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雙硬盤的安裝與設置

        時間:2024-10-06 07:08:02 硬件維護 我要投稿

        雙硬盤的安裝與設置

          雙硬盤的安裝與設置

          雙PATA硬盤的安裝

          相信現在還有很多人在使用PATA(并行ATA)接口的硬盤。這類硬盤外觀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扁平的IDE數據線來進行數據傳輸。那么如果有兩塊PATA硬盤,該如何安裝呢?

          1.規劃IDE設備的主從關系

          一般主板都提供了兩個IDE接口,可以接四個IDE設備。但除了硬盤外,用戶一般還有1個或2個光驅。因此,要想獲得更好的性能,就要規劃好這3個或4個設備的安裝位置。

          1)雙PATA硬盤+1個光驅

          建議將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盤設置為主盤,接在IDE

          1接口的數據線上;將另外一個硬盤設置為主盤,光驅設置為從盤,兩者一起接在IDE

          2接口的數據線上。

          小提示:系統啟動時搜索啟動盤的順序是先IDE

          1,后IDE

          2。將高速硬盤設置成主盤接在IDE

          1上作為系統盤,可以提高系統的性能。

          (2)雙PATA硬盤+雙光驅

          與上面的連接方式相似,建議在IDE

          1上除了接那個高速硬盤作為主盤外,再接一個光驅(從盤)。同時IDE

          2上也是一個硬盤加一個光驅。

          2.設置硬盤及光驅的跳線

          從上面的主從關系規劃可以看出,不論是雙PATA硬盤加一個光驅,還是雙PATA硬盤加兩個光驅,硬盤都是“主盤”,光驅都是“從盤”。因此,必須將硬盤及光驅的跳線按此要求進行設置。在IDE設備的跳線設置中,一般用“Master”表示“主盤”,“Slave”表示“從盤”。硬盤出廠時一般默認就是“主盤”,而光驅出廠時的跳線一般默認是“從盤”。在安裝硬盤與光驅時,要仔細查看該設備的主/從盤的跳線設置。

          3.安裝PATA硬盤

          設置好跳線之后,就可以按照上面規劃的安裝位置,將硬盤、光驅一一裝入機箱中,然后連接好設備的數據線與電源線。注意,在使用數據線的時候必須注意──數據線上的三個端口是有定義的,不能隨便連接設備。中間的那個端口是“Slave”,是用來連接從盤的;離“Slave”端口最近的那個是“Master”,是用來連接主盤的;離“Slave”最遠的那個是“System”,它是插在主板的IDE接口上的

          4.BIOS設置與硬件檢測

          硬盤安裝好以后,我們就可以進入BIOS查看硬盤是否工作正常了:啟動電腦,進入BIOS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標準CMOS設定)。將硬盤的“Type(類型)”和“Mode(模式)”設為“Auto”,讓BIOS自動檢測硬盤。也可以通過主菜單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選項來自動檢測硬盤。如今的主板都具備自動檢測功能,只要沒有物理故障,一般都能檢測出來,此時就可以看到BIOS中4個IDE端口上的設備了

          ??小提示:如果電腦檢測不到硬盤,或者檢測硬盤時死機,請考慮以下幾種情況:硬盤跳線錯誤;數據線連接錯誤;沒插電源線;主板BIOS不支持大硬盤;前面幾種情況比較容易解決,至于BIOS不支持大硬盤,可以采用升級BIOS的方法解決。當然,也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來跳過主板BIOS限制,各硬盤生產商都免費提供這種砑??蠹銥梢緣焦俜酵?舊舷略亍?br>

          ??“1個PATA+1個SATA”雙硬盤安裝

          ??SATA(串行ATA)是硬盤今后的發展趨勢,如今市場上SATA硬盤及支持SATA硬盤的主板也越來越多。SATA硬盤在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就是采用了非常窄小的“L”形數據線接口及扁平的電源線接口.支持SATA硬盤的主板一般都會提供2個或4個SATA接口。

