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匯總13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童年》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童年》有感 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讀完后,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阿繆沙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他吃盡了苦頭,而且幼年喪父,又受到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貪婪,都充滿了仇恨……之后,阿繆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個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雜過,這期間阿繆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堅強、不屈服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和阿繆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沒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伙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快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在河邊玩耍,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我也成了一個小學生,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耐心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社會中,這里沒有鞭子,,沒有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他們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也是充滿了幸福和歡笑的。
我們的童年和阿繆沙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么幸福呀!但擁有著這些,我們卻并不知足。我們想要更多。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很容易的,似乎都不用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我們不用像阿繆沙那樣只有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應該后悔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不應該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浪費,不再奢侈;我們要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應該開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讀《童年》有感 篇2
黑暗中的馬燈,黑暗中的光明。
——題記
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看不見任何東西,甚至看不清路,看不清地和天。在這一片寂靜而又恐怖的夜色中,一盞小小的馬燈孤獨地亮著,不算耀眼,在黑暗中卻顯得那么明亮,那么溫暖。它照亮了提著它的一個小男孩,那個男孩子身穿綴有補丁的衣服,在茫茫黑暗中顯得那么渺小,卻又那么堅定,正一步又一步,毅然地向黑暗深處走去……
我仔細端詳著《童年》的封面,久久沒有翻開——我畏懼即將到來的黑暗的深淵。
再三思索后,我終于小心地打開了第一頁——
立刻,我被卷入到了一股黑暗洪流之中……
小男孩阿廖沙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在悲痛之中將他寄托在了兇惡的外祖父家中。從此,阿廖沙的生活徹底改變了:外祖父嗜酒成性,愛財如命,暴戾冷酷,動不動就打阿廖沙;兩個舅舅為了爭奪家產而打鬧不休,無視任何兄弟情誼,殺紅了眼,對阿廖沙總是橫眉冷對;家中的女人如溫順的羔羊,對丈夫唯唯諾諾,任人宰割……到處彌漫著絕望的煙幕,仇恨的硝煙,家中好像成了戰場,隨時都會大打出手,大人全中了貪婪的毒,甚至連小孩子都一樣。面對這樣的生活,阿廖沙憤怒,阿廖沙不平,阿廖沙恐懼,但更多的'是厭煩與無奈。黑暗伸手不見十指,濃重的硝煙散不開,阿廖沙迷茫的小小身影孤獨地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是走向“附和”,還是走向“抗拒”。
所幸的是,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黑暗,也有小小的一點光明。外祖母、“小茨岡”、“好事情”……他們始終都是阿廖沙的朋友與至交,引領她尋找大道,順利前行。他們就像滿天的星光,黑暗中的燈火,為阿廖沙照亮前方的道路。其中,外祖母始終伴隨著阿廖沙,為他注射生活必須的營養,是外祖母給了阿廖沙前進的動力,使他能夠義無反顧地在生活大道上越走越遠。
不幸一個接一個降臨:“小茨岡”被砸死了;“好事情”搬走了;納塔利亞舅媽去世了……到最后,連母親也疲倦地撒手走向了天國。于是,外祖父像扔垃圾一樣把年僅12歲的阿廖沙扔進了社會,任他一個人孤單地背著小包袱走進了社會,被一團黑暗吞沒了。那濃稠的夜幕如同膠水,撕也撕不開。
阿廖沙童年如此黑暗,為什么他能夠保持著正確的方位走過來,而不是如同那些殘酷、冷漠、暴戾的人一樣,在謾罵與痛苦中度過一生?因為他在人生的茫茫黑暗中有著一盞“小馬燈”,因為他每到一個岔路口就會停下讓正義的光芒驅散邪惡的黑暗,因為他有著并且也正確地使用了那點黑暗中的光明。
我相信,阿廖沙雖然走進了更加黑暗更加不堪入目的社會,但他在接下來的一個又一個人生岔路口中,決不會走向“愚庸”,也不會走向“冷酷”,更不會走向“軟弱”,而是提著那盞用堅強、樂觀、自主、毅力點燃的小馬燈,驅走黑暗,走向遠處已經泛出了一點魚肚白的東山,走向遙遙在望的光明……
《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也就是說,高爾基就是文中那個堅韌的小男孩阿廖沙。那么,為什么高爾基要將自己如此凄涼的童年寫出來呢?
