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1
新世紀,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已是大勢所趨,“學習的革命”浪潮正備受人們關注,知識經濟時代給中學教育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當前“減負”后閑暇時間的利用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為此班主任應積極介入學生課外閱讀這個領域,予以高度的重視,進行有效的啟發誘導。
一、當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近年來筆者對三種不同類型(省重點中學、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各年級學生進行了廣泛的口頭或書面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同學愛好課外閱讀,男生喜歡金庸小說,女生接觸了瓊瑤小說的比例過半;相當數 量同學嘗試上網;為數不少的同學經常閱讀英語報刊;幾乎所有學生都抱怨缺少時間或場地閱覽;很少關心新聞時事的大有人在;掌握“四大古典名著”梗概者人數不多;游戲機房對相當多同學極有誘惑力;個別的曾在網吧接觸了糟糕的網站;同時也發現有人去錄象廳“開了眼界”。神秘的“xx書”已進入尋常家庭;“**功”竟然也侵入校園這片凈土。通過了解,筆者發現目前高中生課外閱讀狀況可謂喜憂參半,主要表現有:
1.興趣廣泛 學生求知欲強,涉及面廣,普遍喜歡影視名片、體育報刊(尤其為足球)、幽默漫畫、科幻作品、電腦知識、偵探故事、武俠言情小說、雜文等,尤其看好圖文并茂的電子產品。
2.眼界開闊 隨著文化市場的搞活與放開,閱讀來源異常豐富,內容涵蓋了古今中外,形式以聲光電展現,還能上因特網去遨游虛擬世界,在網絡天地自由馳騁。
3.比例失調 以往因應試教育的積淀根深蒂固,學校、家長都有本難念的經,學生課業負擔沉重,作業成堆,自由支配時間少,服務于考試的參考書壓倒一切,升學和分數讓人喘不過氣來,課外閱讀難以插足。重理輕文,政史類書籍備受冷落,心目 中只有數理化;只注重智育而忽視了德育、美育和體育,但“減負”后有的學生又走向另一極端,本末倒置地拋開課本,成天玩樂而荒廢了學業。
二、應該正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誤區
當今物質財富日益豐富的同時,一個勿庸置疑的嚴峻事實是精神食糧的危機。前輩們苦于無書可讀,今天的學生一方面書包 越來越沉,身心承載著超負荷的重壓,另一方面面對書山碟海不知所措,魚龍混雜的出版物令人眼花繚亂。有人在看《馬屁精》、《厚黑學》、《損人大全》、《同桌就是你的仇敵》等,樂此不疲;有人相信算命、看相;“追星族”的癡迷令人啼笑皆非;受到黃毒侵蝕而走上歧途的青少年案例屢見報端;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二,凡此種種身心扭曲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說明“狼來了”并非聳人聽聞的危言。筆者認為困擾中學生閱讀的諸多誤區有:
1.片面性 存在極端的功利色彩,誤以為課外閱讀會影響功課成績,只重視與考試有關的內容,否則拒之門外,故而文學名著很少問津,科普、法律書籍難排上位,英雄人物的魅力不再。
2.盲目性 由于缺乏獨立思考,粗糙、低劣甚至淫穢的文藝產品大行其道,高雅嚴肅的作品被束之高閣,僅滿足于感官刺激,而忽視了道德熏陶與人格升華,出現饑不擇食而消化不良病癥,人文精神有迷失之虞。
3.隨意性 由于學生在課后或校外不便于管理,加之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與計劃,學生閱讀不擇時間、地點、內容,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4.隱患性 真正適宜年輕一代的精神食糧短缺,而出版市場的假冒偽劣又屢禁不止,那些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甚至充滿色情、兇殺的精神鴉片危害匪淺,因而掃除精神污染,凈化社會空氣已刻不容緩。中學生對文化垃圾如此“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嚴重影響了學習與健康,必貽害無窮。
三、強化引導課外閱讀的意義
針對諸多中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問題,班主作應該通過正確的點撥與督導使學生終身受益。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主要通過課內教師的主導來實現,但課外閱讀是個急待開發的富礦,筆者認為其重大意義有:
1.適應時代發展的抉擇 現代社會壓力與動力并存,時代對學生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了非學不可,非善學不可,非終身學習不可的地步。在課外閱讀中學會關心自然界和人類的命運,煥發了解家鄉、熱愛祖國、放眼世界的激情,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夯實知識和技能基礎,以造就適應市場激烈競爭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推進素質教育和“減負”的重要環節 當前基礎教育的迫切課題就是既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又要減輕過重負擔。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學生對教師和教材極依賴,只知被動地接受,兩耳不聞窗外事,僅為了考分而埋頭苦讀,理論脫離實際嚴重,有限的課堂容量無法滿足學生旺盛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致于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壓抑。