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國演義》讀后感13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瑜烈火燒赤壁,曹操敗師走華容,里面的內容我給大家講講:
就在決戰的那一天晚上,天邊刮起了東南風,周瑜大喜,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就要實現了!自孔明說要借來東南風,周瑜就茶飯不思,這會兒終于來了,他怎么能不高興?
開戰了!曹操率領的50萬水軍個個精神抖擻,一副毫不畏敵的樣子!可是周瑜率領的東吳士兵好像更勝一籌。他們不僅軍容整潔,并且高喊誅滅曹賊,保家衛國!誅滅曹賊,保家衛國!
這時,吳國大將黃忠率幾十條小船,向魏軍詐降,他在小船上堆滿干草,灑滿硫磺,在離曹操的鐵鎖大船二里處點火;鸾栾L勢,越燒越旺!頓時,整段江上火光連天,死傷的士兵不計其數!幸好魏國大將張遼劃著小船前來解救曹操?墒顷戃姶鬆I早已被燒光。曹操帶著幾百人狼狽不堪地逃向烏林。在路上又遭到趙云、張飛的埋伏,潰不成軍。
走著走著,曹操一行人來到了華容道。這路泥濘難走,前面的.人一慢下來,就會被后面的人踩成肉醬!就在一個險要的路口,關羽帶著五百名刀校手前來攔截。曹操眼看山窮水盡,下了戰馬,跟關羽抱拳說:“云長,你以前殺我這么多將軍,這次放我們回許都吧!”關羽見那些曹兵可憐巴巴地瞅著自己,于是動了惻隱之心。他掉轉馬頭,讓曹軍過了這里。
故事講完了,可我還是覺得意猶未盡,現在我要說說我的感想。
曹操,他是一代梟雄。他以很少的兵力打敗了袁紹的二十萬兵馬,留下了非常有名的官渡之戰!可是在赤壁之戰中,他卻剛愎自用,不顧將士們的反對,接受了龐統的連環計,導致了赤壁之戰中的大敗。
劉備,他從一介草民變成了漢王是因為他有著一雙會發現人才的眼睛,還有仁厚的性格。他愛惜將才,體貼老百姓,是一代英雄。
周瑜,他足智多謀,卻氣量太小,屢屢被孔明打敗,但對吳國有很大的幫助,最后被孔明活活氣死。
黃忠,吳國大將,曾跟隨孫堅、孫策、孫權的三朝大將。有勇有謀,在赤壁之戰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的人物是我最崇拜的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為人大度。從劉備三顧茅廬起就一直盡心盡力地輔佐他?酌鞲鴦淙胫魑鞔ā⑶G州、襄陽、漢中,對劉備成為漢中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劉備逝世后,孔明又忠心耿耿地輔佐后主,曾北伐數次,留下了至今人們還非常熟悉的出師表!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草船借箭,借東風,木牛流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民間流傳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但我通讀完《三國演義》,仔細分析后,我對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說忠誠: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托孤,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終其一生,即便明知劉禪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認為是忠誠的楷模。
但是,換個角度講,對于一個身處三國亂世的臣子來說,什么是最高的忠誠?應該是幫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輔佐君主,將國家治理好;如果表現更為完美,應該是:結束戰亂,統一國家。
反過來看看諸葛亮他做了什么,劉備的規劃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如果諸葛亮在統一天下之后沒有篡權,并幫助劉禪成為一位英主,把國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誠。
而諸葛亮呢?雖然沒有篡權,但他既沒有幫助劉禪統一天下;更沒有把劉禪培養成一代英主,反而讓劉禪出演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賢相的美名,對蜀國而言,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劉禪,他并沒有真正做到人們所誦揚的忠誠。
再說智慧: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借東風、空城計、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詳的智慧體現。但在我看來,這只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罷了。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個百八十年,但諸葛亮是一位國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應該表現在如何調動整個國家的聰明才智,讓大家共同努力,把國家治理好;他的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建立規范有效的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管理國家,而不是事必躬親,把國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個人的權威上。
