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執業藥師考點:脾的生理功能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濾血、清除衰老血細胞及參與免疫反應等功能。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有“人體血庫”之稱。有后天之本之稱。
1.脾主運化:
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并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實際上,脾就是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
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轉輸,是在脾胃、肝膽、大小腸等多個臟腑共同參與下的一個復雜的生理活動,其中脾起主導作用:脾的運化功能主要依賴脾氣升清和脾陽溫煦的作用:脾宜升則健。“人納水谷,脾氣化而上升”(《醫學三字經·附錄·臟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賴脾陽為之運化。故“脾有一分之陽,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陽,能消十分之水谷”(《醫原》)。脾的運化功能,統而言之曰運化水谷,分而言之,則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1)運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種飲食物。脾運化水谷,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脾運化水谷的過程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飲食物,經小腸的泌別清濁作用,通過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為水谷精微(又稱水谷精氣);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將其轉輸至全身;三是將水谷精微上輸心肺而化為氣血等重要生命物質。概言之,脾主運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轉輸精微并將精微轉化為氣血的重要生理作用。飲食人胃后,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實際上是在胃和小腸內進行的。“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谷”(《類經,藏象類》)。胃主受納水谷,并對飲食物進行初步消化,通過幽門下移于小腸作進一步消化。但必須依賴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將水谷化生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為磨之能礱,杵之能舂也,以氣吸之,而食物不墜焉耳。食物入胃,有氣有質,質欲下達,氣欲上升,與胃氣熏蒸,氣質之去留各半,得脾氣一致,則胃氣有助,食物之精得以盡留,至其有質無氣,乃縱之使去,幽門開而糟粕棄矣”(《醫述》引《醫參》)。
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后,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轉輸和散精作用而上輸于肺,由肺臟注入心脈化為氣血,再通過經脈輸送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個組織器官。“飲食先人于胃,俟脾胃運化,其精微上輸于肺,肺氣傳布各所當人之臟,濁氣下人大小腸,是脾胃為分金爐也”(《醫權初編》)?傊,五臟六腑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賴于脾的運化作用。由于飲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物質基礎。飲食水谷的運化則是由脾所主,所以說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曰:“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于胃,灑陳于六腑而氣至,和調于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后天本論》)。但“五味人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素問·奇病論》),人以水谷為本,脾胃為水谷之海,故又云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一理論在養生防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脾的運化功能強健,習慣上稱作“脾氣健運”。只有脾氣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氣、血、津液等提供足夠的養料,才能使全身臟腑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若脾失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會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氣血不足等病理變化。
(2)運化水濕:運化水濕又稱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和轉輸,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調節、維持人體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脾主運化水濕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關鍵環節。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脾在運輸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過心肺而運送到全身各組織中去,以起到滋養濡潤作用,又把各組織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時地轉輸給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從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脾居中焦,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故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因此,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健旺,既能使體內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又不致使水濕過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甚則形成水腫。故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問·至真要大論》)。這也就是脾虛生濕、脾為生痰之源和脾虛水腫的發生機理。
脾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種功能失?蓪е铝硪环矫娴墓δ苁С,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見。
2.脾主生血統血:
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統血,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主統血,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使之在經脈中運行而不溢于脈外的功能。
(1)脾主生血: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故張景岳說:“血……,源源而來,生化于脾”(《景岳全書·血證》)。脾運化的水谷精微,經過氣化作用生成血液。脾氣健運,化源充足,氣血旺盛則血液充足。若脾失健運,生血物質缺乏,則血液虧虛,出現頭暈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虛征象。
、破⒅鹘y血:“脾統諸經之血”(《名醫匯粹》),“人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沈注金匱要略·卷十六》)。脾氣能夠統攝周身血液,使之正常運行而不致溢于血脈之外。脾統血的作用是通過氣攝血作用來實現的。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為血帥,血隨氣行。脾的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氣能攝血;氣旺則固攝作用亦強,血液也不會逸出脈外而發生出血現象。反之,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化源不足,則氣血虛虧,氣虛則統攝無權,血離脈道,從而導致出血:由此可見,脾統血,實際上是氣對血作用的具體體現,所謂“脾統血者,則血隨脾氣流行之義也”(《醫碥·血》)。但脾之統血與脾陽也有密切關系。“脾統血,血之運行上下,全賴于脾。脾陽虛,則不能統血”(《血證論·臟腑病機論》)。因脾失健運,陽氣虛衰,不能統攝血液,血不歸經而導致出血者稱為脾不統血,臨床上表現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見。
【執業藥師考點:脾的生理功能】相關文章:
執業藥師考點:經絡的生理功能06-26
執業藥師考點:骨的生理功能03-21
執業藥師考點:脾的生理性質03-23
中藥師考點:心的生理功能07-18
執業藥師考點:氣霧劑05-26
執業藥師考點:便秘03-21
執業藥師考點:咽炎01-14
執業藥師考點:處方調配03-23
執業藥師考點:靶向制劑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