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范文(精選7篇)
如果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們有必要弄明白問題情況,并且最終的調查結果會寫在調查報告中。但是調查報告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范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斬落部署,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重大措施,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經之路,是時代的呼喚,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和心聲。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鄉是曾貧窮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區,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卻是另一翻景象,這次,我利用十一黃金假期返鄉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幾個村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調查,了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后村莊的變化,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
地點:陜西省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對個別家庭隨機進行提問調查,通過村里同學,親戚朋友了解
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后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
二、總體經濟狀況
。ㄒ唬┙洕l展:在公元XX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后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污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ㄈ┪镔|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里,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車,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設備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黃河牌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在近幾年里,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說,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設備也在農家是常見的,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系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新農村建設不愧突出一個“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會型農村建設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個重點,現在的農村,義務教育完成率達80%以上,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生活都有樂觀的積極向上預期,宗教迷信活動日益減少。
。ㄎ澹┥畋U希簭男率兰o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溫飽問題。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制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戶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戶還說,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于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后,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后。調查的3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著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著飲水難的問題。
問題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調整不科學。北大山村一年級有10個學生,因教育布局調整撤了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只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說:“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著,負擔還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400元計算,讀完小學、初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衛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于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著綁著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啟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農村低保范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群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四、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個人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扎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新農村建設監督考核。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新農村建設操作程序。
。ǘ┨岣咿r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帶動農民自主創新。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
。ㄈ┘涌燹r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ㄋ模┼l鎮干部多下鄉體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對城鄉要求一視同仁,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工農和諧化
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展開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部門上下協調,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2
家在農村的我,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后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著,如今看著家鄉的教育狀況,不由為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為關于農村中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禭X—XX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于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于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于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為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為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為中小學,且可分為“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八搅ⅰ笔怯山逃峙鷾试O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并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并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愿望,以至于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小學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里——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小學,當時,19xx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占地10余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著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為石佛寺聯辦小學,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余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干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里,數十里。