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錦集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滸傳讀后感1
一提到《水滸傳》,大家一定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四大名著》,當然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可我卻最喜歡《水滸傳》這本書。想當年,我躺在媽媽的懷抱下聽媽媽講《水滸傳》,長大了爸爸知道我想看《水滸傳》,偷偷在暑假中不知不覺的買了這本書,我愛不釋手。我用了一個星期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里有一集內容很令我喜愛,相信你們聽了也好很好奇。那一集名叫《武松打虎》,武松是《水滸傳》中一百單八條好漢之一,一次武松路過景陽岡,口渴急了,正巧有一家酒店,便叫小二上酒,當武松喝道第三杯時,小兒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告訴武松,不能再喝了,我們這兒立一條規矩,凡到本店,只喝三碗酒。武松疑問道,為啥呀,喝酒還有錯?小二又答道,景陽岡有一極其兇惡的老虎,上了景陽岡,必死無疑。武松捧腹大笑,不聽小二勸解,喝了整整十幾碗,武松頭暈眼花的上了山,小二的心一下懸了起來。走到一半,武松實在累得不行,正想睡覺,便在一塊大石頭上迷迷糊糊地睡了起來。突然,武松好像聽見了一聲吼聲,武松以為自己聽錯了,可是,在遠處可以看見一縷黃黃的東西,接著武松聽見一連串的虎聲,突然,一只老虎竄了出來,武松趕緊起棍棒向老虎撲去,與老虎近距離毆打,武松不甘示弱,老虎當然也不賴,武松騎在老虎身上用拳頭毆打老虎的頭,老虎被武松打得頭昏眼花。老虎猛地把武松甩了下來,武松拿著棒子一棍打向老虎的頭,老虎戰敗了,武松也精疲力盡。這篇故事使我感受到了堅持不懈、勇于獻身、奮勇向前的武松。我們要學習武松,不過不要太猛哦!不要學習店小二那種膽小如鼠的人,要做一個堅強的'人。
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正在家里玩撲克,突然爸爸回來說:“孩子們,我買一輛自行車回來了。”我一看好漂亮,好精致呀!可是,太可惜了,我不會騎自行車。爸爸說:“不會可以學呀。”我騎了上去,我連扶都扶不穩,不過我騎倒是會騎,我搖搖擺擺地騎著,可是我沒騎多遠,我就連車帶人摔倒了。真疼!爸爸扶著自行車的后面,叫我再騎上去。可我剛坐上又摔了下來。我坐在地上,不愿意再學了。爸爸看出我的心思,鼓勵我說:“面對困難,你不去戰勝它嗎?站起來!”我點點頭,又學了起來。終于,我學會騎自行車啦!
我騎著車,心快樂得像在飛翔。!戰勝困難后的感覺真好。
這次行動后,我更加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每次遇到困難,都要堅持下去,總能夠克服。武松身上所具有的優良品質不正是堅持不懈、勇敢面對的精神嗎?我們一定要學習他。
水滸傳讀后感2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X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3
也許是時代的局限,為首領的宋江卻跳不出忠君孝義的思想吧,正當梁山事業做大做強如日中天之際,連朝廷都不敢小覷,宋江卻要把富足的梁山拱手相讓朝廷,名義上是為了眾兄弟有個好名分走所謂的正道,幾次申達朝廷表明忠心愿意歸順招安。沒想到日后的南征北戰卻把弟兄推向了不歸路。我有時也在大膽設想,梁山眾人招安后回東京不被重用,宋江等人不堪忍受重上梁山,誓與宋朝不往來,遼國亡后,金兵大舉南下進逼東京,梁山眾人仍然有故國情結,多次出兵英勇阻止金兵,金兵攻陷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宋江等傷心不已,帶領眾人在梁山設壇祭祀故國,金兵繼而回旋兵馬包圍梁山泊,危在旦夕的梁山好漢誓死不降金狗,英勇作戰殺開一條血路沖出金兵包圍,十損九傷的梁山弟兄輾轉南下下江南,從此隱姓埋名不問政治,頤養天年。設想不同于原著壯烈,我這樣的大膽改寫可能有違“忠義水滸傳”的.精神吧!
