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書筆記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么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对娊洝穬热葚S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創作年代:周朝
內容分類:風、雅、頌
價值地位: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涉淑!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譯文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將枯槁。有位女子遭遺棄,內心嘆息又苦惱。內心嘆息又苦惱,嫁人不淑受煎熬。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將枯焦。有位女子遭遺棄,撫胸嘆息又長嘯。撫胸嘆息又長嘯,嫁人不淑多苦惱。
山谷中的益母草,天旱無雨將枯焦。有位女子遭遺棄,抽噎哭泣淚不干。抽噎哭泣淚不干,悔恨莫及空長嘆。
注釋
。1)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资瑁骸爸泄,古中。倒其言者,古人之語皆然,詩文多此類也。”蓷(tuī):益母草。《爾雅·釋草》:“萑,蓷!惫弊ⅲ骸敖褴狄。葉似荏(萑),方莖,白華,華在節間,又名益母!
。2)暵(hàn)其:即“暵暵”,形容干枯、枯萎的樣子。暵,曬干。干(gān):干枯。
(3)仳(pǐ)離:婦女被夫家拋棄逐出,后世亦作離婚講。仳,別,分別。
。4)嘅(kǎi)其:即“嘅嘅”。嘅,同“慨”,嘆息之貌。嘆:嘆息。
。5)遇人:逢人,嫁人。遇,相逢,不期而會。艱難:困難。鄭箋:“有女遇兇年而見棄,與其君子別離,嘅然而嘆,傷己見棄,其恩薄。所以嘅然而嘆者,自傷遇君子之窮厄!
(6)脩(xiū):干枯,敗壞。一說長。
。7)條:深長。歗(xiào):同“嘯”,號,呼叫,悲嘯之聲。
。8)不淑:不善。一說無用。
。9)濕:將要曬干的樣子。
(10)啜:哽噎抽泣貌。
。11)何嗟及矣:同“嗟何及矣”。嗟,悲嘆聲。一說句中助詞。何及,言無濟于事。及,與。鄭箋:“及,與也。泣者,傷其君子棄己。嗟乎,將復何與為室家乎?”
評析
全詩三章,每章的意思都差不多,反復吟詠,突出主題:女子遇人不淑,最終痛苦、悲傷、憤怒。婦女在春秋時代被男子遺棄的情況,說明男權主義在那個時代已經成為社會倫理觀念的主流。女子擇偶不慎,嫁了個忘恩絕情的丈夫,最終被拋棄,落得個自怨自艾的下場?梢娭袊鴭D女地位的低微,已經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詩歌每節開頭,都用山谷中的益母草起興。益母草是中草藥,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益母草對婦女有明目益神的功效,現代也常用益母草作婦女病治療調養之用。益母草有益于婦女養生育子。詩歌用益母草起興,作用有二:一是這種植物與婦女關系密切,提起益母草,可以使人聯想到婦女的婚戀、生育、家庭、夫妻,由草及人,充分發揮詩歌聯想作用;二是益母草已經干枯了,益母草曬干,可入藥。婦女被拋棄,入藥的益母草的意義在于:促進夫妻感情和有益于生兒育女的藥草,與被離棄的婦女擺在一塊,對比強烈,給人的感覺是這位婦女命運真太悲慘。因此,“中谷有蓷”一句,是起了隱喻作用、感情引導作用和啟發聯想作用。
每章最后一句,都是婦女自身覺悟的感嘆。被薄幸丈夫拋棄,她不僅僅是一昧怨天尤人,而是痛定思痛,得出了“遇人之艱難”、“遇人之不淑”和“何嗟及矣”的結論。這是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小結,也是對今后生活的警誡。吟唱出來,當然是對更多已婚未婚婦女的提醒和勸告。在這位被拋棄的婦女身上,仍然保留著婦女自重自覺的品格,這正是她靈魂中清醒而堅強的一面,啟迪著人們。
上篇回顧
《詩經》·國風·王風·揚之水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譯文
平緩流動的水啊,沖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和我駐守申國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緩流動的水啊,也飄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共我守衛甫國城堡。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緩流動的水啊,也流不動成捆的柳枝。那位遠方的人兒啊,不能與我守衛許國城池。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時我才能回到故里?
注釋
。1)揚之水:揚:悠揚,緩慢無力的樣子。不流:流不動,浮不起,沖不走。平緩流動的水。
(2)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3)彼其之子:(遠方的)那個人,指妻子。
。4)不與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地防守。
。5)懷:平安,一說思念、懷念。
。6)曷:何。
。7)束楚:成捆的荊條。
。8)甫:甫國,即呂國。
。9)蒲:蒲柳。
。10)許:許國。
評析
春秋時代,周朝平王(前770—前720年在位)還是比較混亂的時代。主要是周天子的權威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強大了。周平王的母親是申國人,申國又常受楚國的侵擾。周平王為了母親故國的安全,就從周朝抽調部分軍隊,到申國戰略要地屯墾駐守,防止楚國侵擾。這些周朝士兵遠離故鄉,去守衛并非自己諸侯國的土地,心中的不滿凄苦,當然有所流露,形成詩歌,就是《揚之水》。申國、甫國和許國的國君,都是姜姓。周平王母親是申國姜姓公主,與甫、許兩個諸侯國也是親戚關系。所以,雖然周平王沒有派士兵去戍守甫、許兩國,但詩歌也牽連及之:反正是姜姓王太后娘家的人。
《揚之水》是以遠戍戰士的口吻來寫的。全詩三章,各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束薪”、“束楚”和“束蒲”;“戍申”、“戍甫”和“戍許”。薪、楚、蒲都是農家日常燃燒的柴草;申、甫、許是三個姜姓的諸侯小國。因此,全詩實際上把一個相同的內容,反覆吟誦三次,用重復強調的手法,突出遠戍戰士思家情懷。每章頭兩句“揚之水,不流束薪(楚、蒲)”,用流動的河水與不動的柴草對比,先讓人視覺上有特殊印象:那河溝的水嘩嘩地流動,仿佛歲月一天天過去,不再回來;那一捆捆的柴草又大又沉,小小的河水根本飄浮不起,沖流不動,仿佛戰士思家的沉重心緒,永不改變。有了這兩句自然物象的起興,很自然引出三、四兩句“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甫、許)”,守著家園的妻子,當然無法與遠戍的士兵一起。如果說,士兵如遠離泉源的河水,越流越遠;那么,妻子如堅定不移的柴草,不飄不流。如果說,日月如流水不斷流失,思家情懷就如沉重的柴草,不動不移。分離的日子越久,遠戍的時間越長,思念妻子也越強烈。終于,士兵喊出了自己心里的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意思是:在家的親人平安嗎?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家相聚呢?夫妻之情,故園之思,遠戍之苦,不平之鳴,都融化在這兩句問話之中,而士兵回家的渴望,強烈得震撼讀者。
在詩歌句式上,采用不齊整的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幾種,這說明詩歌帶有鮮明的口語化的傾向?谡Z化句子,正好比較樸實,比較真切地表達出下層人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令人讀之感到親切誠樸。實際上,除了個別詞語帶有歷史痕跡,在語義上需要詮解之外,這首口語化的詩歌,千載之下讀之,仍是極易使人感動的。
【《詩經》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詩經讀書筆記11-09
詩經的讀書筆記范文03-23
《詩經》讀書筆記范文03-23
關于詩經的讀書筆記范文01-12
詩經讀書筆記范文(精選6篇)09-06
詩經讀書筆記及個人閱讀感悟通用03-28
詩經的格言02-21
經典詩經語錄12-22
關于詩經格言10-09
詩經愛情名句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