          ??1.Intel系列芯片組主板的設置

          ??(1)1個PATA硬盤+1個SATA硬盤+1個光驅

          ??以ICH5、ICH5R、ICH6、ICH6R為代表的Intel南橋芯片支持SATA,目前的i865、i875及最新的i915、i925系列芯片組都提供了對SATA的支持。如果主板的SATA接口是由ICH5/ICH5R芯片提供的,那么應該這樣連接:

          ??將SATA硬盤的數據線連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中;將PATA硬盤與光驅通過一根IDE數據線連接起來,其中PATA硬盤的跳線設置為“主盤”,并連接到數據線的“Master”端,將光驅的跳線設置為“從盤”,并連接到數據線的“Slave”端,最后將這根IDE數據線連接到主板的“IDE2”接口中。

          ??在連接SATA硬盤時要注意:有些SATA硬盤一般都具備傳統的4針電源接口及SATA電源接口,在使用時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個接口來連接電源,但是絕對不要將這兩個接口都接上電源插頭,否則會燒毀硬盤的。

          ??將所有硬盤及光驅的數據線按上述方法連接好之后,再連接好設備的電源線。接下來啟動電腦進入BIOS,選擇并進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設置窗口,然后進入“OnChip

          IDE

          Device”設置畫面。在該畫面中,除了將“IDE

          HDD

          Block

          Mode”、“On-Chip

          Primary

          PCI

          IDE”、“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三個選項設置為“Enabled”外,其他8個選項全部設置為“Auto"

          ??再將光標移動到窗口下方的“On-Chip

          Serial

          ATA”選項上按回車鍵,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選中“Combined

          Mode”后按回車鍵;最后將光標移動到“Serial

          ATA

          Port0

          Mode”上按回車鍵,在彈出的窗口中選中“Primary

          Master”并回車。此時“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選項的設置分別為“Combined

          Mode”和“Primary

          Master"

          ??按“F10”鍵保存BIOS設置,重新啟動電腦后,再次進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會發現,SATA硬盤占據了“IDE

          Channel

          Master”通道,而PATA硬盤則占據了“IDE

          Channel

          1

          Master”通道,光驅占據“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

          ??小提示:經過以上設置后,SATA硬盤的優先級比PATA硬盤的高,建議將操作系統安裝在SATA硬盤上(此時在DOS下SATA硬盤的第一個分區是“C”盤)。如果不想將SATA硬盤作為系統盤,而想把操作系統安裝在PATA硬盤上,則可以在BIOS中將PATA硬盤的啟動優先級提高:進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窗口,選擇“Hard

          Disk

          Boot

          Priority”并進入硬盤啟動優先順序設置窗口。在該窗口中,默認是SATA硬盤排在PATA硬盤的前面,此時可以選中PATA硬盤,然后按“Page

          Up”鍵,使PATA硬盤排在SATA硬盤的前面。最后保存BIOS設置并重新啟動電腦,這樣PATA硬盤的第一個分區在DOS下便成了“C”盤。

          360安全衛士也會“吃”硬盤空間

          筆者的電腦經常清理無用的垃圾文件,如Temp文件夾、IE緩存等,平時安裝程序也是裝在D盤,但還是發現C盤空間逐漸變小了,到底是誰在悄悄地占用硬盤空間呢?

          經過筆者仔細查找,結果發現C:ProgramFiles360safe文件夾有300M,這太不正常了。因為在正常情況下

          筆者的電腦經常清理無用的垃圾文件,如Temp文件夾、IE緩存等,平時安裝程序也是裝在D盤,但還是發現C盤空間逐漸變小了,到底是“誰”在悄悄地占用硬盤空間呢?

          經過筆者仔細查找,結果發現C:ProgramFiles360safe文件夾有300M,這太不正常了。因為在正常情況下,360安全衛士裝好后應該在10MB左右。于是追根溯源,發現hotfix文件夾就有218MB,這個文件夾里裝的是什么文件呢?打開一看,原來是360安全衛士下載下來的補丁程序都在這里面,補丁安裝好后卻沒有把這些程序自動刪除,日積月累文件夾就越來越大。

          事實上,補丁已經安裝好了,這些程序也就完成了使命,全都可以刪除掉。所以我們在清除系統垃圾的時候也要定期清除這些文件夾里的文件。

          BT和迅雷到底傷不傷硬盤

          BT和迅雷到底傷不傷硬盤,看了你就知道

          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話,有人認為BT和迅雷傷害硬盤:

          為什么頻繁讀寫會損壞硬盤呢?