果然招安后的梁山眾人不被重視,四個奸臣排除異己閉塞言路,宋江等人先后破大遼,擒田虎、王慶,征江南方臘,赤膽忠心一心為國,前赴后繼一門壯烈,英雄壯舉感天昭地,出生入死九死一生,平定方臘班師時宋江就所剩下二十七人了,想當初梁山泊一百零八人義氣深重同仇敵愾,如今的宋江功成名那是無數弟兄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怎不讓人嗟嘆!徽宗皇帝還算不負功臣勞苦之心,連下圣旨加封宋江等二十七人地方官職。讀到這里本想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也是欣慰之極!沒想到高俅、童貫那廝心懷舊日仇恨,先后用計賺盧俊義回京害死,用藥酒鴆死宋江,可憐宋江臨死還不忘朝廷,生恐身后李逵造反,壞了忠義好名聲,特從潤州治上換回李逵,偷偷把下過藥的御酒把來與李逵喝,宋江垂淚說到:“兄弟,如今朝廷用藥酒把我鴆死,何如”?,李逵立即說“哥哥,反了吧”!宋江說“兄弟,人馬都沒了,如何反得?我是怕兄弟日后造反壞了名聲,特與你藥酒喝了,回潤州必死”!李逵聽了淚如雨下“李逵生是哥哥的小卒,死后原做哥哥跟前的小鬼”。
讀這些話可謂情深意重!后來吳用和花榮雙雙來蓼兒洼宋江墳前吊唁,吳用哭拜一番,想起昔日宋江的義氣深重,就絕了塵緣和花榮雙雙自縊在宋江墳前。小說感人肺腑蕩氣回腸,小說的結局讓人心里酸楚不已,那在東京深巷豪宅的高太尉、童貫等賊臣,何曾想到殘害忠良是自掘墳墓自毀長城,害人害己,他們在用詭計陷害忠良的時候,是否想到因果報應是非輪回呢?宋江等人沒了,拱衛國家的屏障也就沒了,金兵南下了,東京成了金人的戰利品,徽宗皇帝被俘虜了……
水滸傳讀后感4
《水滸傳》通常被評價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小說。當然,小說中描寫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確與歷史上農民起義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滸傳》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藝術虛構,可以說,除了“宋江”這個人名和反政府武裝活動的大框架外,它與歷史上宋江起義的事件沒有多少關系。
這部小說的基礎,主要是市井文藝“說話”,它在流行過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階層趣味的制約。而小說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東南最繁華的城市杭州生活,他們的加工,并未改變水滸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質。
大約是初中的時候吧,初次看《水滸傳》,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但偶然的機會,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滸傳》,想重溫兒時的記憶,沒想到,曾經感動過我的《水滸傳》卻讓我很失望。我佩服作者刻畫人物的手法,但這本書,在思想方面卻顯得很不足。
一、無是非觀。我總結了一下,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殺人,而且有些是無辜的人。史進殺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殺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時,殺了后槽、兩個丫鬟、張都監的兩個親隨和其他一些人。石秀殺死了和楊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幫助和尚通奸的頭陀,楊雄殺死了丫鬟迎兒和自己的妻子。還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莊寨時,都要把長官一家良賤殺盡。
為救宋江,劫法場時,李逵殺人最多,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尸橫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顛翻的,不計其數。
李逵嗜殺成性,在血洗扈家莊后,宋江斥責他說,扈成已經投降,何必殺他一家人。但念在李逵有功勞的份上,權且將功折罪,李逵卻說:“雖然沒了功勞,也吃我殺得快活!”殺人竟然還殺得快活,駭人吶!
