南靠近汾河。晉西處于呂梁山脈和黃土高原重巒疊嶂的山區,偏遠、交通不便,傳統風俗與歷史文化保存較好,一些古有的風俗文化受現代文明的沖擊影響較小,所以這里的春節風俗在許多方面具有特殊意義?傮w而言,道教信仰在晉西非常突出,代表性的就是北武當山,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供奉真武大帝,因此當地春節風俗具有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一些代表性的春節風俗如盤子會、醮紙、傘頭秧歌等,其儀式內容都與道教文化傳統有關。
柳林盤子會也叫天官會會、人口會會,每逢春節,各村都要在公地上搭設盤子、擺出九曲,特別是正月十五,人們圍著盤子祭祀過后,堆煤塔、扭秧歌、吹嗩吶、轉九曲,可達四五萬人。
文水縣一帶春節期間要搭建神棚,也稱壇壇,主要是用木隔扇搭成像房子似的堂帳,祭祀供奉十殿閻君,并掛著逝者過金橋、銀橋的圖像,還有一些地獄的內容,上面印有生前作惡者上刀山、下油鍋等情節。從正月十四至十六,當地民眾圍繞壇壇進行各種社火表演,祭神安神,目的在于規勸世人要積德行善,不做壞事。
晉西還有一些獨特的春節風俗,臨縣傘頭秧歌、中陽剪紙、孝義皮影木偶、九曲黃河陣等,其中孝義皮影、汾孝秧歌、中陽剪紙、孝義碗碗腔等民間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介紹2
中國過年習俗
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農歷一年中最后一頓飯),年飯以后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歷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
1、臘八
臘八是指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即是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2、祭灶
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稱為小年 民諺曰:“二十三,祭灶關!迸f俗農歷臘月二十三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
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請灶君吃吃喝喝,賄賂灶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兒錢來分分,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 “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后,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 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祭灶儀式結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紅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腳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供畢,將貼了一年的“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神像與紙扎的馬一起燒掉,祈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一家平安,“灶君封位口,四季無災愁”。祭灶果則由家人、主要是小孩分而食之,“吃了祭灶果,腳骨健健過”。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臺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于全家人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澳胁话菰,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
3、掃塵
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迎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4、貼春聯,門神,年畫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 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5、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 掛燈籠,
請神舊時一種迷信活動。召請神靈以求保佑,指示吉兇。拜神就是一次小的祭祀,送神,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它諸神,人們將其一年一度地送回天庭,讓其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兇禍福。
6、拜祖先
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這一年來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祭祀神明,隨后再依次向長輩問安行禮。
7、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等等。團年飯的食材和菜式多寓意吉祥,如廣東取諧音“發財”“好市”的發菜和蠔豉,江淮地區的人們常會吃象征圓滿、團圓的圓子(原材料和做法花樣很多),北方人則吃象征元寶的餃子。日本則會吃象征長壽、稱為年越蕎麥的蕎麥面。
8、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9、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
10、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鎮壓它們而化兇為吉。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春節的介紹3
臘月廿三,曬被洗衣衫;
臘月廿四,清潔房邊地;
臘月廿五,掃房撣塵土;
臘月廿六,洗凈禽畜屋;
臘月廿七,里外洗歸一;
臘月廿八,家什擦一擦;
臘月廿九,臟物都搬走;
年卅晚,團年飯后去賣懶。
春節,春天的節日。漫漫寒冬過去,大地復蘇,草木萌芽,春暖花開,載歌載舞,迎接這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這是何等的喜悅?
