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社會調查報告

        時間:2020-09-15 09:44:16 調查報告 我要投稿

        【推薦】社會調查報告六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會調查報告6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社會調查報告六篇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為積極響應學校組織的“以支農為主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我于XX年1月15日同其他10名同學組成一個團隊一同前往xxx生態園有限公司給那里的一個農戶和技術員介紹一種來自德國的有機種植園的植物生長強壯劑———碧護。

          “碧護”是德國科學家依據自然界奇妙的植物他感(又稱異株克生)現象和生態生化學原理,歷時30年研究開發的純天然高科技生物產品。它含有天然植物內源激素、黃酮類物質和氨基酸等30多種植物活性物質,組成了一個獨特的“植物生長復合平衡調節系統”,從作物種子萌發到開花、結果、成熟全過程均發揮綜合平衡調節作用,解決了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類產品功效作用單一、配合使用困難、調節作用不均衡、長勢和產量不協調、使用范圍和時間局限、影響產品品質等技術難題。通過系統誘導作用,可激活植物的多重活性,使植物枝繁葉茂,根系發達,顯著提高植物抗逆性(凍害、干旱、澇害、土壤板結、鹽堿等)及抗病蟲害能力,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是一種新型復合平衡植物生長調節劑。為了更好的將這一種新的好藥介紹給那里的農戶,讓他們了解碧護接受碧護最終大規模使用碧護來減少經濟投入提高作物質量,我們團隊的全體成員在前往之前在認真聽取了相關專業的老師針對‘碧護’給我們講解有關它的知識,之后我們在隊長組織下有認真的學習了‘碧護’宣傳手冊,由于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來的這一天我們滿懷信心,相信我們的實踐一定可以做到最好。

          15日那天,我們一行人早上8點左右從學校坐車前往xxx農業生態園,生態園距離我們學校有很長一段路程,我們做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車,天氣又格外寒冷,但是我們沒有一個人有一點抱怨,大家都把這次實踐看的很重要,把它看成是一個艱巨而光榮的使命。到達了目的地,我們找到農戶和技術員,與他們進行溝通,我們在農戶和技術員的陪同下參觀了他們的溫室大棚,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向他們提到并介紹碧護的功效、施用方法、將使用成本與其他藥物進行比較、并且舉了實例,在我們的介紹過程中農戶和技術員都有試用并作比較的意思,這更加激發了我們的工作熱情,不知不覺的已經過去兩個小時,我們成功的完成了實踐的內容,農戶了解了碧護的作用、藥效、價格最終決定拿出部分土地試用,農戶表示如果實驗結果好他將向更多的農戶介紹碧護,并且明年將全面施用碧護。我們臨走前留下了碧護的樣品供他們試用,并且粘貼了碧護的海報,希望更多的農戶知道碧護,我們還留下碧護的詳解手冊,供農戶解決疑難問題。

          我們回到學校時已是四點多,雖然凍得夠嗆,但是我們很幸福很高興,因為我們付出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將等待著碧護農戶們的帶來的效益。半個月后,那位農戶給我打來電話說是實驗結果很理想,他已經決定將大量使用碧護,并向周邊其他農戶介紹碧護,他說他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響應。聽他說完,我很激動,我慶幸……這是對我們的最大的安慰同時我知道這只是剛剛開始,是碧護走向千家萬戶的開始,是先進科學技術又一次成功的開始。我相信碧護,相信科學,相信我們的這次實踐是成功的,更相信碧護會被更多的農戶接受……這次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是這次實踐讓我認識了碧護,更讓我認識到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我的求知欲。這次實踐的時間雖然短暫,可是留給我的美好回憶卻是永遠的,因為是他讓我對科學技術充滿激情,充滿信心……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根據我小組成員的三次實踐活動與問卷調查,可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特征:

          通過以上的采訪實錄分析,可發現對本主題看法中出現如下特點:

          1、 不同年齡段的人,不同現狀和背景的人對大學生擇業和創業持有不同的觀點,大致呈現出中老年人偏現實,悲觀,年輕上班族較冷靜、客觀,而在校大學生偏激動、樂觀的趨勢。

          2、 普遍認為,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大學生所具備的文憑,文化程度對其事業的發展已不再是最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影響因素為人際關系。個人的真實能力。

          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可發現如下特點:

          1、 大學生普遍情緒較樂觀,雖然認為有壓力,但大部分人對將來就業,創業形勢看好。

          2、 大學生在樂觀中有穩健,重視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

          3、 目標并不十分明確,或許目標過高。在對將來的事業的思考上,顯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并未有過十分深入的思考,而是仍抱著一種模糊的意識。

          二、影響上述特征的因素:

          經討論,我小組認為,在問卷調查和實訪調查中所反映出來的五大特征,有如下的因素:

          1、隨著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人際社會關系調整迅速,人們之間的交往形式改變,人們對人際關系的認識趨于多樣化。

          2、隨著職場關系、家庭背景對人際、事業影響的加深,導致這一因素在某些人眼中的地位進而愈加重要。

          3、工商業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個人的真實能力取代了文憑成為了普遍認同的職場因素。

          4、大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及其成長環境,使其樂觀情緒超過了悲觀情緒。

          5、但由于父母和家庭的影響,大學生的獨立主觀能動性已不如從前,因而對未來的事業具有不明確、不清晰的特點,并未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經過小組交換意見,我們提出:

          1、 繼續加強對人才真實能力水平的認同及重視程度,淡化和摒棄對家庭背景和人際關系的依賴心理,任人唯賢,任人唯能,從而做到位得其人,人得其位,為大學生公平就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 家長適當放松對大學生等學生群體的管制,只從大體上引導他們的發展,而給他們以足夠的獨立性,從而讓其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清楚個人的發展方向。

          3、 作為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同時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在文化學習、實踐學習兩方面提升自己,為將來的工作作好準備。

          關于大學生擇業觀與創業觀的調查

          一、 你認為大學生創業最應具備那種條件?( )

          A、 豐富的知識和過硬的專業素養24

          B、 有廣大的人脈關系和資本積累18

          C、 有良好的家庭背景4

          D、 其他二、 你覺得大學生在畢業后下列哪種工作形式更符合你?()

          A、 先擇業后創業,先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為以后創業做準備18

          B、 擇業,找份固定穩當的工作慢慢積累12

          C、 創業,尋找市場突破口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9

          D、 不斷在兩種方式中嘗試直至自己滿意5

          三、 你認為當代大學生選擇就業的標準是什么?()

          A、 實現個人夢想、理想與人生價值22

          B、 收入與社會地位高10

          C、 工8

          D、 其四

          A、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部建設,去偏遠地區發展9

          B、 繼續找工作,等待機遇18

          C、 留校讀研14

          D、到國外繼續深造4

          五、 作為當代大學生,你會選擇哪種行業進行擇業或創業(可多選)?()

          A、 金融類 23 B、服務類(包括餐飲銷售)15

          C、教育類 14 D、研究開創類 9

          E、IT行業類 4

          F、其他行業六、 如何在社會需求與個人利益之間取舍?() A、 以社會為主3

          B、 以個人為主4

          C、 以社會為主,個人為輔23

          D、 以個人為主,社會為輔13

          七、 你認為大學生擇業時最苦惱的是什么?() A、沒有理想的職業選擇7 B、選擇機會部均等10 C、金錢、權利等影響公平競爭 17 D、自身的能力不足,不足以適應社會需求11

          八、你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前景看法?()

          A、躊躇滿志6

          B、較有壓力,有些不自信22

          C、很有壓力,感到焦慮3

          D、秉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態11

          Ps:黃色數字為被調查者選擇人數

          大學生的擇業與創業【3】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一、前 記

          一、調查區域

          1.調查區域的地理、人文狀況。

          本專題的調查區域為廣東番禺市東南部的南沙半島。南沙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居珠江出海口要津,東南距香港38海里,西南距澳門41海里,西北距廣州54公里。南沙的陸地面積為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7894畝,為臨海丘陵地帶。

          南沙在唐宋以前乃是珠江口內的一群島嶼,后因沙泥淤積,遂在島嶼四周沖積成小沙洲,至明清,始連成片開墾為田。宋末元初(1278-1280)年間,始有先民到南沙開發繁衍,并將此地稱為“沙埠”.元明時,亦稱“沙埔”.因南沙原為船艇錨泊的海灣,故又名“南灣”.至清代,因今南沙境內最高峰黃山魯之南擁有大片沙洲,故始習稱“南沙”并沿用此名至今。

