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合集11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滸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滸傳》讀后感 篇1
這個下午,太陽惶惶的,風掀開踱著暖橘色的窗簾的一角,在不經意間驚擾了婆娑的樹葉,我仰起頭,只感到欣欣的輝光里流淌著低緩的弦歌;我沉浸在《水滸傳》營造的權謀世界里,隨著發展,仿佛我也是書里的一部分。
《水滸傳》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我和它的緣分跨越了十多年,它伴隨著我一路成長,給我了很多感悟。
在我幼兒時,每天晚上都纏著媽媽給我講:《水滸傳》的故事。那是我一天最期待的時刻。我穿著睡衣,躺在床上,伴著昏黃慵懶的床頭燈,嗅著媽媽頭發茉莉花淡淡的味道,聽著媽媽柔柔的語調中演繹的一個又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我的眼睛睜的大大的,我的面部表情隨著故事情節不斷變化著。
聽到宋江怒殺閻婆惜,便連連叫好;可后來他畏罪潛逃途中還組織清風寨人馬打青州、殺死百姓無數、以毒計逼迫秦明反叛,又組織大批人馬逼上梁山,便覺得是個市儈性子。
那時候讀水滸傳,不過是如同跟著主人公打怪升級一般的故事,甚是有趣,在我小小的心靈里種下一顆嫉惡如仇的種子,培養了對文學的興趣。但是沒有細讀,遂當坊間傳說一笑置之。
在上小學時,讀到了《水滸傳》里的精彩章節“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晁蓋打劫了生辰綱以后,官府四處捉拿嫌犯,白勝由于撐不過受刑而供出了晁蓋等人,官府準備立刻去捉拿晁蓋,宋江得知后,及時報告給晁蓋,晁蓋才得以做好準備,逃脫官府的緝捕。
那時候粗略一讀,覺得他十分得講義氣,果然是仗義疏財的典范,便添了一點好感。自那之后我才悟到了《水滸傳》的精彩之處:領略到了人物形象的生動迷人。
比如在那時候眼里的宋江就是一個濟弱扶貧的英雄。我暗暗對他的講義氣的性格而心生向往。
與此同時我在讀《水滸傳》的同時也產生了疑惑:為何在武松在同等待遇之下,會選擇投奔宋江麾下;宋江與盧俊義生來敵對,而又為何倏地交好?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轉眼間上了初一,而《水滸傳》成了必讀書目,必須細細品味。這時候隨著閱歷的豐富,對原著中的宋代末年的風土人情、工具器皿有了濃厚的興趣,這些收獲都不是兒時能領悟的,我想這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奧妙之處。
比如我在讀《水滸傳》的過程中又產生了幾點疑惑:明明宋江一開始心懷起義的抱負,后來卻輕易地被招安;晁蓋臨終時為何棄宋江這種謀略人士,反而想扶盧俊義為大當家?
這一系列的疑問迫使我從書中得到了一個與童年英雄形象截然不同的一個結論:骨子里他卻是個自我評價極高、極為高傲的人。逢人便拜只是他以退為進的權謀之術,與兄弟結義同上梁山,其目的不過是只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先聚集自己的精兵強將,再依靠他們為朝廷效忠。宋江對于其目標的堅持,是一以貫之的,一直都沒有動搖過。這一點可從“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里體現。
所以晁蓋不愿選宋江當下一任大當家,很可惜的是他的兄弟們終負了他的心愿。
在這段時期,我眼中的《水滸傳》是變成了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小說,里面有很多內容都影射了社會現實,諷刺了朝廷統治。《水滸傳》在初中的時候給我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我具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夜幕降臨,整個天空像蒙了-層輕薄的黑紗,萬物在這樣的夜色下有了一種朦朧美。透過窗子,看見小區外的飯館兒里擁擠著熙熙攘攘的人,談論著俗世的家長里短,過著煙火氣的生活。我靜靜地合上書,伸展下脊背。把《水滸傳》放回書架,感慨著:書,常讀常新。不同時候讀,會讀出不同的內容。
水滸,悲劇的開始與結束,卻洋溢著那個時代的一腔熱血,是千百年來不滅的靈魂,代代相傳,如果可以,我也想做那一百單八將之一……
《水滸傳》讀后感 篇2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有那么一群人,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非以義氣之名相隨,自許是義氣沖天的梁山好漢,實則卻是惡貫滿盈的烏合之眾。
宋江曾經是鄆城縣衙的一名押司,雖是服務于官府,卻不是正式官員,而是一個小吏,可以說是一個編制外的合同工。然而即使是這樣一份非正式的編外工作,宋江及其家人還是十分貪戀的。為何貪戀?宋朝的吏主要是經手稅賦征收或者處理獄訟,而宋江作為鄆城縣衙頭號押司,油水可謂盆滿缽滿。這正是宋江即使怒殺閻婆惜后被刺配江州,宋太公也始終不愿意宋江投奔梁山的原因,宋江便以孝義之名順水推舟,一再拒絕晁蓋等人的邀請。這也印證了為什么宋江作為一個衙門小吏,且是農民的兒子,卻能廣交天下好漢,仗義疏財,名聲之顯赫遠超皇族后裔柴進。但終因形勢所迫,宋江還是上了梁山。
坐上梁山泊頭把交椅的宋江,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追求的并不是這種不入流的草堂班子里所擁有的權力,他所追求的是進入正式編制,坐擁鐵飯碗,從此吃皇糧。所以他上梁山后的唯一目的就是等朝廷詔安,就這樣他帶著這群兄弟開始為他自己個人的目標和追求開始奮斗。首先要廣招天下好漢擴充梁山勢力,準入門檻是只要宋江看上的就是他的兄弟,無論是綠林好漢,還是梁上君子,他都要。一般套路是對戰前口水戰先來一波,接著用武力征服并生擒,然后親解其縛并禮拜,最后他就死心塌地上山來。
宋江作為一個曾經多次不愿上梁山的前輩,如今對于自己看中卻不愿上山的人,唯有使用斷其后路,逼入絕境的毒計。霹靂火秦明戰敗被擒后雖得到了宋江的禮遇,但依然不愿投奔梁山。宋江和吳用設計令人穿秦明戰甲進城殺人放火,致使其家人被官府處決,家破人亡。如此用心之險惡,構陷之惡毒,使秦明退無可退,唯有歸順。美髯公朱仝獲罪刺配后有幸得到知縣賞識,也不愿意落草為寇。宋江和吳用用計暗使李逵殘忍殺害知縣之子小衙內,陷朱仝于不仁不義之境。自稱好漢,面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卻能如此毒辣。一丈青扈三娘在宋江三打祝家莊中戰敗被俘,未婚夫被殺,扈家幾近滅門,與梁山泊可謂有不共戴天之仇,后又被宋江許配給王矮虎,這份隱忍甚至超出正常人的理解。撲天雕李應可謂是有情有義又有錢,幫了宋江一把之后,不僅自己身負重傷,還似被無賴黏上了。宋江和吳用設計哄騙,毀其莊園,無奈落草。