廣州,南海之濱的百年商埠,此刻,也將這幾分浪漫,幾分張揚,幾分喜悅,發揮到極致。君不見,連綿花街春潮涌,花團錦簇競登場?君不見,商鋪酒樓燈籠掛,人流如鯽車馬喧?大街小巷,洋溢著濃郁的`南國市井風情。
春節的介紹4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蜃约簞邮只蛘埲舜鷦,將一年的收獲與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后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丶铱纯,回家看看,再遠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將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后。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與諧與安寧。
春節的介紹5
中國有著很深遠的吃的文化,過節更多是聚在一起,吃也就是會更講究了,但是,每一年都有因為吃的不對或者吃的不當而生病的,醫院里在過年期間收治最多的病人出了因為鞭炮弄傷就是消化道方面的問題,有的吃成了急性胰腺炎,有的吃成了食物中毒,還有人因為吃的過多導致消化不良,還有的人因為飲酒導致心腦血管急性發作,反正一切都跟吃有關。
1、千萬不要熬夜而忽視早餐。春節放長假,人們可以放松的休息一下,放下工作上所有的事情,盡情的玩,因此,很多人就會奮戰在麻壇上和電腦旁,也有守著電視不睡覺的,因為熬夜,所以就會睡懶覺,這樣早餐往往就不吃,這樣會對身體有傷害,本來熬夜已經不好,再不吃早餐,那就更不利于健康。
2、少吃過于油膩的食物。油膩的食物都是不好消化的`,春節期間因為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飲食規律被打破,很容易造成人的胃腸功能下降,如果再進食過多油膩的食物,就會增加胃腸的負擔,很難消化,還容易引起胰腺炎。
3、控制酒量。既然是過節那就是無酒不歡,中國人最講究氣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也好,宴請親朋好友也好,不能少了酒,但是,酒過量就傷身體,所以,節日期間不可酗酒。
4、多吃水果和蔬菜。節日期間因為熬夜和飲食的不規律,很容易造成便秘,所以,建議多吃一些含纖維豐富的水果,例如香蕉和蘋果,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解便秘的情況。
5、零食要節制。過節了,家里一定備有很多的小吃零食,很多人閑暇的時間也多起來,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其實,這些零食的熱量都是很高的,所以過了一個節,很多人發胖了,身體的負擔加重,所以,如果不想胖,就要節制吃零食。
春節的介紹6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新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新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新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新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新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的介紹7
早就聽我的好朋友說過,聯盛廣場有一家真冰滑雪場。這個寒假我有幸親身體驗了。我可是信心十足,因為我相信我的旱冰基礎呀!我剛到冰館門口,就感到一陣寒氣襲來,讓我打了個冷顫。冰館提供的設備十分齊全,有護膝、護肘、頭盔還有手套呢!我將這些設備仔仔細細,一個不落的穿戴好了,迫不及待的一個大步走向冰面,結果一只腳剛站在冰面上,另一只腳就被帶倒了。摔了個四腳朝天,就像一只被翻過身的小烏龜一樣,怎么也爬不起來了,直到一個“好心人”把我扶起來了。我就感到滑真冰與溜旱冰的區別還是蠻大的。我只好扶著欄桿,小心翼翼地一圈又一圈的走著。先抬一只腳,再抬另一只腳,活像一只笨頭笨腦的大企鵝?匆姳任疫小的小朋友都能在冰面上靈活自如的滑著,我心中羨慕的念頭油然而生。
媽媽看我滑了這么久也沒有膽量放開手,就四下里請教別人,再告訴我姿勢如何擺,我開始試著不用扶著滑出一段了,但我還是只能靠近欄桿邊,不敢向中央的地方滑去?赡苡捎谖一龅.這一小步非常成功吧,因此信心大增,來了勁,開始向更遠的地方滑出了幾米遠。結果用力過猛,有點剎不住了,于是趕緊壓低身體,雙臂伸開,把持住了平衡。這時我定下神,才發現自己已全身是汗。漸漸地就這樣幾個回合下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冰場中間慢慢穿梭起來了。
在新年開始,我能夠體驗到一個新的運動項目。既增長了見識又游戲得十分開心,下次我還會來滑真冰。
春節的介紹8
餃子,是過年時必不可少的美味。
這不,離除夕還有好幾天,勤勞的媽媽便忙開了:先是出門“征集”包餃子的必備原料,再是切餡、和面。望著媽媽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感覺著一切是多么的祥和。媽媽熟練的包著餃子,我在一旁按捺不住,也洗洗手,摩拳擦掌,有樣學樣的包起來,一勺餃餡放在皮中間,把餃皮對折。咦!同樣大的餃皮,同樣多的餡兒,在媽媽手里成了可愛的小胖子,在我手里卻是個干癟的小瘦子,我暗自納悶:怎么回事,媽媽也就放一勺餡兒?仔細觀察,哦,原來媽媽包餃子時,總是把餃子邊折幾下,這應該就是原因了吧?果然,我再試一次,雖然還沒有媽媽包的好,但也有些相似了,信心大增,于是我包了一個又一個,越包越好看,耶!我會包餃子了。
晚上,在路邊散步,大客車一輛輛飛馳而過,我雖然不明白為什么那些人為了過個年,都從四面八方來湊春運的熱鬧。但還是祝愿他們一路平安,快快到家,吃到家人包的'美味餃子。
“啪啪啪……”鞭炮聲將除夕夜拉開序幕,大家圍成一桌,年夜大餐就這樣開始了。飯桌上觥籌交錯,其樂融融。我望著爺爺奶奶臉上慈祥的笑容,突然發現,爺爺奶奶原來那滿口整齊的牙齒,居然都少了幾顆,我的心一震:他們老了。是啊,爸爸媽媽忙著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他們,我也忙著上學,幾個月都沒有回來看望他們了!班浮焙孟愕奈兜,一股濃濃的餃香味兒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我趕緊站起來,盛上滿滿兩碗餃子,恭恭敬敬的送到爺爺奶奶面前,大家都夸我長大了,有孝心?墒俏覅s想:這兩碗餃子根本表達不了我此時的心情。
春節的介紹9
1、年廿四,送灶君