也許,他是希望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上,不要懼怕黑暗,更不要順從黑暗,應該盡力去尋覓、去點亮那盞小馬燈,那冥冥黑暗中的光明吧。
讀《童年》有感 篇3
這個暑假,我從新華書店買了一本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小時候的故事。
在那個充滿黑暗和不公的時代里,阿廖沙的外祖父認為他父母兩個是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使阿廖沙過早地失去了父親,也導致了阿廖沙的母親因失去了丈夫而終日郁郁寡歡,所以,小小的阿廖沙便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再遇到不公時也只有找和藹的外祖母傾訴。
隨著父母的相繼離去,小小的阿廖沙變得十分地懂事,終日小心翼翼,生怕犯一丁點兒錯,天天受著外祖父嚴厲的斥責,得不到一絲溫暖,唯一疼愛他的外祖母也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兩個舅舅也經常因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這也給小阿廖沙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次外祖父的染色店里有個學徒僅僅因為染壞了一塊布料,而被外祖父打得半死,這讓小阿廖沙對外祖父充滿了恐懼,而最終,因為外祖父斷了他和外祖母的`生活費,阿廖沙被迫和祖母以撿破爛來維持生計。困難時房客給予的幫助,使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童年》一文敘述的是以沙皇統治為背景的故事。在那個充滿黑暗和不公的時代里,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在那些地主的眼里有的只是“金錢”,在那些如同奴隸般人們眼里有的只是“我希望能活下去”,赤裸裸的差距讓我們心驚,更讓我們膽顫,一個為了那些虛無的金錢而無情地掠奪著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生存希望,這如同禽獸的行徑、手段讓我們覺得可恥。生命是那么地脆弱,那樣地無助,卻被他們無情的摧殘,我覺得難過,同時又十分地無奈,一絲蒼涼感默然涌上心頭,不僅為那些生活在最低端的人民感到難過,也同時為那些為了爭逐名利而喪失人性的人感到悲哀。
《童年》中的外祖母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外祖父的無情也更讓我感受到人性的冷漠。像外祖父這樣的人,即使是在當今的社會里依然存在。有一些愿意為了金錢而拋棄了自己人格的人,如地溝油、染色饅頭、蘇丹紅等等一系列的事件,讓我們目睹了人性的丑陋和自私,也給這個社會造成危害與信任危機,眾人皆知的“小悅悅事件”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足以讓我們深深地反思,“扶不扶”也拷問著我們的心靈。
一本《童年》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自私也展示了人性的偉大。也讓我們明白凡事都要樂觀向上,更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童年》有感 篇4
童年如畫,記錄著精彩的瞬間;童年如歌,跳動著歡快的音符;童年如海,翻動著我們快樂的回憶。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著美好的童年,有著幸福的過往。可是,不久前我讀了《童年》這一本書。它讓我產生了一個愿望,那就是我要長大。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它真實描繪了俄國社會生活,展示了充滿殘酷,野蠻,愚昧,甚至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現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種種遭遇,使我極為難過。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外祖父的自私殘暴,舅舅們的唯利是圖,使他的童年那么不幸,甚至可以說悲慘。
回憶起我的童年,多么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在爸爸媽媽的懷里撒嬌,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下長大?晌疫不滿足,肆意發脾氣。而阿廖沙呢?他很小就失去了爸爸,媽媽又把他丟在了外祖父家。除了外祖母沒有人關心他疼他,想到這里,我忽然為我的任性而感到羞愧。想想那時,我是多么的幼稚無知啊!
是啊,我從小就對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心里只想著依賴父母,讓父母為我遮風擋雨,卻忘了自己也要學會長大。是《童年》喚醒了我,教會了我,它讓我知道,要像阿廖沙一樣,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苦難,這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因為我們總要學會長大。
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我不會再懼怕苦難,再懼怕失敗,因為這些與阿廖沙的悲慘命運比起來,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與他相比,我擁有的太多了,也幸福多了。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堅強呢?回首往事,我要改變那個任性的我;珍惜現在,我要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展望未來,我會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因為我已長大。
每個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會把童年的點點滴滴,當成一份最美好的回憶,用我的力量,譜寫我人生最美的篇章!
