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范文
在發生了某些事情、情況后,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匯集成一份調查報告。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調查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1
作為一名學生,我一向認為我們應當盡可能地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實踐不僅能鞏固我們所學的抽象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能發現新的問題!所以,每年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基本上都會報名參加,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一、實踐內容的規范選取
我們這次實踐的課題是對農村小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研究對象是我們學校本次在寒假對口支教的四所小學,它們是位于xx省xx族自治縣的xx中心小學、xx小學、xx小學和xx小學。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再結合測試內容的可行性,我們最終選取了以下內容進行測試:
小學一、二年級:身高(m)、體重(kg)、肺活量(ml)
小學三、四年級:身高(m)、體重(kg)、50米跑(s)、立定跳遠(m)
小學五、六年級:身高(m)、體重(kg)、肺活量(ml)臺階試驗、立定跳遠(m)、坐位體前屈(cm)
二、實踐過程并不簡單
按說本次的實踐過程不會太辛苦,因為我們使用的都是電子儀器,純粹的人工操作相對較少,但是也正是這些儀器構成了我們本次實踐活動的最大障礙。由于學校正在逐漸遷往xx,好多儀器設備已經隨之轉移,因此我們又不得不派專門的同學到xx將所需的儀器搬回。xx島是個多山的地區,而我們所要到達的正是偏僻的農村小學,哪里少得了山路?那些測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以及臺階試驗等儀器只好跟隨我們一起走過崎嶇的山路。道路坎坷,又要注意保護儀器不受損,這可不是件省力的活兒!整個實踐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如此類的困難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想。
三、實踐結果發人深思
這次實踐的結果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以往的一個慣性思維誤區!
總能看到這樣的論文:對農村和城市地區的中小學生進行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結果城市學生的身體狀況明顯好于農村地區的學生,然后分析說原因是農村的醫療衛生等條件不佳、體育設施不完備、缺乏專業師資等,并提出一些諸如提高重視、加大投入之類的建議以促進農村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改善。
但是,我們此次測試的結果并非如此!農村小學沒有操場、更不用說體育設施,那些農村的小學生們有不少都是光著腳丫上學、更不用談什么營養衛生條件。但是他們的體質健康測試的結果并不差。就拿女孩子來說,我不知道作為小學女生立定跳遠跳到1.90m以上、甚至2.10m以上具體是怎樣的成績,但我知道在我的高中時代同班的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在2.00m以上的幾乎沒有!這是所謂的特殊現象嗎?我想絕不會那么簡單!
這讓我想起現在與我同學的一些xx學生,他們平時經常光著腳在籃球場上健步如飛,這是我從前所沒見過的。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我們班的一位xx同學在踢足球時也竟光著腳——光著腳就能把足球飛出大半個球場!他們大部分都是農村出來的學生。
到此我想至少已經能得出一個模糊的結論:學生的體質并不是與經濟條件成正比的,它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制導因素。這些因素是什么我現在還不知道,但我想這很值得研究,尤其是對于我們的學校體育工作者們。
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2
調查報告題目:《社會是大課堂,實踐長真知識》
調查目標:增加自己的閱歷,體驗工作的艱辛與樂趣,了解更多社會知識。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日
調查對象:社會
調查方式: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诙虝旱膶嵺`過程中,實踐中,我采用了看、問等方式,對在工作中人與人的關系做了進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人與人之間特點,方式。我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苦累交加,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中國學校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
我們的教育應該社會實踐更多得結合起來,采用理論和實踐的辦學模式,做到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寒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系,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系,分別同過課堂,寒期和實踐把我們所學的和運用想結合起來,才能更完全的掌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近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作用,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領導和同事們的經驗,好的習慣和他們的知識也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大寶貴的財富。這次實踐更讓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是一個充滿規則的社會,我們國家要與世界接軌,高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沒實踐的人才是無處可用的。因此對于人才的培養應當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國際。環境保護本身的社會實踐很強所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比較可行的(不過是個人的想法),定期安排學生實踐,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知識。本人在河南省鞏義市北官莊機械廠的會計部進行了社會實踐學習,以下是本人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晌覍W到的卻是我一個學期在學校難以了解的。就比如何與同事們相處,相信人際關系是現今不少大學生剛踏出社會遇到的一大難題,于是在實習時我便有意觀察媽媽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級相處的,而自己也盡量虛心求教,不恥下問。要搞好人際關系并不僅僅限于本部門,還要跟別的部門例如市場部的同事相處好,那工作起來的效率才高,人們所說的“和氣生財”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無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與前輩們聊聊天不僅可以放松一下神經,而且可以學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盡管許多情況我們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了。
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3
良好的師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是當代和諧校園建設不可或缺的條件。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時期高校師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師生沖突等諸多不和諧的音符頻頻出現,這使其再次成為一個新的焦點。為此,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就“大學生視點——高校師生交往狀況”對當代在校學生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高校師生交往狀況分析及其特點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高等院校學生已不再處于被動的局面,而老師也逐漸失去了“聞道有先后”的優勢,“師道尊嚴”的傳統亦漸漸淡去,“學生沒了敬畏感,老師少了神圣感”,這充分說明了高校師生已走向冷漠化。從問卷調查分析:當代高校師生關系呈現如下特點:
1、師生交往少,關系逐漸冷漠化。調查結果顯示,95%的大學生贊同高校師生已漸行漸遠的觀點,與此同時,90%的學生認為當前師生交往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的特點,更有甚者,主張師生間沒有必要交往的同學比例高達6%。師生除教學交流外,各自行色匆匆,哪怕見面很多人也會因人而異地打招呼,而即使是上課,教師與學生相隔一個講臺,也似乎隔了一個鴻溝,他們僅僅是認識的人,而不是親密的人。
2、師生感情溝通渠道減少,感情交流動力減弱。根據調查問卷,師生交往中,傾向于短信、郵件交流的學生占到85%,70%的學生與專業老師接觸最。而除上課,80%的學生課后與老師的接觸幾乎為0.87%的學生只會在受到懲罰或者是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這說明當前的師生關系越來越趨向于單一化,從某種程度來講,就是一種純粹的工作關系。
3、師生互信程度低,學生偏于消極逆反。大部分學生對大學老師的期待比較高,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希望和老師在課堂上是師生,平時是朋友,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希望老師能夠從“師道尊嚴”的傳統束縛中解脫,向亦師亦友型的關系轉變。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老師是有“淵博學識,文雅舉止,幽默風趣,人格高尚,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等諸多素質的,有的同學在未進大學前就為自己勾勒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心中理想的大學老師。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象牙塔過多的憧憬與設計,與學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國”、“自由國度”叛若鴻溝,大學生們往往因此產生過多的消極逆反情緒。
二、高校師生關系緊張的原因
高校師生關系中的工作、心理、個人、道德關系有融洽的一面,又有矛盾沖突的一面。近年來,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信息浪潮的沖擊,高校師生關系間的矛盾、沖突頻頻發生,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諧的高校校園的創建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項舉足輕重的任務。為此,新時期,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要引導高校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經初步統計分析,目前,引起師生關系緊張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師生間缺乏必要的交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教育和教學任務的繁瑣,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對教師的了解,已在時間和空間上缺乏充分的條件。走馬燈式更換的教師,流水似輪轉的學生,師生之間相互認識、相互溝通的機會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公共理論課采取多班合上的“大課”制,教師因上大課到學期末也叫不上學生的名字,更談不上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思想、智力與個性等;二是收取高額學費使人情味淡化;三是學生的實用觀念和功利性強,四是教師過重的教學工作和科研任務,出現教師職業情感冷漠,師生間溝通有障礙。常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師生雙方只有彼此充分認識和理解,才能實施有效教育與教學活動。
2、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個性的發展。對于一個人來說,上大學不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對其地位的肯定。在大學生的眼中,老師的地位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悄悄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已經消除了中小學時對老師的依附,敬畏的心理,是師生關系也從而變得疏遠。
3、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值與老師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的差距。大學生對高校老師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畢竟不都是學生心中理想的神話,老師的知識儲備,人格素養畢竟有所缺陷。
三。改善師生關系的措施
實踐證明,良好的高校師生關系是營造民主、平等的大學氛圍的基礎,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引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高校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強和改善高校師生關系是當前高校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有如下建議:
。ㄒ唬、學校方面
1、學校要全面樹立學生主體觀,做好育人工作。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指出,教育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教學本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自身素質結構的一種特殊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知識最終是學生自己學會的,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問題最終要學生自己去處理,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因此,全面的學生觀要以學生為本,把立足點放到學生全面發展的軌道上,做好改善師生關系的各項工作。
2、為師生交流創造平臺。學校要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與實踐活動,如寒期社會實踐活動、論文報告會、創業大賽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務,學校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參加學生活動,如設立實踐指導教師,師生同臺演出,教師下學生寢室了解生活、思想現狀,及時解決困惑,增加交往頻率,使師生關系在和諧、團結、共勉的氛圍得到升華。
。ǘ┙處煼矫
1、增強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所謂的榜樣源自教師的人格魅力,而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師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師是對學生身心發展施加特殊影響的人,這必然要求教師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教師要真正成為一名充滿人格魅力的人師。通過自身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的追求,通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善于挖掘學生的情商,用善良和慈愛溫暖著每一位學生,這些優良品質會使學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響,也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于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氛圍。