北方有臘八節,而廣東沒有,但卻有送灶君。傳說這一天灶君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過去一年的種種,所以要供奉美食,尤其是放甜的食品賄賂他,如糖、甘蔗、柑、紅棗,讓灶君多講好話。
2、年廿五,辦年貨
送灶君之后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以前都是家庭主婦制作賀年糕點食品,例如油角、煎堆、年糕,在制作的過程很謹慎,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一般不讓小孩參與。但現在越來越多都是采買年貨了。
3、年廿八,洗邋遢
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一天會將家里一切進行徹底的大掃除。
4、年廿九,責年
責年是指買耐放的食物準備在過年期間享用的,通常選擇好聽吉利的食品,如蔥、芹、蒜、鯪魚。蔥,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頭有尾。這三種蔬菜都諧音“聰明”,“勤力”,“精打細算”,魚則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5、年三十,慶團年
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吃“團年飯”。飯后不睡覺,一起守歲。對廣東人來說,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家人一定要穿得齊齊整整,菜要有好彩頭的菜。以前的廣東小孩還會在飯后上街“賣懶”,一手拿著小紅燈籠,一手捧著盛蒸熟雞蛋和茨菇的碗,然后連群結隊邊走邊喊:“賣懶,賣懶,買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意思是賣掉懶來年變勤快。
6、大年初一,拜年
年初一,廣東人有吃齋的`習俗,這一天不吃葷、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門(直至年初四都不掃地)、忌使用利器等。親友來拜年要拿出各種小吃招待。拜過年后,已婚的長輩會給后輩派利是。
7、年初二,開年
在這一天的早上,長輩負責切年糕,分配給家中各人吃,象征開年。而出嫁的女兒也可以返娘家吃開年飯,而開年飯上的各種菜肴都有好彩頭的食材。
8、年初三,赤口
大年初三“赤口”,也稱為“赤狗日”,大家在這一天會足不出戶留在家。
9、年初四,求文昌
是祈求小孩讀書聰明將來有前途。拜“文昌”時,小孩記得帶蔥、芹、和蒜;而且僅記這些都要有頭,才代表頭腦聰明,勤力,好算術。
10、年初七,人日
這一天叫做“人日”,傳統上都會吃粥,寓意“豐衣足食”。廣東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頭,寓意狀元及第。
春節的介紹10
一、祭祖儀式
除夕之夜,要舉行祭祖儀式。以往,在祭祖儀式申,還要進行鍛鐵活動。蒙古族有個古老的《化鐵出山》的傳說,人們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起源的傳說。這一夜燈火通明。有的還請來蒙古民間藝人說唱“烏力格爾”(蒙古書)。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參加歌舞的姑娘們則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歲到午夜的習慣。
二、“查干薩日”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稱為“查干薩日”(漢語意為“白月”);草原上的春節活動主要有祭火、祝壽、拜年等,并且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正月(查干薩日)達到高潮。
三、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來以祭火的習俗迎接春節,因為燃旺的火焰象征著一年里一切幸運吉祥。祭火在過去比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戶”(貧民)一般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火,而“臺吉”(貴族)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戶把系有五色彩綢的五小捆蘆葦插在門外樹上,將劈成細條的柞樹放在燃旺的火撐子上方的四條腿上,戶主穿好禮服跪在正門處的墊子上,把用油網包好的羊胸骨奉獻給圣火。婦女們則將美酒、黃油灑進圣火,并按順序站立,叩頭。富裕的牧戶則搞大型祭火,祭祀時用整羊,并將左鄰右舍請來喝茶吃酒。有的將圣火點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許遷場,不許在圣火上烤腳。目前,傳統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舉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點和慶祝的喜慶日子,人們還是點一堆篝火助興。
四、拜年
草原上春節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后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后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家庭拜年后,牧民們相互互拜;グ輹r,先到年長者的家里,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會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草原上的春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后歡歌笑語的時刻。
五、其他風俗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節日服裝,聚于一堂,叩賀新年。首先由輩數最小的,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并裝煙、敬酒、獻哈達。長者受禮之后,要向弟、侄、兒、孫們表示祝福。祝福完畢,要給孩子們一些禮物和“壓歲錢”。天一亮,家族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遠途的都要騎馬或趕車來。叩節、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結束。