于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后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展為擁有中小學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模的學校,并仍處于擴招狀態。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于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了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盡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涌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十所村辦小學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小學蓬勃發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了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后得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于其自身毫無利害沖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
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鎮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于“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縣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
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于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展,最重要的是促使著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并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于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于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說,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向往,于是在為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后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為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于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說,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我家住在河北省邱縣,也就是華北南部平原的農村,這里盛產小麥和棉花。在我們村中,每一個人最多可分到二畝地,為了增加收入人們都種棉花。鄰居吳大叔一家現在五口人,當時沒能接受計劃生育,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女兒。為了使兒女成才,早在五六年前,就將大兒子送入了縣城的向陽私立學校讀小學。而今兒子接著考入了縣城的私立英才中學,年學費1500元,書費200元。兩個女兒也都長大了,并都在居家較近的大馬堡私立希望學校讀小學,兩人的年學費共800元,書費150元。三個孩子的生活費包括吃穿住行加起來大約每年得1500元。而按人口計算,吳大叔家可分到10畝地,這10畝地都種上棉花,每畝每年大約可產棉花500斤,純收入按多的算可以達到600元,那么他們全家一年的純收入為6000元,而對于農村的成人來說,把消費降低到最小,平均每天至少花4元錢,每人每年得花1400元,也就是說吳大叔和吳大嬸兩個人每年的生活費至少得2800元,這樣算來,吳大叔家每年還得承受950元的赤字。吳大叔的院子里再養上五頭豬,也入不敷出。對于最大的孩子才十幾歲的大人來說,也正是蓋房修家的時候,人到中年,還得照顧自己的爹娘,一年年過來,家里根本拿不出錢。為了不使家庭過多地透支,吳大叔還在村里的建筑隊干活,但吳大叔叔往往是不等現在的建筑活干完,就找工頭把自己下一次干活所要掙的錢支走。如果吳大叔將三個孩子都送入公辦學校讀書的話,家里每年可以省下了三四千元,但是他沒有那樣做,還堅持讓孩子讀私立,堅決不能讓孩子因為沒錢而讀不到好學校。接下來,上初中的兒子為了出路,還得上高中讀大學,要上好的高中,還得跑到省城去上,那樣的話就意味著孩子的消費更高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大了……
而對于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又承受著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為國家培養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于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為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上的宿命。
于是,在我所處的地區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著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調查,現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占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為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么得讓人心寒也是多么的難得和偉大。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3
瀘溪縣是我國古代楚國的故地,涵養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發著古典的藝術氣息,是一處孕育古老文明的風水寶地。通過對文獻資料的考究和參悟,結合實地考察和走訪鄉鎮居民的方法,對瀘溪縣盤瓠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結合理論和聯系實際的方法,對搜集得到的資料進行加工,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深入剖析,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瀘溪縣盤瓠文化的地域分布和主要內容。深層次的解讀了盤瓠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古典韻味,且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保護性措施和建議,以便可以利用更好的方式來保護盤瓠文化,使其永葆歷史的印記和飽經滄桑歲月洗禮所遺留下來的文化氣息。
一、瀘溪縣盤瓠文化的地域分布
瀘溪縣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的東南方,東鄰沅陵、辰溪兩縣,西連吉首市,北接古丈縣,南鄰麻陽縣,西南與鳳凰縣毗鄰,是湘西自治州的“南大門”?h境處于武陵山和雪峰山的過渡地帶,是東起華東,西接西南的交通要道。地貌自東向西南排成“川”字,由西向東傾斜。沅江沿縣境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大部分屬于低山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瀘溪縣是盤瓠文化的發源地,神秘而秀麗,它那神奇的魅力,似乎要向世人展示它的內涵,它那婉約的英姿,更加從側面彰顯古老瀘溪的獨特韻味和其絢爛的文化特色。
二、盤瓠文化的歷史沿革
