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重要保證,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
二、調查目的
目前,農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對地富了起來,家長們也能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他們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長班……把教育責任全權“委派”給老師,自己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小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長。為了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同時引起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以便采取各種辦法,協調好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調查步驟
這次調查,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對學生專項調查的要點是:
1、你覺得父母對你的哪方面最關心?
2、你覺得爸爸媽媽和自己是平等的嗎?
3、你覺得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是對的嗎?
4、你在家里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
通過回收調查表,談話紀錄,綜合起來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調查報告。
四、調查對象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時看書看報的占17.5%;指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
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五、調查結果
由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還存在很多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溺愛。在本次調查中,家長“溺愛”孩子成為家庭教育的最大誤區,有50%的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從情感上他們愿意為孩子奉獻一切,F今很大一部分家長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都曾承受過物質上的匱乏,他們今天不想再讓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號率先在每個家庭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些家長實質上并不懂得愛孩子,他們不知道愛孩子不僅僅是奉獻和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視了父母永遠是“教育者”這一角色,忽視了他們對孩子應有的教導職責。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理解“簡樸”和“珍惜”的含義,無法理解“家貧出孝子、執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訓。將來走入社會,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能力將會受到嚴重挫傷。
二是粗暴。很多父母都將自己擺在家庭的絕對權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壞了家里的一件小東西,家長會大發雷霆;一次考試失誤,家長會毫不留情,痛罵斥責;如果在外闖了禍,那可更不得了,一頓臭罵自然少不了,拳腳相加也會接踵而至。從調查中顯示,有30%的家長都會憑借自己的家長“權威”,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準到同學家去玩等。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愿意或不善于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許多孩子由于家長的粗暴無知,有的放棄了心愛的體育活動而埋頭于書山題海,被迫“一心只讀圣賢書”;有的很愛好畫畫,卻被家長逼著告別了自己的興趣……這些家長把嚴格要求理解為不斷地批評、訓斥和逼迫孩子。這不能不說是家長的過錯。為此,國家總督學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為了觀察蚯蚓而換來家長一巴掌,我覺得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三是放任。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學生自主發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自主發展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展、隨意發展,他們認為“樹大自然直”,往往對孩子的品行、愛好、興趣以及社會交流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輔導和教育。有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從而喪失了對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隨他去了。
四是望子成龍。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期望度過高,要求過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體驗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當科學家、董事長、總經理、博士……那么,可以想像,他們美好的夢想在現實面前將會形成怎樣的一種落差。
五是嚴他寬己。從調查中顯示,有80%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從來做不到。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后地擠車搶座;一邊教孩子尊重父母,一邊自己卻不盡贍養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從不摸書本,經常沉溺于撲克麻將桌上;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后對老師評頭論足,甚至破口漫罵……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學習、生活懶散,多半沒有上進心和求知欲望。
六是重智輕能。作為一個社會人,既要懂得知識,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魚,僅夠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得益。從本次調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搞好學習就行了。他們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學習技能、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交際能力等少得可憐。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后,很難有大的發展。
六、對策