初一:倚窗聽雨
讀《童年》有感 篇5
我手捧著一本高爾基的自傳體《童年》。我在想:童年過呢?這是高爾基的童年嗎?他是文學家,那么他的童年肯定非常幸?鞓钒!于是便翻開這本書,走進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媽媽來到姥爺家,從小就因淘氣,被姥爺打罵。姥爺是個自私的人,做飯做不好的,不肯拿銀子,沒有管我,我就在樹下打鳥,砸石子,奔跑。過了一陣子,媽媽把我送到學校學習,我每天都得拿著書念呀,沒有一點閑時間,因此成績不錯。但是我捉弄了神甫,被開除之后,姥姥和姥姥爺吵架分了家。又過了一陣子,媽媽結婚,給我生了個小弟弟,慢慢地我已長大了,已懂事了,便給小弟弟當保姆。最后,姥爺把我趕走,讓我自己謀生,讓我走進人間,讓我自己云干該干的事,于是,我的童年悄然過去,我便走進人間。
通過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我看出高爾基小時候也并不是什么天才,跟我一樣貪玩,他的`童年生活也并不幸福,他的媽媽很可憐,姥爺是個自私自利的人,經常欺負高爾基,高爾基從小就經歷人間的苦難,但從另個角度來看,也鍛煉了他堅強的性格,為以后的成長奠定了基礎。
聯想到我的童年,和高爾基相比可以說太幸福了,我們生活在溫暖的祖國大家庭里,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疼愛,有老師的諄諄教導,有同學們的關心幫助,我健康快樂的成長。盡管如此,有時我沒有體會到自己有多幸福,總是牢騷滿腹,怨這怨那。我現在意識到人的生活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遇到這些情況,不要生氣,君子喻以義,不人喻以利,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要有廣大胸懷,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報復。不要說壞話,更不要傷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遇到困難,不打退堂股,要向項羽一樣,破釜沉舟。要記住,打退困難,重現信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恒心毅心,通往成功,勇往直前。
童年像一條小溪緩緩地流淌。在童年里可以學習知識,也可以盡情玩,但不能總是學,也不能總是玩,那怎么辦,勞逸結合。讓童年過得有竟義,因為它是基礎。為了使未來美好,從今天起奮斗吧,珍惜一分一秒,讓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讀《童年》有感 篇6
這本書是根據作者高爾基他童年生活寫成的,十一歲走向社會,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主人公阿廖沙早年市區父親。寄居在外祖父家,并在那成長。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經常用鞭子打人,一邊打一邊罵。阿廖沙在這樣的家庭中受了很多委屈,他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愛和溫暖。
阿廖沙在這殘酷、黑暗的.世界里長大,而我們卻恰恰相反,我們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長大。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我們有時還生在福中不知福。阿廖沙如果再自信一點,那么,他心中一點點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也會被自信照亮。他再多一點力量,他心中也會更加亮一點。他只要有自信和力量,心中將永遠會有無限的光明。
只要心中對光明懷有希望,那么,心中的這一小點光明就會更大、更亮、更耀眼。
讀《童年》有感 篇7
一個寧靜的夏日午后,在蟬清脆的鳴聲中,我翻開高爾基《童年》的書頁,回到他的童年,品嘗他的酸甜苦辣。
阿廖沙生于俄國最灰暗的時期,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四歲時,尚不懂事的阿廖沙失去父親,將永遠失去父愛的他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和藹的外祖母來到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這是個到處彌漫著戰火的地方,生活在這個家里的人們勾心斗角,絲毫沒有親人之間的溫馨情感,外祖父殘暴貪婪,兩個舅舅自私自利,眼中充滿了對金錢的貪婪,他們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連小孩都深受這種仇恨之霧的毒害。
后來,外祖父完全破產,母親改嫁后時常遭到毒打,而阿廖沙,不僅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備受歧視和刁難,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放學后和鄰居的孩子合伙撿垃圾,雖然感受到了不可多得的友誼,卻也招來學校的非難。在讀完三年級后,他離開了學校。
與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有聲有色的,我們家中沒有勾心斗角,沒有爭吵斗毆,我們的家是和諧的,是美滿的,我們也不會因為把桌布染了色而遭受一頓毒打,被鞭子抽得半死不活,更不會發生一個無辜的人被無端折磨致死的恐怖事件,像三年級時就被勒令退學這樣的事,更是聞所未聞。
而生活在如此完美的今天的我們,卻如此踐踏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不滿自己的穿著不如別人而拽著父母去買名牌,抱怨爸媽的菜不好吃而天天要求下館子,有著學習的機會卻不好好學習,翹課,頂撞老師,還自認為這很“酷”,你們可知道,這是當年阿廖沙求都求不來的,我們如?死朔鹽頤撬滌械撓Ω妹純梢悅矗頤僑绱瞬恢湎д訪春俠礱矗?
