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情況報告
為了摸清我鄉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對全鄉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狀況作詳細了解,進一步做好我鄉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鄉關工委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對全鄉農村留守兒童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活動,本次調研采取問卷式、訪問式的調查方式,對全鄉11個村委會及鄉中小學的父母連續外出務工四個月以上及全年累計外出六個月以上的0-18歲(不含18歲)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作了深入詳細的了解。現將本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東南部,距縣城82公里,國土面積561.38平方公里。全鄉轄11個村委會、116個村民小組,現有常住戶數6402戶、人口27063人。其中農業人口5870戶、25511人,占總人口的94.27%;非農業人口1552人,占總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人。,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5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
通過調查,全鄉截至2010年5月農民工輸出總數6767人, 0-18歲(不含18歲)的農辶羰囟??蓯?740人,其中男生949人,占54.5%;女生791人,占45.5%;男女生比例約為1.2:1。經過對全鄉11個村委會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0-18歲(不含18歲)留守兒童中,在校生有1130人,占64.9%;家庭條件較好的有314人,占18%;生活難以保障的有380人,占21.8%;隔代監護有843人,占48.4%;寄養監護有222人,占12.8%。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
(一)數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趨勢。根據本次調查統計,截止今年5月,我鄉留守兒童總數已達1740人,加之今年干旱,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呈上升趨勢。
(二)分布廣,不均衡。從統計分析,我鄉11個村委會均有農村留守兒童,但分布不均衡,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多的村寨,留守兒童數量多,所占比例高,反之則低。
(三)留守早,時間長。我鄉0—6歲(不含6歲)的留守兒童數有505人,占29%;6—14歲(不含14歲)有857人,占49.3%,14—18歲(不含18歲)有378人,占21.7%。從中不難看出,0—14歲(不含14歲)的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大部分留守兒童中,在其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四)與父母聯系少、見面難。我鄉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主要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聯系,其中也有少部分從不聯系。每年能與父母也只能見上一面,其中多年才見一面的情況也存在。
(五)家務繁重,自理能力增強。調查中,有45.6%的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要承擔燒火做飯、洗衣服,割豬草、養豬等家務。也因此,有56.3%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
(六)自我監護人年齡偏小,生活困難。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部份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又無祖輩和親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兒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艱難,如果沒有學校老師和鄰居的幫助,他們的生活都存在問題。
三、農村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留守兒童生活方面
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收入比其父母打工前有所提高,但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卻沒有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而有所提高,相反,生活質量卻處于下降趨勢。一是由于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撫養,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存在不足,身體健康受到一定損害。二是部分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身體不好,反過來還要孩子照顧他們,致使留守兒童過早肩負起家庭重擔,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三是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多半只管孩子吃飽穿暖,孩子的生理等問題往往被忽略,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生理快速發育和變化期的女孩子,由于父母特別是母親的缺位,使她們缺乏生理衛生方面的指導和關懷,加之農村學校對生理衛生課不夠重視,使一些留守女孩在初潮期心理產生恐慌。
(二)留守兒童心理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三)留守兒童道德行為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父母約束,而祖輩們往往文化層次較低,對孩子比較縱容溺愛,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部分留守兒童出現打架斗毆、抽煙喝酒、沉迷于網絡等不良行為。
(四)留守兒童安全方面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年齡小,不能照顧自己,其監護人上山勞動,還有的年齡比較大照顧自己都困難,加之臨時監護人安全保護意識不強,致使火災、車禍等意外傷害事件時有發生,患病卻得不到及時醫治,孩子的安全問題存在諸多隱憂。
四、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教育和溝通。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務工,無法全 面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雖然部分父母有時會打電話回家,但是和子女談話的內容僅限于簡單地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發展過問很少。
(二)臨時監護人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h農村留守兒童被監護的情況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祖父監護型(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二是親戚監護型(由親戚——叔嬸、姑舅朋友托管);三是單親監護型(單親——基本上是母親托管)。這些臨時監護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監護人的學習、人身安全和吃穿放在首位,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
(三)留守兒童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存在差異。留守兒童的素質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監護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到垂范作用,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此外大部分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給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需要加強教育、監督和引導。