據粗略統計,一百零八位梁上好漢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人原本就是強盜劫匪,他們霸占一方,燒殺搶奪,經營黑店,拿人性命;又有一部分人是梁上君子,閑漢賭徒,偷雞摸狗,偷驢盜馬。就是這樣一群人組成了一個號稱“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聯盟”。這樣的配置顯然得不到朝廷的平等對待,即使詔安后也以異類相待,因此朝廷下旨除宋江和盧俊義外均不得入城。而詔安這件事本身也并不是所有人的心之所向,只是敬宋江是大哥而追隨之。宋江離自己的目標進了一步,卻不能為他一百多個兄弟鳴不平。正因如此,他對兄弟的義氣可以用“塑料兄弟情”來形容。
領導者的格局決定了團隊事業的最大成就,宋江的格局決定了梁山好漢的層次僅限于烏合之眾,且終會以分裂為結局。入云龍公孫勝征遼之后便歸隱山林學道,凡有正經的一技之長,圣手書生善舞文弄墨,玉臂匠金大堅善篆刻玉石,鐵叫子樂和善奏樂演唱,紫髯伯皇甫端善相馬醫馬,神醫安道全善妙手回春,都離開組織留京任用。征方臘之后損兵折將大半,凱旋歸來的將士們出家的出家,辭官的辭官,出國的出國,少有真正享受高官厚祿。而宋江此時才真正的入了編制,可謂人生圓滿了。
然而佞臣當道的年代,他們總會找你的茬。而宋江自認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卻尤其看中自己身故之后的名聲問題。當自己被奸臣毒殺時,唯恐最忠心自己的小弟李逵造反,所以先將他用鴆酒毒殺,為保自己和梁山泊忠義之名。宋江把兄弟的性命置于虛妄的名聲之下,如此未雨綢繆,只覺過猶不及,不僅體現了他的愚忠,而且說明了兄弟對他而言并沒有那么重要。
《水滸傳》讀后感 篇3
我對中國古典名著《水滸》情有獨鐘《水滸》是本老少庸雅皆愛的巨著。它引人入勝的連環章節中塑造了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個性之鮮明,在中國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這些英雄豪杰的斗爭之中,卻隱藏著施耐庵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你只需隨好漢們—齊發威,一齊狂笑,一齊叫罵,在無拘無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發現這一百零八個人,每一個都是作者精神追求與內心情感的寄托。不信請看書中的二個人物。
李逵
他是一團火,一團抗爭的烈火。在他身上,永遠體現著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不是神化的孫悟空,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現實中桀驁不馴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縛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于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逵身上,同時又寄托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向往。我想,李逵未免是激進的。但在社會文明的今天,人們是否被處處是規條條是律的社會磨光了個人主體思想的棱角,在其中個性不也是被磨平了嗎?我對李逵的贊揚,并非贊頌他處處違規犯律,而是欣賞他在嚴酷的社會中依然保存著人心最底處的激進思想,他沒有成為時代的奴隸,沒有套上社會的枷鎖,他要反抗時代的不平,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涩F在的人們,精神與思想的無拘無束似乎被條條框框束縛了,被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所消磨。社會的文明,人的精神與思想理應進入更為人性化的深層境界。人的社會不能沒有規定、條例,人們理應遵守,但人們本應在叱咤千里無拘無束的思想境界中開拓更廣闊的空間,讓精神理想超越古人,卻沒想到反讓古人當了自己的模范。李逵反抗與自由的思想精神永遠都昭示著人的行為可以有所依托、管制,但人的精神與思想決不可消沉、低迷與戴上世俗的枷鎖。
魯智深
他是忠與義的化身,他寄托了施耐庵對于俠義的熱烈歌頌。金氏父女正是由于素不相識的魯提轄而逃出鎮關西的魔掌。林沖正是由于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豬林幸免遇難。這一切,都是魯智深的忠義表現。忠與義在《水滸》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頌的,更是貫穿這一百二十回章節的無形骨架。但忠義,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成為了古董。它能夠直接產生效益的一面,被人們保留著,而它的忠誠與義氣、人們長久相處肝膽相照的一面,卻被丟棄了。而此時的忠義,已成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話,不經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誰想過,它是友誼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給我們炎黃子孫特有的一種高貴品質。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為人處事的標范。但現在呢,似乎已煙消云散了。我常常羨慕古人思想的純潔。是他們,才有了生死與共的真摯情誼。生活在文明社會中的人,也許會譏笑他們的幼稚,但我們丟掉了多少真摯的、純粹的情誼呢?我們的情誼中有多少是與利害直接相關的。這些真情實誼是否隨著生活的緊迫而逐漸消失呢?忠與義,體現著古人多么誠摯的追求與向往。忠誠與義氣,是它們得以讓天南海北分散的人而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擰成一股扯不松,砍不斷的繩。在他們心中,這是高于一切的。在發達的今天,商品經濟狂潮的沖擊下,誠實、信用在人們心中已搖搖欲墜,大家爾虞我詐,得到的是大把鈔票,而丟失的卻是我們民族思想的精髓。人們擁有了一切可擁有的物質,卻將真情摯感、中國人做人的原則鎖入內心深處,何時才打開呢?
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每一個都是一個不同的哲理人生,他們昭示我們無限思考。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它永遠都在閃耀著精神世界的光輝。它也永遠給我帶來了關于思想與情感的啟迪和力量。
《水滸傳》讀后感 篇4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與《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齊名,足以說明這本書的歷史地位了。雖然我對江湖義氣的《水滸傳》不是十分的感冒,不過其它三本名著我都已經度過,因此我決定要一睹《水滸傳》的風采,讓自己能夠在讀書中找到樂趣,我相信自己是可以將這本書吃透的,只要我認真去讀。
