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通用3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么的東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里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復,就這樣借著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筑,那些奢華的象征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筑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復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筑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臟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云,那陰云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里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墒悄悴荒,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只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于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墒牵@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臟的環境里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后,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么的熱烈,那么的誠摯,可是,一個是占有,一個是奉獻,已占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么時候,什么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向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贊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臟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蕩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么辦?、
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對這本書,所以讓我們盡情暢想吧。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于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逗啇邸匪宫F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3
自從拿到《睿智的父母之愛》這本書,它一直放在我的床頭。對于剛剛成為母親的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認真地去研讀。其中提到了要保護好孩子純真的心靈。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會使這個世界如此精彩。保護純真的心靈應該比教授知識更為重要。
記得我剛走進學校的幾年里,經常遇到課堂混亂,學生不聽話,甚至故意與老師做對這種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著,要樹立自己的威信,絕不能給他們好顏色,那樣自己還怎么上課?于是,發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現得最多的動作。課堂上有人不專心我會怒氣沖沖,在課堂上大聲呵斥犯錯的學生;沒完成作業我會勃然大怒,嚴厲地批評他們,還滿懷希望地認為這樣做會在全班起到震懾作用,讓學生們上課都不敢開小差,認真聽講,作業按要求一絲不茍地完成。課間或放學遇到學生們,也是與他們一板一眼,一副公式化的口氣,絕不露任何笑臉,生怕給他們幾分顏色就開染坊了。
有一天,班上的英語課代表來匯報幾個沒交課堂作業的學生,我聽了氣又來了,課堂作業只是幾個單詞的抄寫2遍,這么少都不完成,太過分了。我讓組長將沒寫作業的學生都叫到辦公室,不問緣由,一頓劈頭蓋臉地責備過去,他們幾個畏畏縮縮的,低著頭。隨后,我讓他們立即在辦公室里補好作業,有個學生打開文具盒幾下都打不開,我的不耐到了極點,這么不想寫作業,剛想再狠狠罵過去,卻發現他拿筆的手正在不住地抖著。我很奇怪,拍拍他,他猛地抬起頭,猶如一只受驚的小鹿,惶惶不安地眼神看著我。那一刻,我突然在桌上的鏡子里看到了張牙舞爪的自己,一雙噴火的眼睛,漲紅的臉,猶如一只怒火中燒的獅子,真覺得陌生。隨后幾天無意中看到了學生寫的日記:我真怕上戴老師的課,一看到她我好緊張。讓我回答問題,我站起來一緊張一句也說不出來了。
坐在辦公桌前,看著孩子們依舊有不符合我的要求的作業,我陷入了沉思: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許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應該經;仡欁约阂酝慕逃龤v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個遺憾,刺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該遺忘的角落!忽然想起當年看的那部張藝謀導演的一個都不能少,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魏敏芝,只因老師離去前交代過這些孩子一個也不能少這樣一句話就能如此堅定執著地尋回每一位輟學的孩子,這種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老師學習的,我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讓陽光遍撒每個被遺忘的角落。
每當要發火的時候,腦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現那天鏡子里看見的自己。有時我覺得愧疚,后悔當時嚇著了那些孩子;有時又覺得可笑,奇怪自己當時怎么會發那么大的火?現在回想起來,實在覺得自己做得不妥,當時可能為了維護那么一點尊嚴,可能是為了挽回那么一點面子,總而言之,只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老師,我是不可侵犯的。在與孩子一次次磨合的過程中,我慢慢學習著寬容,學習著理解。學生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們真心一點,平等一點,賞識一點,他們就會心滿意足,言聽計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努力地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也努力著去用自身的行動,去影響他們。
孩子們對老師是寬容的,只要你對他們付出過愛心,那么你曾經對他們的冷言冷語,暴跳如雷,他們都可以原諒。他們崇拜你、愛你。記得于丹老師說過的,圣賢孔子門生三千,最后出名的只有72人,蕓蕓眾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可能他們經常無法克制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一定有輝煌的未來,可是誰說一個平凡的人就比誰低人一等呢?
教育就是一種心靈的喚醒,同時也要保護好那一顆顆純潔的水晶心靈。孩子的心靈是純潔而美麗的,如水晶;孩子的心靈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們老師欣賞著他們水晶般的心靈;更要保護著他們玻璃一樣易碎的自尊。喚醒人性,親近善良,遠離無知,拒絕邪惡,讓陽光遍撒每個被遺忘的角落!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4
最近這個周末,讀了日本的渡邊淳一的《鈍感力》,之所以會讀這本書其實還是因為抖音。書也就160頁左右,很快就讀完了,其中有一些收獲,記錄一下。
我們的社會是靠人與人的關系來維系的。不管你有多么聰明,學習多么優秀,如果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的話,就會處處碰壁。人際關系包括領導和下屬的關系、夫妻之間的關系、朋友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中,每一種都需要鈍感力,而鈍感力的反義詞是敏感。
就上下級關系而言,被領導罵了之后,如果一直糾結于領導的不好的話,可能第二天第三天上班都沒啥精神,更不要說把之后的事情做好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鈍感力,簡單的說就是不要把事情全放心里,原因有兩個:
1、太放心里了,壓力會很大,對健康不利。
2、太放心里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放心里的應該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工作中的這些不順心的事情。
就個人發展而言,假如你是一個小有所成的作家,你最近發到編輯部的文章都被退回了,而且評論不太好。這個時候,你應該怎么想呢。如果你太敏感了,就很容易否定自己,最后你可能會放棄作家這個職業,甚至放棄自己。但是如果你能有鈍感力,你不那么在乎,你繼續原有的創作激情,最壞的情況就是你大器晚成。
我們曾經聽到一些雞湯,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成功只是結果,而我們關注的不應該只是結果,應該是整個過程。這句話沒問題,很正確,但是有些時候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為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而怎樣才能更容易實現這句話呢,很簡單,勝利不那么敏感,失敗也不那么敏感,其實就是鈍感力。
關于夫妻關系,我們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另一半去某個地方玩了一趟,和平時有點不一樣,你就懷疑另一半有外遇,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間最禁不起折磨的就是懷疑了,就算另一半在外確實有點事情,我們也不應該那么敏感,可能婚姻關系也會很和諧的繼續下去,甚至另外一半自己認識到問題積極改正也可能。在婚姻方面,有時候難得糊涂是比較好的。
朋友關系呢,比如小A和你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出去玩,別人都叫了,就沒有叫你,如果你沒有鈍感力,你就會有小A可能已經把你拉到黑了之類的想法,但也許小A只是和他們一起出去看了一個畫展而已,而沒叫你是因為你不喜歡畫展。有一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好像也表明了鈍感力的力量。
既然鈍感力這么好,那么怎么樣才能變得鈍感呢?我們需要一種“得寸進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投稿的作品被退回了,你覺得有點傷心,這個時候,你同學和你說了一句“你挺有才能的呀,繼續就是了”,那么你就忘記之前的退稿的事情,繼續興高采烈的繼續開始新的創作了,這就是“得寸進尺、得意忘形”的真正含義,相當于是“給點陽光就燦爛”。
人能否成功,不止取決于才能的有無,而在于究竟能把人的才能發掘和引導出來多少,社會上所謂的有才能的人,都有一個適當的時期,用適當的方法將其才能發掘、引導出來的人。相反,人們口中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大多只是由于其潛在的才能沒有在適當的時機被發掘和引導出來。
同樣的思路依然適用于夫妻關系,只要另一半什么時候悉心照料過自己,就記著好的,不要要求過高,畢竟自己也做不了那么好,人首先都需要為自己而活。朋友之間也一樣,只要朋友什么時候偶爾關心一下你,你就可以把這個關心無限擴大,誰沒有忙的時候呀,誰都有自己的煩惱需要解決。
其實鈍感力不僅僅在與人交往時有體現,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胃比較鈍感的人,不容易食物中毒;對溫度鈍感的人,季節變化不容易感冒;皮膚鈍感的人,摔了好得快。再比如,女性是比男性更鈍感的生物,如果女性失血1/3不是那么容易死的,但是男性失血1/3則很容易掛,因為女性每個月都要大量失血。
有些人天生就是鈍感的,有些人則天生比較敏感,并不是敏感不好,敏感也有敏感的好處。但我們需要的是,在需要敏感的時候能敏感,在需要鈍感的時候我們能鈍感。而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擁有了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5
《竊讀記》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的事,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人群中或者貼在一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來的時候,她才依依不舍地離開。有時還會為了看完一本書而跑幾家書店。她這種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讀書的渴望真令人感動。
文章里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仔細想想,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含義。老師告訴我們,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對我們來說,書籍和糧食同樣重要,因為書籍就是我們的精神糧食,它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梢,讀書是多么重要啊!
現在,雖然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讀書,但是卻有些同學不愛讀書。想一想從前,作者要讀一本書有多困難啊,我們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弊x書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我讀了竊讀記后,很受啟發。
本文講了一個作家林海音,因為家里買不起書,就天天到書店偷偷讀書,這種精神令我敬佩,我也有很多感想。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和作者相似。
我也很喜歡讀書,一閑下來,就知道看書,媽媽經常叮囑我要看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可我就是不聽,我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有一次中午放學,我一直在看書,連飯都顧不上吃,看了很長時間后,我想睡午覺,看了一下表,哎呀!不好了,要遲到了,我拔腿就往學校跑。哎,跑到學校時,已經開始上課了,雖然老師說我第一次遲到原諒了我,但我心里還是不好受。唉,誰讓我愛看書呢?不過,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我又長了很多知識。
還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書店,媽媽和我是下午去的,三點十三分到了書店,一排排各式各樣的書,把我迷住了,我像一個饑餓的人,坐在一大堆面包里,貪婪地讀著。我漫步在書的海洋里,靜靜的享受著。一本,兩本,三本……直到讀了十幾本,我正看的津津有味,書店的阿姨卻說她們要下班了,我沒聽見,阿姨推了我一下,我才回過神來,急忙跑出書店,呀!媽媽已經等了我好久了,我回到家,已經七點四十了。
我很喜歡讀書。這篇《竊讀記》給我的啟發是:課文中主要講了放學后作者林海英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件事中作者的許多言行、心理狀態都描寫得非常詳細。如:“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焙汀拔铱邕M店門,暗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等等的句子,都表現出了作者愛看書的特點。作者借雨天讀書的借口可以讓她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里待下去。這都生動地表現了“竊讀”后的獨特知感受與復雜的滋味,突出了作者對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我也要學習作者這種愛書的精神,用無窮的知識來豐富我的課外活動,多看些課外書,就能多寫一些好作文,就能積累更多的好詞佳句,就能豐富我的知識。讀了《竊讀記》這篇課文之后,我感到與作者相比我很慚愧。
作者每天都去書店里看書,她很快樂也很害怕被店員發現,每次都是提心吊膽的。作者每次讀完書之后,精神之田得到了豐收的喜悅,雖然腿站得很累,可心靈也得到了成長。
作者對書的渴望是強烈的,見到一本好書,就像一匹餓狼見到一塊肥肉一樣,貪婪的讀著。把我和作者相比,我是無比慚愧。作者在沒有錢買書的情況下偷偷的進到書店去看書。而我家有一柜子的書,買了之后,隨便翻翻就散了,跟裝飾品一樣,鎖在柜子里,不讀。與作者相比,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我以后也要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6
關于《西游記》的主題,總的來說,作者是通過對西天取經的前因后果及過程的敘述來揭露并批判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現實生活。又鑒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和背景,使文章的主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小說中,最為突出的優點是作者敢于把他平日在社會上所見所聞的一些黑暗的封建社會現實,通過這部神話小說中反映出來,并進行辛辣的諷刺和嚴厲的批判。而對此的揭露和批判,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對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昏庸兇暴進行批判。如在第四十四回中,車遲國王因寵信三個妖道,殘酷壓迫國內的和尚。國王還御筆親題到:若有官職的,拿一個和尚,高升三級;無官職的,拿一個和尚,就賞白銀五十兩。這其實是作者斥罵當朝皇帝明世宗崇奉道教的昏庸無道。又如比丘國,國王因好色過度貪歡,導致精神疲倦,命在須叟,卻聽信國丈的讒言,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湯服藥,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更有第八十四回中,滅法國國王,曾因僧謗了他,所以許天愿要殺一萬和尚做圓滿。此等,恰恰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如實的寫照。
第二,是反映人民社會的惡勢力。西天取經路上的許多天然險阻,及妖魔鬼怪正象征封建社會惡貫滿盈的地方官吏及土豪劣紳。在三十三回中,平頂山金角、銀角大王兩妖魔,倚神通廣大,法術高強把山神、土地喚為奴仆,替他輪流當值。正像地方的土豪劣紳自倚財雄勢大,連官府衙門也受制于他們。而第四十回紅孩兒把土地、山神弄得少香沒紙,血食全無,一個個衣不蔽身,食不充口。充分顯示出社會惡勢力蠻橫兇殘本性。
第三.中央統治階級與地方社會惡勢力上下勾結在小說中也多有體現。在三十一回孫悟空上斗牛宮追拿黃袍怪,得知此怪是天上二十八宿中奎木狼下界,后欲除妖,卻遭眾神勸阻,最后由玉帝從輕發落。更有比丘國丈是南極仙翁坐騎,當孫悟空正要打殺之際,南極仙翁出面制止,再由自己收服。在《西游記》中許多害人妖魔往往與神仙、菩薩大有淵緣,每當孫悟空除妖之際,卻總有主人出現以收服為名,行袒護之實。這里寫的神魔關系,深刻反映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上下勾結,并且慫恿幫兇爪牙壓迫人民的社會狀況。
第四,是對宗教的嘲弄和諷刺。尤其是對道教。如在四十四回中,孫悟空兄弟三人在三清殿上偷食貢品,把道教中至高無上的三清神像推倒在地,孫悟空還讓八戒把神像丟在所謂五谷輪回的毛坑里去。平時受萬人香火,并保佑萬民的神仙,在自己的貢品被偷吃,自己的神像被丟進毛坑,也不能自顧,是多么的可笑!