(四)家庭教育意識淡薄。一是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于管教,造成親情淡漠;二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使孩子身心發展受到扭曲;三是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而且無力承擔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學習輔導任務,導致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亂花錢、性格偏激等不良習慣,加之年老體弱多病,監管起來顯得力不從心。
(五)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不夠。一是農村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落后,不能有效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二是文化傳媒難以有效控制,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滲入,對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五、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體制滯后是制度根源。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此伴生的高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參加中考、高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農民工無法負擔,只好選擇子女留在家鄉農村學習生活,促成了留守兒童群體的不斷增多。
(二)貧窮落后是經濟根源。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帶來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的改變。這對于邊疆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政府無力緩解農民外出與子女留守的矛盾;對于農民工家庭來說,同樣因為貧困很難改變與子女長期分離的現實。
(三)認識不足是措施障礙?傮w看,各級政府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注還是不夠,有的只關注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和向城市轉移,對留守兒童問題卻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認為留守兒童是農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沒把它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來看。這種認識和態度,直接導致當地沒有對留守兒童采取任何措施。
(四)關愛不夠是直接原因。監護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們不僅要負責整個留守家庭的正常運轉,還要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進行照料。隔代監護人,他們年齡已經較大,身體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識,思想觀念守舊;單親監護因家庭缺少了勞動力,因此對留守兒童管教普遍缺乏耐心,打罵體罰留守兒童是常事;其它監護方式,對于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則更加不利。
(五)教育資源短缺是重要因素。一是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不足,教學資源嚴重短缺。二是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缺乏規劃,應對措施乏力。三是教師與留守兒童及其家長溝通有限。
(六)責任感缺失是農民工自身原因。對部分年輕的留守兒童父母,他們在經濟利益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的偏差,不再安于農村生活現狀,對農村的家庭責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長忽視或顧不上照料兒童的身心健康。
六、鄉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主要做法及存在困難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對全鄉已外出6767名務工人員進行統計,掌握他們的住址、聯系方式以及外出后存在的困難,并且登記好留守老人、小孩的情況。
2、實行黨員、干部聯系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制度。各鄉鎮對壯勞力全部外出,家中只有60歲以上的老人和小孩的,由鄉、村、組干部和在家的年輕黨員聯系。
3、實行定期走訪。黨員干部對所聯系的打工戶每月走訪1至2次,并安排鄰居親戚每周看望一次,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盡量幫助他們,經常向外出務工人員通報家庭情況。
4、成立春耕幫扶組。春耕生產期間,鄉政府、村委會、村小組發動黨員干部組成助耕隊,幫助缺乏勞動力的留守人員家庭搞好生產。
5、建立打工親情聯絡站。為方便留守兒童與親人溝通聯系,在各村委會建立“打工家庭親情聯絡站”。
6、及時救助。根據農村留守兒童檔案登記,把他們列入關注的對象,特別是對于家庭貧窮、生活困難的兒童,政府給予及時救助,并列為“兩免一補”對象。
(二)開展留守兒童工作存在的困難
一是工作經費不足。二是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居住較為分散,且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偏遠農村貧困留守兒童不能得到及時照顧和救濟。三是社會關注力度不夠,組織開展工作力量薄弱。
七、建議及對策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強化當地責任,發展本地經濟,增加農民的家庭經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變外出打工為當地務工,以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
(二)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舉辦專題培訓班,幫助監護人掌握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從各方面關心留守兒童,做留守兒童的知心人、貼心人。
(三)把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緊抓好,明確責任,并加大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建立健全服務機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監護網絡。
(四)積極宣傳,引導外出務工父母提高自身素質,多渠道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掌握正確的家教觀,定期與孩子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同時教育引導祖輩正確認識家庭教育觀,使而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五)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積極宣傳“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宣傳有關法規政策,對留守兒童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心理、安全、文化知識教育,使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環境。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情況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報告01-11
農村留守兒童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29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3-11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6-14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10-14
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10-12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總結09-21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07-03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精選21篇)12-14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優秀例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