要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會的事,其中與教育部門聯系尤為密切。教育部門、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承擔起協調校內外教育力量的重任。當前可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開辦家長學校,定時定人辦好家長培訓班,讓家長接受當前的先進教育意識、教育動態,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二是學校開設家長接待日,每月定時專門接待來訪家長,與家長們在某些教育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三是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在家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因材施教。四是設“家長聯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送到家長手中,并請家長反饋信息,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為祖國培養全能型的一代新人。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農村未成年人成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本次調查通過深刻分析和客觀評價我鎮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并針對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合理的途徑方法和對策建議,從而將加強農村家庭教育,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轉化成為xxxxx鎮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一、調查實施概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全鎮居住的居民,調查方式主要是實地考察、深度訪談、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等。調查結果:走訪了120名農村婦女,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為100%。被調查的120名農村婦女中,已婚婦女90人,未婚22人,離婚或喪偶的8人。年齡結構,20歲以下的8人,2130歲的22人,3140歲的42人,4150歲以上的48人。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占5%;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
二、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及特點
從調查情況看,xxxxx鎮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主要呈以下特點:
(一)農村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實地調查反映,95%的農村女性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很重要,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都給予一致肯定。71%的農村婦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養子女成才。問卷調查中顯示,67.61%的農村女性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問題(成績差、聽課困難、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重視孩子情緒問題(暴躁易怒、焦慮、抑郁、自卑等)、交際問題(內向冷漠、不善交際、經常與人發生矛盾等)以及行為問題(違反校規等)的比例分別為11.83%、13.80%和6.76%。很多農村家庭父親和母親分頭負責兒童的生活、學習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兒童學習教育比例最高達77.55%,說明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以及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與核心的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觀念被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所認同,多數家庭民主和諧,父母協力、協商共同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但實地調查也發現,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嚴重不足,農村學生家長真正認識到自己對子女教育負有責任,并能較好地擔當起這一責任的農村家庭只占15%。85%的農村家庭認為孩子的教育責任在老師、在學校,與己無關,他們只負責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給了學校,孩子出了問題就怪學校和老師,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老師,甚至指責學校誤人子弟。有的家長和代理監護人甚至認為:孩子在學校,家長出錢學校管,自己還操什么心?這種教育理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增加了學校對這部分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監護人教育理念差,認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兒孫自有兒孫福,認為只要能掙錢,讀書也沒什么用,不讀書照樣可以賺錢,大學生不是還找不到工作嗎?這些觀念勢必影響孩子,產生學習無用的情緒;在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中,由于學校單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更新,但科學家教任重道遠
問卷調查中,52.6%和32.3%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私下贊賞、公開表揚方式鼓勵兒童的進步。孩子做錯事時,61.5%的農村女性家長選擇心平氣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交流上,60.5%和30.4%的被調查者覺得自己與兒女的關系非常好或比較好;64.5%的女性家長表示自己能夠很好或較好地與孩子溝通;47.94%和47.17%女性家長明確自己的孩子經;蚺紶柛嬖V父母他(她)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走訪調查發現,孩子有事瞞著家長時,多數家長采取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與家長意見相悖,一時難以確定對錯,45%的家長會采取冷處理。孩子有吸煙、喝酒、沉迷網絡游戲和上網聊天等不良行為,部分家長能按照問題的性質采取不同的糾正措施。這說明,廣大農村家庭教育方法逐漸在改善,但調查也反映,農村家庭教育方式傳統簡單,不能適應現今社會的發展:
一是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部分農村家長認為棍棒下面出孝子,信奉棍棒教育,覺得孩子是打出來的,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對孩子動輒打罵、訓斥、體罰等。問卷調查顯示,在教育孩子做錯事情的方式上,有32.41%的被調查者選擇教育方式是責罵或打孩子;3.77%的被調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參加喜歡的活動或拿走孩子喜歡的物品等懲罰方式,甚至有2.76%農村家長認為,小孩子都會犯錯誤,做錯就做錯了,由他去。被調查的家長中,對孩子采取物質獎勵的'占8.86%。而且,考試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質獎勵;直接用金錢獎賞的家長占2.08%。在與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上,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從,根本沒有與孩子溝通的意愿。24.21%的農村女性家長表示溝通的時間很少,6.49%的農村婦女反映自己與孩子雙方雖有溝通的想法,但溝通過程中,總是因無法克制的情緒而中斷與孩子交談;有2.91%的農村婦女直接表態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溝通,或很難與孩子溝通。農村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退縮、冷漠,或以攻擊和敵意對待他人。
