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聲技巧“練什么”的要領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巧是根本,而良好的歌唱技巧只有通過長期的、不間斷的、勤奮而正確地練習,才能逐步獲得。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方面是強調勤奮用功,另一方面是在強調個人掌握要領基礎上堅持不懈、刻苦反復地練習。
正確的練習方法是提高發聲技術的基本條件,關鍵在于人每天的練習中應該“練什么”和“怎么練”的技巧上。
對歌唱各部分的要求,就是具體的技術細節。歌唱技術大致分以下幾個部分:身體姿勢;氣息運用;歌唱腔體;聲音位置;咬字、吐字技術;音樂線條。本人就“練什么”的要領和“怎么練”的技巧問題談談看法,供同行參考。
“練什么”的要領
一、站立姿勢的要領:
這是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問題。在站姿上不講究,甚至長期形成某種毛病:低頭、仰臉、哈腰、鼓肚、伸脖子等機械不協調的姿勢。這些姿勢:首先是不雅觀,影響舞臺形象,更主要的是對正確歌唱狀態的形成造成影響。產生歌唱通道不通暢、氣息控制失調、聲音造成卡住等不良發聲狀態,如長期得不到改正,就會養成習慣,形成了毛病,成為歌唱的走調。如果強行讓其改去該毛病,便會唱出很不習慣的聲音,甚至發不出聲音。所以改毛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須痛下決心,堅持不懈地去改正。因為沒有一個良好的姿勢,就不可能組成一個最佳歌唱狀態。
正確的站姿應該是:雙腳站穩,身體直立,頸椎、胸椎、腰椎在一條垂直線上,眼睛和面部平視而略仰,自我有一種挺拔、高大、興奮、自信的感覺。另外,面部表情也不容忽視,演唱時閉眼、瞪眼、歪嘴、包牙、皺眉頭、翹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習慣,必須高度重視。
二、氣息的運用的要領
“美聲唱法”由于要求音量宏大,上下腹的對抗性較大,發音時始終保持橫膈膜氣息對聲帶有相對壓力;而“民歌唱法”、“通俗唱法”卻只要求氣息通暢、流動。
通過解剖學認識到:人的呼吸由兩組肌肉群組成.一是管吸氣的肌肉群,主要包括腰部周圍及后背肌群,歌唱的吸氣要求鼻子和嘴并用.配合好深口吸.另一組是管呼氣的肌肉群,比如生活中感嘆"啊"、"唉"以及咳嗽等都是呼氣肌肉群的工作。這組肌肉組織很發達,但唱歌時并不需要很強的作用,只要吸氣肌肉的自然動作就夠用了,在唱歌中,我們主要加強吸氣肌肉的訓練。吸氣時要注意:吸的快、吸的深、吸的柔而輕,動作敏捷自然。當我們要開口唱時,不要把吸進來的氣一下子都呼出去,而是要在聲音延長的全過程中保持吸氣的狀態,就必須使吸氣與呼氣兩組肌肉群形成對抗,在腰部周圍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和對抗使歌唱產生連續的音、延長的音,使聲音有高有低,音量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歌唱時要保持在吸氣的基礎上發聲,呼與吸形成的對抗,只有在一個樂句唱完時才放松,接著吸氣,這樣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繼續下去,直至一首歌唱完。
關于呼吸部位的問題,應該吸到后腰的雙腎處。一是吸的深,二是上胸處于放松狀態,不易引起“喘氣”的毛病。在用氣的時候,要保持腰圍的擴張狀態。但關鍵是把腰圍擴張的原理搞清楚。這好比人兩手掌上下對氣球施加壓力,就會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壓力,氣球變成扁形,氣球的四周向外擴張出來。氣球的本身是不會擴張的,它的擴張取決與手掌上下的壓力。同樣的道理,用氣時腰圍的擴張狀態取決與上下給予氣息的壓力。上下給氣息的壓力是“因”,腰圍擴張狀態是“果”。只有對氣息施以均勻、穩定的壓力,才能產生腰圍擴張狀態的保持。在個氣息施加壓力的同時,會明顯的感覺到后腰部有一個強有力的用力部位,這個部位就是氣息的“支持點”。
三、歌唱腔體的要領
歌唱時各個共鳴的腔體應該是充分打開的。首先,應用“半打哈欠 ——嘆氣”的方法把喉頭放在最低位,用勁部向四周擴張的力量把喉嚨打開,向下做一個深咳氣的動作。頭部兩側的頜關節用向上抬上頜的力量打開,不能用向下拉下巴的辦法來打開頜關節,容易造成下頜和舌根的緊張,形成卡喉嚨,要牢牢記。涸谥饔^感覺上,下巴在歌唱中永遠處于無重量、無神精的狀態。下巴存在緊張問題不要用辦法去直接放松下巴,下巴很難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緊。正確的辦法是把注意力和用力部集中在對上口蓋的使用上,問題就容易了。
在唱歌的共鳴腔體中,一種是可調節的共鳴腔,一種是不可調節的共鳴腔。但在我們歌唱主觀意識上,都要把它們置于可調節的狀態,要經過長期的正確的練習才能體會得到。在“民族唱法”中女聲嗓音多用“頭腔共鳴”,少用“胸腔共鳴”;而“美聲"唱法女聲則兩者同用。“通俗唱法”女聲則常用真聲和半真聲為主,有點與中國京劇中老旦的唱法相同。“美聲唱法”對聲音有他特殊的要求,強調“共鳴”和“關閉”,具有“頭腔穿透力”,即所謂“聲音集中”。歌者必須用自己的身體制造“擴音器”,以保證聲音能傳遍劇場每個角落。“通俗唱法”盛行與電聲擴音時代,擴音設備高度發達,已完全取代了歌者需花費許多氣力才能達到的共鳴效果。
四、聲音的位置的要領
世界三大男高音巨星: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聲音優美,穿透力強,音域很高。
聲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頭腔共鳴,要獲得頭腔共鳴聲音要集中、明亮、松弛的穿透力。這樣歌唱感覺比較輕松,音色比較明亮優美。獲得高位置聲音的辦法有很多種,但比較見效的是哼鳴的辦法找頭腔共鳴。