諸葛亮沒有成為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個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連打兩百棍以上的.軍罰都要親自前往監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辦好,別人得不到機會;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培養人才這件事,以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樣。結果最后只是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國推向了滅亡。正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這位所謂的賢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只是被無限夸大、吹捧起來的完美先生,像神話人物一樣當故事看看就好!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3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它不同于一般是史書,也不同于一般的小說,它是以歷史事實為基礎,同時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它既帶有真實性又帶有情感性。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不但可以回顧了三國戰亂時期的歷史,也體會到那時代的一些思想文化意識。
我也閱讀了一些關于《三國演義》的評論著作,發覺大多數都涉及到有關這本書的思想主題,而且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此也一直爭論不休,主要體現在幾大學說當中,如:“正統”說,“民本”說,“擁劉反曹”說,“忠義”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理想人格悲劇”說,等等。
我認為,以上所述的各種學說,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不可以全盤否定,也不可以全盤肯定。但無論那一種學說,他們都只是從自己所認定的一個角度出發,不能全面的概括《三國演義》的豐富思想意蘊。如果將各種學說綜合起來,或許可以形成具有整體性的文化內涵。
雖然《三國演義》沒有一致的主題,但它所展現的總體思想傾向是一致的.。我覺得上述繁多的主題當中,絕大部分都是與儒家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是儒家思想的一種表現,如“正統”說,“民本”說,“忠義”說等等。從作品中對英雄人物的行為事跡可以體現出來。
我們都知道儒家思想的創始者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鬃釉浾f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倍献釉趥惱韺W上提出了“性善”論,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并提出了君主“保民而王”、“與民同樂”的思想。這些在《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劉備常懷匡扶漢室之心,雖然占不了“天時”與“地利”,卻占穩了“人和”。孟子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彼^“人和”也就是得人心,是否能得人心,就取決于是否“得道”。在作品中,說到劉備“得道”之處比比皆是。
我覺得“劉玄德攜民渡江”這感人的一幕是最能顯示劉備寬仁愛民,慈善寬厚的品德。劉備屯住樊城之時,兵寡將少,抵擋不住曹操強勢的攻打,只好棄城而走,卻又不忍心拋棄百姓,于是“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劉備在船上看見眾民倉皇逃難的悲慘景象,痛心疾首,想投江自盡,幸好左右急忙勸止,“聞者莫不痛哭”,這可見劉備愛民之深,救民之切,做到了“保民而王”,但絕對不是為了“買民心”而做作的。其仁義之心,人臣共知,日月可鑒。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4
“滾長江逝永,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每當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耳邊就會想起這激情騰涌的旋律。
初見《三國演義》是在學校的圖書柜中,當時我神速地抽出它,翻看了前面的前言,發現了他給我們展示了一段歷史畫卷,一時間我被書中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和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最吸引的要數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性格直爽的張飛,愛民如子的劉備,心胸狹隘的周瑜……一個個鮮活地人物都呈現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再見《三國演義》是在暑假,媽媽給我買了文言文版的。它又將我帶入了另一種境界。那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將天時、地利、人和,考慮的如此周到,贏得了眾多將軍對他的神機妙算贊嘆不如!而我卻在一次比賽中,因考慮不周,心存僥幸,導致比賽的失敗,讓我遺憾不已。
記得去年冬天,經過縣里選拔,我很榮幸的成了市青少年科技節少兒“七巧科技”、“電子百拼”等六個項目參賽的選手之一。為了能讓自己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我利用空余時間不停地練著,練著,拼著,拼著……終于等到展示自我的這一天,此時的我不時地在心底里默默地為自己鼓勁,小子加油!