以上是主題的進步性,下面看一下這部名著的消極之處。
第一,作者雖然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但他并沒有推翻封建社會的意念。在他眼中,社會腐敗黑暗是昏君當朝,讒臣當道所致。而封建制度是合理的,若有明君主持,賢臣輔助,便會國運昌攏作者把西游記發生時間定在唐朝初年貞觀之治時期,就有此意。文中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又有魏征這樣的忠義之士輔助,自然天下太平,社會欣欣向榮。這便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社會。再加第七回中,孫悟空對如來佛祖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表明作者最為激進的想法只是要把腐敗的王朝推翻,再建立另一個理想中的封建王朝,但始終跳不出封建社會的圈子。
第二,作者雖有嘲諷宗教之意,但他卻不否認宗教。如在四十七回,孫悟空曾對車遲國國王說: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還有,作者在文中也或多或少宣揚了因果報應。如第七十一回,觀音提到:朱紫國國王因幼年時射傷西方佛母孔雀所生二子,就教他拆鳳三年,身耽啾疾。再有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候因將朝貢玉帝的貢品推倒喂狗,故鳳仙郡遭遇三年干旱之苦。表明作者對宗教是有一定程度的信奉的。
這些方面,均是主題局限之處。
經上所述,《西游記》之中所蘊含主題有積極進步的地方,亦有消極局限的之處。但作為一部古典文學作品,其主要傾向是好的。因為它能正確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更敢于去批判。對現在的社會也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說《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古典文學名著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7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堪稱“萬世師表”,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留下了教育理論巨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教育家;他懷抱崇高理想,要通過教育“救國,造過,建國”;他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是一位杰出的愛國社會活動家;他胸懷博愛,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實踐著他的人生夢想;他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心地善良,真心實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位巨人身上,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感人力量激勵人們無私無畏奮發向上的偉大精神。他就是陶行知先生!
在細細閱讀了陶行知的故事后,自己被陶先生坎坷、偉大的一生深深感動,更被他身上的那些崇高精神所凝聚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一、以他“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抱負引導我們樹立遠大理想
陶行知出身于平民家庭,從小深知窮人吃不飽,上不了學的痛苦,便立志“要使全國人都受到教育”。他在美國完成學習任務后,老師要他留下來繼續深造,但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毅然回國。經過幾年的教育實踐,他的人生價值觀更明確了,他在《自勉并勉同志》的詩中說:“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做一大事而去”。這一大事就是建設獨立、富強、民主的祖國。他深深知道,舊中國最大多數是農民,最窮困,最需要文化的也是農民。所以,他發表了《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下定決心,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他的目標是叫中國一個個鄉村都有新的生命。這是多么偉大的壯舉,多么遠大的抱負!于是,他放棄教授的優越生活,辭去大學校長的高位,脫去西裝穿上草鞋,率領同志在長江邊上,燕子磯旁的勞山上開辟了曉莊師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教育實踐活動,也開始實踐他的人生理想,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就在他病逝前不久,當時,國家內戰危機迫在眉睫,他身處逆境,但陶先生仍對中國前途抱著樂觀的態度,對自己的理想毫不動搖,仍要在上海創辦社會大學,函授大學,新聞大學……
態度決定一切,思想的高度決定了行為的高度,一個人有無理想是決定了他是否成就事業的前提。我們無法想象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會做出如何大的成就,而我們的陶先生不僅心中有著自己的抱負,并朝著自己的理想奮斗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陶先生那種抱定理想,矢志不渝,為著理想,鍥而不舍,為了理想追求一生的偉大形象是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的光輝典范。
二、以他“愛滿天下”的胸襟培養我們博愛情操
愛是一種情感,是一種奉獻,愛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度,愛又是一種巨大的力量,陶先生的“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是與他的普及教育理想,振興中華的抱負,與人類的解放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他這樣執著、堅定的為改革舊教育,發展人民教育而堅持不懈的工作,最本質的原因是在于他心里裝著人民,裝著祖國,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自己的“愛滿天下”這種偉大的胸襟,他把對人民、祖國的特殊感情表現在博愛之中。陶先生的愛是大公無私的愛,愛憎分明的愛,是真善美合一的愛。教育、引導我們不僅要愛自己,還要愛長輩,愛他人,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愛自己的集體,愛家庭,愛家鄉,愛和平……引導我們努力做一名有博愛精神的人。
三、以他“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境界培養我們誠信品格
陶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這句教人更律己的話道出他的做人之道。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學做真人的一生。他在青年時期,即滿腔熱情地投身反清辛亥革命,美國留學回來,即開始他的教育救國實踐,一心一意為改革傳統舊教育而不懈努力,“九一八”事變后,亡國之禍危在旦夕,他奮不顧身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抗戰勝利,他又冒著“第三槍”的危險,堅定不移地戰斗在愛國運動最前線。為了真理,為了和平,他置個人生死于度外,這是真人之舉。
總之,陶先生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是為了振興中華,為了苦難的舊中國人民為了探求中國教育新路子而赤膽忠心,百折不撓,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一生。他在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胸懷博愛的奮斗歷程中,書寫了自己愛國、愛民,無私奉獻、奮斗不息的壯美人生,也同樣折射出了他完美、高大的人格魅力。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8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羅·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后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后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
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那么,《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9
夕陽的余暉散落一地的碎金,我獨自走在幽深的小巷,腦海浮現那個朦朧細雨中透著丁香氣息的女子。纖細的倩影在淡雅的油紙傘下略顯憂郁,回旋曲折的旋律透著一絲淺淺的凄美。坐在庭院中讀一卷書簡,吟一闋傷詞,思一段往事。清淡茶香在唇齒間化開,苦澀伴著回甜。輕輕用手翻開這本帶有淡淡墨香的書——《紅樓夢》。
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有一群美麗的人兒。《紅樓夢》那個如紫色煙雨般的夢,將隨流水一般清清郁郁。華麗的背景,唯美的情節,終究殘碎成片,留下一個悄愴幽邃的結局;蛟S曹雪芹筆下的文字是淺淡的,但從中蘊含一種不可言狀的情感。只有真正懂《紅樓夢》的人才明白。感悟,品味,了解她,是一種享受。
或許他們的愛情是以凄美的結局終而落幕,紅坐淡然,心兒碎,夢似飛。還記得那片泛黃的紙上,賈寶玉與林黛玉讀《紅樓夢》那一幕。正值仲春,朵朵桃花映人紅。他們坐在一塊大石上,“一個閬苑奇葩,一個美玉無瑕”,專注手中的書。這時候幾片淡粉完整的桃瓣如蝴蝶飛落在書頁上。黛玉淡抹一笑凝視寶玉,兩人相視一笑。唯美的背后是一對苦命的戀人,或許只要這樣默默看著對方就足夠了!帮L吹過,葉兒落,誰人知我心,回首默凝千百回,只嘆過去煙飛散”在不經意間輕輕寫下這行字,送給他們,紀念這段凄美的愛情。生活就是這樣永遠沒有完美,抑是只有殘缺才值得回味。
清冷的窗旁,我在殘月對月下獨斟,不經意間多了幾份惆悵“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如絲久久縈繞在心頭。宣紙上一張張傾城絕世的笑顏,仿佛訴說一個個不同尋常的故事。金陵十二釵,各有各的風韻。是黛玉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淚!边是王熙鳳的“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曹老筆下的十二釵宛若鏡花水月的浮影,唯美得不似人間。他們個性鮮明,美麗動人;虻蜒,或文采斐然,或知書達理,或活潑可愛。紙扇后凝粉的容貌等著我去尋覓。夢回千轉,回首間,抓住的只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在讀的過程中,品味文中的境界。里面還有許多聰慧與美麗并存的丫環。如襲人,鴛鴦,晴雯等。但是畢竟出生卑賤,天生丫環命。就拿晴雯來說吧,一個忠心效主的丫頭,最終還不是落了個病死的下場。她們沒有自由,沒有自尊,甚至被糟踐,被遺忘。倘使她們像寶釵一樣,可能結局就不會“凄凄慘慘凄凄”了。這就是封建社會所謂的權貴與奴隸吧,但她們努力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古樸的紫檀小樓中,獨倚垂簾的女子,在杏花雨下靜撫古琴,氣質如蘭,道不盡久久纏綿思緒。流沙般的韶華,最終也將花顏老去。久久凝噎這些美麗聰慧并存的人兒。在櫻花散落的季節中,撫著粉白的花瓣獨自惋惜輕嘆“人生如夢,一樽還酻江月”。
我的夢散落在江南深深的雨巷中,泛一葉小舟,吟一段宋詞,再伴上那悠長連綿的笛聲。喜歡那個冰清如玉的“美人燈”林黛玉,“態生兩靨之態,嬌襲一身之滿。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她是曹老妙筆下一個多情傲世,蔑視世俗的奇女子。只有當桃花片片似煙散落時,誰有她素白裙,淡淚痕在花謝之地,憂然將桃花埋葬,她感嘆花的命運“你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你知是誰”卻不知是自己在葬悲。我欣賞她的清高,她的傲骨,她的淡雅。這樣一位女子,在茫茫人海中又何從尋覓。
除了黛玉,書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深深刻在我心中,是那個土里土氣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樸實無華。還是多情似水的賈寶玉,對林黛玉那份癡情不改。是精打細算的王熙鳳的聰明圓滑,還是知書達禮的薛寶釵的典雅大方。從賈府的興盛到衰敗反映那個年代的封建與腐敗。但它的價值不僅僅如此,還需深入了解;蛟S《紅樓夢》就是那紅塵煙雨里神秘的夢。令我們永遠為之神往。
終于,懷著一份復雜的心情輕輕合上書。這時,學到很多。當悠揚纏綿的笛聲再次響起時,我也釋懷了。讀一本好書,品一個人生。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0
