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的特點介紹
對聯是有特點的,要判識一副對聯是否合格,就要依據它的諸項特點來衡量。這里說的對聯的諸項特點指的是對聯必須具備的各個要件和應該遵守的各種原則,這些特點主要有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同,句式相類,平仄相諧,文字相別,文氣相當這七個要件與七種原則,只有同時具備這些特點的對聯,才能被稱作是一副合格的對聯。以下是對聯的特點介紹,歡迎閱讀。
一、上聯與下聯要字數相等
對聯是要成“對”的,而“成對”的最起碼條件就是上下聯要字數相等。對偶句通常都是字數相等的,因此也不妨將其看作是對聯,例如《陋室銘》中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就是兩副很好的對聯。當然也有字數不相等的,例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像這樣字數不相等的對偶句就不能算作對聯。
明此原則,在創制對聯的時候一定要讓其字數相等,這是最起碼的要求。當然也有利用字數相等原則為難別人的,如有人出一上聯:“三寶殿前三個塔,塔塔塔”,如果你想好了下聯的前半句“五鳳樓臺五層樓”,可你又不能一口氣說五個“樓”字,因為那樣的話字數就不相等了,你只能對以“五鳳樓臺五層樓,樓樓樓”,可是這樣對下來字數倒是相等了,五層樓卻變成三層樓了。
然而也不是絕對沒有字數不相等的對聯,迄今為止,有一副挽袁世凱的對聯就是上聯五個字“袁世凱千古”,下聯六個字“中國人民萬年”,此聯一出便有人質疑作者:三個字的“袁世凱”怎么能對四個字的“中國人民”呢?但仔細思忖便能悟出“袁世凱”復辟帝制,扼殺共和,確實對不起“中國人民”,原來作者正是借此“字數對不起”來雙關“行為對不起”,借以表達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的意思,此聯因而成了絕少見到的字數不相等的特殊對聯。
二、出句與對句要內容相關
對聯再短小也是一件獨立的文學作品,因此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上下聯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也就是說要上下聯不光要“對”得上,還要“聯”得起,這就是“內容相關”的含義,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哪怕字詞上對得再好也不能成為一副好對聯。
一般說來,上下聯應圍繞相關的主題,或并行表達,或正反表達,也可構成延續、因果等各種關系。有一個“五行偏旁巧對”的上聯:“煙鎖池塘柳”甚是難對,所謂“五行偏旁巧對”就是要求出句與對句都有五個字分別具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關于這個上聯,有人對以“炮鎮海城樓”,也有人用“茶烹鑿壁泉”來對,哪個對得好呢?
表面看來,“炮鎮海城樓”對的好,對得很工整,連照樣偏旁在左的“火金水土木”的順序都一致;但若認真追究起來,你就會發現上下聯的內容缺少相關性,風格上也一個婉約一個豪放;而“茶烹鑿壁泉”,雖然偏旁是上下結構(出句為左右結構),而且順序也與出句不一致(“烹”的下邊是火,繁體字“鑿”的下邊是金)。然而仔細體味,你就會發現“茶烹鑿壁泉”相對來說要好些,因為它與上聯的內容具有相關性,容易共同擁有一個主題意境。
三、相對應的字詞要詞性相同
這一原則要求一副對聯上下聯中處于相同位置的字詞,盡量具有相同的詞性。也就是要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量詞對量詞,代詞對代詞,疑問詞對疑問詞,虛詞對虛詞。例如:“禪門深似海,佛法大如山”(九華山普濟寺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杭州岳飛墓對聯),這兩副對聯對得都很工整,因為它們上下聯對應詞的詞性完全一致。當然詞性相同不是絕對要求,有時不便因形害意,也可以有個別的詞性不同,即使是名家名聯也有這種情形。
初學對聯的人,往往產生誤解,以為大量使用同義詞才算對仗工整,例如有人為深圳特區創作的對聯:“赤縣無雙寶地,神州第一名區”就是刻意追求對仗工整。其實,這一聯中“赤縣”就是“神州”,“無雙”就是“第一”,“寶地”與“名區”也基本就是一個意思,大量同義詞反復使用的結果,使上下聯內容完全相同,這種情況叫“合掌”,就像兩只手掌合在一處似的,是一種文字上的巨大浪費,為對聯創作所忌,實不可取。
四、出句與對句要句式相類
所謂句式相類,大約含有以下幾層意思:
其一,語法結構相同。例如湖北黃鶴樓聯:“黃鶴去來無定所,白云今古擁高樓”,上聯為主謂句,下聯也必為主謂句。又如四川青城山聯:“覽勝而登頂,留連而忘返”上聯為并列結構,下聯也必為并列結構。
其二,句子的分斷節奏相同。例如四川都江堰伏龍觀聯:“兩千年好事,車同軌,書同文,天府百流同灌;數萬頃良田,水有源,禾有本,中華一大有洲”這副對聯的上聯是按“五/三/三/六”的'節奏來斷句的,下聯也必然是采用這樣的節奏。
其三,較長的對聯斷句并沒有一定的規矩,只需上下聯句式相同即可,例如四川樂山烏尤寺東坡讀書臺聯:“江上此臺高,問坡穎而還,千載讀書人幾個?蜀中游跡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載酒我重來”這副對聯跟都江堰伏龍觀聯都是上下聯各由17個字構成,但其斷句節奏卻是“五/五/四/三”的節奏。