二是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實地調查反映,大部分家長整天忙于農活或打工掙錢,沒有更多的精力來教育孩子,更談不上有閑暇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溝通,基本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農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不管不問,甚至有些家長連孩子的確切年齡和所在年級都不知道。有的家長過分縱容子女,對于子女不正確的言行不管不問,放任自流,管教不嚴、一味縱容,認為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的愛,特別是留守兒童代理監護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這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由此可見,教育方式傳統簡單,缺乏先進家教理念和科學家教知識,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鎮廣大農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廣大農村家庭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遠。
(三)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長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一方面,農村家長素質普遍偏低。被調查的農村婦女中,小學及以下的48人,占40%;初中的66人,占55%;高中(職高、中專、技校)的6人,占5%;大專的0人,;本科以上的0人。農村婦女承擔社會、家庭雙重角色,大部分時間被擠占,很少有時間來充實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學文化的人漸漸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狀態,F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是農村家長普遍存在的現狀。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鎮廣大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蘊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
另一方面,農村家庭缺乏教育氛圍。目前,由于農村經濟相對滯后,大部分農村家庭條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決衣食問題,家長們根本無能力投資家庭教育設施建設,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雖然廣大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很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并不算很多。同時,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農村女性家長農閑時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將、打撲克,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占絕大多數。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家長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對孩子影響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農村家長認識不到知識和文化對子女成長的意義,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責任、義務,忽視家庭教育。許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無法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還有一些家長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無意識中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教育和導向,直接影響了農村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作為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決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社會、家長、學校共同關注農村家庭教育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農村家庭教育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認真做好農村家庭教育指導、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規范化。
政府應該適當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設立農村家庭教育基金,應付必要的農村家庭教育支出,確保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正常運行。政府要盡最大可能挖掘農村教育資源,大力創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娛樂活動場所。盡最大努力發揮農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農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家長要想方設法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來幫助孩子擴大視野,培養其探索的興趣和習慣以及陶冶情操。家長可以利用電視機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指導孩子收看;可以帶孩子到具有教育意義的場所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可以為孩子選購有關書籍,訂閱報刊雜志,并堅持與孩子一起閱讀、欣賞。
(二)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素質
農村中小學應注重宣傳發動,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學校章程,規劃教學內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采取多種措施,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農村學生家長整體素質。
學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提高家長素質當成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學校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制定出提高農村學生家長素質的長遠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要根據家長的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定期組織家長來校學習,提高家長素質和教育素養。家長學校的授課形式應靈活多樣,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家庭教育論壇等形式。家庭教育論壇內容既包括知識講座也包括家長發言、提問,使家長、教師形式互動,在互動中交流經驗,提高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將提高家長素質和提高家長實施家庭教育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側重培養家長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識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終實現提高農村家庭教育質量的目的。
(三)家長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建立心連心的溝通。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并盡可能的積極的引導。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專橫的態度對孩子進行體罰,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生活影響,包括社會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甚至是敵對作用的影響,父母應該指導他們去跟不好的影響進行斗爭,從而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給孩子的自由空間應該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愛孩子,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盲目地去愛自己的子女,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