我們能坐在明亮的學校念書,阿廖沙卻這能完成三年級的學業便得外出謀生,我們能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能買自己喜歡的文具,阿廖沙卻只能靠撿垃圾活下去,相比之下,我們還能浪費,我們還能不珍惜現有的生活么?
珍惜我們所有的生活,因為比起阿廖沙我們幸福太多了。
讀《童年》有感 篇8
三年級時我初讀《童年》,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卻讀不出一個所以為然,讀到一半便覺得乏味了,不再讀了。四年級時我再讀《童年》,雖讀得一知半解,卻也知個大概。直到如今我再次拿起這本書,我感嘆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童年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無拘無束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不然。它沒有屬于孩子們的天真,活潑。恰恰相反,它充滿了人世間的險惡紛爭,充滿了舊社會的黑暗腐敗......還有每天數不清的工作,以及外祖父的虐待?伤麉s更加獨立。完全沒有本該屬于同齡孩子的可愛。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七歲喪父,跟隨母親在外祖父家中度過剩下的童年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同時也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勾心斗角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盡管如此,也還是有許多喜愛他,處處護著他的人。如善良,慈祥的外祖母;還有那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 ——伊凡。每當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時候都會拼命維護他,盡管也會被打得很慘。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多么黑暗,他的生活是多么悲慘吶!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們的童年是多么燦爛:每天坐在亮敞的教室中,享受良好的教育;每天回家都有享不盡的美食等著品嘗;在外面被人欺負了也可以撒嬌哭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什么,有什么......相比阿廖沙,我們是有多么不知足,我們的童年是有多么奢侈。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多么容易,絲毫不費吹灰之力。我們是多么天真啊!的確,我們不必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侈,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讀《童年》有感 篇9
歲末寒冬,圖書館里卻怡然。我在這里靜靜地閱讀著高爾基的著作——《童年》,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當今的兒童擁有真正的童年嗎?他們的童年究竟在哪里?
是的,每個人都曾擁有屬于自己的別樣童年。童年的歲月里,他們有的歡天喜地,有的則悲痛欲絕;他們有的無憂無慮、五彩繽紛,有的則憂慮重重、黯然失色;他們有的充滿對生活的喜愛,對愿望的盡情放飛,有的則充滿對生活的憎惡,對理想的不屑一顧……在每個人的心目中,童年的意義各不相同,有悲也有歡,有痛亦有樂,豐富多姿利于成長。然而時過境遷,這些對于當今的孩子們漸行漸遠,在他們眼中,似乎只有隨心所欲、任我逍遙,才叫做童年。
不是嗎?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稍不順心又哭又鬧;在學校,學習似乎是為了父母和老師,松懈散漫,非要被人逼著誘著;大街上,隨處可見小孩向父母恣意撒嬌,非要買這買那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為所欲為、暴戾張揚、怯懦自私充溢著孩子原本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難道不是一種令人震驚的退步嗎?我是一個經過這一切的過來人,對于眼前的一切,我只能抱之以長嘆:“_這就是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所應擁有的童年嗎?”