宋江在潯陽樓上提的反詩里,有這樣兩句,“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似乎殺人是為了報個人的冤仇。
攻打完祝家莊后,宋江與吳用商議,要把這祝家莊村坊洗蕩了。石秀稟說起這鐘離老人指路之力,“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內,亦不可屈壞了好人!彼谓犃T,叫石秀去尋那老人來。石秀去不多時,引著那個鐘離老人來到莊上,拜見宋江、吳學究。
宋江取一包金帛賞與老人,永為鄉民:“不是你這個老人面上有恩,把你這個村坊盡數洗蕩了,不留一家;因為你一家為善,以此饒了你這一境村坊人民。”什么是善,就是因為給梁山好漢指路了,典型的“對我好就是好人”的論調。
攻打完北京后,柴進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資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辈襁M見說,便去尋軍師吳用。比及尋著,吳用急傳下號令去時,城中將及損傷一半。傷的可是無辜的百姓啊!
為了逼秦明落草,宋江設計讓人穿了秦明的盔甲,攻打了青州城,把許多好百姓殺了,又把許多房屋燒了。
為逼朱仝入伙,設計殺死了小衙內滄州知府親子,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親惡貫滿盈,孩子也是無辜的呀。
水滸傳讀后感5
《水滸傳》這一部關于梁山英雄好漢的悲壯史詩,終于被我讀完了。我讀的是原著,雖然厚,但是有種原汁原味的感覺,是我全身心的進入了書籍,與里面的人物一起經歷著一個又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英雄好漢,從最初的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可惜遭奸臣謀害。讀到最后,我不由得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水滸傳》有兩個字貫穿全文,可以說是這本書的主旨:忠和義!
“忠”這個字在宋江身上有很好的體現,不論有多少的誘惑,不論敵人有多么的兇猛,他依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而且林沖的妻子又做到了“忠”,她對于高俅之子的侮辱,寧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殺!而在當今這個社會中,很多人都能做到“忠”,但是“義”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了。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
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6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
在批判宋王朝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
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了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
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采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
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終日追陪,并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
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讀后感《《水滸傳》讀后感(1)》。
",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
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
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
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圣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并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
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
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持招安的。
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
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于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并非宋江之過。
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水滸傳讀后感7
我沉浸在那墨香古卷之中,越過千年的距離窺視那可歌可泣的忠義。穿過那一切歷史的煙塵,只為拈起那一段悲壯的歷史。
初次瀏覽《水滸傳》時我內心總是充滿了惋惜、氣憤與傷心之情。惋惜那些英雄好漢的不幸結局;氣憤那些奸臣小人的卑劣做法,而心卻被那“及時雨”淋了個透。時;孟胱约捍┰降搅恕八疂G”扭轉了大局,可是這一切都已被塵封在作者的筆下。
《水滸傳》中人物性格各異,但支配其行為的則是凝聚著平民道德傾向的英雄主義精神——嫉惡如仇、殺富濟貧、急公好義,尚武疏財等。我唯獨對作者筆下的吳用沒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首先我要說他不忠。吳用本是與晁蓋一起去投奔梁山,在王倫不允的情況下,挑起了林沖與王倫之間固有的矛盾,借著林沖之手殺掉了王倫,推舉晁蓋為山寨之主。如果這只算吳用機智多謀,那下面定是他不義了。吳用拋棄了舊主“跳槽”了,這吳用本是晁天王的親信,但是自從宋江上山后,吳用與宋江便一見如故,不管大事小事他都與宋江商量,而晁天王才是他的“上司”他卻與宋江私下謀劃招安大計棄故人與不顧。其次我要說吳用他為人很損,不顧他人想法。楊志乃將門之后,卻被吳用等人奪了生辰綱,害的楊志報國無門,險些遭害。如果說這是為了劫富濟貧,那吳用設計玉麒麟就太損了。盧俊義廣交四海英豪,胸藏錦繡,義氣高明,但是吳用獻計害他吃了官司并險些丟了性命。如果沒有吳用,那宋江就沒有這么多的.計謀,如果沒有吳用又怎能走上了招安之路,害得好漢十死七八。真是慘不忍睹!