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斗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索超的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倍鴹钪镜鸟R“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弊髡哂^察細致入微,雖然在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當然也要思考,我思來想去,就是一個問題不大清楚,那就是何為好漢?一個人的好與壞是由法律、真理來判斷的,那書中所謂的好漢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呢?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在張都監家看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殺了。這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連面都沒見幾回,有什么理由殺他?就因為他幫張都監看馬?武松見孔亮喝酒吃雞,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這也能稱作好漢?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
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主要講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
讀完這本書,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經典的武松打虎的片段。武松喝了十多碗酒之后,不聽店家的勸說,堅持要上有老虎的山崗。武松的不怕困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我十分佩服。我們想想,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應該向武松學習他的不怕困難呢?記得初一的第一個學期,我參加了奧數班。奧數班的老師叫我們每個星期做一套往年的“希望杯”數學競賽的題目。前幾個星期還是把題目一道一道很認真地看過,細心地解出來,雖然有一些題認真想過,但還是解不出來。但是到后來的星期,我越做越不耐煩,看到那些難題,就不想做了。所以導致我沒能進入到今年這一屆希望杯的決賽。
唉!真可惜。都是因為我遇到困難就退縮,不能克服困難。如果我能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或許就能進入決賽。所以,我一定要培養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勇敢面對困難。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名字叫施耐彥。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當然,我也認識很多英雄好漢。
在這些英雄好漢中,我最敬佩花榮和李逵,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花榮被人稱為小李廣,他的箭術十分高強,他射出的箭支支都中,之所以被人稱為小李廣,因此花榮為宋江立下汗馬功勞。李逵皮膚黑黑的,脾氣十分暴躁,力氣很大,說話也很大聲。李逵有一身高強的武藝,他一只手拿一只板斧,當敵人殺過來的時候,他就用板斧砍死了很多敵人。水滸傳有很多則故事,有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景陽岡武松打虎等精彩故事。
我在讀完《水滸傳》之后,我還到網上準備一睹《水滸傳》的電影,我想看看《水滸傳》的電影是不是拍的和讀的一樣好。在我讀了很多的典故之后,我認為自己可以將書中的主要人物都認識清楚了,我相信只要在你讀了這本書之后,和你看了電視、電影之后你就會知道了。
《水滸傳》讀后感 篇5
野豬林林沖被救后,魯智深護送林沖漸近滄州,見林沖安全,魯智深別去。酒店中得老板指點,林沖和二公差到了小旋風柴進莊上,得柴進熱情接待。因洪教頭不服,遂開枷比武,勝了洪教頭,柴進更是殷勤。幾日后才動身,柴進還寫信給管營和差撥,叫照看林沖。到了滄州,遭差撥刁難,林沖暗送銀兩,將柴進寫的信遞上,才得到管營和差撥照應,派林沖去天王堂看守,柴進也時常送衣送物。林沖就在滄州安頓了下來。這一回開始一段寫魯智深救了林沖并一路護送林沖直到安全的地方,再次說明魯智深做事有始有終,看似魯莽,實則精細。
接著柴大官人首次出場,我就覺得有點奇怪了,柴大官人結交江湖好漢、犯罪囚徒,他到底想干什么?僅僅是為了交朋友嗎,恐怕未必。柴進對林沖很熱情,但是你不要以為他真這么好客,洪教頭按理來說應該也是柴大官人莊上的客人,只因為比武輸給了林沖,灰溜溜地離開,柴大官人竟然絲毫不作挽留,可想而知,如果輸的是人林沖,恐怕也是同樣結局,可見柴大官人看重的是有本事的人,而不是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再聯想到柴大官人是前朝皇室后裔,我很懷疑他的動機,不過他量才結交,不是個有度量的人,成就終究有限。
另外比武時柴進把銀子扔在地上讓林沖和洪教頭搶,我不知道當時的習俗如何,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對兩人的侮辱,洪教頭是個庸人就不說了,堂堂林教頭淪落到像街頭賣藝一樣,真夠可憐的,也可見柴進對這些人根本不是真心結交。后半回寫林沖在牢城營的遭遇,給錢前后差撥的態度如天壤之別,一段情節把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描寫得活靈活現,可見當時大宋官場的黑暗,從中央到地方,沒有幾個是干凈的,牢城營的貪官唯一的好處就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林沖也首次感覺到了錢的作用,有錢可以通神。不過看到一身本領的林沖這么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實在讓人有些痛心!端疂G傳》里的魯達,武藝高強,粗武鋼勇,他的武器是兩把斧子。而且他十分愛吃狗肉。
甚至有一次,魯達要鎮關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頭斬成細末。鎮關西明白魯達來學自己晦氣。不愿干,魯達便把兩包肉末朝鎮關西砸了過去。鎮關西惱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魯達,魯達逃到街上。鎮關西追來,魯達就順勢按住他的左腳把他踢倒。魯達踏住他胸脯罵道:“你一個操刀屠戶,竟然稱鎮關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嘗嘗俺的拳頭!”只一拳,就把鎮關西打得出氣沒有進氣了。