瀘溪縣歷史悠久,文明古老,是古代盤瓠文化的發源地,據多種出土文物的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先民就在沅水和武水兩岸生存繁衍。據說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其女與盤瓠結婚,隱居沅水流域,此傳說亦淵源于此,且形成了千古不朽的盤瓠文化,為后世人所傳誦。遠古的盤瓠神話和盤瓠圖騰崇拜在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廣為流傳,當地的許多民俗事象構成了一種獨特的盤瓠文化。如以盤瓠《神犬》和辛女圖騰為祖先的祭拜禮儀,以及關于盤瓠和辛女的傳說演變而成的民俗歌舞,繪畫,雕刻,服飾等所有的這一切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盤瓠文化。中國盤瓠文化的內涵極其古老而豐富,特點突出,令人著迷,催人向往,發人深省,盡顯古老文化的魅力。而在同時,有關哪里是盤瓠文化的發源地,歷來眾說紛紜,有會稽說、中原說等,就湖南而言就有懷化、沅陵、鳳凰、瀘溪之說,各執一詞,一直以來都沒有定論。然而在1990年10月湖南省瀘溪縣召開的全國盤瓠文化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專家經過多方的論證和考查,確認了瀘溪乃是中國盤瓠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三、瀘溪盤瓠文化的主要內容
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最普及的一種構成的藝術形式,因為其制作工藝簡單,因此深受古代人民的喜愛。從廣義上講,剪紙實際上就是在紙上剪刻,鏤空所出現的一種二維藝術形象,具有很高的塑造性,且發揚空間十分廣泛充分展現了古代人民的創造性。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剪紙主要是指用紅紙或其他暖色紙做成,在世俗生活和喜慶節目中表達美好情感,營造熱鬧氛圍的裝飾品。而實際上,剪紙所使用的紙張顏色是多種多樣的,有暖色也有泠色,但若以制作工具和制訂對象來劃分,又可以分為剪紙和刻紙兩種類別。其中剪紙以剪為主,以刻為輔,主要用于喜慶節目的窗花和其他裝飾花樣。其分布地區較為廣泛,例如盛行于我國北方的陜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的民間剪紙?碳堉饕钥虨橹,以剪為輔,主要用于服飾的花樣和喜箋的剪輯等,兩種都寄托了人民對美好事物的期待和贊美。其中在湘西剪紙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美感及制作手藝,顯示出其具備深厚的剪裁功底和文化底蘊,顯示出湘西少數民族民間技藝的日臻成熟。
儺面具
巫儺文化是中華文化和盤瓠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年代久遠,早在商周時期就極其盛行,流行于各地,且各具特色!吨芏Y》,《論語》中對此有明文記載。儺面具就是始于這種“重祭禮,信鬼神”的巫儺文化。經過歷代千百年的傳承和演化,它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逐漸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分布地域十分廣泛,我就縣而言,儺面具種類繁多,已經現世的就有12生肖,36天罡及地獄判官、小鬼、牛頭馬面等,形式豐富,且造型多樣,充分顯示出少數民族的地域風格。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市場經濟的體制變革,利益格局的重新整合,我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者由于科學的普及和人們生活的改善,人民價值觀念的轉變。近幾十年來,巫儺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已經銷聲匿跡,所以現在從事儺面具雕刻的人也越來越少。目前這種文化現象僅存在我縣很少的幾個地區。然而就在這僅存的幾個地區中,他們沒有讓這種技藝面臨失傳的尷尬境地,他們改進制作工藝,勵精圖治進行改革,并且融入了新時代的潮流氣息和前衛風格,力求在藝術形象上有所突破,使這種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下去。他們雕刻的儺面具形象猙獰兇猛,怪異獨特,咄咄逼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栩栩如生。表現手法上多采用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的夸張變形手法,強化儺面具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達到震懾鬼神的目的,給人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另外,其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抓住神靈性格特征,在眼,鼻,嘴等處進行了夸張的變形處理,顯示了他們獨特的創造力和卓越的見識和非凡的藝術洞察力,在儺面具上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菊花石
菊花石是一種燧石結核為核心的碳鈣集合體,花蕊部分是堅韌的硅制燧石,花瓣是由方解石晶體組成,由于這種結構的特殊性,所以價值很大,很受人民歡迎。它存在于迄今兩億年前的早二迭流棲霞淺海和沉積巖層中。菊花石的晶體呈灰色或黑色,石中顯現一朵朵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白色花朵,因酷似菊花而得名。因瀘溪縣碳酸巖石分布廣泛,為其廣泛存在提供了載體,故我縣有很多菊花石,且種類繁多,形式各樣。菊花石在很多地方都曾出現過,并且有很多的風格和種類,它最先是用于家居的裝飾,后來逐漸發展到送禮和變賣。
于是這一文化現象就當作習慣而流傳了下來,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拓荒者的增加,大量的菊花石被挖掘了出來,開始大量出現在市面上,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有部分識貨的商人,政客或分或買,將其運往外地,雕刻創新,制作成價值不菲發商品,進行銷售和變賣,使其逐漸商品化。在外流的同時,這時人們才認識到菊花石的珍貴之處,才通過各種手段采購和收集,可這時菊花石已經所剩無幾,可謂是有價無市。另一方面,通過藝人們幾十年的雕刻創作,技術的不斷完善,創新和突破,石雕工藝由原來的浮雕發展成現今的園雕,鏤空雕透雕等。雕刻藝人利用花紋特點找出花團,理清花瓣,添枝加葉,把分散零星的花朵連接成有機的整體,雕刻出生機勃勃的形態和獨一無二的珍奇怪石,符合了大眾的審美觀念,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被廣泛的傳播開來,并逐步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
踏虎鑿花
1、瀘溪踏虎鑿花的背景
至今仍流傳于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用于各種服飾及裝飾品的剪紙叫做鑿花,即鑿紙花樣。湘西人習慣叫它“扎花”或“銼紙”,又稱“銼花”。鑿花還有另一種說法,鑿花在苗語中還被稱為“壓本”,“壓”指加工的方式,相當于“鑿”;“本”就是“花”,“花樣”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剪紙不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卻是用刻刀鑿出來的,并且有的還保留刺繡的針法,以供別人參鑒。而剪刀只是在作為鑿花的輔助用具,一般是雜作業完成之后,僅供修邊時之用。清代,刺繡也曾被江浙一帶的人稱作鑿花。如清末文學家余懷在《夫人鞋襪辯》中記載:“吳下婦人,有鑿花玲瓏,囊似香簏。印香在地者”。說明了舊時“鑿花”與繡花有很大的關聯。在古代,人們只是消極的適應自然,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也只是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和手段,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人民的思想,這就使得人們的創造性和發明性得不到解放。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僅局限于對傳統物質文化的贊賞和對大自然的向往,對原始力的贊美,而沒有想過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然和世界。后來,人們在日常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知識和經驗,完善了傳統手工技藝,由此便發展了紙上鑿花這一傳統技藝,并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2、鑿花的作用和意義。
苗族向來是個愛美善繡的民族,由于歷來的傳統風俗習慣,他們十分重視服飾穿著,因此苗族有各種形式的繡花,且色彩豐富,充分體現了這一民族的特征。歷史上先是有繡花,后來才有鑿花,兩者可謂相輔相成,鑿花為繡花提供繡摸,繡花又促成鑿花花樣的不斷創新,使得這兩種微時繡花形式得以不斷完善。苗家婦女一般是先將構思好的花樣剪輯下來,貼在要繡的布面上,再依樣穿針刺繡,遇到好看的花樣,就用紙將它拓剪下來,這部分拓剪工序漸漸成為一個工種,從繡花流程中分離出來,就這樣一些專門繡花的人就出現了。與單純使用剪刀相比,剪紙花匠更加追求效益,因此利用剪刀可以批量加工復制的`鑿花工藝就應運而生了。湘西鑿花多用于繡花底樣,慶典和祭祀活動中的裝飾品,而且后者顏色上有很多講究,喜事一般采用紅紙,喪事一般采用白紙,各表示不同的意思,渲染不同的氛圍。
鑿花圖案紋樣題材廣泛,有花草、鳥獸、儺面等。鑿紙花樣不僅是苗族婦女文化生活的一種生產及裝飾形式,而且更是能折射出苗族文化的想象符號的載體。由于苗族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除了口頭傳達之外就是類似于鑿花等圖象語言了,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是鑿花這種原生態藝術很好的將苗族傳統吉祥圖形代代傳承了下來。因此鑿花這種“剪在紙上,繡在衣上,穿在身上”的圖案形成,就成為苗族文化最形象的歷史讀本了。