(四)創設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家長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在農忙時,也不要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對孩子經常犯的錯誤進行細致的講解。在學習之余,家長還可以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的書,培養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了解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切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
二、調查時間:
20xx年5月
三、調查地點:
恰爾巴格鄉小學
四、調查內容:
農村小學義務教育的現狀
五、調查對象:
恰爾巴格鄉小學學生及家長
六、調查方法:
訪談提問
七、調查過程:
據調查,所調查到的孩子,均已從去年春季不再交學雜費了。但當問及不交費的原因時,超過90%的孩子不知道。而且,仍有近半數的家長也不甚清楚,往往就說,“學校說不叫交錢了,我們就不交了”。當然,也有占半數的家長知道,是因為國家的政策,為了幫助農民減負的。
對于“兩免一補”的政策,大部分人還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反映,地方學校沒有切實的將國家的補助給予需要補助的孩子。而導致家長們不盡的抱怨。
當我們問到教學質量是否因此改變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答,沒啥變化。而且原因也驚人的相似:本來教學質量就不好,還能有啥變化。據了解,農村的小學,往往設備簡陋,師資力量差,“會寫幾個字就當老師”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不學雜費了,小學生不也再有升初中的壓力,學校管理也相應變得松散。有位家長就說:“看我兒子都這么高了,還是不認識幾個字。
不收學雜費以后,更多人關心的是,學校是否有亂收費,變相收費的現象。對此,我們的調查發現,除書費和必要的學習資料費外,有學校還收取暖費(學校根本沒有暖氣,冬天教室里只有一個小煤爐),體檢后強迫性讓學生購買藥品(據說一盒藥就要130元),還有要求學生買隨身聽,助記器等物品。而這些物品的價格,往往要高于市面價格
不管如何,這里的家長都很支持孩子上學,大都表示等孩子上完初中,只要他(她)還愿意上,就一定會供孩子上學的。而孩子們也都表示希望繼續上學。也有部分成績不理想的孩子表示,初中讀完可能選擇外出打工。
據了解,在減負之前,一個孩子一學期要交近200元,而現在只需叫70元左右。然而,當問到是否真的因此有了“減負”的感覺時,70%的家長認為,有變化,但不明顯。這些家庭往往是只有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而剩下的20%的家長認為,確有感覺。而這些家庭大都有不止一個孩子,免收學雜費的`政策,讓他們省下了不少錢,而這些錢大部分都用來蓋房子了。也正因此,我們一路上,見到路邊好多堆砌的磚瓦,以及正在拌水泥沙子的農民們。問及一位25歲左右的男子時,他說,“這倆兒子都不用交學費了,我們就省下了好些錢,這不是剛拉來的一拖拉機磚,正打算蓋房子用呢!
然而也有10%的家長告訴我們,由于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好,又愁于孩子的前途,就不得已將孩子轉學到私立學校上學。但私立學校一學期就要交1000—1500元,這樣,反而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而后,我們了解到,現在文盲,以及僅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青壯年人群依舊存在,而且并非寥寥幾個。然而我們發現,這些人也希望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苦無良師。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1、這里的農村依舊處于一定程度的愚昧狀態,往往對問題的表象關注,而對問題實質的發現不夠。
2、據調查發現,在農村,中小學校都是很簡陋的,不但占地面積小,而且樓也都是多年的老樓。
3、對于存在青壯年文盲這一現狀,主要還是由于農村政府對農民的重視不夠。
八、存在的問題:
1、正如我們問家長們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回答中完全都是“老師”,沒有“學校”,似乎要不要錢都是老師一手操控的。
2、農村義務教育還存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完善。
3、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和師資水平偏低。
4、農村學生輟學率較高等問題,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以解決。
5、缺乏必要的體育設施和場地。
九、解決問題的方法:
1、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2、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支出的合理需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基本標準。
3、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校舍維修改造所需資金,中西部地區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東部地區主要由地方承擔,中央適當給予獎勵性支持。
4、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經費給予支持,確保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照國家標準及時足額發放。
十、對策和建議:
1、推進教學改革。
2、推進辦學體制改革。
3、推進農村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
4、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綜合改革。
5、希望農村政府,能夠真正的將國家的政策思想落實到位,真正的給農民“減負”。也讓孩子們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日后為祖國多做貢獻。
6、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
7、多方努力,積極配合,共同營造推進農村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通過這次調查,我了解到了很多在城市里了解不到的信息。雖然本地農村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但是這里的村民100%的支持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希望日后的農村政府能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讓孩子們有學上,有知識學,讓村里的人們人人懂技術,個個能賺錢,這樣農村才能達到真正的脫貧致富,才是國家減免學雜費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4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我鎮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為: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了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盡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日后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了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后外出打工與初