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范例14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于喧囂的城市,置一杯香茗,挑一盞孤燈,平一顆漂浮的心,靜坐,品評,回味。只需專心致志的投入,那一幅幅華美,雄壯的畫面便飛入我的心底。很難想象古人是經歷了怎樣的歷練才能將眾多的精粹詞句匯于筆尖,于揮毫之中,潑墨即成,胸中的一腔熱血盡化為一柄柄利劍沖擊我的眼睛。也很難想象古人是在什么樣的熏染下左手雄壯大氣揮灑血淚,右手溫婉含蓄盡顯柔美。也許這就是歷史,或許只有歷史才能解釋這一切的一切。
初涉文壇,不必獵奇與其他,顯示我國的四大名著就足以令我崇意滿懷。我崇拜吳承恩,崇拜他的浪漫,他的天馬行空的想象。當西方人還停滯于借用掃帚飛天之時,悟空早已登上筋斗云,翻身躍出十萬八千里之外,不免我感嘆先人那東方化的驚人的審美意境。我崇拜羅貫中,崇拜他的指點江山,他的激昂文字,崇拜他用一管禿筆就把三分的天下寫得恢弘大氣,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將一個亂世勾刻得深邃而耐人尋味。如詞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貫看秋月春風。一壺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仿佛已歷盡世間滄桑,渾厚深沉,浸滿了一代名家深厚的文學修為。不僅如此,還把一個個亂世英雄描摹的有血有肉,義勇兼備。與其陶醉于西方佐羅式的冷酷中,倒不如清醒的審視三國志中每一位忠勇之士,且不說劉、關、張兄弟如此的仁義英豪,就連曹操這般的亂世奸雄也值得我去欣賞,去品讀。初讀三國指哪一段段、一篇篇的敘寫,就使我感慨,仿佛透過文字,我就能在大腦中將一位位英豪的形貌性格勾勒出來。"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轉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寥寥數語,我看到的是帝王之后的劉玄德,他寬仁、他胸懷大志、他溫文爾雅、他重情重義、他有勇有謀、"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頜虎須,聲若巨雷,勢若奔馬"短短幾詞,我看到的.是屠戶出身的張翼德,他不拘小節、他心胸豪邁他氣勢驚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我看到的是立志成大業的關云長,他儀表堂堂、他氣質不凡、他無意高深、一切的一切,僅憑幾句短短的描述,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便走到我面前。細讀三國志,我折服于其中一個個高深的計謀,且不說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兵法計謀爛熟于胸,只單單如張飛這樣的武將尚且掩虛陣嚇跑奸雄曹操,救主公劉備與江岸。我也感嘆于古人的忠義之氣,義大于天,忠誠高于生命。且不說關云長為投主公劉玄德千里走單騎,只單單一個劉安殺妻獻食于劉備我就能體會到那個年代對忠義的詮釋。少年讀三國為其勇,青年讀三國為其智。不一樣的時期閱讀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我們在每個人生階段都不能浪費了讀書的大好時光,不能錯過每一次和先哲偉人對話的機會,這樣文學的明珠才永遠不會失去其光芒。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題記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身為四大名著之一,必然是有它的道理。也許是故事的生動有趣,或是情節的出其不意,抑或人物的細致入微,都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了陣陣觸動,在讀者的腦海里一遍遍地回響。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吟詠著這氣勢澎湃的開篇詞,我不禁對詞中的英雄產生了疑問:《三國演義》中講到的人物無不驍勇善戰,有勇有謀,但是,在那群雄逐鹿的亂世之中,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家喻戶曉。當時,曹操曾對那時那個寄人籬下、無兵無地的劉備,說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的話語,煮酒論英雄也因此留名青史。有人說,曹操錯了,真正的英雄不是劉備,而是他手下的那些賢臣猛將,他們有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有的武藝高強、馳騁沙場、叱咤于風云之間。而反觀劉備,只不過是一個窮賣草鞋的草夫,卻幸得貴人相助而已。
事實果真如此嗎?可曾想過:倘若劉備這樣的一無是處,又是怎么擁有這樣一支有勇有謀的威武之師的呢?
