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后感800字
讀后感范文一
帶著幾分對大師的尊重與敬仰,我翻開了《子夜》,挺厚重的書,隱約著透露出一種滄桑感。一排排宋體字,方方正正,卻展示了一段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經歷。
《子夜》是這樣為我們展開故事的情節的:絲廠老板吳蓀甫雄心勃勃,要在他已有的實業之上不斷發展,再擴大自己的資本,成立大型公司。可是他生不逢時,大罷工好不容易才在手下屠維岳的幫助下平息。穩定了工廠后的吳蓀甫不斷努力,終于合伙成立了一個銀行,低價收購了八個小廠,專營生活用品?墒怯捎趹鹗虏粩,嚴重影響了銷售,資金也周轉困難,扼住了企業發展的喉嚨。在吳蓀甫和合伙人的堅持中,趙伯韜盯上了吳蓀甫的產業。他使用了不少手段,最后,在氣力不支下,他使用了殺手锏:他要以“國內公債維持會”的名義,電請政府下令禁止賣空,他還直接去運動交易所理事會和經紀人會,慫恿他們發文要增加賣方的保證金,增加一倍多。正好是賣空方的吳蓀甫只好請自己的姐夫杜竹齋投入強大的資金在賣空方中,或能一搏,誰知杜竹齋背叛了自己的妻弟吳蓀甫,將資金投向了趙伯韜。最終,吳蓀甫破產了。
在《子夜》中,作者茅盾為我們塑造了許多人物形象:最重要的當然是主人公吳蓀甫,他魁梧剛毅、有財有勢、有勇有謀,卻在實現自己的夢想——建造一個大型工業公司時,由于復雜因素的交迫下而慘敗;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不僅有政界作后臺,在軍界里也有很深的關系,人稱“公債場上的魔王”,正是他將吳蓀甫逼入絕境……
《子夜》雖是弘篇巨制的大手筆,但宏偉嚴密且脈絡清晰。從開頭和結尾就可以看出。開頭,大上海的軟風一陣一陣吹上人面,蘇州河幻成了金綠色,輕悄悄地向西流去。黃浦江邊充斥著“光、熱、力”,此時的吳蓀甫有財有勢,氣派威風;而結尾,吳蓀甫的工廠、銀行、公館全都沒有了,自己的夢當然也破滅了,慘敗于趙伯韜的吳蓀甫帶著姨太太灰溜溜地到牯嶺消暑。一頭一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得不讓我們驚嘆于一位民族工業巨子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的雙重擠壓下,又在工農革命的夾擊中一敗涂地的悲慘。
讀完《子夜》,感慨之余,我靜靜地思索,《子夜》就像是一本歷史書、政治書,告訴了我們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中國城市社會的黑暗,告訴了我們只有追隨共產黨領導的正義之師,才是解放中國的惟一出路。
讀后感范文二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處在的黑暗統治下,當時以蔣為代表的地主、大資產階級篡奪了大革命的勝利果實,內有蔣,外有帝國主義,他們把中國進一步推向了“兩半”的社會的深淵。民族資產階級、工農群眾的革命斗爭等這些歷史上的名詞,在《子夜》中得到了深刻的詮釋!蹲右埂酚蒙鐣茖W的觀點,階級分析的方法,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旋律和階級關系。馮血峰曾評價說:“《子夜》是把魯迅先驅地英勇地所開辟的.中國現代的戰斗的文學的路,現實主義的路,接引到普洛革命文學上來的里程碑之一”。
吳蓀甫是《子夜》九十多個人物中性格最鮮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典型,是詮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民族資產階級的雙重性,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有著發展民族工業的野心、魄力和手段,他“富于冒險的精神、硬干的膽力”因此,他不僅在家鄉雙橋鎮辦起了錢莊、當鋪、油坊、米廠、電廠等,還在上海有一家裕華絲廠,甚至還和孫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業資本家組織了益中信托公司。他們幻想著“他們的燈泡、熱水瓶、陽傘、肥皂、橡膠拖鞋,走遍全中國的窮鄉僻壤!”他們高呼“只要國家像個國家,政府像個政府,中國工業一定有希望”。
但“他動輒想到保守,想到了妥協”。在他的野心受到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阻擋時,他選擇了鎮壓工人罷工來轉嫁自身危機,同時大搞“公債投機”,妄圖用此擊敗“公債魔王”趙伯韜,F實是殘酷的,當時的社會歷史現實和民族家的固有軟弱性,決定了吳蓀甫的命運只能像企圖用“大放盤”“一元貨”的辦法度過難關的小商人林老板一樣。他的悲哀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全社會的。
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通過《子夜》可以認識三十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現實,認識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認識舊中國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了解三十年代的黨所領導的工農斗爭的風起云涌之勢等等。
因此,《子夜》是茅盾先生展現給后人的一幅歷史畫卷,讓今天的人們能清晰的了解那段歷史。
同時,第四章的農民武裝活捉老地主,吳蓀甫的舅舅曹剝皮及第十三,十四章描寫的上海裕華絲廠女工的罷工,都是在用文學眼光敘述歷史事件,讓人們在文學欣賞中體會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子夜》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舊中國社會的一角,茅盾猶如一個說書人,道出了那段辛酸的歷史,展現了一個千瘡百孔的民族的血淚。
【子夜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子夜讀后感200字03-20
《子夜》讀后感范文1500字09-15
子夜讀后感200字7篇03-14
讀后感05-25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讀后感05-26
童年讀后感_500字讀后感范文05-23
讀后感400字 《狼圖騰》讀后感05-26
《狼圖騰》讀后感讀后感700字02-02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_讀后感04-13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_讀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