          南沙在清代,屬東莞縣蓮溪局轄下;民國時期,屬東莞縣第九區;1952年7月,從東莞縣脫出,屬珠海縣第四區萬頃沙鄉;1957年 5月,從珠?h脫出,歸屬中山縣萬項沙鄉;1959年7月,從中山縣脫出,歸屬番禺縣萬頃沙人民公社;1961年3月,從萬頃沙人民公社脫出,獨稱南沙人民公社;1983年12月20日,改南沙人民公社為南沙區;1987年1月1日,改南沙區為南沙鎮;1990年6月,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在南沙鎮東北部建立番禺南沙經濟開發區;1992年6月,南沙鎮與經濟區合并為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轄1個居民委員會、15個村民委員會,含36個自然村、 7001戶、24515人。

          南沙原為極其偏僻荒涼的落后地區,解放前是土匪窩,解放后是勞改場,文革時是下放“知青”之地,生活水平之低下可想而知。當地居民大多自稱為“ 家佬”、“水流柴”意為生活無依,飄泊不定,即便捕魚兼耕作,也只能勉強維持糊口。

          2、調查點的選擇

          我們在從事本專題調查時,選擇了板頭管理區與東瓜宇管理區作為調查點,此兩個村相距約一公里,為相鄰村。

          A.板頭管理區(村)

          “板頭”原稱“攀頭”,意為攀山越嶺到盡頭,寓創業艱辛之意。因“攀”字筆劃繁多,故簡略為“板”字。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原籍陜西京北郡黎族祖先黎藩莊,其先人于宋代南遷廣東,經南雄珠璣至東莞,再由東莞塘頭遷至南沙塘坑。其后50多年,又于成化年(1465年),黎族的大部分人再由塘坑遷至板頭建村。 板頭村位于南沙中部偏西,三面環山,北為較平坦的耕地,居民向來重視農耕。板頭村的民居依山而建,頗具山村特色,舊居民的布局成行成排,顯然經精心規劃,至今依然保持原貌。(注)富庶人家的樓房為兩層,雖已斑駁,但仍可想見當年雕梁畫棟之盛姿。板頭村由上村、下村、社樹三部分組成,現有人口1234人,353戶,絕大多數人姓黎,間雜有陳、何、葉、朱諸姓。人均耕地面積為109畝。

          我們選擇板頭村作為調查點的理由是其具有較深遠的農耕傳統,傳統人文色彩較濃重,宗法系統較完備,且目前的經濟較發達,所以可視為剖析都市化過程中農村社會變遷的較理想對象。

         。ㄗⅲ何覀儐柎迕瘢骸盀槭裁礇]人拆掉舊居民?”村人說:“按習慣,兒子一結婚就分家出去,父母給他一筆錢,他自己籌一筆錢,另外蓋新房居住!彼,今天仍然住在舊宅中的人大多為村里老人及外來民工。

          B.東瓜宇管理區(村)

          東瓜宇村原名東瓜嶼,此地原為古海嶼,在對岸居住的人,需擺渡才能至嶼上。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先后有人在此定居,并在嶼上種植冬瓜,故名東瓜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后人以其諧音取名為東瓜宇。合成、蝴蝶洲兩村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兩村位置為當年的渡口,年深日久,因灘涂淤積而連成片。

          東瓜宇村位于板頭村的東北,由東瓜宇、合成、蝴蝶洲、白荇窖4個自然村組成,原先農業生產水平較落后。據說直到八十年代初,尚允許外省農民遷至東瓜宇安家落戶(注),所以東瓜宇村是個典型的多姓雜居之地。目前主要姓氏有:招、曾、譚、朱、馮、黃、陳、邱等,共有村民1264人,397戶,人均耕地面積為1.5畝。

          由于東瓜宇村農業生產較落后,且位于南沙經濟開發區的交通發達地帶,故它是南沙第一個實行征地的村子,也是最早由農業轉向加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的村子。它曾先行一步,對農村向都市化的徹底轉變作過許多探索,從而也激發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矛盾。這也是我們選取東瓜宇村作為本專題調查點的最主要的依據。

          我們選取板頭村與東瓜宇村作為本專題的兩個調查點,目的是為了構造一個更系統、更具典型意義的調查對象。為了敘述及研究之便,我們把板頭村和東瓜宇村合稱為“南村”.