武松是一個硬漢,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這一天,武松搖搖晃晃上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會,這時忽有狂風刮來。武松心疑,又聽得背后撲的一聲,回頭去卻見一只吊眼白額大蟲(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閃,閃到了老虎背后。
大蟲見沒撲著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聲,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閃到了一邊。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時,雙手掄起哨棒,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截兩半。大蟲咆哮,再次撲來,武松丟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武松把老虎頭直往土里按,又舉起拳頭猛擊“大蟲”頭部,終于把“大蟲”打癱了。李逵是沂水縣人,再戴宗手下當小牢子。
《真假李逵》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過樹林子,忽見有人涂黑了臉,拿了兩把板斧喝令留下買路錢。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攔老爺去路?”那人說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樸刀去戰假李逵,假李逵擋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樸刀,李逵搶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說:“老爺才是黑旋風!”然后挺著胸脯走了。讀了《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我仿佛認識了108個梁山起義的綠林好漢。從中讓我感受到了:我們一定要學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學那些專橫跋扈、欺善怕惡的人。劉備說得好:勿已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水滸傳》讀后感 篇6
他們,有過夢想;他們,有過勢力;他們,曾經更是離那個夢想是那么近,可最終卻也難免化作了一百零八朵流行,劃過歷史的夜空。
當年,統治昏暗,為了一個英勇反抗的共同目標,他們走到了一起,勢力也無可避免地十分壯大。在這個隊伍中,曾經有過仗義疏財的“小旋風”,也有過箭無虛發的“小李廣”;有過神機妙算的“智多星”,也有過那個敢愛敢恨、心粗膽大、率直忠誠的“黑旋風”。他們替天行道、匡扶正義,可在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之下,又能如何?想當年,一百零八位兄弟響亮的呼聲震徹山谷,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反帝的旗幟、揭開了戰斗的序幕。可最終,“招安”就那樣無情地讓起義走向了失敗,也把英雄好漢一個個地引進了墳墓:毒酒、水銀、上吊繩,就是這些沾上了罪惡氣息的殺人工具,讓一百零八位好漢生離死別;出家、隱退、迫害,讓“替天行道”從此銷聲匿跡。他們的豪情與義氣,也終于成為了一曲悲歌。
看到了這樣的故事,任何人都難免心頭一震,我也不例外。
他們替天行道,團結一心,可終究也難逃失敗的命運,不是他們沒有好的將領,相反地,他們有;難道是有叛徒?不。那就是他們懶惰了,安于現狀?也不是。很大的程度上,梁山里的“招安”思想帶領著他們走向了失敗。出于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及對自身出路的絕望,眾好漢聚義梁山。然而他們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確。他們的起義宗旨也只不過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等最初級的反抗思想。由于農民階級小生產者的意識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們不能夠形成一種“合力”。他們既不知道“跟誰走”,也不知道“怎樣走”,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地主階級能夠“趁虛而入”,占據起義軍的領導地位,并將他們一步步地帶向了“招安”的不歸路。
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圣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并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從梁山起義的失敗就可以看出:思想,是具有著巨大力量的。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何嘗不能用好的思想來改變自己?思想,可以導致巨大的災難,如果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那也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完全有能力用積極的思想改變自己。
我相信,當一個人有了一個正確的思想目標并為之奮斗時,那他就會不可阻擋。思想的力量,讓他學會了刻苦、堅韌、擁有了智慧與勇氣。思想可以讓他丟棄掉那個頹廢的自我,讓他不可避免地崛起?纯垂沤裰型,思想催人成功的例子還少嗎?俄國的彼得大帝有著發展革新的思想,俄國也就順理成章的發展飛速,看看現在雄踞亞歐大陸的俄羅斯,誰能不說這里彼得大帝為這里做出了多少的豐功偉業?美國國父華盛頓,他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思想引導了一代美國人的頑強抗爭,而這種思想帶來的變化不也是被世人看到了嗎——美國如今的強大有目共睹;而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有自強不息的民族思想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歷經滄桑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而在今天的社會主義思想下,中國傲立在地球的東方。關羽的忠義思想,讓他成為了千秋忠義的化身;岳飛的抗擊思想,使他成為了一代英雄。思想的力量,可見一斑。既然是這樣,我們何嘗不能給予自己一種巨大的思想力量?