當我再次品讀水滸時,就沒了先前的悲觀,而是看到了李贄所說的“上上人物”。如果敢剛烈的武松、莽直可愛的李逵、粗魯質樸的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仗義干練的宋江等再次躍然紙上。看到的是那天殺星李逵在壽張縣做了幾天的縣令為百姓謀了不少的福仗義。不禁為先前錯怪吳用而臉紅。如果宋江招安成功,將會給百姓帶來多少的恩福!可是奸臣當道,陷害忠良,嫉妒功臣,讓這幫忠良風化在了歷史的頁腳,也正是有了這些奸邪之人才更突現了英雄們的忠肝義膽。
燕青在書中的筆墨不是很多,但是這個人物給人一種敬畏之感。燕青能看破大局及時進退。他為兄弟為主人可以舍命相伴,同時他有超人的英武、凌云的志氣、聰明的資質,這樣一個“上上人物”,怎能讓人不喜歡。燕青與魯智深在性格上看有很大的差異,但作者對魯智深這個人物充滿了愛護。魯智深一出場便是一個吃喝不愁的提轄,在打死了惡霸鎮關西后,并沒有像武松、林沖那樣遭受牢獄之災。最后也是在與宋江征討方臘功成之后
“坐化”了的。魯智深定是看透了這是一個是非顛倒的社會、一個淘汰良民的社會、一個扼殺忠良的社會,一個必須出賣自己靈魂才能顯達的社會。他不愿滯留而想得到一種解脫。他的逝去正暗示著大宋王朝的結局。
正像一首歌中唱得那樣“記住這幫好兄弟,他們倔強的脾氣,融入了一方天地,雖然我們歷史書中沒有你,但你們一直在我心里”。
水滸傳讀后感8
招安、起義,這兩個關鍵詞,概括了《水滸傳》的全部。
從相遇、相知,到相識,再到一起攻打天下,這是多么血肉豐滿的情誼見證。
整部名著在我看來可以粗略的分為兩個部分。
一、梁山泊好漢召集
二、替天行道。
讓我驚嘆的,是作者的巧妙文筆。
在第一部分,我為作者一環扣一環,緊密貼合的故事情節所驚嘆。故事從高俅寫起,再套至首先出現的代表好漢史進,再到后來的魯智深...通過一個又一個巧妙的故事情節,這些原本素未謀面的人,一下子就聯系到了一起,甚至還成了兄弟,到最后一起結伴入伙,這是多么連貫,一氣呵成的相遇、相知、相識的過程啊!作者把這么多的人物串聯在一起,若是交給我來完成,我會寫的很冗長,并且毫無新意,勉勉強強,甚至在中途斷了故事線,難以交代。但作者不一樣,在他的腦海中,有豐富的人物構想,有清晰的'故事線,這樣才能保持他一直清晰明了的構想,在我們讀者看來毫無沖突,十分自然。
在第二部分,戰爭一場接著一場。在這里我選擇了略讀。但仔細想想每場戰爭,又各有各的特色。這就是作者的文筆巧妙所在。我現在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役是公孫勝和喬道清進行法術大戰的那一場,真的非常精彩。雖然我知道這些所謂的神奇的妖術根本不存在,但是作者的絕妙文筆還是讓我沉迷其中。這真的很有畫面感。
讓我稱贊的,是一個個血肉豐滿,有棱有角,鮮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文筆優美,也充分運用在了人物的描寫上。先是人物出場的一通外貌描寫,足以震撼讀者,再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來側面充實人物的形象,當然了,還有戰場上的矯健英姿。隨便在其中挑一個人物,你或多或少都會對他有印象。我認為全書構造形象最鮮明的是李逵。他是一個性格急躁,脾氣大,凡事總想爭第一,殺人不眨眼的風火人物。但愿意為自己敬仰的宋公明哥哥而選擇與他一起離開人間。他就是一個妥妥的江湖人物,率真,但同時也有自己感性的一面,十分重情義。作者構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讓我感動的,還有108好漢的生死真情。
雖然功成身就,錦衣還鄉,但全書最后還是落下了一個Sad Ending。四大賊臣居然還沒死(我也很吃驚)害死了宋江和一輩子兢兢業業的盧俊義(說到這里真的心疼玉麒麟,明明好好過著舒坦日子的,結果逼上梁山落得個這么悲慘的結局)李逵陪著宋江喝藥酒也去了,吳用和花榮被托夢,感覺生不如死,選擇上吊,雙雙去了。
這其中我們不難看出真心實意的兄弟情。為了自己一輩子敬仰的人,死去也值得。看到這里真的要哭了......
