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西方商務禮儀之間的差別
中西方商務禮儀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隨著各國經濟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學習中西方禮尚交往之間的習慣差異是很有必要的,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與人溝通交流,同時它在商務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際方式的差異
中國以飛速的發展與世界接軌,跨國交際日益增多。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接觸越來越多。兩方文化行征著較大的差異,由此也對交際儀式有一定的影響。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視人際交往,但交往的觀念,交往的方式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1 語言不同
問候語也會有不同的表達形式這常常是交際失誤產生誤解的因素之一。漢語中打招呼的形式使初來乍列的外國人感到不可思議比如:中國人愛用“吃過飯了?”這樣一些話來打招呼,這一極平淡、俗套的日常問候語體現出了中國老百姓質樸、實在的性格:它沒有更多的花言巧語,沒有對社會、政治的高談闊論,它直接指向人們最關心、最急迫的問題;它體現出了普通百姓之間一直存在的那種真切的、溫情的關系,也體現出了中國人對個體生命的真誠關懷。而這種問候語直譯過來卻是無法被說英語的人接受的。在英語里的寒暄語常常是評論或預測天氣狀況,達是由于英國人的地理位置對天氣特別敏感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天氣永遠是一個非個人的話題。中國人寒喧時可能談起年齡、工資和婚姻等,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社會家庭化,“四海之內皆兄弟” 的為人準則,顯示對他人的關心。但若對一個英國人說這些,恐怕他會敏感地認為你要刺探其隱私,容易發生文化沖突,造成誤解
每一種晤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演變之后,都會形成各自獨特的稱謂體系和使用規范中國文化中長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稱呼是很講究的,不注意就會失禮。它最人的特點是“貶己尊人準則”,對自己,如:小弟、拙文、寒舍、賤內等;對他人、長輩、卜級的稱呼要用一定稱謂職務、 銜,以示尊敬,如:兄臺、貴、您、您老,千局長等。英語中,銜稱十姓氏(有時,銜稱+教名)稱謂形式也是有的,多用于對皇族,政府上層、宗教界、軍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稱謂,比如Prince Charles(查爾斯親王)、President Roosevelt(歲斯?偨y),Father White(懷特神父)、GeneralPatten(巴 將軍)等等。如與漢語中銜稱+姓氏的形式相比,英語的這種稱謂方式遠遠不如漢語普遍。
阿方蚓家以名相稱卻相當常見,美圍人尤其如此。以名_豐曰稱是關系密 、彼此熟悉的表現。兄弟姐妹之間, 同事,熟人或刪友之間,都可以名相稱。莢 的某些人學里,不但教師或教授可以使學生的教名,反過來,學牛也可直呼教師或教授的為字。這種喜歡以名相稱的 氣反映;L會人們不拘形式、期望關系密切的愿望。
2 文化不同
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在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人人際關系,以“倫理” 為主。在中國家庭中,子女年幼時依賴父母,父母為家庭做出很多的個人犧牲,但要求子女更多的服從。子女成長后則對父母負有贍養的責任,但在某些情況下會繼續依賴父母。父母與子女這種依賴與被依賴的關系不可能使子女與父母平等相處,子女更不可能用名字來稱呼父母;西方人認為父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使孩子往l8歲左右能成為j蟲立自主、自食其力、并對自己行為負責的j蟲立的個人 在職業、婚姻、家庭、運動、愛好各方面,都傾向于自己抉擇,但兒女成年后和父母間的來往則越來越少,家庭、親情的味道冷漠許多。在西方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較為平等。子女與父母之間沒有這么多依賴性,子女中學畢業后就不在家里住,年輕人以獨立自主為榮。而父母老了以后也不以子女為依賴,子女也沒有贍養父母的責任,雙方沒有這么多義務與責任,才使家庭中父母與子女問的平等關系成為可能。
餐飲商務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國人將吃飯看作頭等大事。中國菜注重萊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過了對營養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營養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飲食比較講究營養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種科學的飲食觀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營養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仃的飲食多是為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講究味的享受。在餐飲氛 方面,目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熱鬧,很多人圍在 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大家在一起營造一種熱鬧溫暖的用餐氛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會上,并沒有什么很特別的商務禮儀。而兩方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定要注意自己的商務禮儀,不可以火去節,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出,艮難聽的聲音。
