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和主要內容
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是交通工程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道路作為交通依托, 不能只考慮運輸功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那么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和主要內容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道路景觀設計的意義和必要性
作為城市對外的窗口應該受到重視。近年來中國各城市為了尋求發展, 招商引資,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資環境, 城市熱點建設相繼轉移到城市道路上。同時,作為城市地塊增值的必要因素。道路暢通與發展會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 是吸引居民和企業的有效手段。可見, 道路對地塊增值有很高的效應。道路景觀需要的是科學的規劃指導方法。尊重城市文脈的延續與“人性化”城市環境共存的設計手法。這是以現代社會生活和人為根本出發點, 注重并探尋人與環境有機共存的深層結構的城市環境更新整治方法。提升交通的功能。合理的道路景觀規劃會給在路上駕駛的司機好的視覺感受, 通過視覺的識別性和景觀的秩序性給司機某種心理的提示, 體現生態的、以人為本的設計指導思想。
二、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
1.尊重歷史的原則。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遺產, 同時也要向前發展。對于傳統和現代的東西, 不能照抄和翻版, 而需要探尋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要求的內容、形式和風格, 塑造新的形式, 創造新的形象。
2.保持整體性原則。保持整體性原則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從城市整體出發,城市道路景觀設計要體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二是 從道路本身出發, 將一條道路作為一個整體考慮, 統一考慮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綠化、街道設施、色彩、歷史文化等, 避免其成為片斷的堆砌和拼湊。
3.連續性原則。一是視覺空間上的連續性。道路景觀的視覺連續性可以通過道路兩側的綠化、建筑布局、建筑風格、色彩及道路環境設施等的延續設計來實現。二是時空上的連續性。城市道路記載著城市的演進,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進、文化演進和人類群體的進化。
4.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就是要運用規劃設計的手段, 結合自然環境,使規劃設計對環境破壞性的影響降到最小,并且對環境和生態起到強化作用, 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 節約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
三、道路景觀設計的內容
1.道路線性設計。城市道路的平、縱、橫設計是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 在道路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對交通暢通和交通安全的影響最大。一段時間以來, 很多人把綠化設計作為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 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優美的道路空間線形應是: 平、縱、橫線性良好的配合, 線性平順流暢, 行車舒適并富有安全感。
2.路面的設計。路面是人們步行與車輛通行的行為場所。無論是展現在圖面上的,還是鋪設在實際地面上的路面都能成為道路景觀的基調。伴隨著人們在路面上的行動將會感受帶給身體的知覺。路面是各種構成道路要素中感覺最全的要素。路面具有的視覺效果是指給人們視覺上帶來的快適性、賦予街道特征的主體性、沿街建筑群體地面給街道景觀帶來的整體性等等。
3.街景的設計。街景是道路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僅由道路設施來形成城市中街道景觀的情況很少, 大多數情況是由沿街建筑物構成的景觀, 也就是說建筑景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 沿街地區設置的各種設施也是構成街道景觀特征的重要要素。道路景觀是一種“和道路的交流” , 是與建筑景觀不可分割的。
4.綠化設計。城市道路的綠化設計是道路連續景觀“線”的主要表現形式,構成了道路景觀的基礎。如果說道路的平、縱、橫設計是景觀設計的內涵, 那么綠化設計則是景觀設計的外在體現。良好的綠化設計能調整道路使用者的心態, 減輕其行車的緊張狀態, 消除視覺疲勞, 加強了行車的安全性。
5.節點設計。在城市街道網絡中, 我們選擇交叉點、橋、站前廣場、停車場、地下出入口、隧道、步行天橋、路旁廣場等作為節點, 因為它們在街道網絡劃分中具有像標點符號那樣的效果, 具備形成街道景觀的重要作用。它們不僅是眼睛可以看得見的形態,而且也是通過在街道空間移動中體驗形成的印象, 它是作為街道空間節點被記憶的場所。但是, 并不一定因此而將他們作為在街道網絡中顯著的存在而設計的非常醒目。有些場所作為節點應該醒目, 有些設施在節點的空間中, 則要謹慎地控制其存在感。
四、步行道
步行道不同于城市其他道路。尤其在步行街的設計中, 理解步行者的特性是很必要的。“步行”是不依賴于任何工具和技術的最為基本的交通手段, 也是速度最慢的交通手段, 與沿街環境的接觸也最為密切, 對步行環境質量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人行道雖然也包括公共空地, 但多數情況是通過街道的線性改良, 在人行道的寬幅內產生了節余空間的結果。如果在與沿道建筑物前面的空地進行一體化的處理, 就會形成融通性更高的休閑空間。由于旁邊就是交通地帶, 并不適合于長時間休息, 由于沒有什么進深, 如果放置過多的街道設施和綠化也反而會變成難以利用的場所。這個空間主要是作為人們小憩的場所。設計中還要考慮綠化中的燈光效果, 使綠化不會在夜晚顯得漆黑一片。而且種植密度要適中, 不影響兩旁的建筑在人們觀察視野范圍內的景觀, 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廣場或道路局部放大處種植一些遮陰樹, 這對夏季較為炎熱的城市能夠起到較好的降溫作用。
五、景觀設計中的空間與場
一個空間之所以能成為場所是因為它具有了獨一無二的特色, 而這種特色正是場所獨特魅力的所在。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出符合人們社會、文化、心理需求的環境, 建筑的過程和手段只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手段, 也就是說, 只有物質的實體和空間表達了特定的文化、歷史、人的活動, 并使之充滿活力之時才能稱之為場所。
從內涵和方法上來看, 場所理論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場所理論是以建筑及城市設計專業人員為主體, 借助于旁系學科, 分析不同建筑場所中的歷史、文化、人的活動等因素, 探求新的城市與建筑設計的理論方法。狹義的場所理論即“行為場所”的概念以心理學及行為學家為主體, 研究具體的微觀場所與行為之間的相應關系, 并且為廣義的場所理論提供科學的基礎。
場外景觀環境的活動主體是人, 景觀行為的構成側重于考察、分析、理解人們日;顒拥默F象、行為、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成因,側重于人們行為的構成。首先是人類行為分析, 其次是人的行為的組織策劃, 最后才是賦予人的行為以一定空間范圍的布局。廣義的景觀, 由于尺度擴大化和材料的自然化,其空間性往往趨于淡化而難以明確限定。這也就是為什么除了“空間”, 我們還要大談“場所”。事實上, 與景觀行為對應的, 恰恰不是“空間”, 而是“場所”。所以景觀規劃設計的核心不在“空間構成”, 而是“行為策劃”即“場”的構成。景觀設計中的場所設計不僅屬于景觀設計的范疇, 同時也需要我們對與設計目標的人文, 歷史環境加以考慮, 單一目的性的設計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場所的設計是人與環境間的思想性、倫理性關系的深層探討。
【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和主要內容】相關文章:
住宅景觀設計的原則和實例分析07-15
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技巧09-05
景觀設計生態化的內涵和原則07-20
高速公路景觀設計的原則和策略09-15
商業街景觀設計原則和理念07-02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特點和原則07-29
綠色景觀設計的原則09-30
小區景觀設計的原則08-24
水體景觀設計原則09-14
小城鎮街道景觀設計的原則和策略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