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蜀、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后感,歡迎大家的閱讀。
有關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后感一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后,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杰,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有關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后感二
近期我看了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國統帥曹操的優點是有謀略和慧眼識人,他麾下猛將眾多,司馬懿更是謀略過人。謀董卓曹操獻刀,曹操本想殺董卓只是形式有變,最后變成了獻刀。歷史上的曹操可稱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分裂混亂的三國時期,對統一我國北方,曾起過相當的作用。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這個人生哲學是極端錯誤的。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雖說曹操是一個有謀略也有才干的人,但在我心里認為他還是比不上我佩服的一個人,那就是諸葛亮。他可稱的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足智多謀有膽識有謀略機智果敢,沉著冷靜。本書中所講述他的戰績,就有數十回之多。例如,第四十回諸葛亮火燒新野,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五十回諸葛亮智謀華容……最讓我驚嘆的是空城計智退司馬懿,區區幾百人就破敵幾萬人馬。就因為他知道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了司馬懿對自己的這種認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緩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真可謂知己知彼大智大勇。真叫人折服
總之,看過很多章節之后。有時使我震驚,有時使我遐想,有時使我熱血沸騰使我了解了很多歷史知識,使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歷史知識。
【有關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名著讀后感08-08
名著三國演義的讀后感1000字12-29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15篇)01-15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15篇01-15
三國演義名著讀后感(15篇)01-05
《三國演義》名著讀后感15篇12-06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15篇)08-23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15篇08-12
古代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3-01
古代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