第一次讀《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印象最深的就是主人公最終美滿的結為伉儷而令人羨慕的幸福結局?赡苣菚r候年紀小只覺得幸福就如此簡單。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加和年齡的增長,對這部世界名著也多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富裕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貧窮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之間的感情糾葛。達西是一位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銳利的單身貴族,擁有每年一萬磅的收入和與生具來的高貴身份,所以他一出場便給人一種傲慢,高高在上的感覺。而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村少女形象。她不懂得勾心斗角,不懂得如何區分真實或是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生。
家庭舞會上初次見面,達西傲慢的的表現讓伊麗莎白對他產生了偏見。之后兩個人的感情因為外界的現實和伊麗莎白的偏見曲折不斷。在經歷了很多風雨,達西終于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但當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后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伊麗莎白曾對達西說過:“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愿開口,除非我們會說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就是因為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礙,同時也是因為這才最后促成美滿的婚姻。當然,簡和賓利的愛情也是美好的,兩個人追求真愛的過程也是單純又令人向往的。
雖然,夏洛特嫁給柯林斯是因為自己是個“老姑娘”并且嫁給柯林斯可以有個歸宿,這種看似不幸福的結合卻真實地體現了當時以及現代很多女性對于婚姻的
另外一種看法和理解。直到如今都不缺乏這樣一類女性,她們在無法追尋愛情或追尋愛情無果后選擇理智地找一個可以依靠的另一半,或許很多人為這樣沒有愛情的婚姻感到可憐和無奈,或許更多人不敢甚至無法去想象這樣過一生會有多悲哀,又或許這樣的婚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婦女的可悲命運。但我寧愿相信并想象不管在太平盛世還是不安亂世,夏洛特能夠得到她想要的,她婚后的生活都能夠安穩和幸福。
而對于韋翰和莉迪亞,我是深深鄙視和唾棄這兩種人的。騙子韋翰滿嘴惡意的謊言,先是用自己的無恥讕言挑撥了伊麗莎白和達西之間的關系,加深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和憎惡。然后又厚顏無恥的用別人的錢舉行婚禮。和莉迪亞結婚后又常到城里尋歡作樂,無時無刻不露出了一副小人的嘴臉。莉迪亞的輕狂和愛慕虛榮也是一部分女性的真實寫照。書中的描寫或許還不夠讓讀者想象,電影里她回娘家秀戒指的場景,那夸張炫耀的表情和語言才讓人憎惡和惡心。莉迪婭的輕狂舉動會使貝爾特家庭蒙上羞恥的陰影,她對待感情的沖動和不理智也決定了她以后的生活,“情淡愛馳”。這樣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我想這樣的人他們的思想 是別人改變不了的,只能注定一輩子渾渾噩噩,寥寥此生。
《傲慢與偏見》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煉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升華的最佳表現。
對于愛情我還想說這世界上并不是每個人都像伊麗莎白那樣敢于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同時這個社會的風氣也逐漸變得浮躁和金錢化。但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敢于追求真正的幸福。
令人羨慕、認可的“幸!北澈,堆砌著的又是什么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我不想去想象,但我一直堅信但唯一永恒存在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就是:“又見小綠人”,這本書是作家金波老師寫的一篇長篇童話,《又見小綠人》是長篇童話《追蹤小綠人》的第二部,《又見小綠人》是由《追蹤小綠人》這本書的結尾懸念為開端,大家肯定看到這個《又見小綠人》的題目有問題要問吧?比如又見小綠人在什么時候?我也是這樣想的,看了這本書我心里的謎題就全都解開了。
《又見小綠人》分為二十八章,我覺得最好看的是第二十章“宮爺爺變成了爺爺樹”。
第二十章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天剛亮,小綠人都從家里出來了,小朋友從來沒有見過那么多小綠人,無論是年長還是年幼的都出來了,小曉出來就帶小朋友去宮爺爺種的樹那里,路上遇見了小朋友的爺爺和宮爺爺,宮爺爺見到小曉很高興:小曉,特別感謝你陪我種下我的一棵樹!小曉推辭說:“是您種的”他們走了沒多遠就看見在土坡上有一棵大大的紅楓樹,在這時我想:“這么大的紅楓樹難道要爬上去嗎?后來我又想紅楓樹和小綠人到底有什么聯系?繼續往下看吧”小曉把紅楓樹的事情告訴了我們,一年前,當宮爺爺成為剛小綠人時,發現了這棵樹,可是那時這棵樹已經奄奄一息了,是宮爺爺救了這棵樹,從此,宮爺爺每天都去幫大樹澆水。今天,宮爺爺要走了,宮爺爺靠近樹,抱著樹這時人樹合一,宮爺爺和這棵樹合成一體了!
看了這篇童話,我除了知道怎么寫好文章人物的表情,我還為文章里的小朋友感到高興,因為他最后也變成小綠人了,以后都可以和自己的伙伴小綠人玩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記得我有一次經歷,我一年級在放暑假的時候,到暑假快結束的一天,白天我想和人玩,可是沒有人陪我玩,我十分寂寞,很想晚上爸爸媽媽陪我玩,我于是等啊等,終于等到晚上了!可是它們都不會來吃飯,直到八點多才回來,在哪一段時間我真的很想跟同學一起玩,可是那個時侯是暑假。這件事情我之所以現在還記得,就是因為我那個時侯的心情實在是太銘記于我的心。
從變成小綠人的第二天開始,爺爺就對宮爺爺的手稿展開研究。爺爺盯著一桌子手稿,像個大教授,“我”也非常佩服他,因為“我”還沒看完一頁就暈了,何況那一共300多頁呢!爺爺為一句“一言為定”什么都愿意,他們倆老頭的歡笑聲不時在“我”耳邊回蕩。
爺爺與宮爺爺讓我明白了友誼的可貴,友誼是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籬笆三個樁”,友誼是買不到的,只有真誠的心才能交到朋友,朋友之間的歡笑聲不會斷。
爺爺夸小曉“后生可畏”,“我”可沒興趣搭腔,因為我正專心地看著滿地的“破爛廢品”呢!那些看不懂、猜不透的東西,讓“我”越看越有趣。“我”拿起一張畫在樺樹皮上的畫,“我”怎么也看不懂。最后爺爺做出決定:“去拜訪老一輩的小綠人!
小葉子翻出的這幅畫含義是什么,真想馬上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
大家找到了一位已經103歲的小綠人奶奶。老奶奶嚴肅的樣子讓“我”和小曉特別緊張。過了一會兒,氣氛才緩和下來,“我”才平靜下來。原來,老奶奶小時候把自己愛玩的游戲“傾聽”畫了下來,這張畫送給了宮爺爺,才引發這件事情。畫弄清楚后,大家一起走進花叢里傾聽……
老奶奶讓小葉子他們去靜靜地傾聽。讀到這兒,我好像身在大自然中,傾聽小草的呼喚,聞到花兒的芬芳;我仿佛在白云上玩耍,在藍天中遨游,身邊是自然的氣息,彩虹的光芒。這件事也讓我知道不是真誠地愛大自然的人就不能加入這場千聲萬籟、世間萬物匯聚的音樂晚會。
“傾聽小學”成立后,“我”卻要告別這里,“我”何時才能再見到小綠人……
又一次告別,迎來又一次寂寞。告別藍月亮小院,告別綠太陽莊園,告別七座橋,告別爺爺、小曉,還有小綠人家族,這一次告別,真有些舍不得,懷著這種心情,默默離開。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2
不是人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是老人與海給我們最大的啟示,而我們最需要的夜正式這種精神。
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征,勇于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里是條真正的鯊魚;于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著殊死搏斗,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斗,“大塊的魚肉”和后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后,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鯊魚忽然……”,老人最后是空著雙手,幸運地“凱旋”。我最初看“老人與!敝,只感嘆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征服了什么;依然還是這樣的感嘆,在9之后和之前,布什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制造問題,然后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后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后做什么,為什么要征服而不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后的他,開始思考征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里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里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占有,即使進行著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著手回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不過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轉載自百分網他說。他,一個堅強、不畏困難不怕失敗的人。他雖然屢受打擊,卻從未放棄過尋找希望的念頭。他雖然屢遭失敗,卻從未有灰心失望的時候。他雖然險些喪命卻在無畏中又一次點燃勝利的怒火。他就是海明威筆下的硬漢——桑提亞哥。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9年7月2日用獵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世界震驚。92年《老人與!穯柺,此后分別獲普策利獎及諾貝爾文學獎。他所塑造的硬漢形象也影響了歐美文學。
桑提亞哥是一個在海明威筆下生動形象的勾勒出的硬漢形象。桑提亞哥8天出海一無所獲,他的頑強與拼搏,迎來了第8天充滿希望的黎明,又迎來了第8天燦爛的陽光。第8天,老人出海,在茫茫大海中他的堅持終于得到回報: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
接下來的四天里,便是老人與大馬林魚的較量。烈日當空不怕,寒風刺骨不怕,缺水不怕。他用他的勇敢與堅強,戰勝了大馬林魚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大馬林魚被制服了,其中的一些描寫,生動的表現出了老人的堅強,永不言棄的精神:魚又兜了兩圈,還是老樣子——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圈他都覺得自己快要垮下了。我弄不懂但我還是要試一下,他又試了一下,等他把魚拉的轉過來,他感到自己要垮了,我還是要試一下,老人想,盡管他雙手已經軟弱無力,眼睛不好使,只看得見間歇的一起,他又試了一下,同樣的情形,我還要試一下,他又試了一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桑提亞哥,終于戰勝了大馬林魚,他敢于向失敗與死亡挑戰,是他戰勝了大馬林魚,同時也告訴我們,只要不氣餒,不放棄總有一天你會成功,李白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此也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就這樣一個硬漢形象,在海明威筆下活靈活現。他不僅告訴我們敢于向命運抗爭,向失敗和死亡挑戰,也告訴我們面對事情要堅持不懈,不甘失敗,當我們面對困難,應像文中所說“現在不是想缺少什么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么”
“面對困難要鎮靜,要有信心,而不是抱怨”。
《老人與!芬哺嬖V我們,人不抱希望是傻的,即使生活欺騙了我們也應樂觀對待。所以我對桑提亞哥和他的草魚,和正對生活失望,找不到方向的人送上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未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永遠的懷戀!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3