諸葛亮,“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火燒新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三氣周公謹記;借東風天公作美,空城計藝高膽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謂是中國幾千年來,智慧與忠心的代表。可是,讓我們回到這種種的豐功偉績之前,來大膽地假設一下:如果不是劉備,他很有可能懷著他的淡泊和孤傲,一輩子只是做一個平庸的諸葛村夫。若是碰上孫權,諸葛亮何時才能出人頭地?若孔明碰上曹操,想施展才華就更難了。所以,諸葛亮是幸運的,幸運的遇到劉備這樣的英主讓他有大展才華的機會,他是不世出的'人才,是需要伯樂去發現的千里馬,而劉備正是這個慧眼識才的伯樂,是善于發現并重用人才的英雄。
趙云,武藝高強、俠肝義膽,一身銀白色的盔甲更是盡顯少年英氣。他單騎救阿斗,面對曹軍氣勢洶洶的部隊,毫不退縮,單槍匹馬,沖鋒陷陣,忠心耿耿,如入無人之地。論武功,劉備定比不過他;論才智,劉備也甘拜下風;論勇氣,劉備被曹操一人嚇的筷子掉地。所有的一切,趙云似乎都略勝一籌,可為什么他還對劉備絕無二心呢?因為劉備比他會用人,而這一點,正是猛將與英雄的差別,也正是劉備的獨特魅力所在。
劉備大智若愚。他懂得無為而治,懂得如何讓手下的人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長處,讓每一個人竭盡所能;他懂得如何收納民心、聚斂人氣,從而得到天下英才的愛戴與擁護。劉備文不及孔明,武不及子龍,卻能成就一方霸業。而歷史上劉邦不也是如此嗎?他文不及蕭何,武不及韓信,卻開創了延續數百年的大漢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如此。他起初無一兵一卒,最終卻建立了威武的大明帝國。由此可觀之,真正的英雄不一定做得最好、說的最妙,但他一定能將做的最好、說的最妙的人團結起來,并讓他們心甘情愿的為自己效力——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團結才是力量”,一個領袖般的人物,把所有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并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盡最大可能去發揮能力,從而形成鋼鐵般堅強的意志,無堅不摧的強大凝聚力,為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
現代社會人才濟濟,不缺乏人才,缺少的是善于發現人才的領袖,缺少發現千里馬的伯樂。社會需要更多像劉備這樣的英雄,在社會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劉備,才是這亂世中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3
從小,總聽哥哥姐姐們提起中外名著《三國演義》,于是便纏著家人為我講《三國演義》。無奈當時年紀尚小,歪著個腦袋傻呆呆地聽家人費力地跟我解釋每一句話的意思。當到了小學二年級時,終于把這本我思念已久的書勉勉強強讀完?墒且粋剛步入學習的殿堂的小學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書中的含義呢?到了現在,我才漸漸讀懂魏國、蜀國、吳國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有人會說,他當然是英雄!劉備知道沒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和自己一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于是他三顧茅廬,找諸葛亮來共謀大事,前兩次拜訪諸葛亮不在家,當劉備第三次找他時,諸葛亮卻在午睡。劉備當時雖不算很有名氣,卻也是一個將軍呀。而這位將軍,卻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等諸葛亮睡醒。這件小事,足以看出劉備的謙虛和明智。況且曹操曾對劉備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笨慈诉_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這么說,劉備怎么會不是英雄?不過,我卻有自己的一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說劉備沒有強大的軍隊;且不說劉備沒有穩固的地盤;且不說劉備沒有太大的名氣,劉備的'人品也有點問題,呂布之死足以證明。
想當初,呂布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救過他,使他避免了一場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敗仗?僧攨尾急徊懿僮阶,曹操問劉備該不該留下呂布時,劉備卻忘恩負義地說了句:“別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呂布就這樣被自己恩惠過的人的一句話給斃命了。
這時,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一位很有軍事謀略的人——諸葛亮。那么,諸葛亮是英雄嗎?不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曾促成劉備與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以及在劉備去世前,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還會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計。但是,《三國志》里對此事卻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扎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不可能發生空城計。而且,像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事情都是編出來的。如果《三國演義》里沒有出現這些事情,恐怕人們也不會對他那么崇拜了吧。
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嗎?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一次,曹操住在朋友呂伯奢家里,聽見門外傳來磨刀聲,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給殺了,還說了一句令人氣憤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誤殺人還這么理直氣壯,此人不奸,何人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度龂萘x》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詐;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狹窄。如果用我的標準來評價《三國演義》中各具特點的人物,恐怕沒有一個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應該聰明透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如孔繁森、劉玉儒、任長霞,他們都是我們的時代楷模,民族英雄。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為家長、老師、同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為他人著想的精神,祖國的明天會變的更美好!