很快,比賽開始了,我緊張的難以呼吸。當考官把題目發下來,我一看,其中的幾個零件,我的工具箱里沒有。別人都在爭分奪秒地拼著,而我卻只能在邊上看著,看著他們拼得興高采烈,而我的身子仿佛是灰色的!袄蠋煟液昧恕!另一邊“咚”地一聲……聽得我毛骨悚然,他們都有機會得分,而我卻一分都得不到!靶∽樱阍趺蠢?整整練習了一個多月,到最后,卻因為工具不全,導致了一分沒得,就這樣付諸東流?”我不停地責備自己。
終于等到出場的時間,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門口,一看見母親,我的淚光就擋住了我的視線,原來燦爛的陽光變得模糊了,一頭扎入母親的懷抱委屈得失聲痛哭起來……
通過這次比賽,發現了自己不足之處,沒有很好的處理好應變能力,同時也缺少一點兒膽量。當然即使沒有獲取更好的成績,但也見識了賽場上那你我分秒必爭的情景。雖然我做不到諸葛亮般的神機妙算,但我可以學他那樣將事情思慮得更加周全,讓自己少留遺憾……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5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中,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最喜歡的一本就是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在這本書中有許多英雄人物值得敬佩,我最敬佩的人莫過于蜀國大將軍趙云。
本書中有一篇故事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趙子龍大戰長坂坡》。在這個故事中,趙云單槍匹馬沖殺進曹操50萬大軍中,歷經七進七出,殺死曹操56名戰將,救出了糜竺、簡雍、甘夫人等人。最后一次沖進敵陣,趙云可謂是精疲力盡、九死一生,終于尋找到自己的少主阿斗,并成功的將他送到了主公劉備的身邊。在這一章節中,我感受到了趙云英勇獨特、勇者無懼的錚錚血性,每當讀到此處,我的眼前就好像有一位沙場大將揮舞長槍迎面沖殺而來,讓我心中激動不已。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我一次又一次被趙云這種舍身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久久不能平靜。像他這種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安危和生命,在戰場上用全部身心去沖殺,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去保護蜀國少主的行為深深地打動著我。我想,趙云是不怕死嗎?應該不是,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那為什么趙云能夠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的'七進七出呢?答案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勇者無懼。只要是心中有理想,有信念,為了國家和民族,真正的英雄一定會勇往直前,不懼生死。
在以前的閱讀過程中,我也明白像趙云這樣勇者無懼的英雄,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南宋大元帥岳飛,就是一位。岳元帥的勇敢可以說家喻戶曉了,他從小就立下報國之心,讓母親在背后刺下“精忠報國”四字。他還說:“小小繡花針有何怕,如果連這繡花針之痛都忍受不了,如何到前線保家衛國?”長大后,他果然不負母望,成為了歷史上的大英雄。為了抗擊金國的侵略,為了自己國家的統一事業,岳元帥勇者無懼,一往無前,他帶領岳家軍一次次打敗后金軍,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看歷史上的英雄,再想一想自己,我不禁為自己以前的膽小怯懦汗顏了。我已經是一個五年級的少先隊員了,在春節前回奶奶家的路上,一只小黃狗沖我汪汪叫,我都嚇的一下子撲倒在了媽媽的懷里,直到過去了好久還沒有緩過神來。還有一次,跟小朋友們進行一次障礙跳遠的時候,一段不到一米寬的小河溝都讓我望而卻步了,這不正是缺少“勇者無懼”的精神嗎?
正如茨威格所說“勇敢是處于逆境時的光芒!笔前。沤裼⑿酆脻h哪一個不勇敢,任何一位愛國者都是勇者無懼的典范。也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夠當英雄。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像趙云一樣,做一個勇者無懼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6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寒假重溫《三國演義》,書籍、電視劇令我回味無窮,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更是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令我感慨萬分,遂翻《三國志》。可一看卻發現:原來演藝與正史差距那么多,又感慨一番,于是提筆作文:
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的真實,演義是小說。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虛構,是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的虛構,而不是隨便拿段史實就可以虛構的。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并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羽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后,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么讀過之后,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傊,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愿望。