在邊遠農牧區,正月十六清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常在一起嬉鬧的人還有“哈巴德”(打黑墨)的習俗。就是在對方熟睡時,偷偷在他前額上抹黑,涂物多為鍋底灰。
春節的介紹11
元旦,就是每年陽歷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但在我國古代,元旦一詞的意思,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別。
顓頊開始農歷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歷,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正月初一,我們現在稱春節或者過年,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不過,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稱呼,先秦時期叫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等;兩漢時期則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時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從以上各朝各代對春節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春節在古時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元旦,并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陽歷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個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頭,有開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頭一天,《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讉鳎涸抡;元日,上日也。《東京賦》: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還有唐朝孟浩然膾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詩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戶曉的《元日》詩等等,詩文中的元日都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墩f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旦是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晨了。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它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云的《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房玄齡在《晉書》中也說: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還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詩以及南宋詩人陸游《己酉元旦》詩等等,這里的元旦都是春節的意思。
其他稱呼和出處就不一一介紹了,在清朝消失以前,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的,大都稱為元旦。也就是說,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陽歷的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順農時、便統計,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將西歷(公歷或陽歷)的一月一日定為新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過年稱為春節,也是我國使用陽歷的開始。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規定,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從此,春節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日法典,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將陽歷的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并通過決議,寫入相關文件,沿用至今。
春節的介紹12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富有的特色傳統節日。
從農歷二十三送灶爺上天開始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結束,其間人們殺雞宰鵝,請菩薩祭祖宗,放鞭炮,穿新衣,互至新年問候。小孩在除夕這天還可以拿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真是熱鬧極了!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獸”的怪物,頭長觸角,十分兇猛。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來,來找些東西吃看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每到除夕夜人們就跑到深山,以躲避年獸。
有一年村里來了一個乞丐婆婆,到了除夕夜她看到村里的人都慌慌張張的跑到了深山里面去了。她看了很奇怪就問跑的.人為什么要跑,那人就告訴她年獸要來了,不走就要被它吃掉了。聽了跑路人的話,乞丐婆婆就對他說:“只要讓我在您家里待一天我就可以將年獸趕走了。”跑路人答應了,但自己還是跑到了深山里面。到了半夜年獸來到了村里,發現村子里有戶人家門前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院子里還傳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年獸嚇的渾身發抖,轉身就跑的無影無蹤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還有鞭炮聲了。