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于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于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并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為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群眾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并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于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采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系,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系,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5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農村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向城市,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支主力軍。由于這一特殊群體的產生,其子女就出現了兩類:一是農民工將子女留在農村,從而形成了農村留守兒童;二是農民工將子女帶入工作地,從而形成了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及時了解這兩類少年兒童的教育狀況是推進教育公平和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處就大連市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農民工子女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進一步解決這兩類少年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一、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就學現狀
1.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嚴格意義上說,所謂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學生人數。據我們今年6月的統計,我市農村中小學學生中此類學生數為11510人,占農村小學初中學生總數的4.3%。其中小學為7785人,占農村小學學生總數的4.8%;初中為3725人,占農村初中學生總數的3.5%。從分區情況看,小學以普蘭店市、莊河市和金州區所占比例較高,分別為11%、6.3%和4.3%;初中比例偏小,最高的普蘭店市、金州區和莊河市所占比例也都不超過5%。
另外,我市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村學生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這類學生在我市農村小學初中有37817人,占學生總數的14.1%。其中小學有22163人,占農村小學學生總數的13.7%;初中有15654人,占14.8%。從分區情況看,小學莊河市、普蘭店市和金州區所占比例偏大,分別為31.6%、17.9%和10.5%;初中以莊河市、普蘭店市、長?h和金州區比例偏大,分別為29.2%、17.5%、13.3%和10.8%。
從總體看,我市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比例不算很高。即便將父母雙方或一方出外打工的學生加在一起,我市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比例小學為18.5%,初中為18.3%。而根據全國婦聯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報告的調查結果,xx年,全國農村小學學齡(6-11周歲)、初中學齡(12-14周歲)年齡組占總體的比例分別為34.85%和20.84%。如果僅僅比較父母雙方均出外打工的學生比例,我市則更低。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
形成我市留守兒童比例低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我市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的比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因為我市城區中小學公辦學校全面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使得我市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可以將子女帶入城區讀書。
2.我市農民工子女就學情況。
根據xx年教育事業統計結果顯示,在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學的農民工子女人數逐年增多的趨勢。xx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接收農民工子女93143人,占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7.3%,其中小學72692人,占小學在校生總數的21.6%,初中20451人,占初中在校生總數的10.1%。在接收的農民工子女中,本地農民工子女有18057人,占農民工子女總數的19.4%。xx年以來,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接收的.農民工子女以年均9000余人的數量遞增,其中小學的年均增加量為6850人(參見圖1)。從各年級情況看,我市初中小學各年級農民工子女數總體上呈現出從高年級到低年級遞增的趨勢(參見圖2)。
從分區情況看,我市接受農民工子女數量較多的主要在郊區,排前五名的為甘井子區、金州區、開發區、旅順口區和沙河口區,學生數分別為29895人、16740人、11844人、9255人和6197人。從現有學生比例上看,排前五名的為旅順口區、甘井子區、開發區、長?h和金州區,分別為37.9%、34.7%、34.6%、33.3%和31.4%。
我市在接受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上投入巨大。按照每千人1所學校計算,相當于我市各級政府為農民工子女建設了90所小學、初中學校。按照1所學校建設費用1000萬元計算(不含土地費用),相當于投入了9億元基本建設費用。我市在城市教育費附加分配和區縣財政教育經費撥付方面均把農民工子女計算在內,每年用于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日常經費達到3億元。目前我市城鄉均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農民工子女在我市公辦中小學讀書,既不繳納借讀費,也不繳納雜費。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中小學校讀書的外來農民工子女還免繳教科書費。
由于實行了比較完善的農民工子女就學政策,使得我市城市外來農村人口中就讀小學初中的子女的比例高達10%,遠高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比例(3%-5%)。也高于我市常住人口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比例(xx年為8%)。
二、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市農村外出打工人員數量相對來說不是很多,因此留守兒童問題從全市范圍來看無論是在全國還是在省內都不是很突出,但留守兒童問題依然值得關注。調查顯示,由于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
由于得不到父母及時的關愛和輔導,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和主動性,自覺性不強,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80%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學、厭學、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上課時間溜出學校上網。