3、踏虎鑿花的制作工藝。
鑿花的工藝特點形式多樣,主要是以通過祖輩手把手教和直接摹寫同輩人的作品的形式繼承下來。沈從文先生曾經對鑿花制作工藝作過如下描述:“這種花樣。先把紙張釘固在一片木版上,再用小銼刀(即刻刀)仔細戳鏤而成,用細針在紙面上扎許多線路,提示繡法和重點,才算完工”,這就是對鑿花這一工藝最形象的描述了。踏虎鑿花有干,濕兩種刻法,但常用的是濕紙刻法,其工藝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創作畫稿。用鉛筆在白紙上推敲圖案,這就是鑿花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是決定藝術品高低最重要的一環,最艱難的一步,因為其初稿水平直接影響到成品的質量及美感。
第二步:定紙層數。選擇同畫稿相當的薄紙,視紙質及厚薄確定要鑿刻的層數。薄紙一般10——16層,稍厚可以定為8——10層。然后,把它們齊整的放在一起,并且每隔4——5層要抹一層粉,以便事后可以順利剝離紙張,因為在刻紙的時候紙張會粘貼在一起。
第三步:定位紙釘。將畫稿放在疊放的紙垛上,用針尖在畫稿上要刻去空白部分的釘眼,用拉力較大的紙質做成紙釘,穿進針眼內撐緊,然后把兩頭多余的部分去掉,再用小錘錘實,防止紙釘脫落。此步驟是為了固定不要的部分而便于揭紙花樣。
第四步:潤濕紙樣。將浸過的毛巾揪干后,把紙垛包進毛巾中浸潤30分鐘左右,要求紙垛拿在手上感覺濕潤即可。
第五步:刻鑿走刀。把紙垛放在特定的蠟版上,刻時先用小錘敲緊,落刀時要用左手食指按住入刀邊緣,用右手手腕的力量運刀走刀,刻紙的順序為先里后外,刻完一個地方后要注意檢查是否刻到底了,可以翻過來核實,必要時可以再補上一刀。
第六步:剝揭花樣。仔細檢查正面,反面,確信刻完了所有部位后,將花樣一張張揭開,鑿花工序便全部完成了。鑿花所用的特制蠟版一般采用木制細膩的硬木為宜,厚為3厘米,寬為8厘米,長為24厘米,內挖一深1.5厘米,寬6厘米,長7.5厘米的“堂心”。再把松香,黃蠟,茶油和桐木粉末融化攪勻,傾于木版“堂心”,壓平之后即可使用。鑿花時注意拿刀要正,用力要勻,走刀如游絲,刀口始終向內走動,收刀如脫兔,刀痕上下要整齊光滑。花紋之間注意留連綴線,免得剝揭花樣時散架。鑿出的剪紙要光潔干凈,因為主要是刻刀在多達十幾層的紙版上鑿刻,所以刻出的鑿花一般應有浮雕般的機理效果。
4、踏虎鑿花的藝術特點。
第一:鑿工精巧。線形考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把線條特色歸納為五個字:圓、方、尖、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石快,缺如鋸齒,線如胡須?碳艏妓嚫叱,工整細膩,刀法穩健精到,刻出的線條暢快,絲絲入扣,表現準確而生動,盡顯流暢之美。造型上形象生動,構圖工整,布局合理,具有南方剪紙特有的纖細靈秀,玲瓏清麗的風格。
第二:繁中求簡,簡中求繁。紙型粗糙簡單的紋樣不耐看,華而不實的東西不純真,而繁中求簡,簡中求繁的形式,細膩而不見其假,粗獷而不失其真,并力求構圖嚴謹飽滿。在表現手法上是以陰刻為主,運用簡單的原形進行合理的骨、骼布局設置。在表現風格上偏重于寫實,但又不呆板入俗,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裝飾性。且運用點、線來傳遞有個性特征的面,采用重復、疏密、對比等形式法則,巧妙的使用“通感”手法來營造畫面。
第三:源于傳統,敢于創新。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素材,使其反映出生活特色和時代特色,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使其達到傳統與時代特色的和諧共存,并突出其自身特點。其藝術特點就像一幅山水畫,畫質不錯而且不失其原汁原味,體現鑿花這門技藝的獨特藝術特點和制作工藝。
5、結語。
歷史上任何藝術形式的誕生都不是偶然的,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拓展而形成的,都會有一個結合人類生產和生活不斷演進的流變過程。踏虎鑿花也不例外,它也必須依附于湘西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才能形成這獨具一格的鑿花工藝。鑿花開始源于苗族服飾的紋樣藍本,先有繡花后有鑿花,鑿花豐富了繡花的技藝。鑿花的形成與追求批量生產的經濟效益有關,也符合當時的小農經濟和生產力狀況。因為鑿花不僅體現了苗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更是記載了苗族“女紅文化”的活的圖象歷史。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有其存在和挖掘的價值,那都是中華兒女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和傳承下來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的國粹。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后裔,理應對其加以保護。一種文化事物和一種文化現象都可以作為藝術瑰寶綻放耀眼的光彩,福澤后世之人,重現前輩創文明之路之時的輝煌。
四、瀘溪盤瓠文化的保護措施及建議
由于我國正處在經濟建設時期,在文化領域給予的關注不是很多,相關的措施,法律也不是很完善,在非物質文化保護方面,有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又由于沒有及時作好文化宣傳,使得人們對于非文化遺產認識還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為,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無形中的流失,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申遺。即申請市(州)省、國家級的遺產保護,以便得到政府的專項保護,突出保護重點,將有力推動其保護進程。同時加強盤瓠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破壞了的進行挽救和維修,對未破壞的加以保護。
2、立法。制訂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法律是保護一項事物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還要展開普法宣傳,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檔案,還要政府、民族、文化、教育、財政等部門積極配合。建立強效工作運行機制。
3、樹人。大力發展和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需的各類人才,加強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精心組織,全面展開,突出重點。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和發展的方針,切實加強對盤瓠文化相關的法律宣傳工作,為保護文化遺產創造良好氛圍。
4、傳承。實施整體保護和多層保護,系列科技手段可以運用于搶救和保護過程中。動員社會各階層力量參與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使得民間文化遺產和文物得到有效的保護,并傳承和發揚下去。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4
一、背景:
中國是農業大國,更是一向重視農村的發展,重視農民問題。國家對農村發展建設的力度加強為小額信貸在農村的發展提供了的廣闊的市場。在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從1994年開始試驗,2002年全面實行并推廣小額信貸。近年來,“三農”問題的一直被國家重點關注,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來解決“三農”問題。而農村的大力發展,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對農民的扶貧以及農民創收渠道的擴充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小額信貸不僅可以解決農村金融問題,同樣可以支持農村的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二、農村小額貸款的現狀:
農村商業銀行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為農戶自主創業,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提供資金保障,解決了部分農民“貸款難”問題,在支持農村經濟和農戶個體業主經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小額農貸由于具有靈活、方便、快捷的特點,自推出后,受到了農戶、村組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稱贊,也得到了各方的滿意,取得了多贏的效果,滿足了較大部分農民合理的貸款需求。小額農貸款的推出,使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門檻降低,為很多信譽良好但無擔保抵押措施的農戶打開了融資的大門,有效地緩解了農民貸款難的情況,成為農民調整結構、發展生產、開拓市場、增加收入的助推器,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廣大農戶脫貧致富創造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本積累。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仍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管理機制的不成熟,利率偏低,缺乏良好的風險評估方法,貸款種類單一,額度小,期限短以及資金供需矛盾大等。這些都阻礙著農村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進而阻礙著農村金融的發展。
