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七天讀后感600字(通用11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七天讀后感6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七天讀后感 1
這是一個比《活著》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
一開始獲悉余華新書的名字叫《第七天》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圣經里面的創世七天,看完整本書后,才發現這個名字企圖在吻合中國傳統的“頭七”,雖然書的前面寫著了《舊約創世紀》的句子。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寫的是一個死去的靈魂在七天里的見聞和回憶。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余華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著現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痘钪肥前耸甏篙厒兊纳睿恰兜谄咛臁肪褪沁@個年代正在奮斗著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小說文風很緊湊,快速有力,不點綴不渲染,有一種死亡般的寒冷和壓抑,把人逼到角落里,堵著喘不出氣;钪氖澜缋锍錆M了艱辛,死亡卻只是絕望的開始。殯儀館里,沙發坐的貴賓區穿的都是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每個都在兩萬元以上;骨灰盒都是大葉紫檀,每個都在六萬元以上,刻著富麗堂皇的圖案。而塑料椅子的普通區,卻會有人因為在同一家店買同樣的壽衣比別人貴了50塊而唉聲嘆氣。當然,還有沒有壽衣沒有骨灰盒沒有凈身沒有化妝的人……
然而作者意圖并不在這里,余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著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里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里人人死而平等。
在冰冷的世界里構建出來的暖巢,于殘酷現實里流露真實的人性溫暖!八罒o葬身之地”為現實中的卑微小人物建立了一個烏托邦,用荒誕的變形記演繹出一種底層世界的冷暖人生。
第七天讀后感 2
看余華的新作《第七天》是十幾天前的事了吧。說來也奇怪,對于余華、王小波、莫言他們的書我一直都是排斥的,說不上原由,莫名的排斥。非要說個所以然的話,最多也就是厭惡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吧!
接觸這本書,說來十分偶然。同事說最近看了本好書,特別搞笑,也就講了那么一小段。講到殯儀館的人打電話催促他去火化,他想到自己還沒有穿壽衣,他為自己凈身,當時就想著確實挺搞笑的。后來又講到他到殯儀館排隊等著火化、講到普通人和貴賓區的人分別都在談論自己的壽衣和骨灰盒。貴賓區的人攀比誰的貴,誰的好,普通人們說著自己的怎么劃算等等。那一瞬間我覺得這本書我必須看,是本我喜歡的書。
幾經周折才下載到這本書,迅速的看完了,其實里面的內容很普通、很日常,但看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多地方很感人、很多地方很傷感、很多地方很無奈,眼淚一直流到內容結束才止住。久久不敢再去碰觸,總覺得里面說了很多東西,但自己無法清晰、準確的將他們訴諸文字。書的第一天講了自己到殯儀館的情況,無論是分區、大家相互的討論、等候市長火化,前前后后就兩個字可以形容,現實。這就是現實,隨處可見,憤恨的現實。第二天講的是自己和前妻的事,愛情與面包的取舍吧!我認為是很真實的反應了女人的心理,每個強勢的女人都想有個平凡的溫暖的小港灣,有個真心遷就、疼愛自己的老公。但理想、抱負、自己的人生觀又不允許自己僅僅做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人,總有一顆想要征服世界的心,愛情與面包的戰爭就此開始了。后面幾天又看到了很多,諸如熱門的強拆事件、攜款潛逃、鼠族等等讓人很憤恨、很心酸的現實。但也有很多讓人很欣慰,感到很溫暖的情節,死者和他父親之間的父子情,兩個小青年的愛情,父親和朋友的'友情等等。
看完之后我推薦給很多人過,但大家要么沒有時間,要么不感興趣,看了的很多也覺得不喜歡,覺得說的太現實了,F實也好,荒誕也好,在我的認知中這是一本好書,一本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書。那之后我也嘗試著看了余華別的書,但感覺就不怎么喜歡了,或許真的也就那么一本書能觸動你的心靈吧。就像之前看《狼圖騰》喜歡到不行,但后來再看同時代的書就覺得味同嚼蠟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能偶爾遇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一次心靈的洗禮,你是幸運的。
第七天讀后感 3
當人死了之后,我們剩下什么?
楊飛以一個已逝之人的視角看著,死后,人會穿殮衣,需要墓地。而在殯儀館,所有死去的人等著市長的`“尸體”先下葬。什么時候連燒骨灰這種事情也要分等級了?