          磁頭壽命是有限的,頻繁的讀寫會加快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的磨損,頻繁的讀寫磁盤某個區域更會使該區溫度升高,將影響該區磁介質的穩定性還會

          BT和迅雷到底傷不傷硬盤,看了你就知道

          先引用一下某人的話,有人認為BT和迅雷傷害硬盤:

          為什么頻繁讀寫會損壞硬盤呢?

          磁頭壽命是有限的,頻繁的讀寫會加快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的磨損,頻繁的讀寫磁盤某個區域更會使該區溫度升高,將影響該區磁介質的穩定性還會導至讀寫錯誤,高溫還會使該區因熱膨漲而使磁頭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況下磁頭和碟面只有幾個微米,更近還得了?),而且也會影響薄膜式磁頭的數據讀取靈敏度,會使晶體振蕩器的時鐘主頻發生改變,還會造成硬盤電路元件失靈。

          任務繁多也會導至IDE硬盤過早損壞,由于IDE硬盤自身的不足,,過多任務請求是會使尋道失敗率上升,導至磁頭頻繁復位(復位就是磁頭回復到

          磁道,以便重新尋道)加速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磨損。

          可是實際上并非如此,我先說一下現代硬盤的工作原理

          現在的硬盤,無論是IDE還是SCSI,采用的都是"溫徹思特“技術,

          都有以下特點:

          1。磁頭,盤片及運動機構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轉的鍍磁盤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頭沿盤片徑向移動。

          4。磁頭對盤片接觸式啟停,但工作時呈飛行狀態不與盤片直接接觸。

          盤片:硬盤盤片是將磁粉附著在鋁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圓盤片的表面上.這些磁粉被劃分成稱為磁道的若干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道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它們分別代表著0和1的狀態。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隨之改變。利用磁頭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鐵方向,使每個小磁鐵都可以用來儲存信息。

          盤體:硬盤的盤體由多個盤片組成,這些盤片重疊在一起放在一個密封的盒中,它們在主軸電機的帶動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轉,其每分鐘轉速達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頭:硬盤的磁頭用來讀取或者修改盤片上磁性物質的狀態,一般說來,每一個磁面都會有一個磁頭,從最上面開始,從0開始編號。磁頭在停止工作時,與磁盤是接觸的,但是在工作時呈飛行狀態。磁頭采取在盤片的著陸區接觸式啟停的方式,著陸區不存放任何數據,磁頭在此區域啟停,不存在損傷任何數據的問題。讀取數據時,盤片高速旋轉,由于對磁頭運動采取了精巧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此時磁頭處于離盤面數據區0.2---0.5微自以為是的家伙度的”飛行狀態“。既不與盤面接觸造成磨損,又能可*的讀取數據。

          電機:硬盤內的電機都為無刷電機,在高速軸承支撐下機械磨損很小,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高速旋轉的盤體產生了明顯的陀螺效應,所以工作中的硬盤不宜運動,否則將加重軸

          承的工作負荷。硬盤磁頭的尋道飼服電機多采用音圈式旋轉或者直線運動步進電機,在飼服跟蹤的調節下精確地跟蹤盤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盤工作時不要有沖擊碰撞,搬動時要小心輕放。

          原理說到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頭和數據區是不會有接觸的,所以不存在磨損的問題。

          其次,一開機硬盤就處于旋轉狀態,主軸電機的旋轉可以達到4500或者7200轉每分鐘,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沒有關系,只要一通電,它們就在轉.它們的磨損也和軟件無關。

          再次,尋道電機控制下的磁頭的運動,是左右來回移動的,而且幅度很小,從盤片的最內層(著陸區)啟動,慢慢移動到最外層,再慢慢移動回來,一個磁道再到另一個磁道來尋找數據。不會有什么大規模跳躍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損也是可以忽略不記的。

          那么,熱量是怎么來的呢?