神化與丑化
對比《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演義》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后的'人物,而這其中就有被神化和被丑化。被神化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則是“忠”和“義”。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和“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么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云長三十余字的謚號了。至于丑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令人印象深刻,而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無中生有卻又深入人心。因為丑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7
自古以來,總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心生嫉妒,自己不去努力奮起直追,還不擇手段地設計陷害,這樣的嫉妒之心實在不該有啊。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就是這么一個小人。在《草船借箭》中,心胸狹窄的周瑜因嫉賢妒能,看到諸葛亮處處都比自己技高一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心生一計,以“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還讓他立下軍立狀,由此,周瑜的心胸之狹隘可見一斑。而諸葛亮竟然說只需三天即可。只見第三天時,諸葛亮竟使用“草船借箭”的辦法從曹操那兒真的"借"來了十萬多支箭,這才使周瑜的陰謀落了空,技不如人的他只能暗暗自嘆不如,氣得半死。
“嫉妒"因何產生?又為何人們會嫉妒別人呢?當別人努力學習,取得了成績,獲得了榮譽,受到了身邊人的肯定和贊賞時,就有這樣的人,覺得自愧不如,自己有些懊悔,羨慕別人的光鮮亮麗,繼而生出嫉妒的恨意,他們不探究別人成功的原因與方法,不知道取長補短,只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不思進取找借口。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在背后詆毀、譏諷,甚至設計傷害,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可最后又于事無補,殺敵一千必自損八百,有時甚至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見,這是多么愚蠢的行為。
生活中,你可見過因嫉妒別人而自己成功的嗎?如果清華學霸武亦姝,在學習生活中只是嫉妒別人,你認為還能否成就網紅才女一一詩詞大會的擂主?如果小飛人劉翔,在訓練中只是嫉妒別人的成績,還能否多次打破世界記錄,成為世界短跑飛人?如果鐘南山院士在工作中常常嫉妒別人,還能否成為引領中國抗擊疫情的英雄?
反觀自己,我不由得心中一顫,嫉妒的心理我不是也曾如影隨形嗎?曾經,因為沒當選班干部而嫉妒當選的同學,也曾因為沒被推薦參加比賽而嫉妒參加比賽的.選手?墒,到最后,我除了嫉妒,又能收獲什么?自己依舊在原地踏步,這樣不思進取的小我還是那個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我嗎?有這閑情逸致,又何必浪費時間?還不如虛心請教,奮起直追,成為自己內心真正想成為的那個可愛的模樣,那時,還有什么值得你勞神費力地嫉妒呢?
看看他人,瞧瞧自己。我們一定不要成為第二個因為嫉妒最后把自己氣氣死的周瑜。我們要杜絕嫉妒,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因為只要你肯努力,去拼搏,你就可以變得夠優秀,最終成為那顆內心無比強大的最亮麗最耀眼的明星!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8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聰智,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仿佛進入了另種境界。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墒窃诠适轮幸灿小爸遣粍澲\,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這些我就不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是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 因為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大片的土地,連少數民族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個國家中最強大最繁榮的大國,是曹操為魏國奠定了堅固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并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為中國人,可以說基本都對這句古詩詞耳熟能詳了。這句詞出自明代楊慎的《臨江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經典小說的開篇詞。這句詩詞充分體現了三國那場精彩而又激烈的歷史大戲中眾多出場英雄們的最終歸宿,被淹沒在了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中。有人留下了精彩的'一頁,有人成為了笑柄,也有人寂寂無名。但最終都敵不過時光的飛逝,逐漸被人忘卻。