2、創建平等的、使學生敢于質疑的教學氛圍。江澤民同志為此提出:“每一個學校都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知識、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因此,要建立一種師生間的合作伙伴關系,表現在課堂上就是教師要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學習體會,歡迎學生在課堂上的直面挑戰,滿懷熱情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并引導多種觀點交鋒,給學生質疑的權利,激勵他們敢想、敢說、敢質疑、敢創新,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師生關系達到的境界,達到師生情感的最大優化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平等、輕松和無拘無束的良好課堂氛圍。
3、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對自己加以賞識!币虼,教師在學生成績的評定、各類評優評先及學生入黨問題上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客觀、全面地予以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公平,激勵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為全面、自由、個性的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氛圍,使之成為教師獲得學生信任的主渠道,同時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的建構,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ㄈ┥鐣矫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大學生的社會意識加強,他們已不再滿足于僅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而是更希望直觀地認識社會、煅煉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社會。于是各種社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兼職、打工……大學校園成為知識輸入與輸出的大系統。面對這一新形勢,再采取封閉的態度顯然是不明智的,這就給教師工作提出了挑戰。教師不僅要面向社會,而且要面向學生,建立以知識傳授為媒介,以學術追求為內容,以心理交融為基礎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社會也要給予學校一定的配合,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社會人為劃分的冷、熱門專業,對所謂的冷門專業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所謂的熱門專業學生盲目樂觀,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這也給師生關系帶來了困難。
總之,高校師生關系是一個敏感而永恒的話題,時代召喚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更呼吁高校師生的和諧、只有正確地引導高校師生關系,努力地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積極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真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貢獻!
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4
留守兒童是農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問題的一部分,或者說,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問題派生出來的一個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環節存在缺陷而共同導致的。
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根源: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農民工的數量為1、2億人左右。在一定的時期內,農民工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城鄉二元制戶籍壁壘只能逐步拆除,一部分農民工帶子女進城需要居住、生活、管帶、上學等條件難以一一滿足;因此,留守兒童的存在是一個帶有必然性的社會現實。
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成因:三大機制缺失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三大機制。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正是這三大機制的缺失所致。
(1)家庭問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干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從而不利于兒童的成長,F在寒假的留守兒童探親流越來越大。
(2)學校問題
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從而把希望寄托在學校上。家長作為聯系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育只有在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3)社會問題
家庭溫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群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系為紐帶展開的,對于自己家庭及親緣關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于是留守兒童們在既得不到家庭溫暖,有得不到社會關愛的情況下,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并發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
總之,留守兒童處于社會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們最易受環境的影響。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缺陷,單獨或二者、三者同時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消極作用時,他們的德、智、體、美、勞的健康發展就遇到了嚴重障礙而產生的一系列統稱為“留守兒童問題”的問題。
三、留守兒童問題的表現
留守兒童大多有一些不健康的表現
。1)情感問題
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情感孤寂問題。對于尚處在中小學生階段的留守兒童,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親情感染以及農村現有社會體系對他們的關照不多,他們的這種依戀性情感很難得到滿足。造成留守兒童情感孤寂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其父母長年外出,長時間缺乏親子之間的直接互動。
。2)道德行為問題
兒童的道德行為關乎到支撐兒童成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問題,切不可小視。的心理學家皮亞杰(Piajet)通過對兒童認識形成過程的研究表明,低齡段的兒童從行為到思維或從感知運動格局到概念的過渡還沒有完成,其間經歷著“一個緩慢的分化過程”,“這個過程依賴于同化性轉換作用”,而在這種同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對成人行為的模仿。這一模仿過程是通過成人行為的耳濡目染,其中不僅有語言表達方式與語言內容,更有為人處世的道德行為。而家庭正是這種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環境,特別是溫暖的家庭氣氛、和諧的親子關系、關懷與愛護的父母態度,有助于親子之間的認同傾向,是發展道德良知的環境。無論道德知識、道德情緒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養,都是從家庭開始的,父母平時對兒童的教誨、獎勵與懲罰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與態度、行為示范等對于兒童的抗拒、罪疚感的態度以及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均能產生積極的決定性的影響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傳媒對留守兒童幼小心靈的不良滲透。