          首先是主軸電機和尋道飼服電機的旋轉,硬盤的溫度主要是因為這個。

          其次,高速旋轉的盤體和空氣之間的摩擦。這個也是主要因素。

          硬盤的讀操作,是盤片上磁場的變化影響到磁頭的電阻值,這個過程中盤片不會發熱,磁頭倒是因為電流發生變化,所以會有一點熱量產生。

          寫操作呢?正好反過來,通過磁頭的電流強度不斷發生變化,影響到盤片上的磁場,這一過程因為用到電磁感應,所以磁頭發熱量較大。但是盤片本身是不會發熱的,因為盤片上的永磁體是冷性的,不會因為磁場變化而發熱。但是總的來說,磁頭的發熱量和前面兩個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了。熱量是可以輻射傳導的,那么高熱量對盤片上的永磁體會不會有傷害呢?其實傷害是很小的,永磁體消磁的溫度,遠遠高于硬盤正常情況下產生的溫度。當然,要是你的機箱散熱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別人了。

          我這里不得不說一下某人的幾個錯誤:

          一。高溫是影響到磁頭的電阻感應靈敏度,所以才會產生讀寫錯誤,和永磁體沒有關系。

          二。所謂的熱膨脹,不會拉近盤體和磁頭的距離,因為磁頭的飛行是空氣動力學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始終和盤片保持一定距離。當然要是你大力打擊硬盤,那么這個震動。。。。。

          三。所謂尋道是指硬盤從初使位置移動到指定磁道。所謂的復位動作,并不是經常發生的。因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盤并不需要移動回0磁道再重新出發。只要磁頭一啟動,所謂的復位動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啟動電腦,不然復位動作就不會再發生。

          四。IDE硬盤和SCSI硬盤的盤體結構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盤的接口帶寬比同時代的IDE硬盤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會有一個類似CPU的東西來減緩主CPU的占用率。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會把它的SCSI硬盤的技術用在IDE硬盤上。

          五。硬盤的讀寫是以柱面的扇區為單位的。柱面也就是整個盤體中所有磁面的半徑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個磁道劃分為若干個區就是所謂的扇區了。硬盤的寫操作,是先寫滿一個扇區,再寫同一柱面的下一個扇區的,在一個柱面完全寫滿前,磁頭是不會移動到別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盤上的存儲,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認為,是連續存放在一起的(從使用者來看是一起,但是從操作系統底層來看,其存放不是連續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開了再多的線程,磁頭的尋道一般都不會比你一邊玩游戲一邊聽歌大。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單純的下載或者上傳而已,但是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誰能保證自己不會啟動其它需要讀寫硬盤的軟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歡一邊下載一邊玩游戲或者聽歌吧?更不用說WINDOWS本身就需要頻繁讀寫虛擬內存文件了。所以,用FG下載也好,ED也好,對硬盤的折磨和平時相比不會太厲害的。

          為什么硬盤與主板不兼容

          這種情況不多,但也有,有的硬盤在這塊主板上認得好好的,但是在另一塊主板卻死活也不認。比如原來的一二百兆的小硬盤,如果要從硬盤啟動,必須在IDE1接口的主盤位置,才能正常啟動,否則插上后可以讀可以寫,但就是不能啟動。

          對于硬盤速度慢的問題,一般不屬于兼容問題,而是設置或接線有誤。如:把DMA66的線反接了;硬盤屬性中的DMA功能沒有打開;CMOS設置中的IDE通道沒有設為自動,而是人為的設置為PIO4以下的傳輸方式;硬盤線過長,造成數據衰減過大,傳輸率下降;硬盤的電源接口有問題或開關電源功率不足,造成硬盤的供電電壓不穩且偏低。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心細一點,仔細檢查硬盤的相關設置。特別是DMA66的線反接時,數據傳輸率將下降一半。另外在使用數據線時,盡可能的使用最近的接口