游記是古人常寫的文體,而且佳作頗多,大體是通過繪聲繪色的敘述游玩過程,給讀者帶來如同親歷般的感受。一個困難是,游歷過程很難窮形盡相;讀者的感受,也不甚真切。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里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方其搦管,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實而難巧也!边@些話有些難懂,不妨說得通俗一些:登山觀海,常令人情緒飛揚。寫作之前,文思泉涌;寫成之后,未必滿意。為什么呢?因為作者的構思可以翻新出奇,但語言的表達卻很難靈巧精美,這就是所謂詞不達意。記錄一次完整的經歷尚且如此,如果經歷本身就不盡如人意,要寫出有影響的游記作品,恐怕就更困難一些。王安石就曾經面對過這樣的困難。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33歲的王安石從舒州通判的任上辭職,在回家探親的時候,和朋友蕭君圭、王回以及自己的兩個弟弟,一起游玩了褒禪山,可是玩得很不盡興。在游歷后洞的時候,“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蓖醢彩八炫c之俱出了”。應該說,褒禪山之游,只能算是一次半途而廢的游歷。把這樣的經歷寫出來,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呢?王安石有些郁悶,所以他沒有動筆。三個月之后,在這一年的七月,他寫出《游褒禪山記》,這時,他已經不是在寫一篇單純的游記性的文章了,而是對“如何成功”在做理性的思考了。這確實有些小題大做,但這篇小題大做的文章,卻成為宋代游記獨出機杼的佳作,顯示了王安石與眾不同的情思和鞭辟入里的思辯能力。14年后,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他受詔入京,第二年,他著手變法,開始了為時15年的“政治游歷”。不幸的是,這次“政治游歷”也因有人反對而像當年游褒禪山一樣,半途而廢了。其中是否隱藏著一些宿命的玄機呢,也未可知。
筆者無意在這方面故弄玄虛,只想玩味一下王安石的行文之妙。我以為,《游褒禪山記》在寫作上至少可以給我們帶來兩個方面的啟示。
第一,平淡的素材,照樣可以提煉出深刻的主題;而提煉主題的過程,正是提高認識,升華思想的過程。寫文章的人,太需要這樣一個過程了。就王安石而言,舉著火把和朋友兄弟鉆了半截山洞,這實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果非要寫文章,無非是“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提醒自己不該盲從他人,一句話足矣。但是這樣的文章,畢竟只是一篇“懺悔錄”,沒有多少積極的意義。王安石是不會停留在這樣淺層次的思考上的。他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所以——“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明確了“至”與“志”的關系,即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墒,只有志向,還是不行的。“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矣!币觥爸痢彼枰硪粋重要因素——力。這個“力”,和“不隨以止”的恒心結合起來,就成為走向成功的“個人素質”;有了這些,也還不夠!坝兄九c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指出了外物幫助的重要。他的思考,可謂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所得的結論,放射著理性的光輝,令人嘆服。
第二,提煉主題,要找到事件與情理的契合點,找到升華文章主題的突破口。文章的主題體現的是作者的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作者,是寫不出動人心弦的文章的。清代學者沈德潛在《詩說醉語》中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指出了作家個人修養的重要。王安石既有政治抱負,又有文學修養,他渴望成功,擁有的卻是失敗的游歷, “不能至”就是事件和情理的契合點,就是升華文章主題的突破口。他用三個“不能至”,為“至”張本,揭示出走向成功所需要的四個條件:志、力、物與恒心。當這些條件都具備,卻沒有成功,“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如果把這些條件都用到了,仍然沒有成功,“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可謂立論嚴謹,無懈可擊。
一次不成功的游歷,引發了一個成功的思考;一次成功的思考,造就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我說王安石在年輕時候,就做好了成就大業的心理準備,應該不為過吧。 李大釗曾寫過一幅自勵的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把它用在王安石身上,我以為也能說得過去。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4
我從《陽光心態》中看到的是知足、感恩、樂觀開朗這樣一種心態,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它能讓人心境開闊,人際關系和諧,適應環境,力所能及改變環境,人格健康。具備陽光心態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謙和而不張揚,自信而又親和。我們講和諧,不僅要力求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注重人的內心和諧。人的內心和諧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高境界。吳維庫博士提出的塑造陽光心態的理論,正是引導人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營造知足、感恩、樂觀開朗的心理,樹立喜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通過個人內心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一把鑰匙。當今社會有種怪現象:我們的財富在增加,但滿意感在下降;我們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但是快樂越來越少;我們溝通的工具越來越多,但是深入的交流越來越少;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誠的朋友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大,里邊的人越來越少;精美的房子越來越多,破碎的家庭也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但我們的視野越來越窄;樓房越來越高,但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窄;我們渴望了解外星人,卻不想了解身邊的人;我們可以參與的活動越來越多,但是享受的快樂越來越少;我們的支出在增加,但我們的獲得在減少;我們的藥物在增加,但是我們的健康水平在下降;我們的收入在增加,但是我們的道德水準在下降;我們的自由在增加,但是我們的空間在減少……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麻煩和困擾:工作環境不稱心,事情處理不公平,經濟條件不寬裕,沒有能力自己購買住房,長期野外工作健康欠佳,期待中的事情落空,好心未得好報,先進評比沒有份,自己工作最辛苦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受冤枉挨批評等等。對這類事情,如能持積極心態,心里就會想得開,心胸也就會豁達,就能妥善對待、處理好這些事情,工作順利,心情舒暢。如果總是想不開,越想越氣,自控能力減退,情緒失去控制,言行也就出現反,F象。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出言不遜,開口傷人,打鬧一場,使你的人品大為降格,人際關系受損。更有甚者,干脆連工作也不想要了,提出辭職。事后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提出辭職,到頭來受傷害的還是自己,根本不值得。對此,我們不禁要問: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心態是我們調控人生的控制塔。心態的不同導致人生的不同,而且這種不同會有天壤之別。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成敗。心態是后天修煉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修煉我們的心態來成就我們的事業,改變我們的人生。心態出了問題,那就要調整好心態,好心情才能欣賞好風光。塑造健康的心態,塑造知足、感恩、樂觀開朗的陽光心態,就是要讓朋友們樹立積極的價值觀,獲得健康的人生,釋放強勁的影響力。你內心如果是一團火,就能釋放出光和熱;你內心如果是一塊冰,就是融化了也還是零度。要想溫暖別人,你內心要有熱;要想照亮別人,請先照亮自己;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內心。怎樣照亮內心?點亮一盞心燈,塑造陽光心態。良好的心態能夠很好地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組織,最后影響社會。
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與財富、相貌、地位、權利沒多大關系。幸福由思想和心態而決定,我們的心可以創造“快樂的天使”,也可以制造“陰險的魔鬼”。如果你把別人看成是陰險的魔鬼,你就生活在“悲哀”里;如果你把別人看成是快樂的天使,你就生活在“愉快”里。如果你能把別人變成丑陋的魔鬼,你就在制造“悲哀”;如果你能把別人變成快樂的天使,你就在制造“愉快”。
生活因為熱愛而豐富多彩,生命因為信心而瑰麗明快,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為你唱歌,小草為你起舞;如果你心情糟糕,你會發現綻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這叫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因為快樂的心態會像一縷溫暖的陽光驅散心里的陰云,陽光會鋪滿每個角落。
愿我們能帶著陽光心態,締造陽光般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5
《西游記》描繪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包括下定決心要取經的唐僧,能夠降魔驅魔的孫悟空,誠實、忠誠、默默無聞的沙僧,還有因犯錯被罰下界錯投豬胎,害怕死亡、喜歡吃喝睡覺的豬八戒。在這些角色中,我最羨慕孫悟空。因為他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可以變得像碗一樣粗,像繡花針一樣細。孫悟空可以換七十二次。他可以一個筋斗飛出天空。但我最欽佩的不是這個!孫悟空忠于唐僧。在陪唐僧取經的路上,他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消滅了許多妖魔鬼怪!
師徒四人向西方學習,堅忍不拔,值得我學習,一路上,他們翻過許多山,穿過許多樹林,打敗了許多小妖精。多么艱難的旅程啊!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這個想法,從來沒有過,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嗎?想到這里,我不禁低下頭,他們這么難,都活了下來,還有什么不能克服的?與我遇到的困難相比,那不是小菜一碟嗎?
《水滸傳》這本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壓迫,和水泊涼山的發展及其向朝廷投降,以及向朝廷投降后對天狐、汪清、方臘等地政治勢力的鎮壓,藝術地反映了梁山好漢起義在中國歷史上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熱情贊揚了起義英雄的起義及其社會理想,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一個“義”字包含太多的內容!端疂G傳》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是兄弟,他們為朋友赴湯蹈火,以“義”字為劍在四面八方。為人民結束暴力與和平,生與死,也只為“義”這個字,由此可見,這個字只有三個筆畫,但有時要用一生去寫。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讓座,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救人于危難之中。因為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甚至是改變人生的決心!