2.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不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表現為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成為了“問題兒童”。
3.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
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4.監護管理不夠強。
在農村留守兒童中,絕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于溺愛,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5.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
由于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
從學校方面,我市絕大多數農村學校目前還沒有將留守兒童問題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方面,總體處于放任狀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相應的政策和工作指導意見。
(二)農民工子女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市屬于人口凈流入城市,外來打工人員較多,加之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方便農民工子女就近入讀公辦學校的文件,使得我市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子女逞逐年上升的趨勢。從就讀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農民工子女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居住環境惡劣影響其成長。
在城市中打工的農民,多數人的收入水平雖然遠遠高于家鄉務農收入,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按照城市收入水平衡量,絕對水平仍然偏低,在城市中生活較為艱難。據調查,帶子女進城讀書的農民,多數從事批發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和其它社會服務業,許多家庭是在城市中賣菜、賣米、搽皮鞋、拉三輪、看大門、收破爛等等,好一點的在城市中開小飯館、小商鋪,或在批發市場有一個小攤位。他們中多數或在城鄉邊緣合租廉價房居住,或住臨時工棚,開小飯館、小商鋪的白天開門做生意,晚上關門全家即在鋪內搭板睡覺。子女在這樣的“家”中談不上什么學習環境,這與城里的孩子相比,全然是天上地下。
2.城鄉差異使農民工子女心理壓力大。
由于農民工子女家庭處于城市的邊緣地位,他們的心理也開始邊緣化。調查中,發現年齡較小的孩子由于不懂事,受影響較小,而年齡稍大的孩子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顯得早熟、自卑和失落。
與城里同齡人相比,農民工子女總是自覺地把自己劃為城市中地位較低的群體,并有這樣的群體認同感,在這一群體中自我封閉。這一點在初中孩子心理上特別明顯。對于他們所處陌生的大城市,他們在欣喜、好奇之余,卻并不認同,還是懷念遠在農村真正的家和伙伴。
由于自己的家庭所處的地位,自己求學受到的阻礙,農民工子女被激發出城市同齡人不具備的自尊、自強,但又自卑的強烈被剝奪感,被隔離感。對他們來說,從家鄉突然來到一個如此陌生和冷漠的地方,心理落差極大,加上農民工聚居區相對滯后的衛生及治安狀況,使其內心變得十分敏感。
深層次的自卑感在受到歧視后,反而暴發出強烈的自尊心,因此他們把同一群體內友情看得很重,渴望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受。又由于他們所處環境往往是人口高流動區,各色人等皆有,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非常容易誤入歧途,一旦陷入這樣環境下的社會小團體內,就難以自拔,F實中客觀存在的邊緣地位,使得他們內心建立起的自我防衛感強烈,從而進一步加強了他們的邊緣意識。
3.農民工子女學習成績普遍偏低。
由于我市中小學的課程體系不同于其他地區,尤其與外省市相比有很大差別,因此許多中途轉來的農民工子女感覺學習吃力。尤其是英語學科,我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而其他農村地區大部分是從三年級才開始開設英語課程,這使得外來農民工子女對英語的學習尤感困難。
雖然有父母在身邊,但一方面父母工作繁忙,一方面父母知識水平有限不能有效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造成許多農民工子女學習成績不好,久而久之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為進一步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及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適當增加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數量。
在有條件且必要的地方,通過在原有鄉鎮中心小學和鄉初級中學建設宿舍、食堂,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后顧之憂”。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縣為單位,在一個或幾個鄉鎮建設面向全縣的寄宿學校,專門招收留守兒童就學。
2.建立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應出臺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制度。使各農村學校將留守兒童問題納入正常工作范圍。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
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
3.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
針對當前家庭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引導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學校和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通知家長其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提醒他們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4.繼續完善我市進城農民工子女的就學政策。
要繼續妥善解決外地來我市的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特別是在我市造船業、建筑業、機械加工業、餐飲業、酒店服務業、家政等我市用工緊張的行業就職的農民工子女。對于一般流動人口要予以限制。
市財政應對接受進城農民工子女較多的區給予必要的財力支持。如可考慮按照農民工子女每生一定的標準予以補貼。
鼓勵農民工子女初中畢業后進入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就學,有效解決其就業問題,減少初中高年級農民工子女流失。
5.進一步提升城市中小學農民工子女就學管理工作水平。
要將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作為城市中小學的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建議適當時機召開全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會議,即時總結先進經驗,推廣在此項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出臺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
【農村教育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2-06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5-09
關于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4-30
農村教育情況調查報告04-22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推薦12-28
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08-15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