愿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用思想“控制”自己。
《水滸傳》讀后感 篇7
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記錄了梁山的英雄事跡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XX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這些尤其讓我佩服。
然而《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之一,成書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畫和詠贊農民舉事的偉大歷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期的宋江農民起義為體裁,具有活力地敘述了舉事的發生、進展和最終結局,刻畫了一系列農民舉事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形態民眾對統治者階級的抵抗斗爭。它使用完全的白話,達到達繪聲繪影、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穩固建立了語體文體在小說創編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霸占崇高地位,對苗裔文學具備深刻長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舉事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連接成一個群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級分明而又一統連氣兒貫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組成。筆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方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各路英雄漸漸聚攏,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進展過程。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向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迷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就在即將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這篇習作最重要的是“義氣”和“忠誠”。
所謂的義”字雖然只有簡單的三劃,但包含了太多的意思了。一百零八將個個都很義氣,為朋友們赴湯蹈火。其中那個花和尚魯智深,為了使金老漢父女不再被鎮關西欺壓,等他們走后就去鎮關西教訓鎮關西,不讓他再去欺壓其他老百姓,不料三拳便打死了他,被迫逃走。好友林沖被奸人所害,發配滄州,他一路護送,大鬧野豬林。他一生嫉惡如仇、抱打不平、一身正氣。我認為他是水滸傳中最講義氣的英雄。
而所謂的“忠”,就是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盡心盡力,與朋友肝膽相照。宋江便是“忠”的化身。在水滸里,“成也宋江,敗也宋江!彼钤缡且幻±。他的理想是為官報國。宋江有著江湖好漢的俠義精神。他樂于助人,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有著“及時雨”之稱。在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后,他出于義氣,才背叛了朝廷被逼上梁山。但宋江是個忠于朝廷的人,擺脫不了對朝廷的忠心,所以在招安那一天又一次奉身于朝廷。直到臨終,避免李逵去惹事,把他也一起帶走了。
讀了這位篇文章我讀出了英雄好漢的雄心壯志,和偉大抱負。但是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不過,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水滸傳》讀后感 篇8
這些日子,我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這本名著,雖然以前也看了許多遍了,但是這次看,我看出來了另一個天地。
人人都說宋江是個正派角色,高俅是個反面角色,我倒不這么認為,比如說,在現在的這種社會,高俅這樣的人就能存活,宋江就不能。哪怕就是以施耐庵所寫的那個時代來看,我也不看好宋江這個人,因為正是因為宋江的那種性格,那種中國古代自有的性格,那種與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劉禪服務的性格——愚忠為是的梁山那108單將葬身于高俅的手中,更可以說是葬送在宋江自己的手中的,當然,這個結果,很早就看出了,從宋江改梁山的“忠信堂”為“忠義堂”就已經“造就”這樣的結果,仿說“義”在當時來說,維護朝廷就是“義”,不打朝廷就是“義”,接說明了,宋江打出這個招牌,就是想要告訴朝廷,“我這兒個個都是好才啊,我宋江可是你們最忠誠的敬佩者啊,你招安了我們,我們就會為你效力了,快來啊,我等你們!”可是,宋江應該未想到高俅。
我們先來說說高俅,是個運氣蠻不錯,挺會討好主子的,這就為他“馳騁”官場埋下鋪墊。當他的主子成了皇帝后,就任用他做了官,相傳高俅當時只是踢球的,當時,他肯定是胸無滴墨,當然只好通過陰謀使自己步步高升,當然他的陰謀也只有被害人自己知道,其他人一概不知的,就連他的主人,當今的皇上也不知道,說不定還會十分地欣賞他,認為自己的看人本領不賴,因為高俅后來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我想連和珅都要佩服了,因為他有時犯案,還是有事皇帝知道的,并且高俅還組織了一個強大的組織網,在這網上的還是有很多的,幾乎整個朝廷的人都有。并且,高俅也在這些斗爭中學會了看破別人的心,所以后來高俅也敢前往梁山去“投降”,因為他知道宋江是個“投降”積極分子,并且還是梁山那些人的心目中的大哥大,所以可以不用怕那些曾被他惹毛又惹毛了的人找他算賬,找他報仇,雖然有人找過,比如說林沖,他就拿了把刀氣勢洶洶的走到主寨的門口,心中不知早已把高俅剁成了多少塊了,可還是被一堵門堵著,這堵門就是宋江之門,林沖有再好的功夫,也只能憤憤的走。其實,就也是宋江的敗筆之處,他未能看破時局與人的心,你說當時他個是未看清時局;高俅當時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朝中又有復雜了的關系網,可以說是只要有一個異己進入,都可以讓你不知不覺,又讓別人覺得你有憑有理的死,但是宋江還是硬要往里跳,一個人不夠,還要帶著自己的兄弟一起跳,而且跳的還是火海啊!108將就這樣,108個不值得啊!要是在三國時期,108將加上一山的小羅羅,和幾個好的軍師,足以可以組建一個比曹操集團還要強百倍的集團啊!可是卻被宋江葬送了,真是不值啊!可憐啊!
