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學習內容分析
會計實務是中級會計師考試的科目之一。你知道中級會計實務都學哪些知識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學習內容分析。歡迎閱讀。
兩部分
基礎部分指從第一章到會計報表為止,
高級部分指差錯更正、日后事項,所得稅、合并報表這幾章。
而且,考試重點歷來都在高級部分,高級部分學不好,要想及格很困難,但是,基礎部分卻是學好高級部分的根,沒有學好基礎,就談不上學高級。比如不知道基礎的賬務處理,如何來進行錯賬的更正?如何來進行日后事項的追溯調整?因此,中級會計實務整部教材都是重點,都要掌握。
大部分的考友學習中級會計實務會感覺頭暈,不知教材所云,學得云里霧里,越學越沒信心,那么,請廣大考友仔細研究我的學習思路和方法,會讓你理清思路,撥開云霧見天明。呵呵。
學習方法:把整部書分成兩個部分來說,基礎部分拉出主線,然后展開。高級部分重點學習,大量練習。
拉出的這條主線,是幫助理清思路的重要方法。我所寫的僅作參考,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畫出自己能夠明白的主線。
主線:
①原材料的購進(包括固定資產、金融資產等的購進)
②生產部門材料領用(成本的歸集)
③加工生產產品(產品成本的結轉)
④產成品入庫(庫存商品)
⑤銷售產品(收入、利潤、成本的處理)
⑥結轉利潤
⑦年末經營成果統計
⑧計算稅費
⑨編制會計報表
這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最主要的幾個環節,在這幾個環節當中,每一個環節的賬務處理,是必須要清楚的。具體的處理,我就不多寫了,大家必須掌握。
會計要做的事情,就是圍繞這條主線,把企業整個的賬務做好,最終做成企業的報表,提供給管理層,股東,潛在投資者使用。這就是會計的目的和任務。那么,在圍繞這條主線的同時,還有幾條輔助線,大家也要畫出來,這樣,對中級會計實務的學習就更加明了。下面是我整理的幾條輔助線:
輔助線一:會計是以貨幣計量為單位(這是基礎會計上就學了的),那么,企業的運作,也是以貨幣的運作為主,企業的貨幣運行線路,就是這輔助線一:
股東投資——資金運營(購料、生產、以及多余資金的對外投資)——資金收回(銷售)——資金分配(分紅、股利、工資)
股東投資相應展開到所有者權益的核算。
資金運營展開到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原材料等的核算。其中投資又可以展開到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并)核算;金融資產核算;
資金收回展開到銷售業務的核算,收入的確入。
資金分配展開到工資薪金的發放,股利的分配,利潤和所得稅的計算。
輔助線二:我將金融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原材料全部分類為一個大類,他們在賬務處理上有共同的地方,我將這些共同地方再次作出一條線:
取得時的核算——資產負債表日的核算——處置的核算
那么,相應地展開:
這些資產的取得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有直接購買的;有債務重組來的;有企業合并來的;有自行建造的;有資產交換來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他們依各自取得方式不同,有不同的賬務處理方法,大家就要分別掌握好各種取得方法的處理。
在資產負債表日:固定資產要折舊,無形資產要攤銷,金融資產要用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來比較并作處理,投資性房地產要區別成本模式(要折舊攤銷)和公允模式(用公允價值計量)下的處理。一句話:這些資產在年末都要做賬務處理。
處置的時候,相應展開如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方法;同時,難點在于金融資產的相互轉換(涉及到追溯調整),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有些要追溯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增資與減資(要追溯調整)。
關于追溯調整的問題:注意有沒有跨年度的調整,沒有跨年度,就直接調整就行了(有點像差錯更正的處理),如果跨年度了,就要注意,涉及到影響利潤表中科目金額的項目,一定不能直接調整,要通過“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這個科目來調,它最終就是調整了“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科目。有些考友對追溯調整的學習覺得非常困難。在這里,我向大家提供一點學習方法:遇到追溯調整的時候,在草稿上把該業務從需要追溯的那一天起按正確的方法做出分錄,然后再比較需要調整分錄,看看他們差額在哪兒,哪些科目要沖銷,哪些科目要增加,基本思路就是把錯誤的科目全部沖銷掉,把正確的分錄做出來。然后把分錄綜合成一個大分錄,這就是追溯調整的分錄。
其中,跨年度了不能直接調整的科目主要有以下幾個: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支出),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得稅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只要跨年度了,以上科目需要調的時候,一定不能將以上科目做相反分錄沖銷,而要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這個科目來代替。)
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科目,那就是“制造費用”的調整,由于制造費用年末沒有余額,它在年末的時候是轉入了產品成本里面,構成了庫存商品,如果庫存商品售出了,相應就轉入了主營業務成本,這時,調整的對象,就是主營業務成本了,如果商品還沒售出,那對應的,就調整庫存商品的金額。庫存商品這個科目可以做增加或減少分錄,而主營業務成本則只能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來代替了。
以上寫的,都是基礎部分的學習方法,同時,我也將會計實務的三條線給大家理了出來,我的表達不是很好,但愿大家都能看得懂我的思路,大家把大方向弄明白了,學習會計實務就一點不難,而且變得非常容易。下面,我開始介紹高級部分的學習經驗與學習思路。(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企業合并,所得稅)
由于這幾部分是考試中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我就分開一個一個敘述:
差錯更正:
這個比較簡單,分成兩塊來學習,一是沒有跨年度的差錯,這很簡單,做相反分錄沖銷,做后把正確的補上就行了。二是跨年度的差錯,這要看是不是重大的,不重大的就不處理,對于重大差錯才更正,涉及到影響利潤的科目,就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來更正。這部分內容,多練習些題目就好了。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這里大家需要重點掌握日后事項的劃分問題:哪些屬于日后事項,哪些不屬于。同時,屬于日后事項的業務中,哪些屬于需要調整的事項,哪些屬于不調整的事項。對于調整事項,要做賬務調整,而非調整事項,則只需在附注中披露就行了,不做處理。這是考選擇題的點。
對于日后事項的劃分,書上說得不是很清楚,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一下: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僅限于:12月31日——4月30日。(財務報表報出日)這個時段內發生的與上年經濟業務有關的事項。
在12月31日——4月30日之間,又要注意幾個時段:
1、所得稅匯算清繳日:在這時段前發生的調整事項,可以用“應交稅費”科目來調。是清繳日后,只能用遞延所得稅來調整了。
2、董事會批準報出日
3、董事會最后批準報出日:報表的最后截止日期,以這個日期為準,也就是題目中表述的“董事會再次批準報出日”。在這個日期以后的事項,基本就不調了。
對于調整事項,一律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來調整,原理也同追溯調整。上面我已敘述追溯調整的方法及思路,這里就不詳說了。
我在學習當中整理過一個表,這里給大家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會計政策變更重大差錯更正日后事項
方法:追溯調整法追溯重述法原理同“追溯調整法”
或(未來適用法)或(未來適用法)
科目: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調期期間:變更當年發現當年報告年度
調表項目:資產負債表“年初數”“年初數”“期末數”
利潤表“上年數”“上年數”“本年數”
說明:
1、未來適用法,不改變以前期間的會計處理,也不調整以前期間的報告。
2、涉及所得稅的調整,遵循以下原則:
稅法認可,且發生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日前的,調“應交稅費”科目。
稅法認可,但發生在所得稅匯算清檄日后的,調“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科目
稅法不認可,無論發生在日前或日后,均只調“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科目
日后事項調整步驟:
1、先調直接影響。(即做相反分錄或更正分錄)
2、再調所得稅影響。(調整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3、最后調留存收益影響。(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
企業合并:
企業合并是一個最難的點,主要涉及到了長期股權投資,合并報表的編制。
學習本章,首先要學好長期股權投資,牢牢掌握成本法和權益法的核算,并且對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的轉換和追溯調整要相當熟悉。
成本法核算的范圍:控股1%——20%;50%——100%;這要用成本法核算;
權益法核算的范圍:20%——50%
當企業增資、減資,造成控股比例在這三個范圍之間變動時,就需要追溯調整。
其中:由50%——100%這個范圍減資到20%——50%之間時——追溯調整;
由50%——100%這個范圍減資到1%——20%之間時——不追溯調整;
由20%——50%這個范圍減資到1%——20%之間時——不追溯調整;
由20%——50%這個范圍增資到5%——100%之間時——追溯調整;
由1%——20%這個范圍增資到20%——50%之間時——追溯調整;
由1%——20%這個范圍增資到50%——100%之間時——不追溯調整;
上面這些關系,大家用一個圖表出來就簡單明了了,我在論壇上由于排版問題,無法畫出這個圖。
再次,要掌握好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種合并方式的賬務處理不同,基本思路就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用賬面成本轉賬,不產生收益與虧損,如果發生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資本溢價當中。而非同一控制的企業合并,則產生收益與虧損,計入營業外收支。或投資收益,用產品作對價合并的,視同銷售。
關于合并報表的問題:首先明白:企業合并,使一方控股達到50%以上的時候,被合并方就成為了子公司,這時就需要做合并報表,在合并當日要編制合并日的合并報表。而以后在每年末,即12月31日,要編制年末的合并報表。母子公司需對外提供合并報表,反映一個集團的資產狀況,經營成果。但是,如果母子公司發生了交易,如母公司賣產品,賣固定資產等給子公司,母公司產生了利潤,但作為一個集團來說,卻沒有產生利潤,因此,在編合并報表的時候,需要作抵銷分錄,抵銷掉這部分利潤,從而使合并報表符合實際。很多考友對抵銷分錄也是云里霧里,根本無從下手,在這里,我簡要介紹一下我的學習思路:抵銷分錄分成六大塊:母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投資收益的抵銷;內部交易未實現利潤的抵銷;債權債務的抵銷;固定資產交易的抵銷;無形資產交易的抵銷;這六大塊的抵銷分錄是死的,大家背下來,然后通過大量的題目練習,就沒有問題了。所以不再過多敘述。
所得稅:
所得稅單獨來說,是最簡單的一個章節,它只有一個分錄。但是,所得稅往往是結合其他章節一起出現,因此才顯示出其難的威力,其實,我們先把他看成一個單獨章節來學習掌握好,再結合綜合題目的練習,就易如反掌了。
其唯一的分錄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注:分錄中有可能會涉及商譽
在解題當中,我們只要把以上四個科目的金額計算出來,那么,所得稅的分錄就出來了。那,如何來計算這四個數字呢?
第一步:計算應交所得稅;
1、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或-)納稅調整額
2、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第二步:計算確定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額-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額
第三步: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其中,大家應背下來的一個東西: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或負債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則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資產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或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則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如此,所得稅的核算完成矣。
最后總結:中級會計實務基礎部分,是基礎,所有賬務處理必須牢牢掌握,搞清楚主線,才能在學習高級部分時有清晰的思路。高級部分的學習,在掌握基本處理以后,必須配以大量的練習,決不能只學理論不解題目,那樣是絕對沒用的。
【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學習內容分析】相關文章:
中級會計師考試《會計實務》沖刺模擬題03-04
2015年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答案03-03
2016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考試模擬題03-04
2016年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考前沖刺題03-04
2015年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考試真題03-03
2016年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模擬題03-04
2015年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真題答案03-04
2016年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考前測試題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