          (注)當然必須有親戚在東瓜宇,經親戚介紹始成。

          二、小 引

          在通常意義上,現代化即是都市化。因人口集中、工業擴張、商業發展、教肓普及而建構的都市社會,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格局。但對于長期處于農業文明格局下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模式(都市化)既是成功的標志,也是難以仿效的范例。由于時空差異和資源限制等原因,后發現代化國家必須尋找特殊的發展方式。

          當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始于農村,承包責任田在開始時也許不過是農民掙脫公社化的束縛、爭取基本生存條件的一種自發性嘗試,但經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認可,聯產承包的經營方式啟動了整個中國的社會改革,中國的現代化、都市化運動于70年代末拉開帷幕,并終于在90年代崢嶸嶄露。

          我們要考察的南村,便是此一大背景下的一個景點。

          首先需要說明三點:

          第一,由于中國在人口、資源、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特殊性,都市化并不是中國現代化唯一的、主要的發展方式。80年代以來,大量小城鎮的崛起和鄉鎮工業的興起,使農民在都市之外找到了就業和致富的機會,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這一合乎國情的發展方式基本上是在原有的社會秩序中萌動發生的,沒有造成傳統農業社會的急劇瓦解。加上一直控制著農村權力之源的政治體制的連續性,所以即使農民初步進入現代生活后,既有的社會結構、生活風格、人倫關系等也頑強保持下來,構成中國現代化的特有風景。

          第二,南村的具體情況使其與中國其他農村地區不同,確實有一個都市化的過程。改革之初,因為河網縱橫,交通不便等原因,南村的地方經濟和鄉鎮企業遠沒有珠江三角洲其他地方發展快,鄉鎮企業主要還是原有的采石場、運輸業等,個體經濟亦很荒蕪。80年代,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鑒于南村所屬的南沙鎮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又有較好的港口條件,擬投入巨額資金開發南沙,建成一個現代化的海濱新城。1990年6月,南村附近的幾個村被劃為“番禺市經濟開發區”;1992年6月,廣東省又進一步宣布成立“廣州市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南村在內的南沙鎮全部納入 開發區,所屬54平方公里的土地由國家征收作為工業用地,南村原則上已不存在農民,從此結束了300多年的農村史,改名為“南村管理區”,正式踏上都市化道路。

          第三,南村從一個相對落后閉塞的區域一躍而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其間的自然過渡階段被省略了,所以可能發生更為明顯的行為無序與觀念錯位,也可能會更倚重傳統資源以應對都市化進程。這種因外部剌激而走上都市化的方式在后發現代化國家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對它的觀察理解可以作為都市化全過程的記錄。本調查報告主要圍繞南村社會結構的演變而展開,時間上從70年代末開始,而內容上以年征地后為主。

          三、村民對都市化的反應

          雖然土地是農民的命脈所系,但做了幾百年土地的奴隸,村民們都厭惡種田,一是辛苦,二是收入低,大家都向往城市,想出去做工。土地征收后使這一愿望成為現實,想耕地也沒地耕了。但都市生活條件并未隨之而來,過去種田雖然收入少,一日三餐的糧食還是充足的,土地沒有了,吃的大米也得買,心理上就不適應。征地款發下后,每家都有10萬元左右,首先用來砌樓,花去一大半,余下的錢買輛摩托、操辦兒女婚事,所余無幾。而每斤大米1元以上,以每戶4口人算,每天吃米就要5元以上,光靠村里發放的每人第月200元的生活費是無法應付日常開支的。南村剛剛開發,一切還在初建階段,沒什么企業,就業機會很少。

          本村有家工廠,按協議要按比例招收本村人,但工廠招工只限于18-25歲之間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女性,工資也只有200-400元左右。年輕人不想干,中年婦女想干又干不了;青壯年男性沒有技術,出外打工反比不上外地勞工。比如珠江電廠挖泥,本地人開價10元/天,外地工8元/天也干了,所以除了少數有點技術的青壯年可以去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打工外,80%以上的人無事可做。只好以摩托載客,一天可得20-30元。南村4隊500多人,只有30個青年女性有正常職業;大量待業者的存在不但致使難以維持生計,而且其中少數人還學染上會賭博等不良習慣。村頭街尾到處有打麻將的人,此成為潛在的社會危機。