我上面說的高俅卻用看人心的戰術不是很多,因為他真正運用這些戰術是在招降后,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在梁山大吃肉大喝酒日子過慣了,只要稍加約束,他們的脾氣就會爆發出來,再加上他們對自己的恨,就可以把這些異己統統鏟除掉,比如說,一次他苛刻了糧餉,雖說自己也損傷了一名愛臣,卻弄得整個軍營人心散落,人心惶惶,宋江的人頭都差一點難保啊!真是使那種經過千苦磨難的梁山好漢,好兄弟。在他的陰謀中死去,最厲害的就是派他們去攻打以猛,厲害著稱的外敵。打贏了,死亡會很慘重的,打輸了,正好把這些異己一舉殲滅,了了心頭的憂患,這一招真是一箭雙雕啊!真是厲害啊!
以上就是我重讀《水滸傳》的感想,總結出來的結論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因為我想說——在不同社會中,要學會適應,要不斷完善自己。
《水滸傳》讀后感 篇9
宋仁宗在位期間,奸臣高俅等人當道,用花言巧語欺騙皇上,逼得林沖宋江等人不得不上梁山,雖然落草,但他們仍然替天行道,劫富濟貧...
這是《水滸傳》中起義的基礎,起義后林沖李逵等猛將一路打下了許多城池,一些心懷善念的將軍也來投奔梁山泊,漸漸地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位虎將,正應天宿,從此勢如破竹,一發不可收拾,直打到東京附近,不曾折一將,后收招安助朝廷攻打遼國,凱旋而歸,接著又去打江南,當初一百零八位將領浩浩蕩蕩地出發,歸來時竟僅剩三十左右,乃是十去八也,他們受賞后也不得安寧,自殺的自殺,毒死的毒死,還有的不愿領賞,逃過了一劫。
最感人的是當宋江服下慢性毒藥后,為了不愧對“忠義”二字,便連夜使人喚取李逵星夜到楚州。李逵知道了便道:哥哥找我必有話說,便來到楚州,徑入州治拜見。宋江道:“朝廷使人來將毒酒賜予我吃,一個月內必死,如何是好?”李逵大叫一聲:“反了吧!”宋江道:“到時再議吧,先吃酒。”不想那接風酒里已下了慢藥。當夜,李逵飲酒了。第二天送行之際,宋江猛地抱住李逵:“大哥對不起你!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寧朝廷負我,我不負朝廷,所以防你起義我已在酒菜中下了毒,回至潤州必死,此處楚州南門外,有個蓼兒洼,風景與梁山泊無異,我死之后,必葬于那里你死后,也可來那里,好與我陰魂相聚!闭f完,墜淚如雨。李逵癡癡地望著宋公明:“罷!罷!罷!生前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言訖淚下。辭別之后,覺得身體有些沉重,回到潤州,果然藥發身死。他臨死之時,吩咐從人:“我死了,可千萬將我靈柩送到楚州南門外蓼兒洼,和哥哥一同埋葬!闭f完,便死了。宋江李逵死后,托夢給吳用花榮叫他們來蓼兒洼看他們,吳用花榮趕來,見二人墳墓,大哭一場:“哥哥走了,俗話說‘蛇無頭而不行’,如今空留吾等有何用處?不如隨仁兄共赴黃泉,也留個清名于世!”說完雙雙吊在樹上,自縊而死。
讀到這,我忽然覺得眼前一片模糊,豆大的水珠滴到書上,泛開了淡淡的黃,我抹了抹眼角,那不是水,是淚。我抬起頭,試著把眼淚憋回去,卻感覺眼前浮現出那排山倒海似的軍隊,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梁山泊好漢。此刻,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全都化作淚水奔流而去。一個個好漢的身姿歷歷在目,我不禁感慨萬千:
想當年魯智深倒拔楊柳樹之時,誰人能想到他會“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想當年宋公明率軍踏平遼國之時,誰人能想到他會“當風雁影翻,東闕不團圓。只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哎!這還真是應了智真長老的話:“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糾纏已久。堪嘆石火光中,翻了幾個筋斗。閻浮世界諸眾生,泥沙堆里頻哮吼!