五、對聯整體要平仄相諧
對聯的平仄問題,本《例話》擬將專題討論,這里僅簡單說一下。漢語語音注重聲調的區分,古今都有四聲之別,古代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現代普通話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進而把它們分為平(古之“平”、現代之“陰平、陽平”)和仄(“平”以外諸聲)兩大類型。古代的平聲或者現代的陰平、陽平均可歸入“平”一類,凡是“平”以外的各種聲調都可歸入“仄”一類型。
平與仄,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諧調,讀起來方能流利舒暢,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原則上,對聯的平聲字與仄聲字在同一聯內要相間隔地分布,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而在上下聯的同一位置上要相對立(相反)存在,即上聯用了仄聲字,下聯相應位置上應用平聲字,反之亦然。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聯)
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聯)
有這樣一副一筆墨店對聯,看看它是否符合平仄的要求:
紙上躍起黃山景(仄仄仄仄平平仄)
筆端題破錦江春(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例通過括號內的解析,可以看出這副對聯無論是在一聯之內還是在上下聯之間,都沒有完全達到平仄相諧的要求。
六、上下聯的異位字要文字相別
文字相別的要求就是不要有異位重復字。有許多對偶句也很整齊,上下句字數相等,詞語對應也很工整,例如:“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然而它的內部卻含有相同的字詞,上下句在相同的位置都用了“者”字與“可”字,那么這個對偶句可不可以看作對聯呢?可以,因為它的重復字是“同位重復字”(上下句在相同的位置用了相同的字),不是“異位重復字”。
什么叫“異位重復字”呢?請看澳大利亞悉尼唐人街北牌樓的一副對聯:
澳陸風光,物阜民康,邦交友善;
中原氣象,德門義路,揖讓仁風。
這一副對聯中上聯的“風”跟下聯的“風”出現在不相對應的位置,這就叫“異位重復字”,凡是出現了這種情形,就違背了文字相別的原則要求。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異位重復字”,在一聯之內可以隨便出現重復字,在上下聯之間的相同位置上有重復字也是允許的(一般為虛詞,最好不是實詞)例如:
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這一聯中,副詞“不”和代詞“其”都在上下聯的相同位置重復,但它們都不屬于“異位重復字”,而且副詞和代詞在古詩文中都可以看作是虛詞,因此這是一副合乎規范的對聯。
七、上聯與下聯要文氣相當
對聯雖小卻是一個完整的文學作品,它跟其他文學樣式一樣也要講究文氣,什么是文氣?通常是指文學作品中的隱形精神氣質,對聯的文氣通常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上下聯內容強度的對照,一是上下聯語氣強度的對比。
對聯的強弱,大體有三神情況:一種是上弱下強,這是允許的,也是常見的,國人喜歡用好戲壓場,高潮在后面,但應注意“反差”不要過大;另一種是上下同等,上下聯語氣差別不大,力度要均衡,即強弱要大體相當,從理論上分析,這是最好的,但并不容易做到;再一種就是上強下弱,這是創作對聯要忌諱的,也是必須克服的缺點。
上下聯語氣強度的對比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上聯語氣過強,下聯就會壓不住陣腳,例如《晚霞》雜志征聯曾出過“精準脫貧,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上聯,由于出句氣勢豪邁,故不太容易找到既能對得工整又寓意合適的詞語,難度較大,下聯對以“辛勤致富,曾經滄海亦豪杰”才能勉強做到上下聯旗鼓相當。因此創作對聯時,上聯的語氣不要太強,方能為下聯留有余地。
從上下聯內容的強度對照來說,通常是:宏觀為強,微觀為弱;抽象為強,具象為弱;歷史為強,地理為弱;議論為強,敘述為弱。請看下面這副征聯:
出山海踞嶺催濤縱觀千秋華夏風流史
入校園揮汗灑血培育一代祖國向陽花
這副對聯的上聯是在宏觀角度“縱觀千秋華夏風流史”,屬于抽象的、歷史的、議論的因素居多,而下聯則是在微觀角度“培育一代祖國向陽花”,屬于具象的、地理的、敘述的因素居多,其強度對比剛好是上強下弱,這就有違文氣相當的原則。
【對聯的特點介紹】相關文章:
中國舞的特點介紹09-17
田園美式風格的特點介紹10-10
考研數學的基本特點介紹12-29
美聲唱法的特點介紹11-06
太極拳的特點介紹10-05
民族舞的特點介紹10-07
現代舞的特點介紹09-22
法式裝修風格特點介紹10-14
動漫設計介紹及特點08-18
法國留學打工的工作特點介紹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