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朝花夕拾讀后感2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后感1
村莊的小道上,幾棵歪 脖子樹上沒有一片樹葉,而是落滿了皚皚白雪;屋頂的邊邊角角、門前的石階和窗戶的木棱上灑滿了層層雪白;墻壁的縫隙和路邊的廢石中塞滿了潔白的“棉花團”。遠處隱約可見的群山萬壑仿佛一峰峰落雪的駝峰一般。
凄涼中帶著一絲絲凄美的'封面引起我的遐想;難道這就代表了魯迅先生的童年嗎?并不是這樣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這是魯迅先生快樂的源泉,但也是埋葬他快樂的墳墓。沒錯,魯迅先生快樂的回憶仿佛都發生在這里,同時也在這里戛然而止。
我仿佛看見幼年的魯迅奔跑在百草園中,追捕著蝴蝶、偷看著小蟲、機靈的爬樹、努力的大笑……但這一切的美好被瞬間打破——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講的,被不幸的送到了三味書屋。那個私人學校好像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權利。
可是誰能想到呢,這并不是最悲哀的。后來,魯迅先生的父親病故了。也就是說,家中的頂梁柱倒塌了。這在幼年的魯迅眼中,一直都是不可磨滅的沉重的痛;是一段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往事。況且父親是被江湖庸醫所誤。但x中,并沒有用過多筆墨描寫魯迅先生對父親病故之事的難過與悲哀,而是一再諷刺了江湖庸醫的荒誕;他們巫醫不分,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簡直是強盜。他們的行為作風屢次遭到魯迅先生的批評,也應當遭到全社會的唾棄。封建主義孝道并不可取,人道主義才應該是真理。
我們一定要為父母的生命和健康負責,向他們為我們一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冻ㄏκ啊,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嵥榈挠洃浽凇冻ㄏκ啊分兄噩F,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后感2
在老師的建議下,我拜讀了《朝花夕拾》這部巨著,感受頗深。
《朝花夕拾》這本書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改革的巨大熱情。魯迅幼年的事情到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與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更使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其中我最喜歡《二十四孝圖》這篇故事。它主要講了魯迅小時候,長輩送了他一本《二十四孝圖》,他認為“子路負米”“黃香溫枕”“陸績杯橘”勉強可以仿效,但“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是不大可能的,而反感于“老萊娛親”與“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圖》以兒童的眼光來寫,富有童真童趣。他雖寫的是《二十四孝圖》,但實際是對恪守封建舊社會制度的人們的一種批判與強烈的.諷刺,以及對反對白話文,堅持古文的學者們以嘲諷。
時代在前進,世界也在不斷發展,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學習古人的一些事情。如“老萊娛親”:七十多歲的老萊子在父母面前扮作嬰兒,穿著紅肚兜,假裝摔倒在地上嚶嚶地哭,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我們要建立新思想,在歷史事件里敢于創新,敢于挑戰,同樣要敢于諷刺與批判舊思想與舊勢力。
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太平盛世,未曾體驗過社火的黑暗,人民痛苦與掙扎的社會,在無比慶幸的同時又深深地意識到了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保@是魯迅先生的真實寫照。我要緊隨他的足跡,奮發圖強,力爭棟梁!
【朝花夕拾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朝花夕拾》有感最新2022朝花夕拾讀后感52001-11
朝花夕拾讀后感06-12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9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9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9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9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9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