大家渴望走出封閉、狹隘和沉悶的死胡同,進一步讓課堂向社會和自然界開放,恢復知識生動豐富的本來面目,糾正高分低能、死記硬背、猜題押題等弊端。同時隨著學生自學能力的進展和自學習慣的養成,解決了課堂教學的后顧之憂和某些知識遺漏,教師不必面面俱到地灌輸。同時借此又可填補目前“減負”留下的空隙,充實學生的'頭腦,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快捷地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和經驗,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扭轉苦教累學的困境,“教為不教,學為自學”正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 界。
3.活化中學教學內容的輔助手段 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下,向課外拓展自主發展的空間,尋求新的增長點。各地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的開設,高考綜合科目考試的試點,強化以問題核心與能力立意的命題改革等已成為熱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給人啟迪,近年高考語文、政治、英語、歷史及理科科目命題改革值得深思,不再拘泥于教材與大綱的趨向,越來越靈活,注重實際應用。顯然課外閱讀和知識面制約著中學生的能力水平,加強課外閱讀無疑是學科教學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班主任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用。當前知識經濟已初露端倪,“減負”呼聲高漲,為了讓學生多 讀書,讀好書,寓教于樂,改善身心營養,遠離膚淺和庸俗,班主任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鼓勵學生自我“進補”,經!凹佑汀焙汀俺潆姟,才能確保學生順利成長、成熟直至成才。
四、提高班主任指導課外閱讀實效的嘗試
關注學生課外閱讀問題已成為迫在眉睫的挑戰,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覽中應遵從科學性、針對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諸原則:
1.前提——轉變觀念 班主任首先堅持“減負”不減責,解放思想,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中消除消極、病態心理,形成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集體輿論氛圍;其次,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有特色,做到勤學、敏思、篤行的統一,達到會學、樂學而且學實、學活;再次,澄清某些模糊認識,貫徹“減負”不減質的理念,明確課內外學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決不能舍本逐末,顧此失彼。
2.關鍵——妥善引導 先從態度、動機、興趣上入手,要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典型示范、循序漸進的途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消除心理困惑;再以自身的好學、執著與淵博來感染學生;進而在閱讀目標、內容、時間和習慣及方法上循循善誘,擇善而從,注意適時、適量、適度,不求多而求精;同時以教材為本,聯系實際,自覺實現知識遷移與滲透;勤做讀書筆記,以作為周記和隨筆的素材,養成多看、多思、多記的習慣;推廣“發現學習法”,培養問題意識,日積月累,但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長;還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杜絕不良閱讀內容和習慣,強化自我控制與鑒別能力,及時剎住歪風邪氣以使全班引以為戒;另外,教育學生千萬注意勞逸結合,有張有弛,保證足夠睡眠,保護視力。
3.條件——各方協作 班主任理當盡心、盡力、盡責,“三位一體”(學校、家長和社區)齊抓共管,全方位地配合,關注學生課外閱讀,凈化社區環境,提高社區文化氛圍。注意與有關任課教師尤其是與語文、歷史、政治老師加強“聯姻”,有效開設選修課和活動課,各科把課外閱讀列入教學計劃,與課堂進度相配套,多渠道開展閱讀活動。
4.保障——想方設法 遵照學習的自主性、綜合性及創新性原則,筆者打算逐步采取以下措施:(1)廣泛開設各類講座,或由學生唱主角開展辯論賽,聚焦熱點話題;配合重大時事組織知識競賽,推動讀書活動及各科競賽、征文活動,重在參與;(2)每年10月的報刊征訂中認真落實,注意協調,保質保量;(3)教室布置精心設計,張貼中國、世界以及浙江、金華地圖,學習園地中讓大家動手復印、剪輯某些素材,辦好手抄報,如《青春絮語》墻報;(4)利用書刊作為獎品予以激勵,例如《心靈雞湯》等深受歡迎;(5)每周確定2天的讀報活動,輪流指定3人快速閱讀后當眾介紹,養成每天飯后時間瀏覽當日報紙習慣;(6)賞罰分明,樹立典型;(7)定期與家長保持聯系,要求別忽略精神消費,有事立即通報,強化節假日管理;(8)節假日期間適當布置課外作業,自由選定小論文題目,擇優投稿。