          南村附近的金村,原有土地多,征地款發得也多,加上干部有經濟頭腦,土地開發和企業經營好,人均收入萬元以上,成人每月發600元生活費,未成年人每月500元,每戶還有70平方米米住宅樓,村民生活水平高;這對南村刺激很大,兩相對照,南村人對未來很悲觀。都感到他們向往的都市化并沒有使他們迅速過上幸福生活。

          中國農民在幾千年的專制倫理的馴化下,習慣于逆來順受,以忍耐著稱。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感,一般并不會導致劇烈的社會沖突,況且對南村人來說,都市化的前景已經可望可即。問題在于,與失去土地后沒有穩定職業生活難以保障相應,村里的干部卻乘機大發橫財,村民們本來就不穩定的情緒受到進一步激化,釀成一系列社會沖突,成為伴隨南村都市化進程的有著嚴重消極影響的事件。

          近3年來,南沙開發區范圍內多次發生群眾抗議事件,主要是針對管理區的干部,特別是支書。92年6月28日,工程隊到南村已征收的土地上推土開工,50多個村民聞訊趕來阻攔、有的靜坐、有的躺下,對峙嚴重。南村干部無法勸阻,報到管委會,以為事態嚴重,有人在幕后操縱,調來一個中隊的警察;管委會書記到現場了解原來并沒有人在背后組織、操縱,只是村民覺得征地的補償太少,每畝12000元,發到居民手中的只有6000元、他們有個比較,87年珠江電廠征地時每畝給7000元,時間過去5年,錢還少了1000元,所以他們拒絕讓出土地,在這種情況下,管委會只好讓步,督促南村把另外的6000元。發給村民,南村是南沙唯一把全部征地款發給村民的管理區。

          應當說,12000元征地款中留下一半對發展集體經濟是有好處的,是農村都市化之初資本積累的一個重要渠道。問題是村民根本不信任干部,不相信他們會真的為集體為群眾辦事,所以還是分到手里踏實,至少不會被干部亂花。這就形成一種兩難格局:一方面干部確實在用居民的征地款來奢侈享受,到處旅游,買進口車,出入酒樓,中飽私囊。另一方面錢全分完后,集體沒有發展基金,發下去的錢也不能成為滾動發展的資本。那么,失卻了土地的南村人以后日子怎么過?現在南村成年人每月發200元,16歲以下100元,96年就沒有錢發了,到時連生活費也成了問題。由此,南村人產生了對都市化的悲觀態度,此都市化過程中必需妨礙了廣泛的社會動員。

          這抗議行為在南村附近各村也多次發生,有時村民阻塞公路,有時集體上訪。經我們反復了解,得知這些行動并沒有什么人首尾一貫地精心策劃,基本上是某一件事引起公憤,大家七嘴八舌一起議論,聽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利益受損最大的人嗓門最 高,召喚一聲,激憤的人群就跟著行動。比如去年南村有3個隊長和幾個青年一道喝酒,其中有個人覺得本村的山頭被鄰近村的石場開采了8年,為什么不收回呢?一定是村干部得了好處。幾個人都響應,吵吵嚷嚷很多人來圍觀,6個變成50、60人。第二天以這些人為骨干,100多村民圍住石場。管委會做工作,問明原委,要求石場做好開采后的工作(如修好道路等等),這個問題才了結。群眾又提出本村干部的經濟問題、作風,各種事情都扯了進來,調解好幾次才平息下來。據鎮農辦劉主任講,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干部工作沒做好,經濟賬目上不清楚,不敢面對群眾,群眾越不清楚就越懷疑,越懷疑就越有氣,一遇機會就爆發。引發事端的一般是三類人,一是有文化的年輕人;二是過去做過干部的人,他們有一定社會見解,對現任干部的情況比較了解;三是因計劃生育等原因而與現任干部有私憤的。因為這些行為主要是針對管理區干部,所以只有管委會出面做化解工作,并作出讓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極端做法,群眾的情緒才緩和下來。

          有些抗議行動也有具體的組織者。94年4月18日南沙石礦場用12.5噸火藥引爆,造成南村50多間房屋破裂。石場不管,受害者向南村支書、村長反映,經有關方面測驗后,確認受損事實,但幾十天后都沒有賠償跡象。黎錦潮等房屋受損最嚴重的人就組織50余戶受害者,每家出100元做活動經費,先到開發區,再到番禺市,最后又租汽車到政府投訴,但直到我們調查時,都沒有任何單位有答復。黎錦潮認為,原因之一是石場承包人與干部有關系,而受害者中沒有一戶是干部。在此活動中,黎錦潮是主要的組織者,此人讀過8年書,做過大隊會計,后被排擠走了,對南村社會的分析比較精辟。另據反映,南村附近的沙螺灣的一次集體上訪,也由一個人組織的,他出錢租車,載人到番禺市,參加者有飯吃,每天還有10元錢?梢灶A期,隨著居民自我組織能力的提高,有組織的民意表達行為會越來越多。