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4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世人都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只一個梟雄,怎么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說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郁悶地說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的劉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孫權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時投了曹操,早統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國,什么兩晉南北朝統統靠邊站!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說,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挾天子以令諸侯,什么身在曹營心在漢,什么定三分隆中對策,什么諸葛亮舌戰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燒赤壁,什么關云長水淹七軍,什么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小說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虛實夸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但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因為書本上的歷史不就是照著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國,諸侯混戰,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一,可是還沒有統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軍隊政權了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很有軍事才能,可謂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統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占著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領蜀,然后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辟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伙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臥龍”先生,為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后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苍S還是老媽說得對,諸葛亮真的應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說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么遺憾了!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伙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為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的驚心動魄,曾經的風云際會;曾經的刀光劍影,曾經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一部充滿傳奇色調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5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贊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于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里,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后,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里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關羽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關羽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里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云,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于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云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后,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于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里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
(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二)是讓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于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6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各位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贊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于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里,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后,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里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里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云,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
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于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云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后,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于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里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一)是讓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ǘ┦亲屛腋惺艿饺瞬豢芍蛔⒅赝獗,認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于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7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它是一部斷代史小說,是羅貫中在民間講史平話的基礎上,取材史籍、民間傳說和戲曲,把零散的三國故事、傳奇,寫成可一部七十五萬字的名著。