所幸,《童年》一書為我們深刻而細致地描寫了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引起了我們深刻的反省與思索。故事在一個小市民家庭里展開。阿遼沙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他被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在這個小市民家庭里恃強凌弱是人們的嗜好。半瞎的老匠人就首當其沖。這里的人幾乎每晚都要給這個老匠人安排一個侮辱性的惡作劇式的“玩意兒”。阿遼沙的倆舅母,也先后被兩個舅舅摧殘致死。他的繼父也經常毒打他的母親。就連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難逃外祖父的打罵……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殘暴的行為給阿遼沙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也使他逐漸變得同大人們大相徑庭。
在這其間,他也受到過外祖母的疼愛與熏陶,讓他倍感溫暖。此時,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十一歲,阿遼沙的母親去世,外祖父也破產,他只得外出獨立謀生。他當過鞋店伙計、洗碗工人,也當過小傭人……無論在哪里,他都擔負著一個孩童難以勝任的勞動,受盡屈辱,飽嘗辛酸,切身體會到勞苦大眾的非人生活,開始模糊認識到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進一步了解并更加痛恨市儈生活。同時,他也發現了勞動人民身上具備純樸善良、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此時,書籍打開了他的眼界,為他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誘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對他的成長起著深遠而重大的作用……
高爾基的童年充滿了無邊的黑暗、血腥的殘暴、白色的恐怖,更有著難以形容的自私與貪婪,如果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可以說高爾基根本就沒有實際物質上的歡樂童年,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有”童年。但事實上,高爾基擁有真正的童年,他的童年比我們現代的任何人的童年都還要有意義,都還要富裕!在他的童年里,他不能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在他的童年里,他不能也不可能揮金如土;在他的'童年里,他不能也不可能無憂無慮地生活……但正是因為如此,高爾基才看到了與常人所不一樣的世界,也懂得、明白了與常人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因此,他才會成長為前蘇聯最為偉大的文學家!
不一樣的童年,不一樣的成長。我們與高爾基的不同,就在于沒有他那飽經苦難的童年生活,沒有他那非同尋常的特殊經歷,沒有他那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但事實上,我們也有著與他所不一樣的財富,如優裕的物質生活、良好的學習條件、溫暖的親情等。只是,現在的青少年卻不明白他們的幸福童年是何等地來之不易,何等地彌足珍惜!在他們心中常常只有游戲機、肯德基、高級品牌等,等來肆意揮霍著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他們所謂的童年!這一切,怎不令人扼腕嘆息呢?這一切,怎不令人幡然警醒呢?
細細品讀《童年》,讓我有著與別的同齡人所不一樣的感悟與見解。在我看來,中國的青少年恐怕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常常不能明白自己的童年是什么,不能明白自己該怎樣利用寶貴的童年,究竟應該擁有怎樣的真正童年……《童年》,一本厚厚的書;童年,要靠我們每個人自己書寫!
讀《童年》有感 篇10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五彩斑斕的,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我來說,童年是我最珍貴的寶藏。但是,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后,才知道并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快樂的。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痛苦。
經過查找資料了解到,《童年》中的主人阿廖沙就是作者高爾基童年時的縮影,高爾基早年喪父后,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在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歲月,書中的阿廖沙也有同樣的經歷。在年幼的阿繆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樣的丑陋與無情。父親感染霍亂而死,母親在父親遺體旁生下小弟弟,可惜小弟弟才剛出生就夭折了,從此阿廖沙的童年里便很少有快樂了。在外祖父家里,舅舅們整日為了家產爭吵斗毆,愚弄弱智,家里強壯的男性欺侮毆打女兒,毒打兒童。幸好在這個家里,小阿廖沙始終能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受到外祖母故事的熏陶,他如一盞明燈,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歲月里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帶給小阿廖沙一生的愛和感激。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現在很多小孩,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挨打,因為我們的父母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根本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現在的家庭也很少發生為爭奪家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
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卻越來越變得懦弱了,遇到挫折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現在的父母花上錢供我們上學,有的人卻每天連書都不摸一下。我們應用成績來回報父母,不要辜負父母的苦心。
讀《童年》有感 篇11
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童年往往是最美好的.對于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可是高爾基的童年,是一段悲慘遭遇,一段不公平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了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說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我比他幸福,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疼我愛我的爸爸媽媽,還有關心我的同學,老師......可是在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赏夤珔s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雇工,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家庭生活非常困難?蓱z的母親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小小年紀的阿廖沙真可憐,和我們一般大,卻要遭受我們承擔不起的痛苦,老天為什么這么不公平!難道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就這么黑暗嗎?當我一次又一次讀到阿廖沙所受痛苦時的情節都歷歷在目,這時我的心也在痛.恨不得馬上就進入他們的時代,找到阿廖沙,再把他解救出來.帶到我們21世紀,帶到我們家,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也成為我爸爸媽媽的孩子,讓他也有一個溫暖的家.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在校園里認真學習知識.然后我們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飯菜,一起看有趣的電視,一起過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成為一個有父母疼愛,有老師,同學關心的孩子.