          四、行政權力與經濟控制權的整合

          農民的擔憂和抗議確有出了對土地喪失后如何生活這一根本問題的考慮,但其直接矛頭,是針對村干部的。土地征收了,村民變成了市民,但原有的行政權力機構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由村支部書記和村長改為管理區支部書記和管理區主任,其功能和權限依然和過去一樣,而且由于都市化帶來的經濟發展,又使其增加了經濟控制權。

          1、經濟權力的增長

          改革以后,村民獨立經營,村黨支部和村長除村政管理和民事協調外,對村民的日常生活較少干預。由于村里除石場外基本上沒有其他企業,村干部經濟支配權也不大。征地以后,一是土地征收款40%以上由管理區留下發展集體企業,二是征收土地時留下10%土地由管理區開發,管理區因此擁有一大筆資金和不動產,支書和村長(主要是支書)有管理權和使用權。在經濟主導時代,經濟支配權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權力,行政權力由于和經濟的聯合而再度強化。

          按開發區管委會的要求,發給群眾的征地款不能超過60%,由于南村原支部書記未做好群眾工作,又用這筆錢來為自已謀私,激起群眾抗議,后來不得已把征地款全部發給群眾。不過開發仍然使南村經濟有了較大增長。從92年到94年底建成廠房3萬3千平方米出租,東海明珠和圣地亞哥2個酒樓和3個制衣廠,加上原來的2個石場,總產值1800萬,純利潤500多萬,這些錢如何分配和使用,主要由支書決定。這樣,有限的資金沒有嚴格的管理程序、合理的預算和有效的民主監督,很難使南村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2、干部的腐敗

          反腐倡廉是當代中國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不能完全否認管理區干部在振興集體經濟方面的努力,不過在當前,居民對干部一般是不滿意的。首先是腐敗,大筆款項的使用其實是支書一人說了算,很容易瞞天過海,化公為私。南村原來的支部書記花了二百多萬建樓炒,村民反映強烈,管委會派人一查,原來貪污了征地款100多萬。這樣的事件雖只一例,但現任領導經濟上的不廉潔,村民幾乎是眾口一辭,貪污的名目和方式非常之多。比如94年南沙開發區開始股份制試點,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把集體資產折資入股,年終時按集體企業總利潤的49%折股分給農民,這是為了合理地分配集體經濟收入;另一種是集資辦企業,如兩間廠集資300萬,每年15厘利息。南村采取后一種方式。群眾反映這種方式問題較多。其一,利息并非集資款所賺,廠房才剛剛開始建,并不能立即贏利分紅,所以,用來分紅的錢其實是村里的征地款;其二,集資并不是全村集資,而是有錢人集資,比如支書一戶就投資10萬元,這些錢是否到帳,也無法證實;其三,這些錢集起來以后如何使用也是由管理區決定,其中少不了得吃回扣等等。這種股份制嘗試,實際上為少數人侵占大多數的利益提供了方便。

          開發區成立后,建筑業首先發展。包工頭多為外地人,主要來自福建、開平、湛江等地,其中有些人在南村已經營了好幾年。為了在南村站住腳,非常注意和本地人搞好關系,除了在社會公益事業上表示熱心外,特別和村干部打成一片。不少居民認為建了房子沒人租,沒人買,等于把錢擱在那兒,為何還要一建再建?答案只有一個:建房子對干部有好處,他們可以吃回扣。比如一個廠房工價是400-500元/平方米,包工頭可以把價打到500-600元/平方米,把超出部分的送給支書,支書就在合同上簽字,整個過程沒有公證人,也沒有居民敢去查問。包工頭中沒有本地人固然與南村沒有建筑業傳統有關,但更主要的是本地人熟悉情況,容易披露內幕,所以即使是本村的工程隊也接不到工程。據估計,南村的支書一年有200-300萬元收入,甚至多達400萬以上。有村民說現在的支書只差飛機大炮沒有了,大廈都幾幢了。