三、農村小額貸款存在的問題:
。ㄒ唬┵Y金流轉問題:
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部分農戶和個體業主未能按約還貸,給農村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流轉造成很大的困難。
1、客觀原因形成的風險:
首先,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基于農戶信用發放的貸款,貸款本身從借款人方面就潛在著“信用風險”,一個人誠信度的高低與其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關的,而道德標準是一個無形的東西不能對其準確的實行量化,所以信貸員要準確的把握成千上萬農戶的誠信度就是一項異常艱巨的工作;其次,農戶貸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種植、養殖業和家庭手工作坊產業的投入以及消費性貸款,而種養業又是弱質產業,存在著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農戶個體業主及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科技附加值低,管理機制不健全、相互間競爭無序,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這種風險將直接轉化為信貸風險。
2、主觀原因形成的風險:
。1) 貸前調查流于形式
農村商業銀行信貸人力有限,有的網點甚至主任兼信貸員,要對轄區內成百上千農戶做詳盡了解,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對農戶經濟檔案的建立(年審)信用等級的評定,這些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要求相對集中的專項工作,一些信貸員就不得不求助于村、組干部,甚至是不太了解轄內農戶的內勤人員。由于村、組干部及內勤人員的參與,個人主觀主義、形式主義、人情因素、有的甚至憑空猜想等情形大量存在,這就造成了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不統一,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貸款額度核定帶來了不準確性。此外,農戶信用等級評定方法本身也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存在“一評定終身”、“一定永益”的現象,動態管理、時時監測缺位,信用評定手段、方式也不盡科學。
。2)貸款審查存在漏洞
由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行“憑證發放、隨用隨貸、額度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其發放大多由臨柜人員辦理,在辦理貸款時嚴格堅持“兩證”、“三見面”的原則,而臨柜人員對其貸款用途的真實性是無法加以嚴格的考查的,這就造成有些農戶亂報貸款用途,而貸款后轉借他人,形成頂名貸款;另一些借款人貸款根本沒用于其正常的家庭生產、生活等,而是用于個人的不正常消費支出(比如賭博等),造成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歸還,最終形成貸款風險。
(3)貸后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
貸后檢查是貸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環節,為降低貸款風險,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農村商業銀行應加強貸后檢查工作。但“重發放,輕管理”的經營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貸員腦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一方面,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對象廣、額度小、分布散、行業雜、所以工作量相對較大,而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工作人員有限,這就削弱了對農戶小額貸款的監管。另一方面,一些信貸員有“重企業,輕農戶”的思想意識,認為貸后管理只適應于大額貸款,對小額農貸不適用。有的信貸員甚至認為農戶貸款金額小,形成貸款風險每戶不過幾萬余元。再加上有些農戶貸款后外出經營(有的甚至舉家外出),多年不歸,下落不明,這是造成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風險的一大重要原因。
。4)部分信貸人員素質低,人為形成信貸風險
由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從建檔、評級、授信、發證、到最后放款都是人為操作,加之有些信用社人員相對不足,所以有些信貸人員利用人手不足、審查不嚴、操作上不規范等漏洞,搞人情貸款,自批自用貸款,假冒貸款,有的甚至給客戶出主意化整為零,一戶多證或一戶多貸,形成實質上的“壘大戶”,最終誘發貸款風險。
。ǘ┵J款困難問題:
。1)社會信用環境不佳,誠信度不高。一些農戶受欠貸大戶的影響,還貸時相互看齊的跟風心理也是信譽下降的重要原因。
。2)自借他用,私借公用借款多,債務難以落實,影響信用社放貸的積極性。
。3)擔保抵押跟不上貸款需求,造成貸款困難。
。4)貸款抵押物評估手續繁瑣,評估登記費用過高。
四、對策與建議:
。ㄒ唬⿲r戶信用等級實行動態管理和合理限額。
。ǘ┘m正認識偏差,防止短期行為。
。ㄈ┘訌娰J款管理,落實好“三查”制度。
。ㄋ模﹦訂T廣大群眾,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ㄎ澹┖喕掷m,減少評估登記費用,減輕農民群眾的經濟負擔。
。┘訌娦刨J員隊伍建設。這是確保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七)建立健全信貸機制。
農村小額貸款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開辟了新道路,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對社會和諧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5
農村留守兒童(兒童是指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隨著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離開家鄉,進城務工、經商創業。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脫離父母的直接監護,成為留守兒童。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所突顯出來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和關注。為對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的狀況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婦聯通過縣、鎮、村婦聯組織網絡,對全市留守兒童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收集有關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通過“下基層、訪婦情、辦實事”的形式,走訪基層婦聯干部、鎮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情況,共同探討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思路。本文根據調研情況,對目前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進行粗淺分析,就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根據婦聯系統20xx年3月的調查摸底顯示,我市17歲以下留守兒童已達10萬多人,占兒童總數的12%。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就有9萬多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87%。陽山縣、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陽山縣有3.9萬多人,英德市有2.6萬多人,兩縣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占了全市留守兒童總數的70%。
。ㄒ唬┗粳F狀。
1、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寬裕,生活依靠父母雙方或單方出外打工維持。據統計,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貧情形并不鮮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術技能水平較低,打工收入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親,最主要的任務是料理家務、照顧老人小孩,只進行簡單的種植養殖來幫補家計。
2、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生活起居。