最后為梁山好漢們修的殿,這也算個像樣的結尾了。畢竟一直悲情下去真的太虐心了。梁山泊從最開始的108好漢到最后只剩20幾個人(公孫勝、武松等人歸隱)也算是紀念我們當今看來的農民起義軍的一點榮譽和歷史影響吧。
這本書看了,整個人感覺都很意味深長...不知道是為誰的死而難過,也不知道是為誰的品質而贊揚,總之,《水滸傳》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心靈震撼。
水滸傳讀后感9
今年暑假,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它產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寫出復雜的性格內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環境的依據,同時隨生活環境的變化而發展。人物形象帶有理想色彩,同時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如魯莽的`黑旋風李逵,樸實、性急的花和尚魯智深;打虎英雄武松、浪里白條張順等等,還有一種就是官員、教頭之類的社會地位高等的人物,他們因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貪官的迫害而不得不起義,其中林沖就是典范。當時起義的人對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感受最深。朝廷腐·敗,官員貪得無厭、壓迫百姓,將一個個好漢逼上梁山,我自然就對當時的封建社會統治感到反感和憤怒!
施耐庵對于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歌頌了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義行動,也歌頌了他們超群的武藝和高尚的品格。
作者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贊揚,完全是出自內心的熱愛。作品歌頌這樣一批被統治階級視為所謂“殺人放火”的強盜、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謂“不赦”的罪人,把他們寫得如此光輝動人,可敬可愛,這顯示了作者的膽識和正義感情。與此相反,作者對于統治階級的人物,則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啟發人們去愛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嘆評論《水滸傳》“無美不歸綠林,無惡不歸朝廷。”不管金圣嘆主觀動機如何,這句話卻確實說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傾向和《水滸傳》的深刻社會意義。讓我們明白了怎樣的人才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在起義軍中,最講究的就是“忠義”二字,一百單八將每個都是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過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尤其是及時雨宋江,他時時刻刻都盼望著朝廷早日招安,就連酒后吟詩也道:“忠心愿,平虜保國安民。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將詔早招安,心方足!彼谓麄円换锶硕际菫榱恕疤嫣煨械馈,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貪官,而不反皇帝,他們并不希望統治,只是盼望早日為國家效力,而這也是這一百單八將名送黃泉的主要原因。
當讀完水滸傳,我被他們的勇氣所震撼了,我膽小,我一個人不敢走夜路,我自知不如,他們為理想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傳頌,我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無地自容……
他們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去拯救國家,去復仇,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去歌頌,去傳唱。這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在我心中:俺們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濟貧的好漢,更是我們歷史上的好漢!