三國中,我很佩服一位英雄,或許他稱不上什么英雄,他沒有什么耀眼的戰績,甚至沒有上過戰場。沒有像郭嘉一樣精于算計,也沒有諸葛亮那樣運籌帷幄,也沒有出過什么奇謀妙計。他就是荀彧,曹操尊稱荀令君。沒有荀彧,曹操恐怕早在攻打徐州時,被呂布偷襲丟失根據地而敗亡了。荀彧作為一個文臣,在呂布偷襲陳留后,面對呂布大軍壓境,城內軍心不穩,內奸四處活動,他沒有絲毫慌張,穩軍心,除內奸,與呂布周旋。堅持到曹操大軍的回援,保住了曹操最后的根據地。
在漢獻帝逃到洛陽,向各大諸侯發出求救令后,各大諸侯無動于衷,曹操這邊群臣也是極力反對,是他荀彧第一個站出來,提議前去迎接天子。然而他真是為了挾天子令諸侯才站出來支持的嗎?從后來他反對曹操稱王,寧死也不愿支持曹操來看,荀彧此時站出來不是為了曹操,不是為了擴大地盤,而是作為一名漢臣,看到大漢天子遭人追趕,四處躲藏,于心不忍。由此可看,荀彧與曹操其他手下的不同,其他人眼中只有主公曹操。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其父為漢臣,而他也早早入朝為官。董卓篡權,天下大亂,荀彧便棄官回鄉,同時四處尋找能夠平定亂黨之人,最終選擇了曹操。他的初衷并不是升官發財,謀取功名,而是心系天下,還天下人民一個太平日子。所以在他心中,沒有主公,只有這個已經破爛不堪的大漢了,而他就是那個企圖將這個支離破碎的大漢王朝重新拼接起來的人,他知道自己無帶兵打仗之能,只好選中曹操,依靠他來維持并拯救漢朝。
然而,漢朝氣數已盡,哪怕那位自稱漢室宗親的劉備,想的也只是君臨天下。在曹操要稱王的那一刻,荀彧他內心是多么的心痛,他知道漢朝已無力拯救,他能做的就是堅持自己內心的初衷,極力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而此刻曹操,他是多么希望荀彧亦臣亦友的人能夠支持自己,只要荀彧能夠支持他,荀彧要什么他都會給。然而,文人的風骨告訴荀彧,我寧死也是漢臣,最終選擇自盡而亡。
在今天,這個花花綠綠的中國,有多少人能夠堅持自己內心的初衷,敢說一句無愧于心呢。而荀彧他做到了,他敢說。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0
當我為一次故事新編絞盡腦汁時,當我為一篇作文靜觀水的沸騰時,我和文學就真正的遇見了。就像人籟寂寂,天籟其歇,時鐘的嘀嗒聲是世界的全部一樣,情緒劍走偏鋒時,文學是我的良藥。它就是我上衣靠近心臟的口袋,而不是我的包裹。它的里面裝的是我的快樂,而不是負擔。
我在最清澈的年紀就開始調整自己看待外界的視角,我曾經試圖用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去看你。我以為十惡不赦、功不可沒是劃清人物美丑善惡最完備的標準。我自以為你們是主角或者不是?赡苁恰把輪T表上前兩行的名字、千古流傳的罵名或美譽、照搬過來的評判標準、和他人口中的你”在混淆我的視與聽。
初見你,你是誤殺呂伯奢的殘暴之徒。“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讓人深惡痛疾。再見你,你是宛城強占張濟之妻鄒氏的無恥之徒!敖裣竿硐S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讓人疾首蹙額。在云里霧里采花,固執地相信親眼所見的就是最真實的,卻忘記了世上本就有“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的不解之謎。你應該帶走它,或等待著,在一個月明風清的.日子真正地走近它。
誰人知?你的“負”不是辜負天下,而是背負天下——背負天下人的期望。你被迫卷入分崩離析的天下大勢,卻主動接受政治家們的爾虞我詐。誰人知?戎馬一生、彰顯英雄本色的你,臨終前竟“分香賣履,留戀妾婦”,一派不成體統的作為,被當做小家子氣。然而,蘇軾的一句“平生奸偽,死見真性”道出了不為人知的曹操本色。
何為曹操本色?正如易中天所言的曹操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閻王脾氣,菩薩心腸”。大家風范是昔日官渡之戰曹操面對謀士許攸的投奔的跣足而出。小人嘴臉是曹操殺死得意忘形的許攸的狠毒。英雄氣派是曹操濮陽攻呂布、赤壁遇周郎、花容逢關羽、無數次失敗后的卷土重來。閻王脾氣,菩薩心腸是曹操與丁氏大吵之后“撫其背”的溫柔,是看緣分已盡,令丁氏再嫁的溫情,是面對陳琳千言檄文仍接納他的念舊憐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你博大胸襟吞吐的宇宙奧秘。你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你也曾面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而“念之斷人腸”;驓馄切蹅,或慷慨悲涼。你的詩囊括了整個宇宙,是潑墨如云的大手筆。而你,是真男子。
你的事跡在古今中外的笑談之中醞釀發酵,誰人月下,沉吟良久,喟然長嘆,為你平反?當你的形象臉譜化,當偏見與無知掩蓋歷史事實,眾人笑你是在漢室衰微之時張牙舞爪作惡的奸雄?墒菤v史上若無曹操的戎馬一生,將何如?
