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保險代理人》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05-21 19:44:48 佩瑩 保險代理人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保險代理人》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試題,試題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試題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保險代理人》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險代理人》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案例一】

          李先生在某保險公司連續4年投保車險,今年3月23日保險到期。在與保險公司正式員工劉某就續 保內容以及保費達成一致后,3月22日,他把即將到期的保單交與劉某辦理續保,第二天打電話給劉某詢問保單辦理的情況,劉某當時表示續保手續已辦妥,他正 在出差,過兩天即可給李先生送去保單。

          3月26日,李先生駕車致使一人死亡。他到保險公司報案并通知劉某,劉某才急忙趕赴李先生家,并收取之前商定的保費,打了收條。李先生賠償受害人家屬近14萬元,但到保險公司索賠時,保險公司以沒有續保為由拒賠,劉某也拒不承認與李先生就續保達成過口頭協議。

          【分析】

          其實,劉某的行為代表了保險公司,既然是續保,而且內容和保費達成一致,表明保險公司對保險標的無異議,在合同訂立上接受了李先生的要約,后來劉某拿走 了保費就是證據。根據《保險法》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當事人對保險合同的生效可以約定附加條件,李先生的續保并未約定以付款為合同生效條件,而且 未能及時付款不是李先生的過錯。李先生的真實意思表達是使保險合同延續下去,之前已經續保了4年。所以,保險公司拒賠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李先生的續保應該 生效。續保合同應從3月23日生效。

          雖然續保從法理上看是有效的,但保險公司的拒賠也提醒投保人,續保的一些證據要盡量落實到書面上,如向代理人繳保費,應當在收條上表明保費金額、續保的險種以及生效的時間和條件等。

          投保人最好在原保單到期日的前幾天辦理續保,因為保險公司還將進行核保,這可能會延長續保辦理時間。投保人可以和保險公司約定續保生效日期,使保險保持連續性,以免產生不必要的保險糾紛。

          案情簡介:

          某工廠自1996年1月1日以來一直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企業財產險,保險期間為一年。合同 到期后該廠提出了續保要求。1997年1月7日,該廠向保險公司的業務員王某遞交了財產保險投保單,投保了85萬元的財產保險,王某接到該廠的投保單并足 額收取了該廠的企業財產保險費。但因種種原因,王某未及時將該投保單和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因此保險公司亦未給該廠簽發保險單。

          1997年1 月12日,該廠因電器線路開關打火發生火災,燒毀了生產廠房、設備及原材料等大部分企業財產;馂陌l生后,該廠及時通知了保險公司并提出索賠要求,保險公 司認為并未收到該廠的保險費,也未經核保簽發保單,因此拒絕承擔賠償責任。該廠訴至法院,要求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法院受理該案后,判決保險公司賠償該 廠保險金約65萬元。

          法律分析:

          保險公司內部對該案的處理存在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雖然該廠填寫了投保書,并將投保書和保險費交給了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但保險公司并未收到該廠的保險費,也未經核保同意承保,保險合同尚未成立,因此,保險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王某作為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接受投保人的投保書和保險費的行為,視同為保險公司的行為。該行為是對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的要約行為的承諾,表明保險合同已經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請問你同意那種意見,請說明你的理由。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首先根據《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定》,個人保險代理人是根據保險公司的委托,在保險公司的授權范圍內辦理保險業務的個人,代理推銷保險 產品和收取保險費是保險代理人的授權范圍,保險代理人在授權范圍內的行為,均應視同為保險公司的行為,該案中王某接受了投保單位的投保書和保險費,應視同 為保險公司接受了投保單位的投保書和保險費,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由保險公司承擔。

          其次,根據《保險法》的規定:“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 保險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币话銇碚f,保險合同只有在保險公司收到保險費并同意承保后才能成立。但是,本案由于業務員未及 時將投保書和保險費交到保險公司,致使本應按正常的承保條件、標準可以承保的而未承保。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關于民事責任承擔的 “過錯責任原則”,本案 中保險公司未及時承保的“過錯”是保險代理人造成,投保人不負責任。

          案例簡介:

          20xx年10月20日,B公司與保險公司簽訂《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約定:自協議簽訂之日 起,B公司銷售的所有自行車都由B公司出資參加自行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及附加自行車盜竊保險;保險公司負責向B公司提供各種必要的單證及宣傳資料,并提供有 關保險業務知識的指導;B公司在向保險公司領取單證時,應一次性付清需保單的保險費,并在保單銷后,及時將副本歸還保險公司;手續費為保費的10%;自行 車條款按照保險公司有關條款執行;在B公司銷售自行車的過程中,B公司應維護保險公司的聲譽及利益,如造成不良后果,B公司應負責挽回影響合損失。保單期 限為一年。

          協議簽訂后,B公司分幾次向保險公司付款并領取保險單,并在銷完保單后將副本交還保險公司。期間,B公司在報刊上推出“買車送保險”廣告。消費者購車之后,由B公司在保險公司保單上填寫車牌號、鋼印號、保險期限等。

          次年3月,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發出清理整頓保險中介市場的通知,要求未取得許可證的兼業代理人須申請領取新的《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兼業)》。4月19日,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又發文規定了保險兼業代理人應具備的條件。

          由于B公司沒有《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兼業)》,保險公司級書面通知B公司終止《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而B公司因消費者要求履行“買車送保險”的承諾而與保險公司發生爭議,雙方協商不成,遂發生訴訟案件。

          法院對于本案的審理有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B公司購買保險公司的保險,然后將保單贈送給購自行車的消費者,根據《保險法》第10條第2款的規定,“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 同,并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以及根據《保險法》第22條第2款的規定,“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 的人,投保人可以為被保險人!盉公司實際上是投保人,消費者為被保險人,《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實際上是財產保險合同;保險公司不履行財產保險合同,其 行為已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無論是從名稱,還是從對內容的分析來看,《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均應認為是一份委托代理合同,根據《民法通則》第69條的規定,委托代理得由被保險人取消委托而終止,因此,本案中保險公司終止《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的做法是合法的。

          第三種意見認為,同意《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是一份委托代理合同,但是根據《保險法》第132條的規定,“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應當具備保險監督管理 機構頒發的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或者經紀業務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并繳納保證金或者投保職業責任保險”,以及B公司不具備兼 業代理人資格的事實,認為《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因一方當事人主體不合格而屬于無效合同。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B公司與保險公司的關系是保險代 理關系,由于B公司不具備兼業保險代理人的資格,《自行車保險代理協議》無效,即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應恢復原狀,由于已履行部分已不能恢復,故判決《自行 車保險代理協議》未履行部分予以解除,對B公司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案例二】

          2012年2月1日,原告梁某通過某銀行購買某保險公司某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合同約定:投保人、被保險人為梁某,保險期限10年,繳費期限5年,每期保費40 000元。當日,梁某通過轉賬方式向保險公司支付首期保費40 000元,某銀行向梁某出具了代理保險業務代收憑證,梁某在代收憑證上簽字確認。兩天后,梁某收到了保險合同及發票。而后,某保險公司對梁某進行了電話回訪。2013年5月10日,梁某以投保單非其本人簽字,某保險公司、某銀行在銷售過程中存在欺詐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某保險公司和某銀行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其雙倍返還所交保費及利息。