水滸傳讀后感10
繁星點點,我正在書桌前看《水滸傳》,沒想到我居然進入了夢鄉。
我看到了梁山泊上的風景,上面“忠義乾坤”,下面“替天行道”,一百零八個好漢,各使出十八般武藝,乾坤萬物無一不畏。轉過頭看到了“忠義堂”,想到了祝家莊,連環馬,曾頭市,智取生辰綱,我看到了仗義疏財,看到了劫富濟貧,看到了替天行道,更看到了忠義之魂。
水泊之上,那里聚集了忠義之士。他們是肝膽相照的兄弟,替天行道就是他們的宗旨。歷史之中,一場春秋無人能繼。
黃塵之中,空蕩蕩的梁山再也沒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場景。四面的酒家,酒旗早就不知去向。留下的是一陣凄涼,水滸英雄走的悲壯。沒想到天下這桌波瀾的筵席終于到了曲終人散的尾聲。
失敗是一場教訓,從容中走過了歷史的深轍;炭譀]有人能做得拯世的英雄。
可是水滸英雄的忠義沒有散去,他們的精神還在,他們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惟一看不到的是梁山好漢的悲恨與作者的悲痛。
還記得及時雨宋江仗義疏財的性格,他收服霹靂火秦明,帶領大家替天行道;還記得黑旋風李逵勇敢的個性,為母報仇殺虎;還記得智多星吳用足智多謀的性格,智取了生辰綱;還記得花和尚魯智深脾氣火爆的個性,倒拔垂楊柳;還記得行者武松嫉惡如仇的個性,醉打蔣門神。這一切我們都還記得,我們記得的是他們的忠義,而不是他們最終的失敗,的確他們是失敗了?墒俏覀兇蠹艺l沒有失。科鋵嵏⒅氐氖沁^程和精神。
現在我們缺乏的.就是這種精神,現在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現在忠義兩字對于我們來說是感慨萬分的。
忠義兩字的筆畫很少,可是真正做到是很難的,而他們卻做到了,是十分令人敬畏的。
我印象深的是黑旋風李逵,雖然他生性魯莽,性情急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還弄出命案,但是他卻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血性的民族,當日本侵華的時候,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打敗了外來侵略,贏得了民族的解放。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記得《紅樓夢》里有一句話“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彼抉R遷的《史記》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貢獻的人。
《水滸傳》是歷史長河中的一葉扁舟,它是一部偉大的史詩,全書不僅講了“忠義”兩字,但是在作戰中我更看到了“智”,有了智慧,才會做好一件事情。
好書伴我一生,名人伴我成長。
水滸傳讀后感11
人們都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晌覅s“少看水滸”了。這么說吧,我和《水滸傳》倒是挺有淵源的。
《水滸傳》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憑借水泊天險,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以及聚義之后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水滸傳》的作者為施耐庵,并由羅貫中加以修改。它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四大名著之一,并富有濃厚的民間色彩。好啦,說完書,接下來就說說淵源何在吧!
我五六歲時,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少兒版的《水滸傳》。上面的人物畫的很是生動有趣,所以,我天天捧著它看。那時候的我年幼,只知道故事中的幾個人物,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看了幾天后也就扔在一旁了。
過了幾年,就在我快要把《水滸傳》淡忘時,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水滸傳》原著。因此,它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天天捧著它看。漸漸地,我竟喜歡上了它,用了半個月就把它看完,并記住了好多綠林好漢的名字和綽號。但對于那時正在癡迷于它的我,這些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我的需求。
20xx年,《新水滸傳》上映時,我迫不及待地就要看,恨不能一下把它全看完。更令我驚喜的是,我偶然看見了電視上鮑鵬山教授在解說《水滸傳》,說得是深入透徹,著實令我佩服不已。
李逵這個人物,鮑鵬山老師解說的很詳細。起先我看《水滸》,覺得李逵是個很威猛勇敢的好漢,但是鮑鵬山老師的一番話,卻讓我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鮑鵬山老師說,李逵是一個殘忍、殺人如麻、形同禽獸的人!為什么這樣說呢?讓我們來看幾個事例,你就明白了:第一件事,他因為吃醉了酒,被官府抓住,后又被梁山好漢救獲時,不分青紅皂白,先殺了曹太公和當地村長。殺性起來,把跟隨的四十來個士兵和獵戶一并砍死。一瞬間,四十多個人成了李逵斧下的冤魂。第二件,在他回家接她母親的路上,有人自稱是“黑旋風”,要打劫,他就差點殺死那個人。那個打劫的人運氣也好,他碰到的是一個滿腹孝心的李逵,而不是一個充滿殺機的李逵,所以他才逃過一死。第三件,也是最嚴重的一件。李逵奉宋江命令引朱仝上山,他竟趁朱仝不在,把小衙內帶走,到了樹林,因為小衙內哭喊,他竟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頭生生劈成了兩半!這難道不是禽獸才會做的事嗎?由此可看出李逵殺人的六大特點:一、殺得快;二、殺得多;三、誰擋我路我殺誰;四、亂殺無辜;五、毫不歉疚;六、手段殘忍。聽完鮑鵬山老師說的這些,我真覺得李逵是一個嗜血之人!