哼鳴時,首先要感覺到所有腔體已全部打開,然后同時"用哼——吸——嘆”的辦法哼出高位置的聲音。
“哼”的感覺:頭部的鼻竇、蝶竇、額竇都從里撐開,鼻根或眉心有一種向里“繃”的感覺,舌頭輕輕賭注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鳴狀態。
“吸”的感覺是哼出輕松、明亮的聲音之后,把舌頭輕輕離開后鼻道出口,這時聲音變成一個圓潤的、半哼半唱的狀態。
“嘆”的感覺和半打哈欠——嘆氣的感覺一樣。
“哼——吸——嘆”分解開的是三個動作,通過練習把三個動作練成同時發出的同一個動作。發出來得聲音有半哼半唱的感覺,明顯感覺到明亮、輕松、通暢。
“哼——吸——嘆”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發出的聲音的實際走向是向前向上的。
“美聲唱法”有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民歌唱法”卻提倡氣沉“丹田”。“民歌唱法”把真聲叫“陽聲”,把假聲叫“陰聲”,不帶共鳴的音叫“清音”,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
“怎么練”的技巧
民族聲樂教學主要是以漢語語言為基礎,民族特色的行腔、韻味為擅長以“以字領腔”、“字正腔圓 ”、“以情帶聲”、“聲情并茂”、“神情兼備”、“唱演均重”等特點,構成了中國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的總特征。王世魁《淺談民族聲樂訓練中的若干方法問題》,羅洪《“字正腔圓”與中國歌曲的演唱》,揚子華《關于民族聲樂訓練中的幾個問題》及劉洋《真假混聲在民族歌唱中的作用》等,提出了一些符合人類生理科學原理的發聲方法,指出了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不同,是民族唱法主要側重于演唱的發音與子音的緊密聯系,他們的唱法不能離開咬字和吐字而單獨追求某種特定的發音色彩。
聲樂形式的表現音樂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聲樂的語言表達,主要表現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語言準確、吐字優美、字聲結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咬字訓練。歌唱咬字就需要和聲音、氣息、音色、音樂等歌唱技術密切配合融為一體,才能達到理想的咬字效果。
歌唱咬字訓練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撤”,掌握中國語言的咬字規律和特點和吸收意大利唱法的“母音連接、”“母音變形”等咬字技術是很重要的。在訓練聲音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作到“松中咬、動中咬、氣中咬、聲中咬、清楚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過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再行腔。在聲音松弛通暢,音樂線條連貫的基礎上咬字,把松弛的聲音作為語言載體,這樣,聲音通暢了,音樂連貫,咬字死的問題就應刃而解了。
咬字的部位技巧。很多人歌唱咬字總是在嘴上下功夫,結果口腔了成字者居多,口腔里咬字的結果,勢力影響聲音的統一和流暢。正確的咬字并不在嘴里,而在胸部“劍突”周圍。歌唱咬字和換字的部位應放在這里,就好象咬字的嘴張在這里一樣,每個字都從這里發出。要把氣、聲、字在這個地方融合在一起。
在吐字的技巧上以“美聲、民歌、 通俗”三種唱法來作比較。“美聲唱法”強調不影響共鳴的前提下吐字、咬字,追求字、音統一,吐字服從發音。“民族唱法”強調吐字和咬字,固有“字正”才能“腔圓”。“通俗唱法”在吐字咬字方面則要求完全的“說話式”的自然。無須顧及共鳴問題。
總之,音樂連貫是要領和技巧的配合。在任何的音樂的表現形式中,連貫的音樂線條都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說,連貫的音樂線條是音樂表現的精髓和靈魂。
音樂線條的連貫更為復雜,它要求五個連貫,即氣息連貫、聲音連貫、咬字連貫、音樂連貫、感情連貫。這五種連貫從內容和意義上并不難理解,每個連貫單獨練習也不難,但如果五個連貫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理解準確,要領掌握得當并堅持不懈的進行技巧練習,一定會達到理想的結果。(此文章是轉載,不許作為教學只用,如發現侵權行為本人概不負責)
什么事情都是循序漸進
可以通過訓練腹部肌肉開始 仰臥起坐最合適
然后可以通過狗的呼吸方法 來練習氣息
而且 唱歌之前要充分活動開身體 并調動自己的情緒興奮起來
有一些小技巧:每天堅持哼鳴發聲,嘆氣發聲,泡音發聲。低音唱唱的夯實,高音才能穩。上課其實不如自己堅持練習重要,每天跟著上課的錄音堅持練習1小時以上,2個月就有顯著提高。有一些小技巧:每天堅持哼鳴發聲,嘆氣發聲,泡音發聲。低音唱唱的夯實,高音才能穩。上課其實不如自己堅持練習重要,每天跟著上課的錄音堅持練習1小時以上,2個月就有顯著提高。
【美聲技巧“練什么”的要領】相關文章:
美聲技巧要領整合02-28
美聲練聲方法有哪些03-13
演講技巧的要領03-19
美聲演唱的技巧及情感處理11-11
美聲唱法技巧及方法01-08
提高美聲唱法的技巧03-11
聲樂輔導美聲的演唱技巧03-11
聲樂美聲唱法技巧03-11
練啞鈴的健身要領有哪些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