          【判決書正文】

          原告:梁某,女,1970年5月18日出生,住所:廣東省佛山市。

          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住所:廣東省佛山市。

          被告:某銀行佛山建新支行,住所:廣東省佛山市。

          被告:劉某,女,1968年10月10日出生,住所:廣東省佛山市。系某銀行員工。

          原告梁某訴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某銀行佛山建新支行(以下簡稱建新支行)、劉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5月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李舒嘯獨任審判。訴訟中,原告提出筆跡鑒定申請,后本院依法委托相關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司法鑒定意見書于2013年10月22日交原、被告雙方進行了質證。本案分別于2013年6月7日、同年10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莫某、馮某,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委托代理人黃某、王某,被告建新支行和被告劉某的共同委托代理人盧某,被告劉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原告于2012年2月1日到被告建新支行存款時,被告劉某主動找到原告游說保險理財產品,原告再三詢問被告劉某所述是否屬實,在獲得劉某肯定答復后,原告經不住劉某再三推銷,便向被告建新支行支付了4萬元款項。兩天后,原告收到了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出具的發票、保險單、保險條款。2013年1月,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通知原告繳納4萬元保險費,但對原告提出關于紅利、利息收取時間的問題作出的解釋卻與劉某所說的不一樣。原告翻看保險條款才發現約定要10年后才能取回本金,而且紅利、利息均不確定,與劉某所說利息5%,900元紅利大相徑庭。原告在知道上當后,向三被告投訴,要求解除合同,返還本金及利息,但三被告都予以拒絕。在交涉過程中,原告發現三被告隱瞞有一份“人身投保單”存在,投保單上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等四個簽名處都不是原告親筆所簽,而是另有人偽造了原告的簽名。原告認為,三被告采取欺騙、誘導的方式向原告夸大宣傳保險產品,致使原告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向被告建新支行支付了4萬元。更惡劣的是三被告在“人身保險投保單”中偽造了原告的簽名,在未與原告建立保險合同關系,未得到原告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將原告的4萬元扣走且至今未還。三被告的上述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合法權益,構成民事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規定,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雙倍返還原告消費款項8萬元及利息(利息從2012年2月1日計至被告實際支付之日止,利率按商業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本案訴訟費由三被告承擔。

          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辯稱:原告主張的民事欺詐沒有事實依據。根據銷售方銀行方面的回復,投保人是在詳細了解保險條款、保單利益等內容后簽署的投保單。涉案保險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投保單上的簽名為原告本人簽名,投保是原告本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另在電話回訪中,原告也確認了解保險合同的內容,知道保單的交費期限和保險期限,也清楚猶豫期后退保有一定的損失。本案并不是為了生活需要進行的消費,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于退一賠一的規定,原告的訴請計付利息也沒有法律依據。

          被告建新支行、劉某共同辯稱:建新支行與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存在代理關系。原告主張涉案的4萬元是保費,而不是消費款,原告主張退還保費缺乏法律依據。本案屬于保險合同關系,不屬于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即使存在民事欺詐,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原告行使的是撤銷權,但原告未在一年內行使撤銷權。原告訴狀陳述的內容與投保單不一致部分缺乏事實依據,例如“利息按5%計算,每年返還900多元”等內容是沒有事實依據的。綜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訴訟中,原告提供如下證據:

          1.原告身份證,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建新支行企業機讀檔案登記資料,被告劉某的人口信息查詢表。證明原告及三被告的訴訟主體資格。

          2.原告銀行存折。證明原告與被告建新支行存在儲蓄合同關系,被告建新支行未經原告授權將4萬元款項劃扣給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侵犯了原告的財產權。

          3.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發票聯、保險單、某兩全保險(C款)(分紅型)條款。證明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在未與原告簽訂保險合同情況下,將原告的款項4萬元劃扣據為己有,單方出具保險條款、保險單、發票,侵犯了原告的財產權。

          4.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投保單復印件。證明三被告偽造原告的筆跡,在保險單上的投保人、被保險人處簽名,制造與原告簽訂保險合同的假象,三被告的行為構成欺詐。

          訴訟中,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提供回訪錄音(附書面材料)及光盤1張。證明原告對保險合同的內容是非常清楚的,也了解其中的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以及退保的風險,且投保單上的簽名是其真實簽名;卦L錄音能反映原告非常清楚保險合同的內容。

          被告建新支行、劉某提供身份證聯網核查、個人開戶與電子銀行服務申請表、存款憑條、轉賬憑條、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代收憑證。證明原告辦理涉案保險,并在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代收憑證上簽名確認,故原告對自己的行為是清楚且自愿的,涉案保險合同成立并生效。

          訴訟中,本院據原告申請依法委托廣東通濟司法鑒定中心對人身投保單上四處“梁某”的簽名進行筆跡鑒定。該司法鑒定中心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人身保險投保單》上四處“梁某”筆跡與所送樣本“梁某”筆跡均屬不同人所寫。鑒定費5500元由原告梁某先行支付。

          對本案證據,經庭審質證,本院認證如下:本案各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經質證,對方當事人對真實性均無異議,經審查,證據來源合法,客觀真實,對本案事實有證明力,本院確認各方證據的真實性、客觀性及關聯性。對鑒定機構出具的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程序合法,鑒定結論真實可信,本院予以采信。