后來人們從山里回來,看到自己的村莊與豬狗都在就問乞丐婆婆是怎么回事,她就將所做的事情告訴了村民。后來每年人們都用相同的方法來對付年獸,久而久之年獸就再也不敢出來了,但人們將這種儀式保留了下來。
但這只是傳說,其實春節就是一個聚會,一個辭舊迎新的聚會,一個期盼來年紅紅火火的聚會,一個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聚會。
春節的介紹13
春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孩子們愛過春節,因為春節能拿到壓歲錢,大人們愛過春節,因為春節朋友能歡聚一堂,老人們愛過春節,因為春節忙碌工作的兒女能回家。總而言之,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這一天,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走團圓飯。
家鄉有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啦,臘月剛開始,家家戶戶就把自家養的豬給殺啦,這叫殺年豬。這是圖來年家里六蓄興旺。人們把豬肉分為兩批存放,一批放在冰箱里,做年菜時再拿出來,另一批撒上鹽,放進瓷缸里密封起來做臘肉,到啦年底拿出來時就變得黝黑黝黑的,有一種說不出的美味。
孩子們過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鞭炮。于是孩子們成啦鞭炮店的常客啦,鞭炮店有各種各樣的鞭炮,琳瑯滿目,有小蜜蜂,降落傘,沖天炮等,這一排一排又一排的鞭炮使人們應接不暇。孩子們對鞭炮再是愛不釋手啦,而大人們更美洲的則是大街小巷上的紅對聯啦。
孩子們打打鬧鬧的玩,大人們慌慌張張的忙。轉眼間就到啦新年。
大年三十真熱鬧,一大清早,太陽還躲在云里,人們就開始趕做年菜啦。街上都是酒肉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這一天,男女男少都穿上啦新衣,門外貼啦對聯,屋前掛啦紅燈籠。除夕夜則更熱鬧啦,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一起吃餃子,聊家常,打麻將,看春晚。這一晚除啦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年雖過完啦,但過年時的快樂還存在人們的心中,在鞭炮聲中,新的一天邁著沉重的步子向我們走來。
春節的介紹14
概述
每當春節到來之際,最忙碌的就是要置辦年貨了。春節的時候就是享受美食的'時候了,美食是過年不可或缺的,美食雖好,太過于油膩和暴飲暴食對身體可不好。
春節吃什么
1 第一:春節吃年夜飯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肴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
2 第二:春節吃餃子 正月初一吃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餃子不一樣。這頓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
3 第三:春節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準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
注意事項
春節期間,傳統美食會讓我們大飽口福,但這個時候也最容易因“吃”而產生問題,因此合理搭配飲食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水果作為營養物質最為豐富的食品,已成為春節期間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春節的介紹15
熬年守歲,其實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一整夜來迎接新的一年。想必大家都是在一親人一起開著春晚搓麻將、打牌中度過這一晚的,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以后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后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為了平安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里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還要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后來大家又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因此,每年熬年守歲,其實就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一整夜來迎接新的一年。想必大家都是在一親人一起開著春晚搓麻將、打牌中度過這一晚的,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以后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后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為了平安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里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還要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后來大家又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的介紹】相關文章:
春節的介紹10-21
春節起源介紹04-05
春節介紹作文11-14
介紹春節作文01-05
介紹春節作文10-07
介紹春節作文10-07
介紹春節作文10-07
介紹春節作文10-08
介紹春節作文10-08
介紹春節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