《紅樓夢》這本書小說以賈氏、史氏、王氏、薛氏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以賈寶玉、金陵十二釵為中心,描繪了善惡戀人的人性之美和悲劇。通過家庭悲劇、女兒悲劇和英雄的人生悲劇,揭示了封建制度最后的危機。我認為《紅樓夢》很感人。在我看來,賈家當時非常奢侈。賈家的祖母很有權勢,在她的家中很有分量。賈家所有人都必須聽她的。但她非常愛賈寶玉,視他為自己的掌上明珠。雖然賈母很愛賈寶玉,但我不太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有點憤世嫉俗,輕浮、固執和不可救藥,這些話可以用在他身上。當然,最后他也在離開林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來。我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雖然她喜歡哭,但她很有天賦,精通鋼琴、象棋、書法和繪畫。她和賈寶玉相處得很好,經常一起玩。他們是兒時的朋友,也是非常親密的朋友。我認為林黛玉是我最喜歡的角色,也是《紅樓夢》中最感人的角色。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近百年的歷史。它以戰爭為中心,講述了東漢末年各分離主義政權之間的混戰和魏、蜀、吳之間的政治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統一了這三個國家并建立了晉朝,它反映了三國時代各種社會斗爭和矛盾的轉變,總結了這個時代的巨大歷史變化,塑造了一批三國英雄。
在這三個國家中,我最欽佩的是關羽,他不僅擅長武術,而且性格也很好。他不僅在古代,而且在現代都是“忠誠”這個詞的真正代表。在與曹操的戰爭中,他假裝投降,因為他要救二嫂。事實上,他仍然想找到劉備,保護他的妻子。當他得到一只“赤兔”時,他立刻騎著“赤兔”再次找到劉備。當他在山腳下遇到二嫂時,他沒有忘記帶她回來。他確實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他投降漢朝時沒有投降曹操,舉著大刀到達丹,獨自騎了幾千里,斬殺了六個將軍的五個通道,后來在華容道解放了曹操。我認為他不僅是忠誠,而且是一種罕見而珍貴的忠誠。在現代,中國人都把關羽視為忠誠之神。
在這四大名著中,我們可以欣賞愛情、兄弟情誼、友誼。不同的情感通過作品得以充分表達。它們就像一部百科全書,讓我們能夠通過一個時代不同的人物塑造和特定的場景來欣賞生活的各個方面。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和我一起讀《水滸傳》,看三國,嘆紅樓,品味西游!這四部杰作代表了人性的四個層面——情感、競爭、利益和欲望。在生命的過程中,通過這些經歷,一個人可以到達自由和寧靜的終點。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6
這個星期我用了五天的時間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當我讀完這本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好書,我深有所感。《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小學生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生活狀況已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里面有許多作者的小伙伴,他們是可愛講道理的孩子雖然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殘疾,有的學習落后,但作者他從不計較,與他們玩得開心,學得快樂,并從開心和快樂中得到了教育,《愛的教育》這本書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卻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鐵匠,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許多感人事件,在我的心中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認為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稅鄣慕逃吩谠V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我,一個泛泛之輩,有許多朋友,但真正的好朋友屈指可數,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讀完《愛的教育》后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為什么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貧窮貴賤,更不能因為自己朋友的學習差了而認為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為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朋友困難是幫助自己的好朋友,這樣才算是好朋友。正如我們班的張晟他助人為樂,經常幫助同學,因此他有那么多的好朋友,我真感到羨慕。我要向他學習。
這本書還教育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毫不后悔用我寒假里的五天時間來讀完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令我收益匪淺,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7
這本書沒有那種高深的理論,而是關注現實,在對當代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教育科學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對比綜合上,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閱讀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期的教師,需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迎接這一轉變呢?我個人認為應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著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ㄒ唬┙處煈鹬貙W生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二)教師還要學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并不是放縱。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寫一份心理活動說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后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著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為愚蠢或傻瓜。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眾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只盯著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丑小鴨了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為給學生們的禮物,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有天才出現!耙磺袨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人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作為人,你是幸福的,作為教師,你是快樂的,作為你的學生,他們的生命也會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于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斷代的歷史小說。
四大名著,每部都是精品:《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端疂G傳》以其酷自由、富于反抗斗爭的民主思想和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讓人十分的喜。而《西游記》更是出名,它不僅有文字書的形式、連環畫的形式,還拍了動畫片、連續劇。但我的最愛卻是。就連平時玩的電腦游戲也是以三國為背景的。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依據陳壽的《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這使得本來只有高級知識分子才讀得懂的史書,變得幾乎連半文盲式的一般人都可以看下去。
《三國演義》是小說,它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作者在此書中加了許多虛構的情節,是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梢娮髡咴谶@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
現在來說說《三國演義》的人物,這也正是此書的一大成功,它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云、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它的人物描寫十分清楚,忠就忠得義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無比,讀者一翻開書就見到每一個人物立場分明,愛憎清楚。我讀《三國》,全站在劉備的蜀漢一方,其實作者的觀點同我一樣,只不過我支持蜀漢是因為劉備手下的將領,而作者卻有自己的立場,那就是“天下者,漢家之天下也”。作者也用這個觀點塑造了正反兩面人物,正的如劉備、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反的則如曹操、司馬懿、司馬昭。
其中,諸葛亮可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而且忠心耿耿!度龂萘x》以蜀漢為正統,諸葛亮正是蜀國的一個大人物,他一生謹慎,借東風,火燒赤壁,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連周瑜這樣的智者都敗在他手上,可以說諸葛亮是 “智”的化身。而他擺空城計一役,更是顯示了他無與倫比的智慧。
蜀國不僅有文將,更有武將。蜀漢“五虎上將”,每一個都是英勇無敵的猛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而關羽更是以其忠義被尊為“武圣”,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是“忠”“義”的化身。
但我最喜歡的人物卻不是他倆,而是趙云。趙云,字子龍。他智勇雙全,為人品德高尚,對蜀漢忠心不二,是難得的將才。在大多數時候,他都擔任的是近衛將軍一職,這并不是他的能力不夠,只是由于放眼蜀漢能勝任這一位置的也只有他,而多次救主,立下奇勛,這也證明了一句話,“是金子到哪都能發光”,他還是演義中有記載殺敵將最多的人。他給人印象最深的主要不在勇力方面,而是他的膽識、人品。作為一員武將,趙云無疑是第一流的,但他不像眾多三國戰將那樣主要以武勇揚名,他表現為有勇有謀,處事縝密,見識不凡,人品高潔,是一位德才兼備的人物。就他的德才來說,蜀漢將領可以說沒有哪個能跟他相匹。人們歷來對趙云也沒有爭議,一致推崇他的美德,這在三國人物中也是少見的。蜀漢方面包括劉、關、張以及諸葛亮在內,歷來的評價并不一致,至少在某些方面有爭議;而趙云,則沒有這種現象。也許演義中參加各類戰役最多的不是他,但是他的戰功卻是無人能比的。他在長坂坡曹軍中七進七出,勇不可擋,力斬曹軍五十員名將,比之關公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難得多,也精彩得多。此外,在漢水一戰中,他不僅救下了被曹軍圍困的黃忠,還力退曹操的大軍。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總之,他是我心中的“三國第一大將”。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19
《蠅王》是一本以孩子為主角的書,但卻不是一本通常意義上的兒童文學,這是一本寫給大人看的書,荒島上的兒童世界只是現實生活中成人世界的一個縮影。故事的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世界,在一場戰爭中,當疏散兒童的一架飛機途經一座荒蕪人煙的小島時,找到了襲擊。飛機墜毀了,大人們都在這次空難中不幸遇難,唯有一飛機的孩子僥幸生存。
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孩子們開始了在島上的冒險生活,這看似平靜的開局沒有延續。故事的一路發展出乎了所有讀者的預料,讀者被故事的情節所震驚也被故事所揭示的人性面貌而震驚。
島上的孩子中最突出的要算是十二歲的英國海軍司令的兒子——拉夫爾,有著一頭耀眼金發的他舉止優雅、自信樂觀。初至荒島,半長大的他為脫離了大人的管制獲得自由而欣喜若狂,與此同時面對大批比自己小的孩子,他吹響了海螺,成為了這群孩子的領袖。延續著文明社會的秩序,孩子們以自己對于民主的理解,建立起一系列的規則秩序,開始了短暫的和平相處。
然而隨著唱詩班在杰克的帶領下一次次和野獸進行血腥地廝殺并獲得勝利之后,原本不屬于這個年紀孩子的本能開始膨脹。人類千年積累下來的社會文明不禁推敲,在數次打獵之后就開始喪失,小島上的和平也在漸漸被打亂。人類千年的文明可以在瞬間崩潰,因為在它里面,是千年不變的人性。
“海螺”和“蠅王”是文章當中兩個相對的意象。海螺能將所有的人匯集到一起。海螺被作為一種文明的象征,出于對吹響海螺人的崇拜,拉爾夫被選為頭頭,并制定了一個規則,只有持海螺的人才能發言。也許規則在短時間內能夠得以執行的原因,不過是因為剛從文明世界出來的孩子,懲罰的恐懼還在迫使他們遵守。然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蠅王”的神秘出現打破了平靜。“蠅王”即蒼蠅之王,源于希伯萊語Baalzebub,在《圣經》中“Baal”被當作“萬惡之首”,在英語中,“蠅王”是污穢物之王,也是丑惡靈魂的同義詞。蠅王似乎只是一個模糊的象征,那么蠅王究竟是何物?
懷著這個好奇繼續閱讀,我們發現有一個人也像我們一般在探究這個問題。他是“西蒙”。當感到恐懼的孩子們為“野獸”的事情爭論不休的時候,西蒙這個“瘦小卻挺有精神”的小孩發現了所謂“野獸大概就是我們自己”的真理,卻遭到了眾人的唾罵。為了弄清“野獸”的真相,他決定到山頂看個究竟,在中途休息時偶見被當做貢品的爬滿蒼蠅的野豬頭。神情恍惚中,西蒙仿佛看見一個碩大的蒼蠅之王對他說明了“野獸”作為人性的一部分,并預言了他會被眾人殺死的下場。到了山頂,西蒙發現大家所畏懼的“野獸”其實是一個飛行員的尸體,于是不顧虛弱的身體下山去告訴大家,卻被眾人誤認為是“野獸”而殺害。
孩子們殺死了唯一一個了解真相的人,西蒙之死也是真理之死。對西蒙的謀殺,是孩子們內心“惡”膨脹的必然結果,標志著他們道德良知的毀滅。在他們看來,蛇、水中怪獸、空中來的怪獸,甚至他們追逐的野豬,都是“野獸”,他們甚至把已經變得邪惡了的目光投射到西蒙身上,把他也看作是野獸,所以他們毫不顧忌地將西蒙殺死而不感到任何良心的不安。人性的墮落和獨立人格的喪失使這群孩子經受了最為深重的打擊,野獸“的預言得到了證明。接下去的發展就更像是一部恐怖電影。暴力猶如細菌傳染一般在孩子們間蔓延。
隨著打獵的進行,杰克帶領獵人們跳舞并重復單調的歌詞、無法停止的狂歡、西蒙被殺后孩子們集體的舞蹈,都像是宗教早期的萌生。人在無法改變的環境中,產生本能的恐懼,從而祈求通過對動物以及未知事物的崇拜來祈求自身的平安。
哲學家告訴我們,人性在本來不可分的意義上統合以下三重屬性。即:人性第一層:生物性,偏于惡;人性第二層:社會性,善惡兼而有之;人性第三層:精神性,偏于善。這篇小說也被很多讀者認為是在崇尚”性本惡“的理論,開始在我看來不過是告訴人們適者生存的規則罷了。打獵、吃肉不過是人們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追求。
在一個更黑暗的時期到來之前,拉爾夫終于還是盼來了救援的船只!蔽拿鳌敖K于的再次到來無疑是對小島上”野蠻“文化的一次沖擊,”希望“再次降臨。文明的進化亦或是退化,也許只是根據環境相對而言罷了。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0
早在前幾年就看過《傲慢與偏見》這部膾炙人口、自從面世以來就為大家稱道的作品,當時就為它的魅力所折服。作者簡·奧斯丁是一位擅長描寫平凡生活的高手,這部作品在當時浪漫傳奇故事泛濫的小說界里異軍突起,以批判、諷刺的筆法反映了一個社會階層的面貌。文學評論家都認為在細致方面她的作品堪比三寸牙雕,足以和菲爾丁、薩克雷相提并論。故事敘述了十八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的四門婚姻。其中最主要的,是女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與費茨威廉·達西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是個勇于追求愛情、美麗聰明、堅強直率的中產階級女子。故事以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敬重,再到愛慕為線索,穿插了在她身邊締結的多個幸;虿恍业幕橐,揭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婦女的理想和期望。小說中最幸福的婚姻應該算得上是伊麗莎白和達西的結合了。我并不想就他們的婚姻發表什么看法,因為無論誰都覺得他們是對的。我想說的是書中的另兩對——夏綠蒂·盧卡斯和柯林斯之間以及麗迪雅·班納特和韋翰之間的婚姻。
前一對的結合說起來真是巧合。因為班納特先生沒有兒子,所以遠房侄子柯林斯是班納特家的繼承人?铝炙故莻見識少愛面子又趨炎附勢的傳教士,他認為班納特家的家產既然由他來繼承,他就該娶一位班家的小姐做太太,于是他向伊麗莎白求了婚。他在教區內結交了一位有錢有勢的女施主便自以為了不起了,認為像伊麗莎白這樣的姑娘,盡管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但非常不幸的是她的財產太少,把其它許多優美的條件都抵消了,不會有另外一個人再向她求婚,自己去一定十拿九穩、馬到成功。不料伊麗莎白的回答是:“我除了謝絕之外別無辦法!币驗椤澳悴荒苁刮倚腋#乙膊荒苁鼓阈腋!笨铝炙惯@種人根本不懂得愛情,他結婚好像只是為了要完成任務。因此他在遭到了伊麗莎白的拒絕后,就立刻恬不知恥地向她的朋友夏綠蒂求婚,而夏綠蒂也竟然答應了他。這門親事初看上去令人非解,夏綠蒂平常也還算是個有見識的姑娘,怎么會締結這種冒昧的婚姻呢?作者在這里給了我們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辛辣的回答:“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結婚當作一條體面的退路。盡管結婚并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算給她自己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凍受饑。她現在就獲得這樣一個儲藏室了。”這段話真是無比深刻地寫出了那個時代里婦女的悲慘命運。不論是十八世紀的當時還是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這樣的婚姻仍然屢見不鮮。多少女子只是為了尋找一個歸宿、只是需要一個不愁吃穿的儲藏室而結婚,與男方之間根本沒有愛情。就像伊麗莎白所說的那樣:“沒有愛情的婚姻決不會幸福!”這樣的夫妻間剩下的只有責任和無盡的互相責備。而像伊麗莎白和達西這樣的婚姻卻因為有愛情這個牢固的紐帶而天長地久,雙方始終生活在幸福之中。
所以,有什么理由去拒絕愛情的婚姻呢?門第、金錢、地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都幸福地白頭偕老。然而真正牢固的愛情也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接下來我們會說到另一對——麗迪雅·班納特和韋翰的婚姻。應該說麗迪雅對她的丈夫是懷著愛情的,但這是一見鐘情的愛情,沒有深思熟慮、一時沖動的愛情。麗迪雅的婚姻不像夏綠蒂的婚姻那樣有利可圖,但卻是一樣的草率、一樣的令人吃驚。早在民兵團駐扎在麥里屯時他們就相識,但因為韋翰正在追求有錢的瑪麗·金小姐,而麗迪雅慣于賣弄風情,從不缺少談情說愛的對象,所以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會在一起。戲劇性的婚姻發生在民兵屯開拔駐扎到藍白屯去的當兒。麗迪雅應軍官太太們的邀請一起去藍白屯,留下一封玩笑似的信后便和韋翰私奔了。算起麗迪雅愛上韋翰的時間,竟然還不足兩個禮拜。她根本不了解韋翰的為人就草率地決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還自以為自己深愛著對方而對方也一樣。這樣的婚姻當然也是不長久的,并且也是這種不成熟的愛情的墳墓;橐龅男腋Ec否在于雙方是否真正了解對方并且真正深愛著對方。一見鐘情的愛情固然比長期共處產生的愛情浪漫,但為了自己與對方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生活在一起不至于乏味,有時也得退而求其次。雖然現在速配成風,離婚也很方便,但婚姻畢竟不是兒戲,關系到自己將來的幸福,因此還需謹慎為好。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1
中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書籍,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沒有它們的哺育滋養,我們的生活是不完美的;沒有它們的意味深長,我們的人生是缺憾的;沒有它們的充實誘導,我們的精神是虛無的。讀書,特別是文學書籍,猶如春雨哺育著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如夏風涼爽著世界,讓我們享受著人生;如秋果掛滿了枝頭,叫我們精神飽滿,文學名著的奧妙潛移默化的感染著我,塑造著我,成就著我,"雪中送炭",無疑我們對文學名著的真實體驗!
