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理醫師考點:小兒汗證辯證分型
小兒汗證,中醫病名。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證,即小兒在安靜狀態下,日常環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甚則大汗淋漓。多發生于5歲以下小兒。小兒汗證,多屬西醫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及結核感染,也常以多汗為主癥,臨證當注意鑒別,及時明確診斷,以免貽誤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小兒,表虛不固者,常有自汗、盜汗;而小兒汗多,若未能及時拭干,又易于著涼,造成呼吸道感染發病。
1.表虛不固癥狀
全身自汗或盜汗,以頭部、肩背部明顯,動則尤甚,面色少華,肢端欠溫,容易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肺脾氣虛,衛外不固,津液外泄測發為汗證。動則氣耗,故活動后汗出更甚。肺主皮毛,肺氣虛衛外不固,外邪易侵入而致病,故常易反復感冒。舌淡苔白月永細弱,均為表虛不固之象。
2.營衛不和癥狀
自汗為主,遍體汗出,微寒怕風,時有低熱,精神疲倦,納呆食少,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
證候分析:營衛失和,衛氣不能外固,營陰不能內守,津液無以固斂,故遍身汗出,微寒怕風,或伴低熱。營衛不和,源由正氣不足,病后體虛失調,故見精神疲倦,納呆食少。舌淡紅苔白,脈緩,均為營衛不和之象。
3.氣陰兩虛癥狀
盜汗為主,也可盜汗、自汗并見,體弱神萎,心煩少寐,手足心熱,口干低熱,舌質淡少苦,或見花剝苔(地圖舌),脈細軟。
證候分析:素體氣陰兩虛,或病后失調所致,氣虛不能斂陰,陰虛生內熱,逼津外泄,故見汗出,且盜汗、自汗并見。氣虛則體弱神萎;陰虛則手足心熱,口干低熱。汗為心之液,汗出耗傷心血,血虛而心煩少寐。舌淡少苦,花剝苔,脈細軟,均為氣陰兩虛之象。
4.脾胃積熱癥狀
自汗盜汗,面黃形瘦,納呆口臭,腹脹腹痛,大便秘結,或大便臭穢,小便色黃或如米紺泔,時有低熱,睡眠不寧,舌苦黃膩,脈滑稍數。
證候分析:脾胃積熱,熱蒸津液,故見自汗盜汗。
脾胃不健,易食滯內停,故納呆口臭,腹脹便秘,大便臭穢。脾胃受損,脾虛失運,飲食化生氣血受礙,故面黃形瘦。宿食不化,清濁不分,小便色如米泔。苔黃膩,脈滑稍數,均為脾胃積熱之象。
【中醫助理醫師考點:小兒汗證辯證分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