我所追求的,黑白分明的眼睛,是成長賜予我的剔透玲瓏的視角,以此平反因誤解而來的錯案。
我只盼,月下有人,沉吟思索,一步步靠近,只為真正懂得。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1
書好像一盞明燈,能照亮人生的大道;書好像一股清泉,能滋潤你我的心靈;書好像一陣微風,能舒緩疲勞的身心。我就有過努力追求一本書的經歷。一年級的一天,聽說我的哥哥會來到我們家,我高興壞了,準備好我所有的玩具,只想和哥哥玩。誰知,哥哥這次不但不跟我玩,還不理我,一直看著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我因為已經做好了和哥哥玩的準備,可他沒跟我玩,所以很生氣。我一把奪過“害人不淺”的《三國演義》,便翻開看了看?僧敃r我很小,沒看懂幾個字,便只看為數不多的插圖,不久插圖看完了,我便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讓媽媽買《三國演義》,可她不愿意買,說因為我太小了,等我三年級再買。我很性急,不愿意等,便想了一個辦法——威脅她說如果不買,就“絕食”。這個計劃很快就不攻自破了——聞到飯香,我就克制不住了。很快,我又有了一個辦法——“裝認真”。就是去圖書館,裝作在認真看《三國演義》的樣子感動她。這天下午,我讓她帶我去圖書館看書。她同意了。我捧著書,“認真”地看著。她看我這樣,贊許的點了點頭。她同意下個學期買,可對我來說還遠遠不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我寫了一篇“作文”,雖說是“作文”,但只有兩句話:“老媽,我想買《三國演義》。求你了!崩蠇尡晃业乃览p爛打給感動了,同意買《三國演義》了。得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細讀了很多遍,產生了一些感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睍r常讓我為三國英雄人物所陶醉。讓我們走進群雄爭霸的三國吧!
一代奸雄——曹操
記得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謀士千萬,戰將無數,卻在赤壁大戰時,折兵百萬;記得當年招賢納士時,豪言壯語無數,在華容道時,卻是無限嘆息;記得曾經兵多糧廣,卻被司馬家族吞并了國家,真是天有不測風云呀!
羽扇綸巾——周瑜
記得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流周瑜,卻因為嫉妒而死;當年做為孫策最好的`干將,卻因為毒箭氣急攻心而死;嫉妒真是害人害己呀!這就是羽扇綸巾的周瑜。
臥龍天神——諸葛亮
記得當年收孟獲、氣周瑜、草船借箭十萬的神算師諸葛亮,卻被年輕的司馬昭統一天下,當年破曹兵百萬的臥龍諸葛卻因跟隨昏庸的阿斗,所以累死結束一生。這就是臥龍——諸葛亮。
《三國演義》是一部經典名著,可以改造一個個人的心性,創造一個個英雄豪杰,這本著作的人物刻畫極為成功,能不斷的激勵和鞭策有夢想的人,讓人進步,不畏艱難險阻,明白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2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了《三國演義》一書,頗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所作。小說寫的是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小說取材于像《三國志》之類的史書和民間的三國故事。《三國演義》前八十回敘述東漢末年,各個軍伐之間的混戰,后四十回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斗爭。東漢末年,軍閥割據,他們之間互相吞并,明爭暗斗,致使生靈涂炭,民不聊生。曹操、劉備、孫權在這段時間里招兵買馬,廣納賢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從而統一了北方。孫劉聯軍又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魏、蜀、吳三國之間爾虞我詐、互相爭斗。后來,司馬懿奪取魏國政權,他的兒子司馬昭建立了晉,相繼滅掉蜀吳兩國。
《三國演義》的作者通過對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劉備忠義仁慈,諸葛亮足智多謀,呂布有勇無謀,曹操陰險狡詐,周瑜氣量狹窄,司馬懿詭計多端,關羽忠誠正直,張飛脾氣火爆,劉禪昏庸無能等等。我認為在故事中作者對劉備和曹操的人物描寫最具有特點。
劉備是一個愛民、仁慈、忠義、能任用人才的人。他愛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終堅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與曹操作戰失利后,他帶著滿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愿意跟著他。劉備待人仁慈、寬厚,在劉表病危,想把荊州讓給劉備時,劉備卻不忍接受。由此可見劉備的愛民和仁慈之德。在劉備幾十年的'征戰中,他打的都是興復漢室的旗號,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們對此都感慨萬分。由此可見劉備的忠義之道。劉備求賢若渴,在第二次去諸葛亮的草廬之后,他的部將都以為諸葛亮沒有才能,認為諸葛亮不敢見劉備,勸劉備不要去了,但劉備執意要去,才得到這個百年不遇的奇才。由此可見劉備的任人唯賢之心。劉備不愧為一代賢君。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反面人物,被寫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人,大家都稱他為漢賊。