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

        時間:2020-07-21 13:54:15 讀后感1500字 我要投稿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

          范文一

          滾滾紅塵,攜著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后一抹余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紅樓夢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

          早在兩百多年前,此書一出就驚動了當時的社會高層。一邊是燒書,一邊是捧書,一邊是“風情旖旎”的奇情書。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盡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凈,最終,紅玫瑰變成了墻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于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圣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盡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并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臺,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于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并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于明白他的斗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后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閑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后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于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后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后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后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范文二

          于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蕩的年輕生命,流淌著太多矛盾和復雜。對此,人們可以作出很多評判——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斗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說于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采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于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雖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廁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么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是困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惑著我們的于連。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當中。他為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責任”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一次次地發跡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飛黃騰達,他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為此,他制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虛偽手段,他超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他畢竟是個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深深自責。因此,他的計劃總會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我們不難發現于連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并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態,僅僅是感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著緊接著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這些所謂的幸福僅僅是表象而已,于連為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當他以為德.萊納夫人的一封信斷送了他的幸福時,他想到了報復,最終被投進了監獄。在獄中反而使他從社會的束縛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偽裝和面具,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質的幸福。他放棄了逃跑和上訴,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對死亡。

          對于于連的愛情,我們同樣懷著強烈的興趣。因為于連的成功幸福既而毀滅都與他的愛情緊密聯系著的。他的兩個戀人——德.萊納夫人和瑪蒂爾德伴著短暫而奮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別來看看于連與兩個戀人的戀情。于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于于連對她的誘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謂的“責任”,這是一種對貴族老爺的報復,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是德.萊納夫人的善良、淳樸、溫柔深深地打動了于連。一段時間,他瘋狂地愛上了德.萊納夫人。可惜這顆愛心又很快被種種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復燃,爆發。

          而于連和瑪蒂爾德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征服和反征服的關系,誰征服了對方,就會讓對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瑪蒂爾德出身豪門貴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這些都吸引著于連。而瑪蒂爾德對于于連的愛情更多地緣于于連在她驕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顧。(自然也包括于連的英俊、才學)。這在于連接受科拉索夫親王的建議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現得猶為突出。可以說是嫉妒和寂寞使瑪蒂爾德瘋狂地愛上了于連。

          最終于連還是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而拒絕了瑪蒂爾德。這多少讓人要為后者鳴不平,畢竟她置自己的名譽而不顧,畢竟他不顧一切地為于連的獲釋而奔走。但這種愛卻不是自然的流露。而于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卻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于連會感到自由平等和獨立。這也是司湯達本人所說的“頭腦的愛情”和“心靈的愛情”之別吧。于連的取舍正是司湯達本人的取舍。

          同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司湯達在寫完《紅與黑》后認為在五十年后才會有讀者。他盼望著讀者能解其中味,并聲稱他的作品是獻給少數幸福的人的。在寫完了這點小體會后,回過頭來,我不禁又問自己,我是那少數幸福的人嗎?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相關文章:

        勵志名著的讀后感150007-25

        勵志名著的讀后感150007-17

        勵志名著讀后感150007-16

        名著《家》的讀后感1500字08-24

        教育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07-26

        關于勵志名著的讀后感150007-24

        教育名著讀后感1500字07-26

        名著《簡愛》讀后感1500字05-09

        名著《活著》讀后感1500字10-14

        名著的讀后感700字左右07-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

                范文一

                滾滾紅塵,攜著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后一抹余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紅樓夢

              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左右

                早在兩百多年前,此書一出就驚動了當時的社會高層。一邊是燒書,一邊是捧書,一邊是“風情旖旎”的奇情書。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盡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于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著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凈,最終,紅玫瑰變成了墻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著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于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著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圣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盡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著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癡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說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說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并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么說,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臺,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于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并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于明白他的斗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著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著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后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說閑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著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后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于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著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后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后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后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范文二

                于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蕩的年輕生命,流淌著太多矛盾和復雜。對此,人們可以作出很多評判——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斗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說于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采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于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雖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廁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么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是困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惑著我們的于連。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當中。他為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責任”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一次次地發跡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飛黃騰達,他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為此,他制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虛偽手段,他超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他畢竟是個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深深自責。因此,他的計劃總會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我們不難發現于連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并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態,僅僅是感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后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著緊接著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這些所謂的幸福僅僅是表象而已,于連為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當他以為德.萊納夫人的一封信斷送了他的幸福時,他想到了報復,最終被投進了監獄。在獄中反而使他從社會的束縛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偽裝和面具,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質的幸福。他放棄了逃跑和上訴,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對死亡。

                對于于連的愛情,我們同樣懷著強烈的興趣。因為于連的成功幸福既而毀滅都與他的愛情緊密聯系著的。他的兩個戀人——德.萊納夫人和瑪蒂爾德伴著短暫而奮斗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別來看看于連與兩個戀人的戀情。于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于于連對她的誘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謂的“責任”,這是一種對貴族老爺的報復,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是德.萊納夫人的善良、淳樸、溫柔深深地打動了于連。一段時間,他瘋狂地愛上了德.萊納夫人。可惜這顆愛心又很快被種種野心占有了,直至最后才又復燃,爆發。

                而于連和瑪蒂爾德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征服和反征服的關系,誰征服了對方,就會讓對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瑪蒂爾德出身豪門貴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這些都吸引著于連。而瑪蒂爾德對于于連的愛情更多地緣于于連在她驕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顧。(自然也包括于連的英俊、才學)。這在于連接受科拉索夫親王的建議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現得猶為突出。可以說是嫉妒和寂寞使瑪蒂爾德瘋狂地愛上了于連。

                最終于連還是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而拒絕了瑪蒂爾德。這多少讓人要為后者鳴不平,畢竟她置自己的名譽而不顧,畢竟他不顧一切地為于連的獲釋而奔走。但這種愛卻不是自然的流露。而于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卻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于連會感到自由平等和獨立。這也是司湯達本人所說的“頭腦的愛情”和“心靈的愛情”之別吧。于連的取舍正是司湯達本人的取舍。

                同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司湯達在寫完《紅與黑》后認為在五十年后才會有讀者。他盼望著讀者能解其中味,并聲稱他的作品是獻給少數幸福的人的。在寫完了這點小體會后,回過頭來,我不禁又問自己,我是那少數幸福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