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合集(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讀后感1
說到《西游記》,我最喜歡孫悟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對這部經典著作深有體會吧!
和唐僧一起去取經的三個徒弟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心地善良,卻往往被騙入妖魔的手中;孫悟空是只猴子,火眼金睛,能夠辨別好壞,手持金箍棒,何等威風,只可惜頭戴緊箍咒,只要不聽話,他就沒好果子吃;豬八戒是只好吃懶做的豬,走路一搖一擺,挺著大肚皮;沙僧是最聽師傅話的好徒弟。
這天,他們在趕往取經的路上,被白骨精盯上了。她聽說吃唐僧肉能夠長生不老,特別想吃唐僧肉。她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少婦。她躲在樹底下,低聲哭泣。唐僧聽見了,便趕過去,問:“姑娘,你怎么了?”白骨精見獵物上鉤了,便哭訴了自己的遭遇。孫悟空一見,便知道了她的真實身份,舉起金箍棒就打下去,可白骨精卻溜走了,留下一堆白骨。唐僧卻不識好歹,責怪自己的徒兒。
白骨精不甘心,又變成了一位年邁體弱、白發蒼蒼的老婆婆,裝做是剛才那位少婦的`母親。她看見唐僧四人,便問有沒有看見自己的女兒。一聽說自己的女兒被孫悟空打死了,傷心地哭了起來。她正要下手的時候,又被孫悟空打了一棒,一堆白骨又出現了。
后來,白骨精還不死心,又變成老公公,孫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下去,把白骨精打死了。而唐僧呢?認為孫悟空猴性未除,決定讓孫悟空不再做他的徒弟,把他趕回了花果山。
看到這里,我有點恨唐僧,孫悟空明明是對的,把妖怪打死了是件好事,可唐僧卻不明真相,責怪自己的徒弟。這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老師也經常不分青紅皂白地誤會同學,真是和唐僧有得一拼。
我想:要是我是孫悟空,我會七十二變,我有一雙火眼金睛,我首先要讓唐僧學會辨別妖魔鬼怪和平常百姓。如果那樣,我們走向善良,創造美好的世界就指日可待了。
西游記讀后感2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博大精深,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書中主要講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難險阻,克服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西游記》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幾乎每個人都讀過這本書。這個假期我重讀《西游記》,則領悟到“什么樣的團隊才能取得真經”這個道理。一個好團隊想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需要具備性格互補、有共同的目標及團隊的核心、團員的相互信任四個條件。
在《西游記》中,四個人性格迥異,卻又能進行互補,從而相互扶持,最終順利取得了真經。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因打死妖怪被唐僧驅逐回花果山,按他剛強和不服管教的`性格不會回到取經路上了。這時候就需要油腔滑調的豬八戒勸說他回來,甚至是靠撒謊把孫悟空勸了回來,不然后面說不定唐僧早就被黃袍怪吃掉了。再比如,豬八戒好吃懶做,在金銀角一難中豬八戒在巡山時打盹,就需要勤勞的孫悟空來監視他。
《西游記》里,四個人都有共同的目標:取得真經。如果有人動心放棄,整個團隊立馬會土崩瓦解,四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豬八戒就常嚷著要解散、分行李,多虧孫悟空還惦念著跟師傅取經,團隊才沒有解散。而團隊的核心毫無疑問是唐僧——三個徒弟的師傅,也是“團魂”。唐僧代表著團隊的目標,就是要取得真經,這支撐著他不被任何妖怪迷惑,甚至是想跟他結婚的女兒國國王。更重要的是三個徒弟都是被唐僧救的,與他有師徒之情,唐僧才是團隊的主角。要是唐僧動了別的心思,三個徒弟沒了支柱,也會各回各家。
師徒四人的互相信任也十分重要。如果四人各懷鬼胎,互不信任,也早就散了。比如火焰山一難,悟空獨自去借扇。假如豬八戒覺得他已經被妖怪抓走了,團隊里沒有了最擔當的大師兄,自然也會跑掉了。
《西游記》想象瑰奇,寓意豐富,里面也塑造了一個最標準的好團隊。雖然現實可能不會如此,但越接近,團隊也就越完美了。
西游記讀后感3