3、農村留守兒童中,小學年齡段以下的超過半數。據統計,小學年齡段以下的兒童共有6.2萬多人,占農村留守兒童總數的65%。其中,讀小學的占了36.4%,讀幼兒園的占了12.3%,學齡前的占了16.3%。
(二)主要存在問題。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與其他兒童存在的差異性,使其在身體發育、智力水平、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或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隔代教育負面作用,學習水平和心智水平難以提高。很多農村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由于祖輩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計,有的自己也體弱多病,對于管教孩子是無能力也無精力,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同時“隔代親”現象的普遍存在,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祖輩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文化輔導和行為習慣、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對孩子疏于管教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如清新縣禾云鎮的小健,今年13歲,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他的父母長期在廣州打工,由奶奶負責監護其生活學習。奶奶不識字,對其也十分溺愛,少有對其進行嚴厲管教。小健對學習非常不自覺,成績是越來越差。同鎮10歲的小發讀一年級時,有媽媽在身邊監督、照顧,能上課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回家更會幫助媽媽做點家務。到了二年級,媽媽隨父親到佛山打工,由行動不便的外婆照顧他。結果他的成績是直線下降,成為班中的差生。而且越來越調皮,和同學追逐打鬧,有時更是不上學,騎著自行車到處游逛。像這樣由于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輔導,造成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佳。部分更是因為行為習慣缺乏正確的教育引導,導致出現性格偏執或行為偏差,出現厭學、逃課、迷戀網吧和電子游戲等現象,甚至與社會上一些小混混搞在一起,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社會惡習。
2、缺乏親情撫慰與傾訴溝通,心理問題顯現。農村留守兒童普遍正處于生理發育、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正是極需溝通傾訴和正確引導的時候。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兒童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連山縣上帥鎮9歲的小琴,父母為了生計雙雙外出務工,剩下她和正在讀學前班的妹妹跟隨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天長路遠,父母對兩姐妹的生活學習情況甚少過問。兩姐妹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貼身照顧,性格變得內向,不愿與人交往。13歲的小豪讀六年級,父母在廣州打工,由奶奶照顧他的生活。當他違反學校紀律時,班主任只能打電話給他的父母。遠方的父母只能通過電話只言片語對其進行教育。為了加強溝通,他的父母甚至留下了手機,但手機卻變成了“游戲機”,成為其學習的障礙。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差異大,巨大的代溝讓兩者難以交流溝通。父母忙于務工且身處遠方,對孩子的情感溝通和心理關懷也少。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往往是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和幫助。有的兒童和父母感情生疏,甚至怨恨父母無情,久而久之對家庭缺乏溫暖感和歸屬感。部分留守兒童表現出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這種情緒的長期積累,極易產生社會認知、行為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這對于兒童人格的健全健康發展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
3、缺乏安全監管,生命安全受威脅。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人或年紀老邁,或病痛纏身,對他們上學、放學途中、節假日的安全問題難以監管到位。節假日特別是寒暑假,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更加突顯。他們上山捉蛇捕鳥,下河洗澡摸魚,騎車到處游蕩,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連州市龍坪鎮7歲的小軍,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去年12月,正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軍由隔壁50多歲的大叔幫忙接他放學,結果途中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死亡。
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原因
。ㄒ唬┱呱鐣蛩。許多進城務工人員其實都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但由于現行戶籍管理等相關政策和家庭經濟狀況的限制,無法更好地解決孩子進城后的入學、醫療保障和居住等問題,迫于現實的壓力,把孩子留在農村就成了絕大多數農村家庭無奈的選擇。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留守兒童極需得到家庭外的社會教育體系的更多幫助和疏導,彌補親情、監管、教育等方面缺失對其成長形成的消極影響。但一方面,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在農村學校中開設專門的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課程還是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社會教育相關服務體系更是還未發展成熟起來。這樣的現實狀況直接導致了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問題的不斷產生。
(二)家庭個人因素。農村經濟發展遲緩,對勞動力的吸收能力弱,傳統種植業收入水平低,農民往外走是必然的。農民外出務工謀生,目的是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希望給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教育之間產生矛盾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有的家長認為,畢業后沒門路照樣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早點就業。在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下,再加上忙于務工,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也就不太重視和關注。委托的監管人又忙于操持家務和農活,更加不會對留守的孩子進行更多的教育。這些都是使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的因素。
三、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社會應對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存在。這個特殊群體的人數已在加大,問題也正在凸顯。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是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問題或者是留守兒童自身的問題,更是一個全社會都不容忽視的綜合性問題,對國家人才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有著極其深遠深刻的影響。如果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解決,影響的不僅是一代人,家庭與社會都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為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供參考:
。ㄒ唬┩七M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農村中小學寄宿條件。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可以較好地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生活上的問題。加快農村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學校配套建設宿舍,并不斷改善寄宿條件,盡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盡量避免家庭教育缺失的弊端。