          案經庭審,查明案件事實如下:

          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委托被告建新支行代理銷售“某兩全保險”。2012年2月1日,原告到被告建新支行辦理銀行業務,開立銀行賬號,并存入22 001元及轉存18 000元。當天,經被告建新支行的工作人員被告劉某經手介紹某兩全保險后,原告從上述賬號轉賬支付40 000元用以購買“某兩全保險(C款)(分紅型);附加意外傷害醫療保險”險種,該銀行向原告出具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代收憑證,上面注明有保險公司名稱、業務種類、險種、保單號、客戶姓名梁某、金額4萬元、繳費方式等內容,原告在該憑證上簽名確認。兩天后,原告收到了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出具的發票、保險單、保險條款。其中,保險單上載明有保險合同號碼(保單號);保險單合同生效日:2012年2月1日零時;投保人:梁某;被保險人:梁某;保險期間:10年;交費年期:5年,以及涉案險種名稱等其他內容。保險條款注明有十日猶豫期內可要求退還保險費等涉案險種的具體合同內容。

          2012年2月2日,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電話回訪原告,原告在電話中確認收到正式的保險合同;確認投保單和投保提示書的簽名是其本人簽名;確認了解保險產品的條款及相關內容;確認知道涉案保險品種的10日猶豫期、具體功能、保險期限、繳費期限和每年需繳保費;確認其個人信息及聯系電話等其他內容。后原告得知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另行制作有《人身保險投保單》,發現其上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等四個簽名處都不是原告親筆所簽。因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答辯認為是原告本人所簽,原告遂在本案中申請筆跡鑒定,鑒定結論認為,《人身保險投保單》上四處“梁某”筆跡與所送樣本“梁某”筆跡均屬不同人所寫,鑒定費5500元由原告梁某先行支付。

          訴訟中,經本院多次釋明,原告認為其與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之間不存在保險合同關系,堅持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向被告主張賠償權利。

          本院認為,《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原告以被告侵權欺詐為由提出賠償訴請,則本案屬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本案爭議焦點有三點:一是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如何;二是本案是否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范圍;三是被告是否有民事欺詐行為。

          關于原、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問題。對于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委托被告建新支行代理銷售涉案險種的事實,兩被告均予以確認,則兩被告之間存在委托代理關系。被告劉某作為建新支行的工作人員,其經手向原告銷售涉案險種的行為,屬職務行為,相應法律后果由工作單位承擔。《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根據該條規定,對被告建新支行銷售涉案險種的行為,相應法律后果由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承擔。根據《保險法》第二條“本法所稱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之規定,原告支付保費購買涉案險種,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出具發票、保險單、保險條款,雙方的行為符合保險法律關系特征,雙方的保險合同關系依法成立,合法有效。原告主張雙方不存在保險合同關系,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本案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問題!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該法保護;該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本案原告購買涉案保險產品,屬使用金融服務或者投資于金融工具的投資理財行為,而該法所稱的生活消費不具營利性,兩者存在較大區別,故原告與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之間的保險合同關系不符合該法所稱的生活消費范疇,不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根據《保險法》第三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保險活動,適用該法,而原告購買保險產品的行為,顯屬從事保險活動,應屬保險法調整。