先來說說曹操。曹操一生都屬于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后來董承一伙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后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咤風云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三國演義讓我學到:要善于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么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后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8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則是贊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說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有。
一、「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于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里,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后,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里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 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么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的蘆救主」:此時,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里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云,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于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云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后,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于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里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
這二則故事使我受到了啟發,
。ㄒ唬┦亲屛腋惺艿疥P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
。ǘ┦亲屛腋惺艿饺瞬豢芍蛔⒅赝獗恚J為它是壞的而舍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國演義,才感覺到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的寫作能力,羅貫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讓讀者都與故事的劇情融合為一體,隨著故事劇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國演義」因為屬于章回小說,故事具有連續性,讓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故事編排得宜,緊張刺激,使人有一種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處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之中,「三國演義」不僅是在當時有一種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種體制的創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說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9
花了兩個多月時間看完《三國演義》,看之時覺得這次一定要寫篇大讀后感,但提筆之時,又不知從何著筆,思來想去,覺得只能找個人物寫寫算了,但大人物寫不起,小人物又知之甚少,看來就挑個不大不小的"五虎上將"之外的魏延小作評議。
打從小看電視,就會分個敵我,小時候看《三國演義》也是,總是站在劉備、諸葛亮一邊,打仗都看他們贏,劉備的人最講義氣,但后來出了個叛徒,真是厭惡死了。但今天又看《三國》,卻找回了另一種認識,似乎不再厭惡這個叛徒了,都少還有點同情與抱怨。在三國里,魏延也是一個講義氣、識時務的英雄。想當年劉備攜民渡江投奔襄陽,劉琮拒不開門,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聲:"劉使君乃仁義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門將士,要放劉備進城來。因文聘殺出阻攔,且劉備和諸葛亮并不領情,沒有進城,魏延只好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后關公戰長沙,與長沙守將老黃忠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兩人頓有惺惺相惜之意。韓玄欲以外通內連之罪處死黃忠。在關鍵時刻,還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責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韓玄的人頭,投拜關羽?梢娢貉訉涞墓⒐⒅倚氖前僬鄄粨系摹>褪沁@樣一個有功之臣,諸葛亮卻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還想當然地認為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絕后患。最后還是劉備出來打圓場,救了魏延。但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卻影響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諸葛亮麾下奮勇殺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諸葛亮取了西川,論功行賞時,連歸順不久的馬超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和黃忠一樣資格的魏延,卻被排斥在"五虎上將"之外。這就大大地傷了魏延的心。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魏延出了一個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襲擊長安,一舉定秦川。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如果諸葛亮能夠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議,以主力出陳倉或斜谷,以一部出隴右牽制魏軍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襲長安,是能夠一舉定秦川的。但諸葛亮卻過于謹慎,堅持所謂"十全必克而無虞"之道,坐失良機。反過來還譏諷魏延:"你以為中原就沒有比你聰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擊,管叫你有去無回!"結果諸葛亮還是傾舉國之兵走隴右大道正面攻擊,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戰途中。