哎!只可憐這勢不可擋的一百零八將,戎馬一生,到頭來,全都化作南柯一夢。
而這些死去的將領最痛恨的人,便是高俅、楊戩、蔡京和童貫,是他們害死了梁山好漢們;是他們讓這個國家民不聊生;是他們閉塞賢路,謀害忠良;也是他們用花言巧語蒙蔽皇上,為所欲為!而在這四個人的背后,則是混亂的秩序,腐敗的朝廷?梢赃@樣說:只要有這樣的朝廷和秩序,就一定會有高俅這樣的人,而只要有高俅這樣的人,就一定會有第二個“梁山泊”。但誰也不能保證會出現另外一個呼保義來阻止他們起義。所以,清代爆發了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封建社會的統治,成為了一個與世界接軌的新中國。而我們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成長,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為國之棟,不讓“水滸悲劇”再次發生。
《水滸傳》讀后感 篇10
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鬧飛云浦
被打翻在地的蔣中,答應了武松提出的三個條件,一要將快活林的管轄權還給施恩,二要請來所有當地大老與施恩相見,三要今日交割並迅速離開快活林,孟州城也不能待。
此時的蔣中知道了這人是武松,便屁滾尿流的帶著小妾離開了快活林,但他沒有離開孟州…
施恩重新成了快活林的主人,很是熱鬧了一場,施恩的父親親自來快活林,感謝武松。施恩重振旗鼓,店是的生意較從前更紅火,利也更多了幾分,這是自然,武松的這場打斗的影響力也功不可沒,加之其它各家該孝敬的銭也少不了,真可謂日進斗金。此時的武松成了施家的大恩人,自然不用勞役,每日只在這店中快活。
中國有句成語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笨旎盍质菈K肥肉,這本身就是個麻煩,憑施家的能量和武松的能力是攬不住的,人家黃雀來了個智取,是如何智取的呢?
就在施恩重霸快活林不久,深秋時節,孟州守御兵馬都監張蒙方,派人來取武松,這個“取”字用得極好。這個都監是施恩父親的頂頭上司,身為囚犯的武松能不去嗎?施恩能不放人嗎?
武松去了都監府,人家抬舉武松,不但是好吃好在,送了許多金銀財寶,還讓武松做了親隨。到了中秋節之夜,張蒙方設家宴,請武松入席,視武松為家人,席間,張蒙方還將歌女玉蘭許給武松為妻。
這玉蘭聰明伶俐,美若天仙,知音律,善針線,真可謂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回到住處,武松還興奮不已,使了幾回棍棒……。武松戀愛了,這是他人生的僅有一次戀愛,這也是他有別于魯達等人的不同之處,但這次戀愛很快就被扼殺在搖籃中,因為這一切都是陰謀,就在當晚,都監府失竊,盜賊就是武松,贓物在武松的房中,人贓俱獲。
打虎英雄成了盜賊,如果不知就里,傳揚出去,武松就是個忘恩負義的家伙,細看這盜竊案自有許多破綻,但誰又管得了呢?就這樣,武松是罪上加罪,下了大牢,得不到一絲寬松。
武松打蔣中是一番精彩,人家拿武松那也做得絕。
原來,張都監與張團練是結義兄弟,蔣中也沒有離開孟州,正在張團練家中,正是他們要陷害武松,武松是難逃一死。
施恩父子,吃的是司法飯,由施恩出面,先后花了幾百兩銀子,上下打點,買通了康節級等人,一連三次探視關在死囚監牢的武松。此時,對方也沒有閑著,也是花銀子,通關節,但目的是要武松的命。好在管這案子的孔目,一力主張,才保了武松性命。
武松這案子是如何了結的呢?“斷了二十脊杖,刺了金印,取一面七斤半鐵葉盤頭枷釘了,押一紙公文,差兩個壯健公人防送武松。”押送恩州勞役。
這個判決是表面文章,暗地里,對方早己買通兩個壯健公人,要在押送的半道上結果了武松性命。這“壯健”兩字用得好。
押送武松的兩個壯漢,道行不深,一開始就露了破綻,引起了武松的警覺,離開孟州不遠,來到一個叫飛云浦的地方,那里是野港闊河,走到廊橋上,對面來了兩個手拿樸刀的漢子,武松見此,就動起手來,先是二腳將兩個差人踢下河里,然后扭斷枷鎖,先后又打死了兩個拿樸刀的漢子。武松從死者那里知道,這兩個拿樸刀的漢子是蔣中的徒弟,這一切是張都監、張團練、蔣中的合謀,此時,他們正在鴛鴦樓吃酒。
武松認定這四人都死了,便前往鴛鴦樓報仇雪恨去了。
施恩三下死囚牢,不惜財富,全力搭救武松,其義可嘉。
武松大鬧飛云浦,豐富了武松的英雄形象。后人根據這段情節,演義出武松脫銬拳,這套拳以腿法為主,手法為輔,全套路共有十六種手法,六種腿法,還有肩、肘、胯等多種技擊方法。整個套路又分為帶銬、搏斗、磕銬、脫銬、取勝等七個部分,結構清淅。這套拳,注重實戰,技法獨特,別具風格。