。ǘ┒嗲澜⑥r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目前教育、婦聯、關工委、團委、學校等部門、群團、社會組織都有開展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救助扶持工作。如市婦聯去年啟動了“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大講堂進社區(鄉村)”活動,一年來開展家教公益大講堂1000多場,受教育家長35.6萬人次,發放有關宣傳資料28萬份。招募4400多名(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集體和熱心人士擔任“愛心父母”,募得幫扶款130萬多元,幫扶困境兒童1700多人。暑假期間還聯合市關工委、團市委開展“攜手關愛留守兒童繽紛夏日五個一”活動,讓留守兒童度過了一個開心而有意義的假期。這些救助扶持工作雖然一定程度上代償了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但畢竟力量微弱,而且都是分散、間斷行為,并沒有形成長效、持續的工作機制,成效是有限的。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無法短期內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之前,各級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服務機構,利用社會資源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有效幫助。如建立綜合性服務站、托管中心、心理咨詢站等。
。ㄈ┙⑥r村留守兒童檔案。依托學;蛴嘘P服務機構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家庭情況等進行登記造冊并實行動態跟蹤。根據相關信息,更好發揮各種社會資源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兒童提供救助和幫助。
。ㄋ模┘訌娹r村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家教理念灌輸。引導和教育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農村留守兒童的委托監管人提高責任意識,密切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盡量給予孩子溫暖與關懷。學校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系制度,辦好家長學校。利用書信、電話、信息、家訪、家長會等途徑,與留守兒童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利用家長學校經常性開設家庭教育講座,讓“第二家長”學會教育孩子的方法。
。ㄎ澹┲攸c關注,積極消除社會因素的影響。要把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促進城鄉統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和住房、教育、衛生等相關法律政策的不斷完善,逐步消除與戶籍管理相聯系的就業、醫療、教育等政策障礙,促進城鄉、區域、部門之間相關政策的銜接與配套,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平等享有相應的權利權益,積極消除留守兒童產生的社會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問題,社會根源復雜,涉及人員廣泛,極需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關愛,從而共同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6
電商在三線以上城市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市場格局也已逐漸成型。于是,渠道下沉、拓展新的市場成了很多電商近一年以來的戰略方向。在這其中,農村市場尤其成為了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們眼中的戰略級市場,它們都在積極布局縣級服務中心,希望以此來撬動這個凍土層。而深入田間地頭“刷墻”的電商公司更是比比皆是。
20xx年會是農村電商的一個繁榮之年嗎?或許我們應該先來看看農村用戶目前的電商使用行為是怎樣的。
數千名網民參與了《企鵝智酷》發起的“農村電商用戶行為調查”,對于他們網購的頻率、最愛用的電商網站、網購中最不爽的體驗等問題給出了自己的選擇。我們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以此來了解農村用戶的電商使用行為。
一、手機已成為最主要的網購終端
64.2%的農村網民通過手機購物,而使用電腦購物的只有32.9%?梢哉f,手機不僅是農村網民最主要的網購終端,也是他們最主要的上網終端。
在PC互聯網快速普及的幾年里,由于網絡基礎設施的鋪設有限以及終端成本高昂、使用不便等原因,農村網民的數量一直是線性增長。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除了讓很多PC網民加快了移動化的過程,也讓很多尚未觸網的農村人直接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用戶。
二、約半數用戶已是高頻使用人群
43.5%的農村用戶會在一周之內多次訪問電商網站,這一比例與城市用戶相差僅10%!肮潆娚獭币呀洺蔀榱宿r村用戶一個比較高頻的互聯網行為。同時,與之比例相當的則是“有購物需求才逛”的人群,占比約44%?梢姡r村用戶在使用電商服務時分化為“高頻族”和“需求族”兩大類人群。
三、從逛到買,“目的導向型”的消費才是主流
雖然近一半農村用戶已經養成了一周多次訪問電商網站的習慣,但到了實際發生購物的時候,這一比例便降到了17.9%,降幅達59%。但已經有28.2%的用戶平均每月至少會購物1次。
通過明確購買需求而產生消費行為的人群比例則增至61.4%?梢姡r村用戶的電商消費行為相對理智、目的明確。
四、特賣電商尚未走進農村
73.6%的農村用戶表示最常使用的電商網站是淘寶和天貓,而余下的大部分則會選擇京東、一號店等自營電商,占比為18.8%。另外,對于目前在國內尚未成主流的國外電商和海淘網站,也有3.6%的農村用戶表示會經常使用。
結合城市用戶來看,兩個人群在電商網站的選擇上并沒有顯著差異。
五、最愛買電子產品和家電,也買農用商品
農村用戶排在前三名的購買品類分別是“家電及電子產品”、“服飾”以及“農用商品和工具“。其中,前兩類商品同時也是城市用戶最愛購買的品類,屬于大眾層面的受歡迎品類,而第三個品類則是農村用戶比較顯著的一個特有購物需求,F階段,阿里和京東等電商巨頭都在積極推動農村電商,向農村市場銷售種子、化肥、農用工具等商品。從用戶的反饋來看,已有10%的用戶培養起了這樣的消費習慣。
六、最在意商品價格,其次是商品品質
在網購時在意價格的用戶達到34.7%,占比最高。他們所介懷的其它問題依次是品質、售后、物流、支付和品類齊全度。這一方面,城鄉兩個用戶群體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差異性,可見大家對網購服務的訴求相對一致。
七、農村用戶對“物流不能送上門“的不滿遠超城市用戶
與前圖對比來看,用戶最在意的地方往往也是他們最不滿意的地方:由于不再考察價格因素,于是商品品質、售后、物流分別位列“黑名單”前三。值得一提的是,農村用戶對“物流不能送到家門口”的不滿程度遠超城市用戶,達到17.6%,這與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有著直接關系。
在支付方面,僅有3.6%的農村用戶表示線上支付會造成不便,這一比例與城市用戶相當。可見第三方支付服務在農村的普及程度已經與城市沒有太大差異,不會對用戶的網購行為造成不便。
八、收快遞不方便,發快遞也不方便
物流體系的不完善讓用戶的體驗受到雙重影響。在發快遞方面,38.3%的農村用戶表示“無法方便的發快遞,要去指定地點才行”,占比最高。而8.7%的用戶則是“幾乎沒法發”。這一結果與城市用戶之間的差異很大。81%的城市用戶表示可以方便的發快遞,其中65.4%的用戶則可以叫到多家快遞上門。
九、電商的“下鄉推廣”還有很大空間
“下鄉刷墻”已經成為了電商進行農村推廣的必備動作,并且各電商巨頭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加大了推廣力度。但即便如此,仍有40.7%的農村用戶表示在他們附近的生活區域內幾乎沒有看到過電商網站的廣告。偶爾看到的用戶占41.3%,經?吹降膬H占17.9%。電商的農村推廣仍有很大的推進空間,尤其是對那些尚未被農村用戶熟知的電商品牌來說。
十、近八成用戶沒用過電商提供的金融服務
電商提供的金融服務主要有三類:面向消費者的“分期購”、“白條”等消費信貸服務;面向小微商戶的小額信貸服務;面向所有人群的理財服務,如余額寶等。
這其中,理財服務的使用比例最高,但也僅有12.9%,兩類信貸業務的使用比例則更低。近八成用戶完全沒有使用過任何電商提供的金融服務。
現階段,電商巨頭都在農村積極推廣其金融服務,尤其是前兩項信貸服務。這樣的調查結果雖不令人滿意,但也意味著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空間。金融服務的到位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戶的電商消費力。
結論:電商服務在農村已形成需求,仍存在進一步爆發的空間
1、電商服務在農村已形成需求
約半數用戶會在一周內多次訪問電商網站;約三成用戶每月至少會網購一次;超六成用戶會在有明確購物需求時選擇網購。
2、城市和農村兩類人群在電商服務的使用行為上存在不少相似之處
對于這兩個群體來說,他們最常使用的電商都是淘寶和天貓;最喜歡買的品類都是電子產品、家電、服飾等;在網購過程中最在意的依次均為價格、品質、售后、物流等。
3、農村電商服務還有優化空間,將隨著物流、金融等服務的普及進一步爆發