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時,托付楊儀主持全局工作,將兵法傳與姜維。此時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楊儀當魏延鬧情緒時可相機處死他。而魏延這邊正氣鼓鼓的: 論資格,他最老;論功勞,他最大;論文謀武略,他不輸楊儀、姜維,而到頭來這把年紀,還得聽小輩調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舉動: 放火燒了蜀軍回撤的棧道,揚言要擒殺楊儀。最后還是楊儀和馬岱合力斬了魏延。
魏延的結局跟他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但同時諸葛亮的用人也占有較大的因素,自魏延投靠之時,諸葛亮就認定此人必有反骨,所以后來無論魏延怎樣沖鋒陷陣、屢立戰功,卻始終沒能改變諸葛亮對他的看法,甚至是在魏延出的某些主意上,諸葛亮還心存疑惑和偏見。諸葛亮晚年,不管是在打仗還是用人還是有些不是很英明的舉措,有點可惜,但魏延更可惜。
借此機會祝愿所有群友及家人:
新年快樂,
身體健康,
吉祥如意。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0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深入淺出地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奸險狡詐的曹操;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老實的魯肅;義甘云丹的關羽;審時度勢的司馬懿……無一不極盡其態、膾炙人口,對于這些,每位讀者深有所悟,各有所感,但我最贊賞本書所傳承的道德情操,其中“孝道”是我此次讀后的最大收獲。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袄献釉谏希瑑号疄橄隆笔巧弦淮c下一代融為一體的生命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懷橘遺親”中陸績是諸葛亮“舌戰群儒”中人物。雖諸葛亮對陸績的孝道以輕蔑的口吻說出:“公非袁術座間懷橘之陸郞乎?”但仍不影響它成為古代二十四孝之典故,陸績六歲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三枚,臨行拜謝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郞來我家做客,走時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給母親嘗嘗!痹g見他小小年經就懂得孝敬母親,十分驚奇,后來陸績之所以投奔孫策,為孫策、孫權所用,看中他才氣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孫權也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與陸績有共同道德操守,陸績小小年經,心里時刻想著孝敬母親,孝的可愛,孝的可敬,可謂孝的第一境界——敬。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守衛天水郡的魏國大將姜維,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當時天水兵少將寡,不是靠姜維智謀,天水已不屬曹。但當聞諸葛亮圍攻其母居住之冀城,姜維義無反顧,姜維只領三千兵去救其母。當時,諸葛亮北伐數十萬大軍,姜維為其母敢以三千之兵敵數十萬軍隊,豈不是以卵擊石?但他做了,可見其母性命在他心里比自己生命還重要。諸葛亮破城后善待其母,在竹林圍住姜維后,他當時為求其母生命好安全,而降了蜀漢,遭魏人數世唾罵。一個有才干的人為了母親,聽從母言,失去名譽,其毫無后悔之意,不違背母親的孝心在此可見一斑,此可謂孝的又一境界——無違。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這時,劉表已亡,他的兒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率軍民二十多萬南撤,在曹軍追到當陽長坂坡時,劉備寡不敵眾,大敗而逃,輜重全失,徐庶的母親也不幸被擄,并被曹操派人偽造其母書信,召其去許都,徐得知此訊,痛不欲生,含淚向劉備辭行,他用手指著自己胸口說:“本打算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恃此方寸耳;今以老母之故,方寸亂矣!眲滢o行,劉備雖不舍得徐庶離開,但知其是出名孝子,不忍母子分離,更怕徐母被害,落下離人骨肉罪名,只好揮淚送別。徐庶北上歸曹后,心中十分依戀故主及好友,盡管他有出眾謀略和才華,但也不愿為曹操出謀劃策,才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后語。徐庶的一生,雖命運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雖智謀出眾,才華橫溢,最終卻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業!奥牭侥冈诓軤I,面色大變。”、“徐見老母,母罵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徐庶拜伏于地,聽母教誨,不敢言!钡诹换兀瑢O夫人聽聞母病危,不惜拋夫棄子,回江東看母“。這些以事業、愛情換禮儀孝道,在父母身前和顏悅色,內心真誠的品格是孝的最高境界——色難。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1
指尖游走在書頁之間,思緒伴隨著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歷史奔騰不息……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一個中國歷史向來的規律。單道東漢末年,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不知有多少風流人物指點江山,不知有多少蓋世英雄大顯身手。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趙云、諸葛亮、周瑜……他們一個個在中國的那一段歷史中披荊斬棘、翻云潑墨,將東漢末年的歷史書寫得蕩氣回腸!每次讀這部小說,英雄們那鮮活的面孔都會走出書來,向我展示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向我講述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啊,“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用尸骨成全了英雄的英名,留下了后代人們多少感嘆!
這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如果要我給書中的英雄排座次,我首推關羽坐第一把交椅。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關公爺!更難得的'是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關羽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忠義與剛直,實在讓時人欽佩,也讓后人推崇備至。是呀,他忠于劉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武功蓋世無雙。憑他的一身本事,到哪個軍事集團不撈個盆滿缽滿?但是,關羽鐵心跟定了窮困潦倒的劉備,不因別的,只因一個“忠義”,重于泰山呀!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當人們都在為利而奔走的時候,千萬要回頭看看,關羽為我們豎起的那面不倒的大旗!