我真希望我的夢能實現,讓19世紀的俄國社會不再黑暗,永遠光明!讓更多的孤兒也能得到多一點的關愛!
從中我也明白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與阿廖沙相比,真的是一個在天堂,一個 在地獄般的生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呀!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讀《童年》有感 篇12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小年紀的阿廖沙失去了爸爸后,又不幸地失去了弟弟,后跟母親一起到了姥姥家,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在姥姥家認識了一群親人,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在這本書里可以借著閱讀,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風情人俗,生活方式;更可以發現,跟民族幾乎都有想似的善惡觀念,而且會為相似的事情而感動,感化。
童年,本是我們無憂無慮,可以盡情玩耍,是我們美好的回憶。而在阿廖沙上,童年確是不堪回首的地獄一般,家里的人只有殘忍和自私,沒有一絲絲的溫暖,生活在這個家中,讓人感到窒息。但幸運的是,還有外祖母,和像外祖母一樣的人去愛護他,保護他,又讓他得到了溫暖。
我不禁為阿廖沙的童年感到惋惜,原本快樂的童年,卻是這樣。不過,我相信,阿廖沙是一個堅強的人,他一定會好好地努力,擺脫這樣的生活,畢竟,向他這樣的童年誰都不愿意去過,他真是一個可憐的人啊。
這本書也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人活著就要向善,就要誠實,正直,就要勤勞,勇敢,要永遠追求美好的事物,去好好度過一個屬于自己的童年。
讀《童年》有感 篇13
《童年》通過講述主人公阿廖沙從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經歷,真實的反映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民眾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揭露了沙俄專制的黑暗與罪惡。
阿廖沙四歲時失去父親,外祖母把阿廖沙母子接到自己的家里。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市民家庭。高爾基生動地表現了當時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向鉛一樣沉重的”、殘忍可怕的的小市民的世界。外祖父卡希林是一個貪婪而殘暴的.染坊老板。兩個舅舅也極端殘酷自私。爾虞我詐、為爭奪財產而爭吵打架,是這個家庭司空見慣的事。他們把小阿廖沙看作眼中釘。只有外祖母阿庫林娜真正愛護阿廖沙,成為他童年時代的唯一保護人。她講的那些生動優美的童話故事和民間歌謠,使阿廖沙大為神往。她把自己對俄羅斯大自然的熱愛,對童話、民歌的熱愛,傳給了外孫。外祖母不僅激發了阿廖沙對民間文學的熱愛,并且使他產生了對正義事業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外祖父的染坊里,阿廖沙還有兩位善良的朋友。一位是青年學徒茨岡。每當外祖父打阿廖沙時,茨岡總是攔在中間,用自己的手臂去擋鞭子。但在舅母忌辰那天,兩個舅舅叫茨岡背十字架上墳。十字架太重,茨岡被壓倒在地,因脊背斷裂而死去。另一個好朋友是老工格里高里。他給外祖父干了一輩子活,雙目失明后,被主人趕出家門,淪為乞丐。
阿廖沙的母親也非常不幸。她改嫁給一個貴族出身的大學生。繼父是個賭棍,對母親和阿廖沙都不好,阿廖沙只好又回到外祖父家。這時老人已經破產,因此在母親病逝后,十歲的阿廖沙只好離開外祖父家,走進了復雜的社會。
想想我們自己,與阿廖沙有著天壤之別,但還不滿足:阿廖沙的父母雙亡;而我們的父母卻能每天陪伴我們,與我們玩耍。阿廖沙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但他沒有氣餒;而我們生活在高科技時代,生活在蜜罐里,卻還要向父母發脾氣,不滿意。阿廖沙生活在貧苦之中,但還堅持的生活下去;而我們呢,生活在錢堆里,但還有一些人自暴自棄。讀了童年,真的值得我好好深思。
從現在開始,我們來做第二個富有良好品質的“阿廖沙”吧!
【讀《童年》有感】相關文章:
讀《童年》有感(經典)07-27
讀《童年》有感【經典】09-06
(經典)讀《童年》有感09-16
讀《童年》有感(精選)09-07
【經典】讀《童年》有感09-07
讀《童年》有感(精選)09-13
(精選)讀《童年》有感09-12
讀《童年》有感(經典)09-21
讀《童年》有感【精選】08-15
(精選)讀《童年》有感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