曹操一生干盡了壞事,但他總是要千方百計地去掩蓋自己,把自己裝成一個好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南征北戰,是為了得到天下,取代漢朝,但他卻說自己是為國家除害。他為了防范別人行刺,在侍者給自己蓋被子時,殺死了侍者,卻假裝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奸詐的人,他的軍隊因糧少而抱怨,就把倉官殺了,并說他盜竊官糧,就此來安定軍心。這些都體現了他“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思想。但從歷史上看曹操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后來晉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曹操堪稱為一代梟雄。 我們現在雖然距三國時期將近有20xx年,但三國的歷史還是很值得我們研究,《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們去借鑒。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3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一群動蕩時代的崛起英雄。 時代是大環境的必然趨勢。 善,惡,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為自己創造舞臺,而是為人民創造時代。 其中,我喜歡最好的“桃園”這個好故事。 上面寫著:劉蓓,張飛和關羽,偶然在一家茶館見面,三個人在各個方面都相處融洽,在桃園成了兄弟,一起參軍。
故事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書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早已是家喻戶曉;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和狡詐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盡皆知。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這個人物,他重情重義,忠肝義膽,英勇無比,在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還依舊和手下將領喝酒吃肉,談笑自如,由此可見,關羽的氣度是多么豪邁!可無奈“驕兵必敗”,在關羽攻打樊城時,陸遜只不過用了一個計謀、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將騙得暈頭轉向,最后步步緊逼、咄咄逼人,關羽的性命竟落在孫權的手上!我為關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銳不可當,卻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下。同時,我也從關羽的失敗上悟出了一個道理:謙受益,滿招損。我要把這句話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
有人問:你覺得哪一部分讓你感觸深刻?我會回答:當然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諸葛亮一氣周瑜講的是諸葛亮如何奪荊州和南郡。他先讓周瑜去打,周瑜使計讓敵人出城,準備改天再把兩座城攻下?芍T葛亮卻趁沒人時,攻下了兩座城,把周瑜氣得箭傷冒血。
隨后諸葛亮又幫劉備娶到了孫權的妹妹。這件事差點沒把周瑜氣死!
最后一氣是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計謀,還寄去了一張連勸告帶挖苦的'信。這封信氣得周瑜頭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所以長嘆不已。最終周瑜哀嘆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合上了眼睛,一命嗚呼了。
讀到這里,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寬廣的胸懷。她不僅把周瑜耍得團團轉,還能趁機拿下兩座城……他的智慧讓我十分敬佩。同時他在周瑜死后給周瑜吊喪,還為周瑜題詩,陳述了對周瑜至死的傷心之情。這讓我覺得諸葛亮的心胸寬廣,畢竟他們還是一對敵人啊!
除了諸葛亮,我覺得周瑜死的活該。如果一個人的心胸太狹隘,一定會像周瑜一樣被活活氣死;如果一個人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廣,這樣的人才算聰明。
請大家做個聰明的人,心胸寬廣的人吧!這樣世間會充滿和諧,沒有嫉妒。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既有精致細膩的細節描寫,也有簡練概括的輪廓勾勒。故事情節曲折跌宕,引人入勝,以至于我是常?吹膹U寢忘食。這樣一本《三國演義》,會是我終身受益。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6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6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03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3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06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6-17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04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