再看另一位英雄――身高八尺,面如白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灑灑,頗有幾分神仙氣概。何人也?諸葛孔明也!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舌戰群儒,三氣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馬取陳倉……諸葛亮的智慧足以與神妖匹敵。但我佩服諸葛亮,不僅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胸襟。他本可以在南陽隆中高臥無憂、躬耕隴畝、優哉游哉地安度一生,但是,身逢亂世,生靈涂炭,既許劉備以驅馳,他就庶竭駑鈍,攘除奸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唐朝大詩人杜甫當年經過城都,手撫相傳為孔明手植的松柏感時傷世、英雄相惜,留下了著名的詩篇《蜀相》,其中的“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不僅是對赍志而沒的諸葛亮的同情與痛惜,更是代表了后世人們對一代賢相的敬仰與懷念。
最后,我再來說說一位特殊的英雄――曹操。我覺得曹操這個人并不像平常人們說的那么奸詐,“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確實是曹操講的,不要以為曹操講出了這驚世駭俗的一句話,就以為他是天下第一壞蛋。其實,縱觀歷史,比曹操壞的人有多少!只不過曹操坦率地說出了這句話。至少,曹操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而不是“偽君子”。更何況,他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憑這,我對曹操這個人充滿了興趣。
《三國演義》,一部有品位的書,是歷史、是人性、是道德、是文化的多重奏!它就如一面大鼓,無論你何時讀它,都會覺得有無數個身強體壯的鼓手――那一位位英雄,在烈日下捶打著它,那高亢遼遠的鼓聲,使你為之振奮,為止激昂!遺憾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但是,真正的英雄,能被忘記嗎?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2
三國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云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溫酒斬華雄,后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后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后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于回到劉備身邊,后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長坂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斗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并用誠心降服了他。說到趙云,最出名的是長坂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沖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
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并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說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說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后忠于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說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后來,真心投奔劉備,后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后,終于統一了北方。
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司馬懿來后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空城計!度龂萘x》在每一場戰斗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從這里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說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并不象《三國演義》中那么厲害。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3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的歷史舞臺。描寫了古人所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言。并讓我在從中學習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書中的曹操形象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曹操的大膽和對人才的珍惜,都能夠體現出他的梟雄本質。從他誤殺呂伯奢一家。并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天下人負我之言。都能體現出他的陰險和果決。并從他號夢中殺人看出。他的孤獨與殘忍。從呂偉死后,祭典時不哭曹家人。獨哭呂偉,聽聞許攸相見赤腳相迎。郭嘉死后十分痛心?闯鏊浅5闹赜萌瞬拧H绱丝闯霾懿俚臎Q心。曹操的性格如此復雜可以看出曹操的強勢和實力。
書中有很多的經典戰爭如:袁紹與公孫瓚界橋之戰,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和曹操的赤壁之戰都是經典戰役。
界橋之戰告訴了我不要自大,驕傲和貪得無厭。公孫瓚對于自己的過度自信,對于白馬義從的過度自信。和對于冀州的貪婪。使他走向了失敗。