          關于被告是否有民事欺詐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十八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本案中,2012年2月1日的銀行代理保險業務代收憑證上注明有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名稱、涉案險種、保單號、原告姓名、金額、繳費方式等具體內容,原告在該憑證上簽名確認,理應知曉其當天支付4萬元的具體用途,即用于購買涉案險種。次日,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電話回訪原告,告知原告關于涉案險種的10日猶豫期、具體功能、保險期限、繳費期限和每年需繳保費等各種信息,履行了必要告知義務,原告亦在電話中確認了解保險產品的合同條款,則原告理應知曉涉案險種內容和保單利益。原告在訴狀中確認兩天后即收到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出具的發票、保險單、保險條款,其中保險條款明確注明有十日猶豫期等內容,則原告有足夠時間反悔進行退保。以上事實證明,原告在購買涉案險種過程中,其知情權得到充分實現,不存在受欺詐或欺騙的事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關于“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訂立保險合同時沒有親自簽字或者蓋章,而由保險人或者保險人的代理人代為簽字或者蓋章的,對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經交納保險費的,視為其對代簽字或者蓋章行為的追認”之規定,本案《人身保險投保單》上四處“梁某”筆跡經鑒定確非原告本人所簽,但原告作為投保人已經交納保險費4萬元,應視為是對代簽字行為的追認,并不影響該投保單的效力。因而,原告主張被告偽造其簽名構成民事欺詐行為,與上述規定相悖,本院不予支持。因本案筆跡鑒定緣于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否認簽名系代簽,鑒定結論于該被告主張的事實不利,鑒定費用5500元應由該被告承擔。

          訴訟中,經本院多次釋明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實為保險合同關系,但原告堅持認為其屬普通消費者,主張被告存在民事欺詐應雙倍賠償。對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本案無論是從侵權法的角度,還是從保險法的角度,對于原告提出的賠償請求,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如上所述,本案被告并不存在欺詐行為,原告亦未舉證本案被告存在其他過錯行為,故原告以被告侵權欺詐為由提出賠償訴請,事實依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梁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受理費已減半收取900元,由原告梁某自行負擔。本案鑒定費5500元,由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負擔,該費用原告已向鑒定機構全額繳納,被告某保險公司佛山公司應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向原告梁某支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評析】

          本案件爭議的焦點在于保險代理人代投保人簽字行為的法律效力及保險合同糾紛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訂立保險合同時沒有親自簽字或者蓋章,而由保險人或者保險人的代理人代為簽字或者蓋章的,對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經交納保險費的,視為其對代簽字或者蓋章行為的追認。”即針對保險代理人代投保人簽字的情形,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如可證明投保人對于代簽字行為作出追認,則該保險合同視為生效。對投保人已經繳納保險費的情形,應認定為其對于代簽字行為的追認。因此,通過對投保人具體行為方式的分析,判斷投保人是否對代簽字行為進行了追認是關系保險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的關鍵。

          關于本案是否適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問題!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睆钠胀癖姷南M觀來看,消費品主要限于有形的商品和具有勞動內容的服務,而保險屬于無形產品,相比一般的生活消費品具有無形性和虛擬性的特點,不屬于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稱的商品和服務!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雖提到“提供證券、保險、銀行等金融服務的經營者”的概念,同時強調規范格式化條款,加強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將金融服務納入了其調整范疇。但結合實踐全面分析可知,我國法律尚未將購買保險行為歸屬于“為生活消費需要”這一范疇,相關法律也尚未將保險消費者作為市場主體加以特別保護,因此司法機關不宜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概念作出擴張解釋。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范圍的新聞發布會上作出如下說明: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是為了個人或家庭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生產經營活動或職業活動的需要。本案中,《人身保險投保單》上四處筆跡經鑒定確非投保人所簽,但之后投保人已經繳納保險費4萬元,應視為對代簽字行為的追認,保險人已經出具發票、保險單等,雙方當事人所簽訂的保險合同應依法成立并生效。具體而言,投保人購買的涉案保險產品,屬運用金融服務或金融工具的投資理財行為,具有營利性的特征,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 “消費者”特指生活消費,不具有營利性,兩者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故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的保險合同關系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

          由于保險產品的專業性及復雜性,保險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處于弱勢地位,加強對保險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十分必要。但對于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應當合理適度,不宜過分加大保險人的運行成本,甚至可能導致某些保險投機者或者保險欺詐者有機可乘。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目的在于彌補消費者弱勢地位,平衡保險活動當事人雙方地位,促進保險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保險代理人》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保險代理人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01-24

        2017工程造價案例分析仿真試題及答案01-24

        心理咨詢師《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02-27

        2016司考《卷四》案例分析模擬試題及答案01-06

        2017保險代理人考試題及答案01-23

        保險代理人考試試題及答案201701-23

        造價工程師案例分析模擬試題及答案201701-22

        2024年管理學考研《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01-30

        2016年物流師考試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03-11

        注冊安全工程師《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03-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