我國的四大名著,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對四大名著也情有獨鐘。《西游記》,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令我留戀忘返,回味無窮。但今日今時,再次拜讀《西游記》,我的領悟卻變了!段饔斡洝肥俏覈糯膶W百花園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風靡文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雅俗共賞。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此時此刻我又有了新的領悟,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經歷了長時間個性受約束的日子,新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傊艺J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厲盡時間錘煉的《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這是我此次閱讀《西游記》體會最深的,以前的熱鬧已煙消云散,我就是孫悟空,去尋找我的自由,我的精神帶著意味未了的心情我又邁入《水滸傳》中那忠義的世界,從中我有體悟到忠義背后的愛的精神。
不必說晁蓋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戴宗的飛行腿,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打抱不平的魯智深,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么魁梧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于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女情。我清楚的記得,以前在我們農村,吃百家飯,喝百家湯,最尋常不過,我經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哥哥現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再看如今,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關愛,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于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2
《海底兩萬里》描述了一個虛構的潛艇和它的主人的故事,生動而形象的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尼摩船長,他掌握天文、地理、物理、文學各種領域的知識,無所不知,他是千千萬萬讀者的偶像。大海就是他的家,他一直陪伴著自己的鸚鵡螺號在大海中漂泊直至死去,結局令人感傷……
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海洋資源的豐富:如牛肉一般的海鱉的里臀,如豬肉般的海豚的肝……海洋提供一切食物;用貝殼的足絲織成衣服,用鯨的觸須制成筆,用墨魚噴出的墨汁做墨水……海洋提供一切日用品;海洋有鋅、鐵、金、銀等礦藏,海洋提供一切財富和資源。除了這些,海洋還有各種各樣的用途,在那時凡翁早已找到海洋的豐饒和遼闊,現在科技水平高度發達的我們就應當意識到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據說人類與海洋生物有70%~80%的相似度。與海洋如此親密的我們,說不定在未來能夠脫離陸地把海洋當成自己的家,海洋比陸地還廣闊,在海洋里有更多的未知在等著我們……
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一個個了不起的傳奇人物。阿龍納斯,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生物學家,他博古通今,那一次偶然的機遇使他飽覽了海洋的奇景,他和他的仆人將海洋生物根據界、門、綱、目、科、屬、種詳實地為我們做了介紹,說的井井有條,他讓我們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他還把路途中的奇觀,如:海底火山噴發、發光水母群、采珠人等等介紹得仔仔細細,他帶領我們讀者走進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世界,一個神奇的世界。跟隨這位生物學家的,有他那忠實的仆人康塞爾,他生性沉穩,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他還是一個分類狂,喜歡把任何東西進行分類。他忠于主人,主人去哪他便去哪,誓死追隨主人,直到最后潛艇沉沒時,他還淡定的說:“主人去哪,我也去哪!蹦岬隆ぬm是一個脾氣火爆的捕鯨手,野性十足,雖然他也會贊嘆海洋的美麗,但他還是更喜歡充滿自由氣息的陸地、小牛排,小牛肉和小酒館里的酒館,面對鸚鵡螺號時,他充分展示了一個加拿大人的野性,他面對如此強敵卻毫不懼怕,勇氣可嘉。尼摩船長在本書中應該算是男一號了,他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熱情、冷酷、和善、危險、暴躁、隨和、任性……他在鸚鵡螺號里進行各種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他在海中不斷探尋著自由,卻又對孤獨的生活感到悲痛。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尼摩船長曾說過:“人類進步的太慢了!蹦鞘且驗槟菚r的人慵懶愚昧,他們缺乏好奇、狂熱和堅持。人應當是好奇的,好奇是人類的老師,我們應當時刻保持著好奇和求知的狀態,就像阿龍納斯教授一般,只有勇于探索才能探尋未知的謎。好奇心是進步的前提,有的人通過好奇心的驅使甚至能準確預言未來的事情。愛迪生曾預言電力將成為世界主流的動力(如今已實現),大量的信息將儲存到一個小盒子里(U盤)……這些預言絕不是隨便就能說出來的,而是通過一定的科學的推測和探索。若沒有這些預言,現代科技也許會推遲好幾年呢!同時我們還需要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只有熱愛才能產生一股鉆勁,這就是為什么有的科學家連命都不要的原因,他們并沒沒有強迫自己“頭懸梁,錐刺股”,因為他們沉醉其中,就像尼摩船長遨游在大海中尋求自由一般快樂。正是有了熱愛才有了諾貝爾的“痛并快樂著”。但有時總有一些人不斷阻撓你神圣的事業,我們現在的和平與進步,都是那黑暗年代里英勇無畏的革命家和鞠躬盡瘁的科學家換來的,他們中有的甚至獻出了青春和生命。不管敵人是地主還是納粹,是多是少,從不低頭,就像尼德·蘭一樣。在現在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各種干擾,如老師父母的不理解和好友親戚的誤解,但這些并不能成為放棄的理由!白咦约旱穆纷寗e人說去吧”,我們需要對我們所愛的事業(有意義的合法的)有所堅持。世界正因有了好奇、狂熱和堅持的人才能進步的更快。
《海底兩萬里》雖是一部科幻小說,教給了我海洋的神奇,但它同時給我以人生的啟迪,讓我在人生的海洋中不斷的遨游,感謝凡爾納,感謝尼摩船長,感謝《海底兩萬里》。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3
剛剛讀完《簡·愛》這部世界文學名著,我想任何認的心情都將久久不能平靜。這是英國文壇一位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寫的一個叫簡·愛的女子的傳記,也是作者自己的縮影。書中簡愛從蓋茲海德到慈善學校,又到桑菲爾德莊園,經歷了許多苦難和曲折,最終獲得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和愛。
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贊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并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并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簡·愛童年時逆來順受,卻得不到舅媽與表兄弟姐妹的好感。她的舅媽能容忍自己的孩子的一切錯誤,而簡愛“竭力想贏得別人的好感也白費力氣”。盡管她努力把事情做得最好。最終還是“像所有反抗的努隸一樣,在絕望中決定豁出去”?吹竭@兒我又為簡擔心,她的舅媽會如何處置她?但簡卻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感。我從中感到簡不愿聽任命運的擺布,有與不公平作斗爭的.勇氣。也告訴我們不要懼怕社會的各種不公正現象,要敢于對其批評與打擊。
雖然,簡與羅切斯特的地位、財力、年齡相差甚遠,但簡不受習俗與常規的束縛,她敢于追求她的所愛。而并不對羅切斯特百依百順。她對羅切斯特說:“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現在我是在用我的心與你的心交流。就好象我們已離開人間,平等同站在上帝面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就因為自己窮、低微、不美等各種因素而深深自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什么,從而沒有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然而每個人的確都是平等的,正如見所說,我們的凡胎肉體是不同的,但在我們出生時,每個靈魂都是平等的;蛟S不平等的世界分出了所謂“低下”的人,但他們有一顆摯熱的心,也有思想,也有自己的人格,他們不是與我們平等嗎?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窮并不是一種過錯啊。即使是囚犯,依然有善良的一面。正如有人所說的“我們所說的‘壞人’有時候是不善于隱瞞自己缺點的人,而我們所說的‘好人’,也無非是善于表現自己優點的人。”這句話也說明了,我們人都是一樣的,是平等的,正視自己吧。
從整書中我得到的最大感慨是: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最大的努力,就會沖破重重困難,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標,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我從簡·愛身上,找到了現代女性所缺乏的種種精神:簡·愛自尊自重,不懈的追求人格獨立與自由;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
《簡·愛》的故事的確讓人感到一絲溫馥和慰籍,讓人明白愛的真諦。也特別適合從小生活在物資充裕,被愛包圍的獨生子女們來讀,來領略簡那自尊、自強、自立、平和寬容和充滿憐憫愛心的精神世界。
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于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
《簡·愛》這本小說是以簡的性格為脈絡的,這樣的結局是為簡的性格取向服務的。但是對于羅切斯特呢?簡從前有的自尊與自卑難道羅切斯特先生就一點也沒有嗎?難道他就那么容易做到與簡在一片縱過火的廢墟上重新開始新的幸福生活嗎?