高中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2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青少年時期,他們熱情活潑,求知欲強,帶有很強的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已不滿足于課堂內的書本閱讀,而是渴望從更廣泛的渠道去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課外閱讀就是最好的途徑,是課內閱讀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對課內閱讀起到強化和促進作用。但是,當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并不容樂觀,存在許多不足或誤區,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一、課外閱讀觀狀分析
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比較緊湊,為了對付升學考試,在學校和家長的壓力下,整天圍繞著教科書或教輔讀物打轉,整天鉆在各種作業、練習題或試卷中。他們實際上用來課外閱讀的時間很少,根據一項調查表明,每天能用1小時閱讀課外書的學生不到15%,能夠閱讀半小時的學生也沒有超過30%。
二、課外閱讀傾向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完全從自己的愛好出發,那么我們會發現中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是豐富多樣的,他們大多喜歡科幻、散文隨筆、卡通漫畫、童話等題材的書籍?墒,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俠、言情小說中。特別是又有另一種形態的網絡言情小說,這些都迷得他們團團轉,男生還是偏向武俠,女生偏向臺灣愛情小說和時尚雜志。最近圖書市場又出現一些另類書籍或稱為“口袋書”,內容都是即粗俗又無聊,甚至是充斥色情與暴力的。很多的學生也很快地看上癮了,認為是潮流與時髦,放著學校圖書館的書不借,跑到外面猛租來看。而眾多的國內外名著猶如昨日黃花,已然不是很受歡迎。對中學生而言,這些名著看起來很吃力,太難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學生只是把閱讀名著看成是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來完成。
三、沒有做好讀書筆記
有一大部份中學生有這樣的體驗,當與別人辨論要引經據典時,卻要搜腸括肚,尷尬之極。這種情況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讀書筆記。他們在讀書的時候,沒有做到既動腦又動手,懶得動手寫讀書筆記,只是看過則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有78%的中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未掌握這種正確的讀書方法,只停留于走馬觀花。
高中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3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以下是“初高中生課外閱讀的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 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各學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學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語文課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可以鞏固學生課內閱讀的成果,擴大閱讀領域,提高閱讀能力,鍛煉其思維,陶冶其品德。課外閱讀是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可讓學生直接接受書中的藝術鑒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外閱讀如此重要,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在上課時生發一下,如說說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簡單的諺語、成語,往往說出一部分,叫學生續說,但大多數情況是令人尷尬的,臺下是一片鴉雀無聲,由此,我深感學生閱讀量的狹窄和詞匯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屆畢業生之后,從這一屆開始就特別留意并著手調查了一些情況。在初一冊課文《龍宮索寶》和二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以后,我就格外關注了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設置了一些題目,作為這次調查的內容,同時也作這調查的結果。
二、調查的內容和結果
1、你喜歡閱讀課外書嗎?喜歡哪一種類的文學作品?你周圍流行哪一類的書籍?
2、你閱讀過哪些名著?是通過什么方式閱讀的?
3、課外閱讀的時間怎么安排?會不會對所學的課程產生影響?是正面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
4、課外讀物的來源有哪些?你是被動閱讀還是主動閱讀?你的老師和家長支持你進行課外閱讀嗎?
5、你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什么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你認為怎樣的課外閱讀形式最適合你?