中西方宴請商務禮儀也各具特色。任中國,從古至今大多都以左為尊,在宴請客人時,要將地位尊貴的客人安排左邊的 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是以右為尊,男女間隔而座,夫 也分開而座,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稍高,上要替他自己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對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時要坐正,隊為彎崾,低火, 用嘴湊 去吃很不禮貌, 但是這恰恰是中國人通常吃飯的片式。吃西餐的時候,主人不提倡大肆地飲酒.中同的餐桌上灑是必備之物,以酒助興.何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杯杯地喝。
服飾商務禮儀的差異
西方男士往正式 交場 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穿白襯衫,打領帶。他仃J喜歡黑色,因此 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上住正式場合要穿服套裝。另外女外出有鼓耳環的習俗。西方目家,尤其是在莢國,平時人們茸歡穿著休閑裝,如T 恤加牛仔般。
當今中固人穿荇打扮趨兩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臺。正式場合男戈著裝已西 并疋二異。在平時的市片生活,倒會看列不少人穿著背心、短硨、拖特等不合商務禮儀的服飾。
1 個人人生觀的差異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后的狂喜。 在這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精神是一種邊疆文化遺產。在殖民時期,拓荒者 掙悅了社會桎梏, 與此同時也不再享有文明社會的安逸與舒適,他門必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給自足。這種自立的精沖延續至今,成為美圈人信奉的精砷之一。
中國文化卻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提倡謙虛謹慎。仟得到對方的稱贊時, 中人雖然從心理感覺同樣愛聽贊揚的話,其是住人多的時候或公場合, 多教人還是傾向于拒絕。一般來說,中國人大多反對或蔑視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己謙虛或自己否定 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住西方人看來,這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舊式的謙虛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大多數西方人,物質財富的擁釘與否擁何多少怍為衡 曼個人生存能力的象征,他們認為物頃成就的獲取標志茜個人主義價值觀的灰現和個人自立與獨立精神的社會肯定。為了灰現自己(S elf_achie ement),他們十分重視勤勞,推崇通過勞動實現個人成就,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西方人總是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不喜歡管別人的“閑事”。而中國人提倡無私奉獻、埋頭苦干的務實精神,提倡助人為樂,互相幫助.認為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然而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往西方往往就成為令人難堪的事。 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沒有能力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也會做誤會是干涉別人的私事。
2 社會習俗的不同
英國 中世紀時將救助弱者尤其是愛護女尊為“騎十精神”。幾百年來,方的傳統一直是以照頤女性和尊重女性為交際商務禮儀的要求。住現代各種交際場合遵循的“女士優先(Ladies first)”的≯L儀很多:走路和進出門時止女士先行;下樓時男于要走仡而保護女子,上樓時卻是男子走在后面給以保護;在大衡 人行道上行走時,男了走在靠馬路的側,以確保女子不受車輛傷害;進出門,上下電梯或汽車時,男子主動為女了開門,給予照頤并讓其先行;進出門時, 男子主動協助女士脫下或穿上外衣;進餐時,男子主動站到女士背后,為其推拉椅子,幫她們坐好;在會場和公車輛 ,男子主動給女子讓座;照相時讓女子坐在前排正中央;同乘電梯時男子必須脫帽……“男尊女卑”的文化是中國圣賢孔子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在傳統社會習俗中占據著不幾丁動搖的地位,給中國人留下了極深的烙印。在現代中國,“女土優,尢”的觀念剛開始還有些爭議,有些不慣,時間久了,人也就慢慢地接受了,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女士亡先”又擴充為“老人優先” 和“孩子優先” 了。這都被視為土會文明進步的標志。現在,隨著巾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的“女士,尢”原 在中國也備受青昧。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中西方商務禮儀日趨融合、更具國際化。
3 等級觀念的差異