看脫銬拳的出觀,就知水滸傳對后世的影響非同一般。
看脫銬拳,就知道中國古代武術是非常注重實戰的,絕不遜色與泰拳。
脫銬拳民間又稱之為“武松銬子”
《水滸傳》讀后感 篇11
“吳用”,這個名字明晃晃地刻在正文第十四回上。
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兩個宋體字在面前抹開時,腦袋中顯現一個想法:多滑稽糾結的名詞,外號“智多星”的先生竟取了個這么懦弱的姓名。而當我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心中難以相信,作者取名在某種意義上達到了人如其名的境界。吳用的無常是他無用的根本,他的無用是存在的。
人們普遍知曉吳用是梁山排名第三,出謀劃策的軍師。他滿腹經綸,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掌管著山寨的機密。在他的生涯中,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宋江酒醉寫反詩被捉后用計劫法場,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了祝家莊,假扮算命先生把“玉麒麟”盧俊義騙上了山,后用無頭帖子和大火救人,另外輔佐征伐遼國,功績顯著。每當吳用出場,越發覺得這個人滲出一股子超人的氣息,如同一顆天機星,欣然自若地屢出奇言。不少人憧憬地認為,吳用就是那個時代的博士,是梁山智慧的代言人,他的名字只不過是作者開的玩笑,平添的一點兒笑料罷了。
所以我總不忍心再回顧文字中透露出的小瑕疵。
施耐庵在塑造吳用時微妙地定了性。吳用的出場就很有意思,是一個既像秀才又像兵的形象。這個形象暗示著他不中第的命運,迫切希望成才的心情在受到王倫的啟發后得以釋放。吳用選擇走速成道路,想迅速成名成家,這也就為今后他本身的問題作了一個開端。的確,他很快上了梁山,讓周圍人對他的本事心悅誠服。然而,“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吳用特別喜歡說“等我略施小計,就讓某人上當”,結果往往是牽扯進了自己或伙伴。這種速成伴隨著速敗,就像是一個學生面對無數次考試,得到高分洋洋得意,下一次便考砸,低落的心情中再次奮斗,再次成功,演變成一種紅綠交加的股市走向。
表面上,吳用最大的亮點就是用計,最典型的事件是“智取生辰綱”。其實這個案例,在他一開始帶著伙伴住店的時候就寫下敗筆了。店老板登記姓名時,吳用搶上前說一行人姓李,木子李。這些好漢都是當地人,就算你不報上自己的名號,城鎮里朝夕照面的人也都知道你的身份,何況是已經有名氣的好漢們。而且,吳用自己也是人盡皆知的,他每天都任職教師,孩子們的家長心里就納悶了:“先生什么時候姓李了?”反倒給人留下稀奇古怪的印象。之后老板詢問是哪兒人,原意是給個臺階下,誰料想,吳用操著本地口音回答他們是從外地來的,簡直是放著證據讓別人抓,造成了虎頭蛇尾的結局,劫得很漂亮,遛得那叫個不美觀。這種事他干的還不止一件。比較出格的,是偽造書信的那一回。當初,宋江在酒樓寫反詩被捕,吳用以知府父親的名義寫信來完善劫人的計劃,落款卻寫了父子之間絕不可能用到的諱稱,直到“神行太保”戴宗撒丫子跑出好遠才發覺,連聲叫苦,考慮得實在不周到,恰恰更加證明他虎頭蛇尾的性格。甚至是在操縱盧俊義上下梁山的過程中,本該派人跟著的時機卻大撒手,等盧俊義涉險被救出后,方想起漏掉的那一步,“玉麒麟”險些葬身山下。
客觀來說,正是因為計謀的單一和實力的不濟,他在軍師的座位上破綻百出。他一生的寫照只有四個字——且顧眼下。就連朝廷招安的事,在吳用的策劃下越來越離譜,對話發展為戰爭,最后由宋江出馬才收場,商議的結果也沒有達到吳用一開始的目的。
這樣看來,吳用只是善于運用小聰明,而無大智慧了。
很多時候,在學習生活中,時不時會發起思想的戰役。做一個好學生,無疑是要懂得運用戰術。但很多時候,我們要對小聰明和大智慧進行選擇,不一味只求其一。吳用的“性格決定命運”驗證了這一點,在水滸那些事里刻下了最深,最耐人尋味的痕跡。
【《水滸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水滸傳》讀后感:我心中的水滸傳11-11
《水滸傳》的讀后感10-31
水滸傳》讀后感03-20
《水滸傳》讀后感05-29
水滸傳的讀后感06-17
水滸傳 讀后感10-21
《水滸傳》讀后感精選10-14
水滸傳讀后感05-06
《水滸傳》讀后感悟12-06
《水滸傳》的讀后感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