當前互聯網等新興現代媒體已經滲透到大部分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又大都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以彌補其對孩子的關愛不夠,這就為留守孩子自由出入網吧和各種娛樂場所提供了經濟條件;同時,農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動的場所及設施,而電游室、網吧的大門則向他們隨時敞開,加之他們缺乏成人的管教或管教不嚴,因此,沉迷于上網和游戲就成了部分留守兒童課余的主要生活方式,F代傳媒除給農村少年兒童帶來新的學習、溝通方式之外,其中一些腐朽、庸俗和低級趣味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會給留守兒童的心靈帶來傷害。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無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與幫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關心,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偏離主流的道德價值觀,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部分留守兒童缺乏基本的禮貌常識,自制力較弱,自立、自理能力較差。逃學上網玩游戲的現象十分普遍。
。3)學習行為問題
學習行為是衡量兒童整體行為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艾利克森(Erikson)的人格理論,少年兒童時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養,有賴于在成年人(主要是家長)的激勵、支持和鼓勵之下獲得對學習知識渴望的滿足。由此可見,學習行為對于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意義是多么重要。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都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二分之一強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為良好。
。4)社會交往問題
在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行為方面,我們用了“社交能力”、“好朋友數目”“交朋友的目的”等項指標來測量。
社會交往是人的社會生存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際交往能力是兒童成人之后立身處世的基本能力。兒童和周圍人或其他兒童的交往活動,直接影響著兒童心理各方面的發展。社會交往既是社會行為發展的表現,又直接推動社會行為的發展。家長及監護人最感頭疼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
四、導致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偎麄內狈碜杂诩彝、學校和社區的有效監管和控制。
、诹羰貎和刑幵谏鐣某跏茧A段,對社會現象和本質的認識都是膚淺的,極易產生行為道德失范,再加之其身心正處在發育期,這就使其在心理上缺乏自我防范意識,在生理上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③當前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城市不良文化向農村的滲透,導致農村社會治安問題日益嚴重。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留守兒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因為留守兒童的家庭大多主要勞動力外出,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往往鉆上這個空子,對留守兒童家庭實施不法侵害。我們所到的16個鄉鎮中有13個鄉鎮的農民向我們反映了這方面的事例,包括入室盜竊時打傷留守兒童,對留守女童進行猥褻、騙誘,企圖拐賣留守男童等。
、趯ν话l性事件應變自救能力差,偶發性事件頻發
在漣源市荷塘鎮20xx年的5、31特大洪水災害中,有12名兒童和8位老人、婦女死于洪水中。這其中大部分死亡人員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12名兒童中有11名屬于留守兒童。因此,一旦遇到突發性事件,這些家庭幾乎無應變自救能力,只能坐等厄運。而溺水身亡、交通事故等對一般人來說的偶發性事件,在留守兒童身上卻頻頻發生,這樣的例子在調查中也不少有。
、哿羰貎和x家出走
因為現在城鄉信息溝通的日益密切,加之因情感的孤寂想到外面世界去尋求刺激,最容易導致這些管理失控的孩子離家出走。
五、留守兒童的現狀及特點
。1)留守兒童比例偏高,隔代撫養隱憂重重
。2)易出現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
。3)學校監管不力,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欠佳,違紀現象多
。4)易受不良環境的影響
六、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辦法
1、修訂《義務教育法》
新訂的《義務教育法》應有相關條款,做出有利于在農村留守或隨父母流動的農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的義務教育利益的規定。
2、加強實施未成年人力度
保護未成年人法的實施細則與司法解釋,應有利于加強對不法侵害留守兒童的犯罪行為人的懲治力度,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體現這一精神。
3、進一步明確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責任范圍
在法規規定中,完善農村學校學生的非刑事性的人身傷害的追責制度,進一步明確學校責任的范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目的是加強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以利于保護留守兒童和全部兒童。
4、加強網吧管理
通過法治途徑,強化網吧的管理力度以保護留守兒童及其他兒童,避免他們在網吧環境中受到負面影響。
5、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步伐,每個鄉鎮,建設(或采取擴建方式)一至兩所九年一貫制的住宿學校,滿足留守兒童的住宿制就學的要求。
6、學校應該成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對于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7、應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的建設。加強農村的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對留守兒童的監護和教育作用。
8、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次,改進家庭教養方式,提高管教質量,再次,建立積極的親子依戀關系。
9、改變雙親外出的方式,父母外出務工時,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教育與影響的有效存在。如果不得不雙雙外出,則一定要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
【大學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大學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5篇08-10
大學生會計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4-08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情況調查報告11-25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5篇08-29
2016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2-07
大學會計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8-23
大學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5篇07-27
大學生寒假支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篇08-29
2016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格式02-28
大學生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