現在由于功課的繁忙,我的課余時間也是越來越少。不過,我依然會常常翻開那本厚厚的《水滸傳》看上幾頁。這正應了老師的話:書籍就是一座寶庫,你永遠挖掘不盡!
水滸傳讀后感12
今日讀完了水滸傳,掩卷沉思,不禁感慨萬千。為里面的人物的命運嘆息。
水滸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義重,皆留下來效忠宋江,之后受招安后,破大遼,收田虎、王慶、方臘等賊人。從破大遼一百零八個人個個生還到最終收方臘只剩三十六個,最終面見皇上的也僅有二十七個?墒撬麄優閲覔Q來太平后,朝廷卻奸臣當道,最終個個都死了,神聚蓼兒洼。
宋江等人的命運是悲慘的,可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終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孫勝、李俊、武松、柴進等。他們大都是在完成大業后,急流勇退,沒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們都歡樂的、舒心地生活著。相比起宋江、盧俊義他們都被藥酒害死,他們的命運不就好很多了。其實人生需要的也是這種能夠急流勇退的精神。
水滸傳讀后感: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對功名利祿的舍棄,對平靜生活的向往,還要有自知之明,明白當前局勢,明白該退時就退,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點卻不退下來以致于喪失生命。韓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劉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的,可是韓信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終被呂后殺害,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邊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適時的退卻卻能讓自我獲得更多。張良大力輔佐劉邦,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當天下已定,四海歸心時,也正是他該享受容華富貴的時候了,可是,在劉邦預備賜予他五千戶時,張良卻斷然拒絕,放棄功名利祿,請求作一個小小的留侯。他曾說道:“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游!彼吹降蹣I建成后君臣之間的“難處”,欲從“虛詭”逃脫殘酷的社會現實,欲以退讓來避免重復歷史的杯具。事實的確如此,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準則。在漢初消滅異姓王侯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斗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功成身退,是張良的選擇,盡管身后投來的是驚異的目光,但事實證實,他的選擇是對的,“狡兔死,獵狗烹”,不久,韓信被斬,彭越被殺,而張良得以保全。他放棄了暫時的功名,安享晚年,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流傳百世,千古流芳。
讀后感:可見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聰明的一個選擇啊,物極必反,當人們在最高處的時候適時地退下來,不僅僅不會對個人的利益有影響還會讓自我的生活更完美。
水滸傳讀后感13
這個暑假在家里看了施耐庵的《水滸傳》,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
全書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會的各種人。我不由得佩服起作者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蘇州,后來遷居蘇北興化白駒鎮,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學家。早先,他考中進士,在浙江杭州做了兩年官,又因為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政治,因此棄官回鄉,從事著述。我看了他的《水滸傳》,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本質,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員逼破民眾造反",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是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患,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方臘等,最后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吳用的'足智多謀,我就光光討論“花和尚”就能說上三天三夜!盎ê蜕小毙蒸斆_,出家后法名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所以又被人稱作“花和尚”。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經略府提轄,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當地惡霸鎮關西,為避禍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在寺院因酒后鬧事,在智真長老的推薦下攜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在東京相國寺守留菜園期間偶遇林沖并與之結下深厚的友誼,后來在林沖蒙冤受難之際救下林沖,直到后來遇到楊志,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并做頭領,在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聰明、善良、嫉惡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魯達,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像“魯智深”那么莽撞的人。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腦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氣用事,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想想我們究竟該不該這樣做,這樣我們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輝煌的每一步。
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一部《水滸》現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按蠛酉驏|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歌唱家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回蕩,回蕩……
水滸傳讀后感14
《水滸傳》是一部人物記小說,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為學形式記載農民起義的白話文小說。書中主要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不單單是對朋友的義氣,也可以解釋為正義感。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斗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黑黑的,卻又很壯實的李逵。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擁有“忠”、“義”的人是神圣的,我們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梁山泊上108條好漢是神圣的,他們為了一個“義”字,可以為朋友上刀山下油鍋,也可以冒著生命危險的劫富濟貧;他們為了一個“忠”字,即使知道那不過是朝廷的一場陰謀詭計,仍然接受招安。讓我們像他們致敬,像神圣致敬。
水滸傳讀后感15
《水滸傳》中的傳奇故事,傳奇人物,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收回思緒,繼續讀了下去......