楊飛度過了死亡的七天,他沒有人給他買墓地,也就意味著他“無法下葬”,他在人間與死亡之間的一片空白之地。他遇見了他曾經的戀人,他去過的面館夫妻,他救過的女孩。
漸漸的,他遇見了更早的“無歸人”,他們沒有皮肉,只剩下了一架骨架,他們依舊有著要吃和睡的習慣,但是這里沒有日月,沒有晝夜。
這里能死敵化為朋友,因為人死了恩怨也消了;這里擁有愛,一個女人照顧27個孩子,夫妻還是夫妻;這里人人回憶幸福,懺悔自己的罪行;錢財在這里無用。這里是平等之地,但對于一個人,這里也是孤獨之地。
這里可以懺悔,卻無法改變事實,有人暗自為了他人拋棄未來,有人隱瞞事實為求兒女更好。一切,在死后說清。
這里有一段話,在這本書的結尾∶我對他說,走過去吧,那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問∶“那是什么地方?”
我說∶“死無葬身之地!
第七天讀后感 4
我與大部分讀者的觀點不太相同,我不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書,只是一部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書。
事實上,是大家對余華這部小說的期望值過高。通篇環境是在光怪陸離的死后世界,一如余華往日的荒誕,只是這次的荒誕,實在是讓人提不起來探究的興趣,基本上是社會負面新聞的縮影雜糅,敘事也平淡無奇,尤其是第五日的內容,索然無味,幾乎是硬著頭皮讀下去,但余華將幾個故事之間的聯系安排的很巧妙,這是值得稱贊的地方。
余華本就屬于大師,而這篇作品幾乎讓讀者覺得為了悲觀而悲觀,經常也有讀者跳出來捂著胸口,我好悲,我好悲。然而,我覺得是一種無病呻吟,強行賦愁,對于很多悲劇,也沒有給出合理的應對方法。
先鋒文學的最大特點就是用敘述話語本身言說敘事本身,但本篇作品多處敘述重復多余,多處雪霧的象征性描寫也刻意重復,倒是顯得做作。
文章的主題大體上是對愛的追尋和歌頌:楊飛與楊金彪的父子情,楊飛與李青的愛情,張李二人整日吵鬧的.友情,鼠妹與伍超的愛情等等。社會一定存在很多黑暗和不公,但是我們依舊要相信,這些愛情親情友情還是可以信任,還是需要窮其一生去追尋。
正是站在死者以后的視角去寫作品,才更能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珍惜相遇的每一個人,認真對待每一個選擇;也正是那些喜悅,哭泣,悲傷,無奈,痛苦,后悔,才真正構成我們鮮活的人生。
第七天讀后感 5
讀完第七天,覺得酣暢淋漓,好像自己經歷了這七天,從生至死,一生,好長也好短。楊飛成長的故事是讓我覺得最最溫暖的。對于生養的問題,究竟是生親,還是養親。沒有經歷過的人所說的理論性或者普遍性的觀點,都純屬虛構。這個問題首先就是不算個問題,生的沒養怎么親?人是冷血動物,你只有對他好的時候,他會反過來報答你,對你好;你若不理睬,不重視,得到的結果也是一樣。顯而易見,這是個弱智的`問題。
楊金彪二十一歲的時候收養了一個從火車上生下的孩子,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我禁不住會去想他是如何笨拙地給孩子換尿布,在漆黑的夜晚火車的轟鳴中安撫著哭泣的孩子,如何把奶充好放在自己心口的位置,讓奶保持和自己心臟同樣的溫度,把孩子拴在自己腳上讓他在方圓幾米內活動,在自己青春悸動的日子里用所有的精力看護這個漸漸長大的孩子,拋棄孩子時候的惶恐和后悔,我愛這個父親,遺憾的是,為什么沒有碰到一個好姑娘,能夠接受他和他的兒子。
在那兒說那里就是我們這兒,鼠妹和7號,小敏的爸媽,譚家鑫一家,李月珍和27個死嬰,楊飛,李青,楊金彪,他們都在一個死無葬身之地里重逢,猶如重生,又獲得永生。
這本書有更深刻的感情,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打磨才能領會。
第七天讀后感 6
真的非常佩服余華的才華,用七天的故事敘寫了一本書。語言也是像往常的風格一樣,平素但又有力量。讀余華的書真的能夠了解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人情事故,懂很多的痛苦和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
《第七天》這本書也有很多的不同點在于講一個死者因為沒有墓地等問題重游故地,回憶起很多的以前的時光。因為看到前妻死亡的消息,所以在火災中沒有逃出來。回憶起她的前妻,父親,鄰居,親生父母親等等一切與他相關的人事。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切都太有緣分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相遇的人,在死后的日子里能夠相遇,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那么幸運。楊飛死前不能找到自己的父親,死后通過種種人的介紹,尋找,最終找到自己的父親;楊飛死前沒有見到李青,死后在尋找回憶的路上,來到他們共同生活的地方見到了李青等等有緣分的事情。這所以的一切都是像命運安排那樣的.隨其自然。
