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東濟南城市形象宣傳片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山東濟南城市形象宣傳片,快來看看吧!
位置
濟南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濟南市位于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地形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巖,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
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巖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巖漿巖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墻,將水脈阻斷攔蓄。
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現了天然涌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氣候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于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178天,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2℃(7月),最低月均溫-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時數1870.9小時(2009年)。
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被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較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濟南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冷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回流聚集不宜擴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水文
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濟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為密集,十大泉群中,僅有老城就占有4個,基本上是現今游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除此之外,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繡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歷下區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區的百脈泉,眼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山東濟南城市形象宣傳片】相關文章:
棗莊城市形象宣傳片07-14
福安城市形象宣傳片09-01
陵水城市形象宣傳片07-16
汕頭城市形象宣傳片09-01
宿州市城市形象宣傳片10-07
開江縣城市形象宣傳片08-08
寧波最新城市形象宣傳片08-12
榆林城市形象宣傳片《大美榆林》11-15
昆山市陸家鎮城市形象宣傳片09-16
三亞市旅游城市形象宣傳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