——張曦月
“及時雨”,大多情況下是人們用來比喻在困境時及時出現并幫助解決困難的人或事。例如旱季時的一場透雨,總會讓人們撫手贊嘆:“這雨來得及時,真是好啊!”
而在《水滸傳》中,押司宋江便被賦予了這個稱號,可見其為人仗義疏財,幫窮濟困,是人們心目中的“及時雨”。讀了《水滸傳》,大家都知道,宋江可能并沒有其他人那樣英武非凡。他沒有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的勇猛豁達;也沒有武二爺“醉打蔣門神、景陽岡打虎”的威武霸氣。但是他一生憑借一個“義”字得到了所有兄弟的敬重與信任。
宋江在做押司的時候,正趕上晁蓋一行人等盜取生辰綱。不料被人發現,事情敗露,白勝也被抓了去,在朝廷的威逼下不得已說出了一行人的行蹤。而宋江在與何濤的交談中,無意間得知晁蓋等人將要受難,便決定要幫助這群落魄的.英雄。宋江和晁蓋情同手足,肝膽相照,他一方面憐惜這一干人等都是助強扶弱的英雄好漢,另一方面也是對朝廷的昏庸無道而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宋江不顧自己的安危與處境,馬上通知晁蓋等人及時避難,并決定佯裝夜捕,為晁蓋等人逃脫爭取了時間。
書中關于宋江義薄云天的故事數不勝數,他對親人對兄弟對朋友,都是講究一個“義”字當先。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也有很多重情重義的事情,讓我們感動!
我叔叔家的哥哥從小在我父親身邊長大,那時候叔叔嬸嬸在外地工作,哥哥還是嬰兒時,便由我父親照顧他的一切衣食住行。哥哥上學以后,聰明伶俐,成績很優異。但是哥哥也過于淘氣,在讀書時很讓家里人頭痛,在學校與同學吵架、打架總要生出很多事端,讓所有人焦頭爛額。而我的父親對哥哥并不打罵,總是苦口婆心地跟哥哥講道理,督促他上進。一次又一次地促膝長談,終于讓哥哥收了心性,開始奮發向上,并且成功地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學,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哥哥非常感激我父親的養育之恩,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給父親通個電話,我父親病了,哥哥求醫問藥,像兒子一樣照顧他,讓我非常感動。哥哥還總是省出自己的工資給父親買一些生活用品郵寄過來,又貼心又周到。除此之外,哥哥也像父親當年對他一樣,關心著我的成長與學習,幫助我、鼓勵我,給我指出正確的人生方向,是我最依賴最信任的人。
讀書明理、讀書長智!端疂G傳》中的傳奇故事、傳奇人物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收回思緒,繼續讀了下去......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2022年《水滸傳》心得水滸傳筆記09-29
水滸傳讀后感07-19
水滸傳讀后感07-19
【經典】水滸傳讀后感07-23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07-15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07-15
(精選)《水滸傳》讀后感07-14
水滸傳讀后感(精選)07-11
水滸傳讀后感【精選】07-12
水滸傳讀后感[精選]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