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童年》讀后感2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童年》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童年》讀后感1
上學期,我閱讀了《童年》這本好書,讀后感觸頗深。
這本書是前蘇聯大作家高爾基寫的名著,通過以自己為原型對孩童、少年和青年時期的命運進行了深刻描寫。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后,跟著母親、外祖母來到了xxx家里,生活得并不平靜,只有外祖母隨著關注著他。隨著不幸的事情相繼而來,十一歲時母親去世,xxx也破產,阿廖沙不得不走向社會獨立謀生,飽受欺辱,但都熬了過來,都因為是堅強不屈服的'意志和信念在支撐著他。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樣的坎坷,吃不飽、穿不暖、挨打,得到不家人的呵護,再看看我:同樣十一歲,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論做什么事嘴一張就喊媽媽幫忙,連最基本的洗手臉都要媽媽揪著小耳朵手把手來洗,爸爸經常批評我依賴性強,是生活和學習上的小懶蟲。
《童年》讓我深深體會到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要學會感恩,有付出才有回報,在學習上我們更是如此。
初二《童年》讀后感2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內容包括了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情節。在書中以阿廖沙為主角講述他自己。讓我,來給你慢慢講述。
本書中講了阿廖沙三歲喪父,后來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染坊主,以瀕臨破產。他性格暴躁,并且貪婪、乖戾;兩個舅舅也非常的粗野、自私。外祖父還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竟有一次把幼小的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一場;還有一次瘋狂的毆打外祖母的頭部,使頭發上的發針都扎進了她的頭皮。
毫無疑問,《童年》最基本的主題,就是阿廖沙的成長。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的再現了阿廖沙從覺醒到成長的艱苦歷程。我們完全可以說童年是一部展現俄羅斯一代人成長的作品。
而且,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
我每當想起書中的'人物,都聯想到悲慘兩字。回想起我現在的生活,阿廖沙的生活簡直是慘目忍睹。我想買書只需要給媽媽要錢,可他卻需要去偷去搶;我想要玩具拿錢直接去買,他只能去撿沒人要的······我以后要學會珍惜現在的生活,不浪費,懂節約。
《童年》中阿廖沙的形象就是這一帶人的夢想。整個作品雖然講述的是痛苦的過去,但卻洋溢著快樂和溫馨!
【初二《童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初二童年讀后感10-28
初二《童年》讀后感11-11
初二童年的讀后感11-16
童年初二讀后感10-19
初二童年讀后感7篇04-03
初二童年讀后感(7篇)04-03
初二童年的讀后感4篇11-16
初二童年讀后感3篇01-08
初二《童年》讀書心得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