(一)、我對所任普通班級的1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對第一個問題,我設置了三個選項,即“喜歡”“一般”“不喜歡”,結果選擇喜歡的有96名同學,占80%;一般的有18人,占有15%;不喜歡的有6人,占5%。這個結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態度,絕大多數學生是喜歡,這一點無庸置疑。而且,不喜歡課外閱讀的6名學生恰恰就是語文成績最差的,由此可見,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喜歡課外閱讀成正比。
喜歡小說的學生占大多數,是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主流,有著其他各種讀物所無法取代的地位和優勢,但進一步的調查卻發現,這些喜歡小說的同學,絕大部分喜歡的是武俠、言情之類的作品,他們僅憑自己的喜好和
直覺來選擇,閱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閱讀的原因則是作為消遣,或是欣賞瓊瑤的文筆和金庸武俠小說驚險離奇的情節。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盡管很多學生不喜歡政治歷史、詩歌甚至是科普作品,認為它們太枯燥乏味,或是過于老化過于偏激,科普讀物過于深奧,缺乏形象性和通俗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隨著改革開放的持久和深入,特別是隨著21世紀的到來,學生開始關注的面越來越廣,所涉獵的點也越來越多,他們已把目光的觸角伸到了社會、人生這部百科全書,有了多方面了解社會的要求。
周圍流行的書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初一學生還在看一些諸如《七龍珠》、《籃球飛人》、《灌籃高手》《老夫子》等一類漫畫作品,跟實際的閱讀能力極不相聯系符,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也有一些健康向上的,如《讀者》、《文摘》之類的,男同學尤其喜歡像《足球世界》、《新兵器》之類的書籍,說明中學生的閱讀跟興趣有很大的關系。
(二)、關于名著的閱讀。調查表明,結果堪憂。本人在教學《龍宮索寶》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曾對學生名著閱讀情況作了調查,發現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記》的閱讀率最高,占98%;其次,是《三國演義》,占81%,接著,是《水滸》和《紅樓夢》,分別是69%和30%。但閱讀的方式大多以電視劇為主,以閱讀率最高的《西游記》為例,閱讀過原著的僅有5人,占4.2%,其他作品進行過原著閱讀的更是鳳毛麟角。除此之外,中學生偶爾也有閱讀過《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封神演義》的,對現代作家作品的閱讀,如魯迅的、茅盾的,也有一二。
對外國文學名著的閱讀,絕大部分同學的紀錄是零,只有二三個同學閱讀過《基度山伯爵》、《簡愛》和《堂吉訶德》等幾部情節離奇,趣味性較強的作品。許多同學甚至連名字也沒聽說過。
就總體而言,中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數量也與閱讀的實際需要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與他們喜歡的程度之間也有較大的距離。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卻是,閱讀中外名著較多的同學,語文成績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錯。他們也有一個較好的閱讀習慣,往往做一些摘記。由此看來,如果要提高中學生的素質,應該在課外閱讀上加以引導。
(三)、閱讀的時間安排,除了有同學見縫插針看名著的有關電視劇外,大多數學生放在假期中閱讀,或在雙休日老師要求做摘記時才閱讀一些,其余情況閱讀時間每天幾乎為零。究其原因,多數認為是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尚且覺得時間緊迫,沒有時間放到
課外書上。至于課外閱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幾乎全體學生都認為課外閱讀可以開拓知識面,增長見識,尤其對提高語文成績效果明顯。這說明了學生普遍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導,相信會形成一種好的局面。我們期待這種局面早日出現。
(四)、課外閱讀資料的來源問題,不外乎三個字,就是“訂、買、借”,三者之間,“訂”的比例最小,占10%,“買”“借”和“買借結合”平分秋色,各占42%和44%,訂閱的一般是和中學生的學習有密切關系的,如《學習報》《英語報》《中學生作文指導》等;買和借的大部分是學生興趣較廣的或是跟學習關系十分密切的書籍雜志,而名著之類的買的比例很小,主要的閱讀渠道就是借閱,而且借閱的面也不是很廣。問及緣由,有幾:
(1)經濟不允許。
(2)沒必要。
(3)自己買來的不如借來的看得快。
(4)反正沒時間看也看不懂。
(5)同學間互相借著看誰也不吃虧。只此可見,學生有閱讀的要求,更有經濟頭腦。
【高中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課外閱讀調查報告06-11
課外閱讀調查報告12-24
課外閱讀情況調查報告07-15
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報告05-05
2021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11-10
課外閱讀調查報告(通用7篇)07-19
關于班級課外閱讀情況調查報告01-16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02-28
小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12-05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