首先,農村用戶對物流環節的不滿意程度遠高于城市用戶:17.6%的用戶抱怨快遞無法送到家門口,47%的用戶沒法方便的發快遞。目前這是農村電商服務的最大癥結所在。
其次,由阿里、京東等大電商主導的金融服務在農村的普及率還很低,而信貸服務是農村用戶在電商上購物、甚至開店的一個重要支撐性服務。
再次,會在電商上購買農用商品的用戶目前僅有10%,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未來,面向城市的農產品和生鮮返銷或將是個趨勢。
最后,電商的農村推廣也還有很大空間,這將促進電商在農村的進一步普及。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7
農村婦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們的健康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家庭幸福息息相關。農村婦女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婦科病發病率較高,婦科疾病嚴重危害著她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提高我市農村婦女的健康素質,20xx年我市將農村已婚婦女婦女病實施免費普查列入當年為民辦的六件實事之一。為把這一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我們將這一工作情況進行了跟蹤督查與調研,走訪了一些群眾,與衛生局等相關部門進行了調研。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農村已婚婦女29.8萬人,市人民政府決定投入596萬元(市、區縣財政各拿50%),對她們實施婦女病免費普查,具體由市衛生局、市婦聯、市人口計劃生育局組織實施。今年2月底該項工作全面鋪開,截止5月底,全市已普查62433人,占應檢數的20.95%,查出患病人數3.89萬人,患病率達49.83%,其中以患慢性宮頸炎和生殖道感染居多,大多數患者進行了及時治療。目前工作進展順利,可以說,對農村已婚婦女病進行免費普查,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婦女的保健意識,提高了農村已婚婦女的健康素質。政府的這一民生工程,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農村婦女的關心,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擁護。
盡管工作開局良好,進展較為順利,但從目前普查情況來看,我市農村婦女病免費普查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在工作中加以改進。
一、主要問題
1、農村婦女患病率較高。婦女病普查工作最終目的,是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減少患病人數。目前檢查結果看,患病率達49.83%,已檢查人數的一半都患病,農村婦女健康狀況急待改善。
2、參檢不積極,參檢率不高。參檢不積極原因有二:一是少數農村婦女特別是年齡偏大的農村婦女,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視婦女病理所當然,缺乏婦女保健的常見知識和足夠認識,對婦女的常見病沒有早診早治的意識,不理解其危害,認為婦女病是婦女共有的特點,甚至認為是見不得人的事,導致很多婦女不愿檢查。二是一部分受檢對象,認為沒有采用相關的設備(如b超、陰道鏡等)檢查,對檢查結果存在疑慮,也不愿去檢查。再則,外出務工的應檢對象,回鄉檢查不便利等,導致參檢率只達20.8%。
3、工作進展不一。有的鄉鎮領導重視進展較快,如永定區羅水鄉已完成94.89%的任務。部分單位領導不夠重視,對婦科病檢查沒引起高度重視,有的還認為增加了財政負擔,導致工作進展緩慢。一部分鄉鎮已檢率沒有達到20%。
4、基礎工作欠扎實。各區縣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少數鄉鎮、村對轄區內已婚婦女人數調查摸底工作不夠深入,沒有進村入戶調查摸底,致使轄區內已婚婦女人數不清,已婚外出務工人員數據不準,統計存在邏輯錯誤,情況不明。
5、普查醫務力量有待加強。各區縣均由各鄉鎮衛生院和婦幼保健院承擔普查任務,但有的鄉鎮醫院沒有婦科醫生,難以承擔檢查任務,導致工作相對滯后。
另外,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農村婦女因家庭貧困,不愿也不能治療婦女病。
二、建議和對策
為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婦女民生,推動我市農村婦女病普查工作,針對問題,找出對策,我們就抓好農村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1、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領導,完善婦女病普查普治機制
今年,市政府將農村婦女病免費普查工作列入政府六大實事,這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關心農村婦女健康的實事、好事,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這一惠民實事,對我市農村婦女病普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按市政府的要求,今年對農村婦女進行婦女病免費普查,并要求9月完成,時間緊,任務重。各級人民政府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把農村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當作關注民生的一項實事來抓,市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專門的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各鄉鎮、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對全市婦女病普查工作任務進行分鄉鎮細化量,建立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并加強工作督查。各區縣人民政府要保證經費和人員到位,確保普查工作目標的落實。
2、要加大宣傳教育,增強保健意識,推動婦女病普查工作
一是積極開展普查實事工程的宣傳工作。各級婦聯要發揮貼近婦女群眾的群團組織優勢,積極宣傳黨和政府關愛農村婦女的惠民政策,動員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加婦女病普查工作。二是要認真開展普查摸底統計工作。在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各鄉鎮要積極整合衛生、婦聯、計生的工作資源,對所轄地區已婚農村婦女的進行情況摸底統計,為普查普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三是對各區縣轄區內務工人員,建議各區縣出臺政策,可持身份證到就近的普查點進行普查。外地務工人員不能在規定時間趕回檢查的,應延遲檢查時間或報銷檢查費用。四是廣泛開展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衛生部門和計生部門要結合普查普治工作,積極宣傳婦女衛生保健知識。婦聯組織要結合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在廣大婦女和家庭中,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增強婦女保健意識,預防和減少婦女病的發生。
3、要整合衛生資源,提高參檢率,確保婦女病普查質量
我市要利用已有的各級衛生保健網絡,整合全市的衛生資源,統籌安排,組織落實好普查工作。一是組織強有力的醫務隊伍到鄉鎮進行檢查。有能力承擔普查任務的鄉鎮中心衛生院,負責本鄉鎮的檢查。只有一般衛生院的鄉鎮,應由區縣統籌安排抽調骨干力量,組成普查工作小組,到鄉鎮衛生院為婦女檢查。二是合理安排普查時間和人數,保證每個人每個項目檢查質量都要到位。
4、要加強普治工作,關心貧困婦女,減輕患病婦女壓力
農村婦女病普查普治,最終的目的為了預防和治療婦女病,真正達到保護婦女身體健康的目的。各級醫療機構應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防止過度治療和不規范治療。同時,我們要關愛貧困患病農村婦女,她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在進一步開展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婦女安康保險活動。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投保婦女安康險的農村婦女,如患乳腺癌或子宮癌,除了可以享受合作醫療的醫療補助,花20元投婦女安康保險,最多可獲1萬元保險補償,這對于患病婦女,特別是貧困患病婦女,確實可以緩解一定的經濟壓力,切實幫助她們治療,恢復健康。
【全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2-06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5-09
農村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08-15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2-13
農村教育情況調查報告04-22
關于農村教育調查報告04-30
我國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1-09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推薦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