作家是忽略了羅切斯特先生的真實性或掙扎性的。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無非是為了成全一段純粹的愛情的延續。如果讓每一個古怪個性都不停地輪番作怪的話,生命哪里會留下愛情,只剩下爭吵而已。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精彩的一面,讓我們為簡愛的美和愛而鼓掌,為夏洛蒂勃郎特的經典之作——《簡·愛》而鼓掌吧!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4
四大名著,同為經典卻留給我截然不一樣的感受與想像。
誘惑與反誘惑延伸的《西游記》,義和忠蛻變的《水滸傳》,分與合演繹的《三國演義》,情和淚交替的《紅樓夢》。誅仙角色名字
一向以來,默默喜愛著這四部傳奇,但最為刻骨銘心的還是《紅樓夢》帶來的淡淡的傷,朦朦的美。
《紅樓夢》:家敗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衰敗,三個字便足矣。昔日的輝煌淪落為如今的蒼涼,可悲是必然的,但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感慨與深思。
林黛玉,牽引著整個故事!对峄ㄒ鳌分械摹皟z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北闶沁@位多情女子的淡愁與閑思。應對封建社會的壓迫,這般柔弱的女子竟能夠如此堅強,讓人不禁心生愛憐。愛她的多才多藝,也愛她的叛逆頑強;憐她的纖纖若骨,也憐她的女子矯情。是的,花落人亡兩不知,又有誰知她懂她。應對落花,她也許想到了自己逝后如落花飄落的情景,不禁潸然淚下于不經意間。
賈寶玉,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主兒,愛著黛玉卻又連著寶釵。黛玉的調皮讓他癡迷,寶釵的賢淑與知情搭理最讓他舒心。但寶黛的愛卻無可代替,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甚至還沒開始就已結束,封建的教條注定了他們悲哀的結局。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呵,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是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這樣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卻無視封建的禮教,反而背向其形,讓我不得不佩服。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杯具的起因,還不如把職責歸咎于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它無情的扼殺了寶黛的感情。黛玉到死還問道“天盡頭!何處有香丘?”一面是寶玉的喜事,一面是黛玉的喪事,寶黛二玉的二種不一樣的人生成了顯明的比較。這樣一對相愛的鴛鴦就這樣被封建禮教活活打散,怎能讓人不悲哀,不思量。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真真假假,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一樣,不,常人怎能與她相提并論。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成就了她的命運。也許,一切皆是命中注定。
由于身體上的先天虛弱,黛玉對事物的反應比較消極,也由此導致了黛玉在思維上的叛逆與被動。黛玉用詩詞來宣泄自已的離情別緒。她所寫的多是些唯美傷感的詞句,帶著朦朧的凄美,少女的情思。
不想為自己喜愛黛玉作太多辯解,發自內心的喜愛,不需要理由!都t樓夢》中有太多的冠冕堂皇與勾心斗角,太多的是是非非。每次讀《紅樓夢》都有不一樣的感受。《紅樓夢》中真真實實、平平凡凡的才叫生活。雖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就那生活小節,雞毛蒜皮般的小事,正經不正經的情話,也足以撥動心弦。
與林黛玉相比薛寶釵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黛玉至少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實的感情,雖最終一死卻也無所謂悔與不悔了。而寶釵“愚昧而不自知”,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紅樓夢》: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到了很多,收獲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不完美亦成就這完美。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币粋個癡情的女子,一個個多才的被無情的埋沒,唉,這吃人的禮教。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讀完《紅樓夢》我到底學到了什么呢?靜下心來想一想,似乎又很糾結于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理,看來我還是要認真的研究它了,紅樓的神秘與紅樓的智慧都讓我沉醉與其中啊。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5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系。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里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四、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
說了這么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于《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騿栔唬阂嬲吲c?子曰:吾見其居于位也,見其與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绷硪惶幘褪巧厦嫣岬竭^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焙笳卟恢獜暮慰甲C,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系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后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后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于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6
生命太短暫了,不應該用來記恨。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錯誤,但我們很快會死去。我們的罪過將會隨我們的身體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花火。這就是我從來不想報復,從來不認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靜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臨。
——《簡愛》
在小說中,第一人稱往往比第三人稱好駕馭的多,因為不用考慮視覺的轉換,不用考慮情節之間的銜接,不用考慮那些事情需要浮出水面,就像寫人物的自傳一樣,把他的一生用文字描繪出來便好。這可也導致了大多數的名著都為第三人稱,因為第一人稱很難寫出彩,往往太過枯燥無味,一個個的“我”字有時也會顯得很尷尬,不太經得起咀嚼。然而在《簡愛》中真正出彩的就在于這個第一人稱。夏洛蒂運用了第一人稱最有力的武器——心理描寫,人物在劇情發展中,逐漸清晰明確,由一個微弱的輪廓,被添加上了血肉與情感,她的一舉一動,一喜一怒,都已經不像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夏洛蒂將她寫活了!所發生的一切,就像是她會說的語言,就像是她會做的事情。我們能夠完全體會出她的心情,知道她為何而大笑,為何而憂愁,她活生生地站在了我們面前。
生活的奧秘存在于藝術之中,藝術之中也存在生活的影子,夏洛蒂創造這本小說,就是因為她自己。八歲的夏洛蒂與她的三個姐妹被送進一所慈善學校進行學習,可與洛伍德學校一樣。她們完全沒有受到呵護與保障,饑餓,勞累,病痛無休無止地折磨著她們。很快,夏洛蒂便失去了兩個親愛的姐姐,簡愛是一個十分不討喜的孩子,不論是從長相還是性格,都沒有一點讓人喜愛的影子。她本是寄人籬下,應該戰戰兢兢地過日子,不敢有一絲一毫地惹怒女主人。哪怕受了委屈也應該忍氣吞聲?墒呛啇鄄唬斔x上的表哥一再欺負她的時候,她再也不能抑制住內心奔涌的情感,發瘋了一般和他對打起來。那時她對于流血的恐懼已經占據了身心,她無力去思考沉吟,這時所表露出來的,是最最真實的情感。
于是在第一章,我們剛認識簡愛的時候,作者便沒有任何緩沖,讓我們看見了一個不加掩飾的她。她桀驁不馴,從不忍耐和屈服為何物,對于自己內心的美好與堅持無比執著。她不會為了別人去妥協,做事情時不在乎要付出什么代價。她就是她,不為任何人所影響。
我們可以稱這種行為為“真”,返璞歸真,堅守本真。她不是一個幻想中完美無缺的人,她的缺點多如牛毛,甚至有時會讓我們這些讀者有些無法理解,可她是真實的。她可能是你我中的任何一個人,在現實血淋淋的慘劇面前,在沉重的壓迫與限制下,不逃避,不躲閃,睜大眼睛,挺直腰脊,毫不畏懼地奮斗著,頭破血流也要苦苦堅持,堅持著自己的內心。
我們漸漸開始理解她,在紅房子中的恐懼與無助,更讓我們發掘出了她心中柔軟的一面,她不過是被壓制得太苦,被逼迫得太緊,一顆千瘡百孔的心再也無法粉飾太平,于是才揭竿而起,不再忍住內心的反抗?伤鋵嵰彩强释J同,渴望同伴,渴望大家將她融入集體的,這一點,在洛伍德學校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簡愛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極其懼怕自己曾經的過往被揭開。當她被罰在教室中承受眾人目光的洗禮時,她內心的崩潰已經無以復加,哪怕桀驁,哪怕孤僻,但她始終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
簡愛有一個知音叫做海倫,將這個世界看得很透,面對不公平與欺壓,她總是能夠默默地忍下去,用平和淡然的心態來面對每一個人,面對生活。她將簡愛鋒利的棱角漸漸磨平,賦予她經過歲月沉淀的寬和,與一種宗教般的寬容。當海倫死后,簡愛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她自出生以來唯一的好友竟就這樣離她而去?墒潜M管海倫陪伴他簡愛身邊的時間有限,可她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她,簡愛開始自強自立,再也沒有輕易地發瘋大吼,她開始懂得控制自我。這是一次成長的蛻變,簡愛褪去了毛躁與鋒芒畢露。
人生這么長,何必只爭朝夕?人生如此短暫,又如此寶貴,何必庸人自擾,為一些消失浪費時間,倒不如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平靜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7
《活著》可以稱之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對于悲劇人物的塑造,余華先生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手法。這本小說我是抱著壓抑到喉嚨口的難過心情看完的。為什么難受,因為余華先生不僅沒放過任何一個善良、努力活著的人,對主人公福貴這個悲劇人物更是塑造得淋漓盡致。
熱烈的太陽下,老人嘴里喊著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的名字假以敦促老牛耕田,引起了在鄉下采集詩歌的年輕人“我”的注意。在和“我”的交流中,老人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富不過三代,爺爺輩打下的江山卻在父親輩、自己輩兩代人手上敗得精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福貴一夜之間從地主少爺變成了佃戶,和一家人經營著五畝地,被地主剝削的生活過得滿是苦澀。父親當場氣恨而亡,母親在他被國民黨拉去當壯丁的幾個月時間病逝。當他堅定著要活著回家信念從戰場上逃回家的那一刻,內心的喜悅只有一個,我終于回家了。雖然是茅草房+五畝地,但是家里有妻子和一雙兒女等著。當他走到村口遠遠便看到孩子們在田里干活,喊著他們的名字,我不禁濕了雙眼。當初天不怕地不怕,走到哪兒都騎在人背上的囂張福貴,吃盡了苦頭為的是能夠活著回來。福貴二字,長輩寄予了福貴未來能福氣、富貴的美好寓意,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福貴的生活過成了苦窮。通過名字和現實的強烈對比,諷刺了福貴實際窮苦的悲劇人生。
妻子家珍作為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兒,出身精貴卻并沒有因為福貴的落魄而慵懶世俗,一生都和福貴不離不棄。我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福貴第一次見家珍時,一身旗袍學生裝,溫婉地笑著。后來挺著八個月大肚到賭場找福貴跪求回家被暴打。轉眼間,家庭破敗,不得放下小姐身段,穿起粗衣糙布和福貴一起干活養家。可能是長期生活的艱辛導致她慢慢地得了無法治愈的軟骨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面對兒子有慶慘死時的悲痛,女兒鳳霞難產死時的鎮靜,家珍還在為支離破碎的家堅強地活著,即使是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也沒有停止努力地活到最后一刻。對于家珍活著也許是一種沉重。
女兒鳳霞特別聽話懂事,可惜一次嚴重的發燒感冒使她變成了聾啞。優越的童年時光背后卻面臨著無盡的苦難。被村里人恥笑,父母生病時她挑起了養活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拼了命和隔壁鄰居爭搶一個地瓜,為的是能讓家人吃上一口糧。終于通過鄉長的介紹,和城里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當幸福來臨的時候,鳳霞沒能穩穩地接住。在生下兒子苦根的當天大出血去世。對于鳳霞活著也許是一條生命的延續。
兒子有慶出生時家庭已經破敗,從小靠姐姐鳳霞拉扯大,上小學的時候每天要光腳來回五十里路讀書、割草、喂羊,從不怠慢。后來卻因為全校要求為難產的縣長夫人捐血而活活被抽死。小小的生命終止在了一份本不該是他需要承擔的責任上。對于有慶也許活著是一種折磨。
生活對福貴的考驗還沒完,家珍離世后,便輪到了二喜。二喜在工地上打工時被水泥磚壓死,原本偏頭的二喜終于在死時直起了身子。唯一的依靠外孫子苦根也在孩提時吃豆子噎死。
鏡頭一轉,讀者的思緒被作者從福貴的回憶中拉到現實,老頭喊著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的名字假以敦促老牛耕田。福貴以為苦根死后很快也會輪到自己,沒有想到能活到這個歲數,和老牛相依為命。
書里面的一句話非常棒:“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并非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也許就是仿佛被水流洗滌地圓圓潤潤的鵝卵石般的老福貴內心的清透。歲月的磨練讓心靈在塵埃中洗凈鉛華,變得純凈自如。年輕的你我也許未必會去度量死亡,但肯定會去思考如何活著,如何活地更好。愿我們游覽過千山萬水花花世界,經歷過生命中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生命中的一泓清泉,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美和潤,讓生命在落葉中安享靜謐美好。少年歸來,少些稚氣,多些恬靜,不再問花開幾許,只問是否淺笑安然。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8