          硬盤分區合并的方法

          在進行分區的調整、刪除或重新劃分之前,請將涉及到的所有分區中的數據備份到安全的地方(如第二塊硬盤、刻錄到光盤等)。以下操作以Windows

          XP為例。

          第1步依次打開“控制面板→性能選項→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進入“計算機管理”窗口,單擊左側窗口中“存儲”下的“磁盤管理”選項,就可以看到當前計算機中的所有磁盤分區的詳細信息了,如圖1所示。

          第2步假設我們想將D盤重新劃分為兩個分區。先用鼠標右鍵單擊右下角的D盤圖標,選擇“刪除邏輯驅動器”選項,然后在打開的“刪除邏輯驅動器”對話框單擊“是”按鈕,先將該驅動器刪除,此時D盤圖標會顯示為“可用空間”圖標。

          晨風提示:如果用戶一次刪除了多個驅動器,操作系統會自動將這些被刪除的驅動器可用空間合并到一起。

          第3步用鼠標右鍵單擊“可用空間”圖標,選擇“新建邏輯驅動器”,打開“新建磁盤分區向導”對話框。直接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選擇分區類型”對話框,選擇“邏輯驅動器”后單擊“下一步”按鈕。

          第4步在如圖2所示的“指定分區大小”對話框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分區大小”框中輸入欲創建的分區的大小。在本例中,可劃分的最大磁盤空間為2087MB,我們可以將它劃分為兩個分區,第一個為1000MB。

          第5步設置完畢后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指派驅動器號和路徑”對話框,如圖3所示。選中“指派下列驅動器號”前的單選框后,再從后面的下拉列表為該分區指派一個驅動器號即可,然后單擊“下一步”按鈕。

          第6步在如圖4所示的“格式化分區”對話框中,系統會提示用戶“要在這個磁盤分區上儲存數據,您必須先將其格式化”。選擇“按下面的設置格式化這個磁盤分區”選項,然后在“文件系統”中指定分區格式,一般選擇FAT32或NTFS,“分配單位大小”可采用默認值;“卷標”用戶可以自己隨意定義。當然,為了加快分區的格式化速度,還應該選中“執行快速格式化”選項前的復選框。

          第7步設置完畢后單擊“下一步”按鈕,系統會顯示“正在完成新建磁盤分區向導”對話框,告訴用戶“已成功完成新建磁盤向導”,我們可以在這里查看相關的設置信息。

          第8步單擊“完成”按鈕關閉向導,系統會對剛剛創建的分區進行格式化。使用同樣的方法,根據需要將剩余的空間再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分區。

          輕松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

          如果您覺得自己的各個分區所對應的驅動器(即盤符)不太合理,也可以在Windows2000/XP下進行手動修改或調換。

          在“計算機管理”窗口中用鼠標右鍵單擊要修改驅動器號的邏輯驅動器,選擇“更改邏輯驅動器”選項,進入“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對話框。單擊“更改”按鈕,進入“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對話框,在“指派以下驅動器號”下拉列表中選擇一個驅動器號即可。當然,我們不能選擇已經被系統占用了的驅動器符號。

          如果在您的硬盤中有NTFS格式的分區,“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對話框中的“裝入以下空白NTFS文件夾中”選項將變為可用狀態,如圖5所示。

          選好一個驅動器號后單擊“確定”按鈕,進入“確認”對話框,確認沒有運行分區中的程序后單擊“是”按鈕,就可以改變驅動器符號了。

        【雙硬盤的安裝與設置】相關文章:

        雙硬盤的安裝與設置教程06-25

        雙硬盤安裝跳線設置圖解10-21

        如何的安裝雙硬盤06-25

        怎么安裝雙硬盤08-10

        安裝雙硬盤的操作方法07-19

        java安裝與設置步驟09-12

        xp 系統bios設置安裝教程10-06

        SATA硬盤分區設置及安裝教程07-03

        路由器詳細安裝設置教程08-09

        xp系統中如何安裝啟動和設置SCSI硬盤09-2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