我想我能夠明白余華寫這本書的寓意,從這些死的人看出社會的動蕩不安,人們的死亡都很委屈,但是這是無法改變的命運。金錢和權力是多么的重要無論是在現實的生活還是在死后的生活。有錢死后可以有更好的歸宿,不怕尸體被腐爛,不怕靈魂沒有歸宿。雖然沒有錢死后生活的條件也沒有很差,但是隨時間的流逝,尸體日月腐爛,最終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最終的歸宿。
一切的一切都是緣分,希望能夠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生活,享受身邊的愛,但同時不要怕給予別人你的愛。
第七天讀后感 7
內容簡介:“濃霧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第七天》選擇一個剛剛去世的死者“我”(即楊飛)作為第一人稱敘事者,由“我”講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則蟬蛻給與“我”相關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
主人公楊飛是主環,這一主環分別連套一些不同的次環,次環又連套次次環,從而形成多重連環式結構模式。分別是楊飛——李青——李青的后夫,楊飛——楊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楊飛——楊金彪——養父兄弟姊妹,楊飛——鼠妹與伍超——肖慶,楊飛——李月珍夫婦——楊金彪,楊飛——李月珍夫婦——二十七個嬰兒等均構成一個個三連環結構。三連環結構涉及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所謂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是指由第一人稱敘事者“我”蟬蛻到下一個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敘事者的敘事方式。楊飛到“死無葬生之地”后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鄰居“鼠妹”,她認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鄰居肖慶,肖慶為大家帶來了“鼠妹”的男朋友伍超在陽界的消息。于是,故事的講述者就由楊飛蟬蛻到“肖慶”,然后“肖慶”以第一人稱為大家講述“鼠妹”到“死無葬生之地”后大家所不知道的關于伍超的故事。
第七天讀后感 8
一個人死后的七天里,就像重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一般,每個曾在生命里出現的人像是設計好一般一個個陸續登場,一個人的社交圈子也不過就是個小社會,不論在哪個社會里,生前或者死后,貧富的差距、小人物的心酸、現實的殘酷都是會存在的,然而結局告訴了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地方,那兒沒有貧富貴賤,沒有悲傷疼痛,沒有仇與恨,人人生活的如同在世外桃源一般,但人人也死而平等,那個地方叫——死無葬身之地。
看到結局反而會輕笑出聲,這該是一種什么樣的諷刺?幽默?反諷?細想起來怎么會覺得無比正確呢?余華的文字很寫實,在我看來有些文字可以說是流水賬也不為過,但就是這些描述一個個故事的流水賬,反而更會有一種:“啊對啊我們身邊就是有這種現象啊”的強烈同感,文中的許多情節是作者虛構的,但銜接的也挺自然,在多個諷刺現實的故事中,反而那些暖心的情節更能引人注目,如楊飛的`養父為了撫養他終生未娶卻因為有過一次想要拋棄他的念頭一生心里愧疚;鼠妹和伍超這對情侶一起吃苦打拼好幾年不離不棄,結局卻令人唏噓,鼠妹自殺伍超錯過了見她的機會,而在伍超死了來找鼠妹的那一天鼠妹去往墓地火化安息了,兩人一直在生與死的邊界擦肩而過。
書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從小視角去看這個社會能看到更多的黑暗面,故事的主人公們大部分都是本本分分生活的小市民,不論是偶然的正義挺身還是想維護自身的利益都沒落得個好下場。這個故事往小了說有親情、愛情、友情的生活情感,往大了說也有社會現實、生存與死亡的深刻思想,而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沒墓地的得到永生,到底哪個更好呢?