寒假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封面上是燦爛的劉亦婷,那陽光般的笑容吸引我打開了這本書。當我仔細閱讀后,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被劉亦婷刻苦的學習精神所感動,更被她父母持之以恒的系統教育的精神所感動。我感嘆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的父母,如果沒有良好的素質及對生活的理解、感悟力,是無法在孩子成長的各階段及時給予各方面的指導和訓練的。
《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一書是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被美國4所名牌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威爾斯利學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學院同時錄取,并獲得全額獎學金之后,劉亦婷的父母劉衛華、張欣武寫了本書,講述被哈佛大學喻為具有“不尋常的優秀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劉亦婷的培養過程。劉亦婷的父母劉衛華、張欣武都在成都市的某雜志社工作,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女兒劉亦婷身上,精心培養。可以說,該書為讀者提供了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提高素質的成功個例。 在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在各個學習階段,劉的父母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小學階段,作者認為這個階段老師的態度與評價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影響最大,來自老師的夸獎和鼓勵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的 學習興趣。
同樣的道理,來自老師的冷眼和打擊也有極大的殺傷力。父母宜每天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尤其是有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問題,及時為孩子提供“ 心理支撐”,幫助孩子重新振作精神。得不到老師鼓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多多鼓勵。如果老師能想方設法地表揚每一個孩子“肯努力、愛學習”,要替孩子們謝謝這樣的老師! 以激發學習斗志為例——不同處境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勵。對處于劣勢的孩子而言,最為有效的引導辦法是,“一步分做幾步走,讓孩子有機會體驗成功!币驗樘幱诹觿莸暮⒆悠毡楸容^自卑,特別需要體驗“我能行”的感覺,找到自我肯定的心理依據,從而增強自信心,喚起努力奮斗的愿望和勇氣。對處于優勢的孩子而言,則要用“天外有天”來 防止自滿,那些不斷更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求,比“不要驕傲啊”這種令孩子反感的空泛敲 打更有吸引力,更能激發繼續奮斗的熱情和渴望。 做父母的,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較。
不少父母就是在這種比較中忘記了孩子昨天的基礎,恨不得孩子馬上趕上或超過別的孩子,以至于失去應有的耐心。這樣做的父母不論是出于追求完美,還是出于虛榮攀比,結果都是“欲速則不達”。這樣的家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父母的期望值在山頂,孩子的基礎在山腳,即使孩子從山腳攀登到山腰 ,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離山頂還是差得遠,父母還是不滿意,不高興,動不動就用榜樣來貶斥孩子,甚至還要打罵。孩子覺得很委屈,覺得再努力也沒有用。長此以往,孩子必然厭惡學習,甚至會把興趣轉移到消極或危險的方面去。其實,不論什么基礎的孩子,只要立足自己的現有水平,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走,都能形成富有發展潛力的個性特征,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
“感覺良好”不僅對大人重要,對孩子更重要。父母多讓孩子在正面事物上“感覺良好”,孩子就容易對正面事物感興趣。想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只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調整為 “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真心地為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喝彩就行了。孩子的心靈舒展,才能形成最具發展潛力的好個性,才有機會創建自己的幸福人生。 書中還提到周弘先生的《賞識你的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一劑良藥 。周弘先生不僅讓先天耳聾的女兒學會了說話,還把她培養成了少年大學生、留美博士生,他的秘訣就是:用教嬰兒學走路、學說話的耐心和信心對待學習落后的孩子,把“你不行” 變成“你能行!”一份10題9錯的答卷,在他嘴里竟能變成:“這么小的年齡做這么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比爸爸當年強多了,再努努力,說不定還能多做對幾道呢!” 我想,做父母的做老師的若能這樣賞識激勵孩子,再加上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輔導,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一定能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向前。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29
作者通過“梅蘭妮因小產而離世”這一情節給其他三個人敲響了警鐘;蛟S真的要經歷一些重大打擊和災難才能讓人徹底清醒。梅蘭妮,一個集眾多沒得品質于一身的婦女形象。她是天使的化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任何的溢美之詞都不足以完全地描繪她。她是瑞特心中偉大的象征,她是阿希禮戰后活下去的動力,她是斯嘉麗不斷奮斗的另一精神支柱,她是亞特蘭大眾多親朋好友大力舉薦的領頭人,她是眾人心中的女神。她的離世讓斯嘉麗、阿希禮、瑞特三人從迷霧中找到了方向,重又清醒過來。斯嘉麗終于發現她一直以來愛著的阿希禮其實只是自己的一個幻想的白馬王子,只是小時候因虛榮心作祟求而不得的一件玩具。在不知不覺中,她早已愛上了瑞特和梅蘭妮,雖然口中還是經常噴出對這兩人的詆毀之詞,可是瑞特和梅蘭妮才是她一直活下去的動力和希望。后知后覺中,梅蘭妮已經去世,瑞特也不再愛她,要離她遠去。
而瑞特在接連的打擊下,重新喚起了心中那份對故土的思念,對從前嗤之以鼻的,現在卻能夠重新思考,認真審視自己喜惡。而對于斯嘉麗,她是他一見鐘情的女子,愛了很多年,苦苦等了很多年,夢寐以求的女子。她以為憑著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完整的她,可是美蘭死了,梅蘭妮也走了,她似乎再也無法擁有一個完完整整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向睿智多謀的他也終于被打垮了。這時候他終于想起了自己的家,他需要這樣的地方靜下心來,好好思量。阿希禮,一個不適合在亂世中存活的才子佳人,一個只會吟詩作對而不懂人間煙火的浪漫主義者。正是這種不存于人世的氣質,讓斯嘉麗輾轉反側。妻子的離世讓他幡然醒悟,原來梅蘭妮才是自己的最愛。斯嘉麗因他錯過了瑞特,而他也因斯嘉麗錯過了梅蘭妮。其實他和梅蘭妮才是一對。他們倆都不屬于這個真實殘酷的世界,人世間的一切邪惡只會玷污他倆純白美好的品質。而斯嘉麗和瑞特,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倆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在亂世中,必能脫穎而出,獨樹一幟。
“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等過了明天,斯嘉麗會重新振作起來,昂揚斗志,再次追回自己的真愛。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結局,雖然瑞特暫時離開了她,但那主要是因為接連的打擊對瑞特傷害太大了,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兩個重要的女人,而他也年近半百。到了這樣的人生旅途,他已經疲倦了,沒有精神再繼續下去。但他對斯嘉麗的愛不可能那么快就耗的一點也不剩。斯嘉麗已經完全成長了,她不再愛阿希禮,也不再以得到瑞特的愛而反過來報復他,羞辱他。只要讓瑞特明白這兩點,那么他們倆終能再次走到一起。
整部小說中,有一個到結束都沒有明確給出答案的問題,那就是梅蘭妮是否知道斯嘉麗與阿希禮之間的感情?v觀全文,答案不言而喻。雖然梅蘭妮有時候膽小怯懦,很多時候連大聲都不敢出,但她并不愚蠢。在北方佬闖進莊園時,她會拿起沉重的刀奮力拼搏,看到斯嘉麗開槍打死北方佬后,她并沒有驚慌失措,大聲尖叫,而是露出了贊賞冷靜的微笑。反觀斯嘉麗,雖然她開了槍,但事后她是緊張的,哆嗦的,難以置信的。在阿希禮他們刺殺黑人卻失手的那一晚,面對敵人,她沉著冷靜的面對,掩飾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和瑞特兩人完美地演了一出雙簧,不可謂不心有靈犀,默契十足。反觀當時斯嘉麗的表現,完全不知就里,呆呆地坐在房間,一副懵然不知的表情。所以,這樣一個高智商、高情商、高謀略的女子怎能不會發現他丈夫和斯嘉麗偶爾從對方眼里流露出的曖昧呢。連自己的小姑都能發現,她怎么能不會知道呢。
可就是因為知道,了然于心,所以她才始終堅信她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她堅信他們倆雖然互相傾慕對方,但絕對不會做出越軌之事,即使要表達愛意,也完全可以坦坦蕩蕩,她完全能夠接受。阿希禮是她的鐘愛的丈夫,盡管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可她愛他。為了民族的事業,哪怕心中再不情愿,他丈夫也能挺身而出。而斯嘉麗呢,每一次她身陷困境,他丈夫不在身邊,都是斯嘉麗扮演著這一角色。幾次死里逃生,都是斯嘉麗陪伴在身邊。其實她也知道斯嘉麗并不喜歡自己,甚至是討厭自己,但比起斯嘉麗為自己做的,這些小情緒完全可以拋諸腦后。
作者用斯嘉麗展現了人性的黑暗與光輝的兩面,而用梅蘭妮彌補了所有這些不足。她們倆是這部巨著的主角,互相輝映。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 篇30
最近讀了《中外教育名著導讀》。在這短暫的幾周里,我們讀到了很多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幾周里,我感覺成長很快。眼睛里開始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因為理想雖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沒有不懈的追求,理想只能是朵美麗的鏡中花。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
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人們常把學習形容為在書山上攀登,在學海中遨游。事實上,知識的積累是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我們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從而給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么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除了要善于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要勤于動筆,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于日后比較、綜合、分析。這對于我們提高寫作水平,也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還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也可以做一些記號。這就是評注筆記。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睂τ谖覀兇髮W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因為這對于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么,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喜歡閱讀一目了然的書的人是懶惰的人,只有閱讀那些需要自己反復思考才能明白的書的人,才是真正讀書的人。我喜歡閱讀艱深的著作。在閱讀中我強調想象和聯想。再抽象的理論表述,在進行思辨理解的同時,我把它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圖景。有些只需要現成的聯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構造。我一直認為,無法進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認為理解抽象概念,這個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經是一個死的東西了,既沒有聯結能力,也沒有生成能力。
閱讀是抽象的,關于命運的感受是具體的。在抽象閱讀和現實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觀念的命運。我們生長在這么好的年代,但在接受現成的非個人化的觀念里長大。許多教育和觀念已經深入到生理反應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圍。人不能揪住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在自圓其說的內部突圍中,惟一的途徑是自覺引入差異。遇到能夠證明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事物固然高興,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興。我很少單純地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種觀點。我總會同時將觀點不同的許多書放在一起讀。我越信服某種觀點或某本書,我越要尋找不同的書來辯論。 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梢哉f:“是讀書是我開始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開始讓我明白了一個教師的偉大,明白了教育人的樂趣。相信在以后幾年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的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經典名著的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經典名著讀后感06-25
名著《哈姆雷特》讀后感11-05
《史記》名著讀后感10-20
名著讀后感201510-20
國學經典的名著讀后感10-20
勵志名著讀后感10-20
勵志名著讀后感10-20
世界經典名著讀后感04-28
莎士比亞名著讀后感10-25
經典名著《史記》讀后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