記得小時候愛讀“西游”的原因是因為喜歡“孫悟空”。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他會七十二變、會翻一個三千六百米遠的跟斗,還有一個神奇的金箍棒……現在,我依舊喜歡孫悟空,但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才喜歡它,我喜歡他身上的那種不畏強權、敢于斗爭的精神,還有就是他的聰明勇敢。
他勇敢、他不畏強權。在花果山時,孫悟空縱身一躍,跳如瀑布之中,率先發現了瀑布之后別有洞天。給自己和那些猴子們一個安身的好去處,因為自己的勇敢,是群猴推舉他為大王。在天宮中,他偷吃了蟠桃、惹惱了王母娘娘,還三番四次的擾亂了天庭的秩序,但他毫不畏懼,依然我行我素。玉皇大帝、諸位神仙都怕他、煩他;即使到了如來的面前,他也是敢賭、敢玩,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是突顯在文中。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他聰明,在“三打白骨精”中,當白骨精第二次變成一位年有八旬的老婆婆來到師徒四人的面前是,除悟空外,其他三人都認為是來尋女兒的,擔心又害怕。但悟空認定這位老婆婆是妖精,靠的不是火眼金睛,而是他的聰明。他對大家說:“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怎么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便上前,取棒照頭便打。在過火焰山時,更發生了有趣的事情“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一調,鐵扇公主不借,無空又敵不過芭蕉扇,他便智區取,借來定風丹,真是“悟空用了定風丹,任憑那鐵扇扇”,的確借到了扇子,不料卻借來了把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月扇越大,就只好再借;二調,悟空化作牛魔王,鐵扇身邊騙走扇;三調,大圣喚來眾神仙,牛魔嚇得便交扇……
合上書,悟空的聰明、悟空的勇敢,悟空那種敢于斗爭的精神早已經鐫刻在我的心里,其實他不就是我們的學習榜樣嗎?我們因該像悟空那樣棉隊困難時,不害怕,不退縮,即使對方很強大,也不能畏懼,都要堅持,都要戰勝到底,永不放棄!
西游記讀后感4
對于《西游記》里各個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的情節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真正品讀整本書,卻是在這個暑假。
《西游記》在我國甚至亞洲國家家喻戶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婦孺皆知。幾百年以來,它以其強烈的藝術魁力,吸引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小時候看它,深迷于“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各類故事,對各路神仙充滿了羨慕和感嘆,對各種妖魔鬼怪恨之入骨,當時也就僅此而已。實際上,《西游記》所反映的遠不止這些,每每重讀,都能發現其巨大的藝術魅力!
《西游記》主要是講唐僧他們去西天取經。唐僧他們一行四人,是唐僧、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唐僧是師傅,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是唐僧的徒弟。唐僧還騎著一匹白龍馬,白龍馬是玉龍變的。唐僧他們一路上遇到很多妖精,有黃風怪、紅孩兒、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獨角犀大王……
從小到大,電視劇《西游記》不止看了多少遍,但還是非常熱衷。對其中一樣的故事,一樣的人物,書中比電視劇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讓人恍若進入了一個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全然忘記了身外的世界。
故事情節不再細說,但在品讀過程中,似乎讓我讀懂了很多。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荊棘,需要我們用同樣的精神披荊斬棘一樣。
師徒四人,各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吳老先生在文筆上刻畫得細致入微,令人稱贊不己。在我們生活中,不是也有同樣的人物存在?唐僧心地善良、毫無主見;孫悟空見義勇為、有智有勇;豬八戒好吃懶做、急功近利;沙僧忠厚老實、腳踏實地。雖然他們都有不同的性格,而且在求經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難關,存在著意見的分歧,但他們還是在睿智的孫悟空的帶領下,最終創建了一個成功的團隊。在我們的工作、學習上,不也是需要這樣的一個團隊嗎?