官渡之戰告訴我要分清真正對自己好的人,不要聽信讒言。不要因小事而誤大事。不要被事情蒙蔽雙眼。袁紹在戰前下獄田豐,冷落沮授,關心袁譚而誤戰機都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赤壁之戰告訴了我面對困難不要放棄不要頹廢。上帝給你關上門事總會給你留下一扇窗。周瑜面對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時。沒有放棄抵抗并投降,而是聯合劉備并用連環計,苦肉計等等計謀通過火攻擊敗曹操。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都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三國演義》書中也有很多其他的啟發如不要通過表面來判定別人。在三國中就有很多丑而多才的人如:張松,龐統,曹操等。張松獻圖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本是屬于曹操的川蜀之地因曹操見張松的樣貌丑陋不以為意并對張松并將他亂棍打出,錯失了獲得川蜀地圖的機會。而將這個機會給了劉備。為劉備后期進攻川蜀和三足鼎立打下一定基礎。
《三國演義》每看一遍對我都有一定的啟發。如田豫對幽州百姓的'保護和不管內戰,專注防御北疆外族鮮卑,對中原保護的堅持守望這中華大地不被外族入侵。這份堅持都使我感動和學習。我要學習田豫的這份堅持和勇氣。他為了幽州百姓放棄了很多的升官機會。
《三國演義》中讓我學會了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和不要太過傲氣。呂布和顏良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取陳宮的意見并執行下去。何必被曹操活捉后吊死在城門上。如果顏良不是因為自己的驕傲,沒有把劉備身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他就不會被關羽所斬殺。這些都是《三國演義》里面的例子。
三國中國家有魏蜀吳。魏,稱霸北方也是顯赫一時;蜀,漢世后裔也是稱霸一方;吳,有長江天險稱霸江東。這些都可以看出這些開國君主性格。曹操的強勢和狡詐。劉備的仁愛和誠信。孫權的決心和堅持。從中可以看出每個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性格。
《三國演義》中也教會了我不要心胸狹隘,要放寬心胸。面對任何人都要容忍他人。要做到“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諸葛亮所以計謀中我認為最成功的計謀就是“三讓我受益良多氣周瑜”。這個計謀讓周瑜英年早逝讓吳國失去一名頂尖帥才。這也給了我一些啟發,面對敵人不要憤怒要放寬心胸。因為憤怒會讓你的敵人找出你的破綻并且抓住你的破綻在擊敗你。
《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很多,看了多次三國演義,每次我有所收獲。讓我受益良多。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4
常言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玉。只有放低自己的身價,虛心求教才能獲得真正有幫助的答案。我們看一看歷史,就能明白這個道理。謀士許攸計謀高明,若袁紹能虛心求教,讓其才能充分施展,就不會使自己中了曹操的計謀。許攸在紹營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可,無奈之下才決定投奔舊友曹操。
而曹操會因他曾為紹軍謀士而不待見他嗎?恰恰相反,曹操心里清楚地知道,了解許攸,知道他定能助自己成就大業,遂“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于地”,種種行為與袁紹所為大相徑庭。也正是因為曹操能謙虛地禮待許攸,才能燒盡敵軍烏巢糧草,轉敗為勝!此足以見“沉下來”之重要!
縱使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以高超武藝縱馳沙場,一副方天畫戟讓敵軍望而生畏,卻孤高自傲,以“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不聽陳宮之言,最終素有“戰神”之稱的呂布殞命于白門樓。每閱此章節,未曾不嘆息:若你沉下心來,善于聽取他人意見,歷史將被你改寫!
再看那曹軍轅門外,一個謀士一樣的人被五花大綁,劊子手正準備行刑。仔細一看,才知是謀士楊修,你雖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卻鋒芒過露,恃才放曠,不懂得韜光養晦,聰明反被聰明誤。每覽此情節,未嘗不嘆息: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自己的驕傲中走向毀滅。若你能沉下心來,也必將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受人敬仰。
從之前的敵對關系,到對他信任有加,曹操這種禮賢下士,虛心求教的態度著實教人佩服,賈詡的出現,對曹操的幫助太大了,而曹操唯一一次沒有聽取賈詡的意見,就是赤壁之戰后的大敗。可見沉下心來,虛心求教之重要。
沉下心來,亦表現為不張揚,賈詡在封為三公之后,毫不張揚,而是明哲保身,不結交權貴,最終得到了善終。土沉下來,會變成土壤,成為瓜果飄香的`園圃,而同樣是土,浮起來會變成塵埃,成為人人厭棄的廢物。其實,對于人來說也是如此,謙虛做事,才能成就大事。
讀《三國演義》,我懂得了許多。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誰都不敢保證自己懂得的比他人更多。因此,沉下心來,虛心求教,學會聆聽,你就能用第三只眼睛觀察世界。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僅以自己的眼光判斷事物,往往有所遺落,但聽取他人意見,可以收集到我們自己所未思考到的事物!八街,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靜下心來是充分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真正的成功者善于聆聽,他們的謙虛來自于高度的自信,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狹隘的人,他們的自信實際上是自負、是無知,原本的無知會因盲目而更加無知。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對自己是很有幫助的。我們應當相信自己,相信別人,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生之路如此漫長,誰又能保證自己完美無缺,不犯錯誤?總會遇到一些挫折,這時候就要求我們靜下心來,聆聽他人的意見,這樣你才不會因一意孤行而使自己發展受限。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讀后感三國演義12-05
《三國演義》讀后感悟12-12
三國演義的的讀后感12-03
三國演義讀后感07-26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16
三國演義讀后感10-29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16
《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