第七天讀后感 9
又讀完了一本余華的作品,在讀余華的作品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憋著一口氣,不敢放松。每讀幾頁都要沒有目的地站起來走動一會兒,可能是書里的內容顯得壓抑,需要緩一緩才能繼續。余華的作品體量不大,讀得快一點,一個下午就能讀完一個故事。
讀完了《第七天》,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第二天講了一個愛情。很佩服余華的細膩,將楊飛這樣的人寫得這么真實,文字的力量真是偉大。自卑就像一條看不見的尾巴,明明看不見,卻怎么也擺脫不掉。第三天講了一個親情,楊金彪是個好人,楊飛遇到楊金彪很幸運。我認為這兩天是全書中最精彩的'兩天,字字句句都值得反復體味。
書中還提了一些很敏感的話題,“市長蹊蹺的死因”、“強拆事件”、“領導檢查不到的柏油馬路”、“公安的、消防的、衛生的、工商的、稅務的”、“醫療垃圾事件”、“李月珍死亡真相”、“計劃生育是國策”等等中國人心照不宣的事情。
每次都很慶幸自己花了幾個小時讀了一個很好的故事,之前看過一句話,“生活這么累,為什么還要讀書,因為我們還有理想!痹降竭@個年紀,越覺得理想遙遠。學生時代談過的那些理想,被我們選擇性地遺忘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崩硐牒同F實共同組成了一個沙漏,理想占一頭,現實占一頭,中間的細沙是我們。隨著成長,我們慢慢地向著現實靠攏,一點一點。這么比喻似乎又不太貼切,因為在生活中談理想往往意味著夸夸其談,空談誤國;現實才是實踐,實干才能興邦。
夸夸其談的理想讓理想不是理想了,值錢的現實讓現實成為了現實。人人都開始談錢了,還談什么理想,理想又不值錢。
第七天讀后感 10
這是一個比《活著》更艱難的故事,一個比《兄弟》更絕望的故事。書的內容看似很荒誕:主人公是一個死去叫楊飛的靈魂在七天里的見聞和回憶。這本書講述一個人死后七天的經歷。
《第七天》仍然是小人物的故事,溫馨又揪心的愛情,分等級的殯儀館,養父子感人至深的親情,劉梅等鼠族的辛酸,冤假錯案楊飛的這些經歷在就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周圍最常見的人或事,還有每天被新聞包裹的世界和那些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余華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穿梭于生和死這兩個極致的世界,批判審視著現實,給讀者最殘酷和最溫暖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痘钪肥前耸甏篙厒兊纳睿恰兜谄咛臁肪褪沁@個年代正在奮斗著的一代人的世界。楊飛等人是這個時代最具代表的面孔,與世無爭隨遇而安,兢兢業業買房結婚然后相濡以沫努力過著平凡人的生活
余華喜歡在絕望中給人留有希望,這本書也是。死去的世界里,有這樣一個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里走來走去。這就是死無葬生之地,在這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這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很這里人人死而平等。
用一周的時間讀完《第七天》,沒有欣喜,也沒有失望。余華是我很欣賞的作家,我對《活著》讀了許多遍。在七天里,我看到余華對這個社會的憤怒和無奈,看到文字的張力,看到了余華的荒誕和絕望。一個幽靈告訴你他的的故事。一個幽靈和許多幽靈在游蕩,因為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第七天讀后感 11
當我們還在嘲笑中國現代文學的作者在制度的壓制下殘缺的靈魂只能寫出膚淺的文字,當所謂的世界享譽的作家也只敢觸碰文革的題材點到即止時,余華的《第七天》對我們當下的社會顯現出了更大的力量的抨擊,這種批判的聲音或許更有意義。
很顯然,余華專心的搜集了起碼7年左右的社會的黑暗面的新聞,比如強拆,比如移民,比如刑訊逼供,比如媒體的不公報道,比如官方的不作為和很不作為,比如上訪……等等,近些年發生過的能在網絡上掀起批判的新聞基本在書里都能找到影子。魔法現實主義的手法讓讀者輕易的代入了角色,重新回顧了過去的社會進展,然后捫心自問,此時此刻,當下,社會進步了嗎?
如果說余華的《活著》講述的.30年前的社會,那么《第七天》便是當今社會的沒有靈魂的體制下的新版《活著》,《第七天》以死后靈魂的視角快速的掃描出這個世界,這個活著時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連幸福都顯得可悲的世界,卻在死后,有墓地的靈魂可以安息,沒有墓地的靈魂也有一片青山流水的伊甸園,看完不得不感慨這真是絕佳的諷刺。
但是,真正震撼的恐怖是,我們這些讀者,我們都還活在和書中描述絕無出入的社會里,想到這,不禁讓人顫栗。
如果可以,我會很高興慶祝這個社會的頭七,也很希望,創世紀的第七天從書里死人的世界里來到活著的人間。
盡管,余華還僅僅是點到即止,但是,很明顯,能讓人感覺到他盡力了,一個作家的盡力,這種盡力,是一種歇斯底里的,迫切的,要求社會進步的吶喊。
【第七天讀后感】相關文章:
余華《第七天》經典語錄10-21
第七天讀書心得11-07
關于第七天讀書心得12-08
第七天讀書心得最新10-21
第七天軍訓心得體會03-03
軍訓心得體會第七天10-09
第七天軍訓心得體會12-14
第七天讀書心得怎么寫10-20
軍訓第七天心得體會07-04
軍訓第七天的優秀軍訓心得體會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