此次品讀,讓我受益匪淺。
西游記讀后感5
《西游記》,我想大家都很喜歡,里面有既活潑又有正義感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和尚,還有唐僧、白龍馬等等一些各有神通的人物。在我眼里,《西游記》是一部能讓人學到道理的書,它讓我受益匪淺。它里面神奇的故事給我許多啟示。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孫悟空三次用火眼金睛識辨了白骨精變成的人物,而唐僧卻誤認為是孫悟空打死了無辜的人命而趕走了孫悟空。悟空走后妖怪趁虛而入抓走了唐僧師徒。這個故事就讓我懂得了,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有時候生活中是會遇到虛情假意的偽善者,我們要擦亮眼睛,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對于伙伴的勸告要仔細思考,虛心聽取,切不可剛愎自用,假若兩個好朋友不能夠團結,那么就會讓別人趁虛而入,破壞彼此之間的友情。
在“孫悟空借芭蕉扇”中,孫悟空為了度過火焰山不放棄,一次又一次地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而鐵扇公主一次又一次地拒絕。最后孫悟空就去托住鐵扇公主,豬八戒則去南海找觀音,后來鐵扇公主和牛魔王終于把芭蕉扇借給了孫悟空。這個篇章讓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堅持不懈,也真正理解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想想自己的學習不也需要這種精神嗎?我覺得英語很難,考試考不好,單詞記不牢。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每天都努力地記住幾個個單詞或兩個句子,那么就一定會把成績提上去的。沒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中,孫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于是,太上老君就把孫悟空扔入煉丹爐中,孫悟空居然陰差陽錯地練成了火眼金睛。這個篇章讓我懂得了壞事有可能變好事,好事也有可能變壞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應該用疑惑的眼光去看待,而是要把眼前的困難看成是一次簡單的練習;在面對簡單時,我們不應該因為它很簡單而很高興,有時即使你會也會有出錯的時候。所以不管是困難的還是簡單的,都要認真的去完成它。
在《西游記》中我們能學到許許多多的道理,只要你仔細去觀察就會發現。
西游記讀后感6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一部杰作。內容講述的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給了人們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們看了之后,便喜歡上了這本書。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第一主人公,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他一身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一路保護唐僧,降妖伏魔,一次次將師傅救出來,但唐僧看不清事實,經常責怪悟空殺妖。他對師傅的忠心,經歷八十一難,終于修得正果。
豬八戒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因為他雖然好吃懶做,但卻是孫悟空的左膀,他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對師傅也很忠誠。所以讓讀者不但覺得討厭它,還覺得它有可愛之處。
沙僧不像孫悟空那么機智,也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做,他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
《西游記》有著一百回。而我最喜歡的是《大鬧天宮》。
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自稱“齊天大圣”。他在得到“如意金箍棒”后,玉帝請悟空管理蟠桃園。悟空偷吃了蟠桃,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郞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很多天后依然毫發無損,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西游記》除了本身引人入勝的情節外,還包含了許多道理和啟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有時不聽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遇到麻煩要動腦筋,不能不聽別人的意見。
再比如豬八戒,看起來沒什么用,但在關鍵時刻也能力挽狂瀾。沙僧和白龍馬使我明白了,他們倆是默默在那奉獻的`,也許沒多大能力,但還是可以保護到師傅的。
這些《西游記》的啟示是終身受益的,也讓我明白了讀好書,讀名著的重要性。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讀后感 《西游記》讀后感02-14
西游記讀后感15薦《西游記》讀后感05-01
關于西游記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4篇04-02
《西游記》讀后感_《西游記》讀書筆記12-29
西游記讀后感優秀 西游記讀書心得06-02
現實中的“西游記”——讀《西游記》有感02-20
《西游記》讀后感05-25
《西游記》讀后感05-27
《西游記》讀后感(經典)11-22
西游記經典讀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