往西方歷史上不乏違背平等(Equality)觀念的事例,人們對西方國家存住的 平等現象的批判也從木停止過,半等作為一種追求與信仰為大多數人所尊豢。正如莢 ‘句流行的諺語所言:“(Ifworking hard, even cowboy can bepresident.) 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在家庭中,子女與父母不是服從關系,而是平等關系。在學校,教師與學生也有朋友似的感覺,教師并不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被看作是教學的中心,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恨據學乍的需要安排教學。住公司,老板與職員之間并沒有不町逾越的障礙。即使在等級森嚴的軍隊中,成功的軍官一般也不采用絕對權成的FI吻與下級講話,而是讓士兵在平等的氛圍中產生協作精神,從而自覺地完成任務。中國傳統文化,其實質是強調社會的仃序,堅持社會的秩序。就應是下有序,父子何倫。用孔子的話講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治精神所主張和堅持的 會秩序是一種親和的社會關系。任這種土會里,“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見愛弟敬,犬和婁柔,她慈婦聽”。當今社會中,盡管傳統禮制中的等級制度已}皮消除,但等級觀念仍對東方文化產生影響。
中西方商務禮儀對比
打招呼
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平常的事情,但就是這司空見慣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大差異。在我國,熟人碰了面相互問一聲:“吃了嗎?”“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這本是中國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這些“套話”與西方人打招呼,外國人一定會感到奇怪,甚至會產生誤解。因為這些“套話”對于西方人來說全部是期待對方給與答復的真正問題,而不是打招呼語或問候語。
稱謂
稱謂方面,在漢語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親密的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漢語里的范圍要廣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來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對十幾或二十幾歲的女子可稱呼“小姐”,結婚了的女性可稱“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員之間,不分長幼尊卑,一般可互稱姓名或昵稱。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媽媽的名字。對所有的男性長輩都可以稱“叔叔”,對所有的女性長輩都可以稱“阿姨”。這在我們中國是不行的,必須要分清楚輩分、老幼等關系,否則就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在西方,人們見面時喜歡直呼其名,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縱使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但過一會兒就改稱名字。而在中國,人們很喜歡被稱為某某經理,某某總裁,因為這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們很少用正式的頭銜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只用于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來稱呼別人。另外,在與人交談時,切不可談及個人的私事,諸如年齡、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別人買的東西不可問其價格;如果看到別人回來,也不能問他去哪兒了或者從哪里來,否則就會遭人厭惡,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人的輕蔑。而在中國,人們對個人隱私的界限遠沒有這么深刻,人們并不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相互交談
在社交場合難免要交談,在我國,人們在一起聊天多半會談到家庭,婚姻,孩子,經濟收入等問題,這正是中國人所謂的拉家常,這些話題能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使人有親切感。而在西方國家人們忌諱談論諸如家庭婚姻經濟收入等話題,在西方人看來這些都是私人問題,是privacy“不足與外人道也”。在和西方人交談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不能隨便問及對方的年齡。我們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當你問你的外國朋友“How old are you?時,他或她可能會面色不悅的告訴你:It’s a secret 。而在中國你可以問年長者的“高齡”也可以問年輕姑娘的“芳齡”,人們不太在意年齡問題。
西方人喜歡贊美別人,對人的感謝和贊美不離口,而令西方人費解的是,中國人對給予的贊美過分謙虛,總是:“過獎了,過獎了,“哪里,哪里,還不夠”。似乎不想接受他們的贊賞。倘若一位西方人到一位家里裝修豪華的中國朋友家做客,中國人卻把大受西方朋友贊美的豪宅稱為“寒舍”;明明準備了一桌美味佳肴,卻說“沒什么好吃的”,這是因為中國人遵循儒家的文化傳統,謙虛是美德,接受贊美就是不謙虛的表現。西方人恰恰相反,對贊美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謝。
【中西方商務禮儀之間的差別】相關文章:
納斯達克和香港創業板與主板之間的差別12-05
中西方禮儀的差異03-11
中西方宴會禮儀差異對比03-01
淺析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11-25
中西方現代舞的創作意義12-06
FAT和NTFS硬盤分區的差別09-16
中西方古典舞有何異同04-24
中西方在商務談判中禮儀的差異11-14
商務禮儀培訓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