          南村在公路邊搞房產開發,建好后有一批臨街鋪位要出租,管理區還給3萬元作為每個鋪位的啟動資金,這個條件非常優越,村民都想爭取,管理區既不開會討論,也不廣泛征求村民意見,主辦此事的支委把它們租給了自已的親戚,村民提出意見,他根本不當一回事,“我想給誰就給誰。”類似這樣的事不少,如征地后大家都沒有工作做,而集體企業中某些空位,被主辦者首先安排給干部親友。

          土地征收,農村轉為城市,是南村的一件大喜事,但因為集體資金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干部普遍的腐敗,征地以后村民和干部之間的關系反而日見緊張,權力的合理性、公正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行政權力系統的意識形態性淡化,轉而成為一種資本。支書實際上是村里最大的老板,他最有權,也就最有錢。

          五、民間禮俗活動的經濟化

          公社化以后,由于一切生產生活資源均由集體支配,加上日益激烈的反封建迷信運動,南村的民間禮俗活動幾乎完全絕跡。改革以后,農村生活趨于正常,社會生活的整合原則不僅僅是政治權力,而且在征地后農民的閑暇時間大大增多,一些民間禮俗活動得以部分恢復。其在文化性質上與都市化相反,但在推進權力分化,建構市民社會方面又與都市化一致。

          1、祭祀活動的公開化

          南村村民均是數百年前從中原等地遷徙而來,風俗習慣、歲時佳節與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清明、端午、7月14、中秋、冬至、除夕等都有祭祀祖先的習慣,其中清明最為重要。49年以前婦女地位低,沒有資格去拜山,現在則女兒、媳婦也去,一般是同姓的人聚集在一起,有時多達50-60人,按男丁人數出錢購買甘蔗、肉包子、飲料、燒豬、餅等祭品。由年長者帶領,先在祖墳前放上一張報紙,燒香點蠟燭和鞭炮,然后按年齡大小、先男后女的順序磕頭?念^時每個人可以許愿;祭后祭品當場由眾人分食,燒豬則帶回去再分。關系好的同姓者,都集中到輩份最高的人家中吃飯。除清明外,其余節日都由主婦代表在家中拜一下就算了事。

          天后宮是南村唯一的群眾性宗教活動場所,也是南沙鎮唯一的天后宮。改革后,南沙籍的香港人梁彩在東莞、番禺等地建了好幾個廟宇,也到南村來呼吁砌建天后宮。他和南村的朱嬸一起到各隊捐款,多的給50元,少的10元、20元,愿意出多少就多少;梁彩收了錢,修房子、塑神像。當時南村的支書不讓建,派出所也反對。梁彩說修天后宮,不為別的,至少也讓老人在樹下歇歇,地方領導就讓步了。修好后,梁彩即委托朱嬸負責日常管理,主要是整理供品、收拾衛生、夜晚鎖門等等。村里出錢買了一個鐵皮箱,放在天后宮內,每月初一、十五來燒香磕拜的人會捐些錢到箱中,每年約1000元左右,錢柜鑰匙由一個生產隊長保管,他和朱嬸一道開箱取錢;錢取出后放在隊長那里,朱嬸不時來取錢買香油。發票由一個支委簽名后到隊長那里報銷,管理方法比較嚴格。天后宮是一個小廟,香火不算很旺,村里不給錢,本村有錢人也沒有自動捐錢的。據朱嬸講,來拜的人不多,本村的婦女居多,倒是一些外地從事運輸業的人,車子經常壞,就到宮里來祈求保護,早晚拜了幾次,車子居然也就不壞了。本村玩具廠的香港人,也不時帶了燒豬來拜?偟目,祭禮活動在南村社會生活中沒有突出意義,更多是一種形式。

          改革后的農村,傳統宗教、迷信活動等一般都是呈回潮之態,所以在這方面不明顯,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南村本是移民地區,生活資源比較缺乏,農民遷到這里后就告別了原來的禮俗背景,忙于日常生計,沒有形成根深蒂固的禮俗傳統;二是宗族勢力單薄,南村6個姓,黎、朱是大姓,各有幾十戶,但沒有特別親密的關系,俗稱“水流柴”,“大雜燴”,沒有人利用祠堂、祖宗等來規約同姓村民;同姓中的年長輩高者也并不擁有社會權威,決定村民情感態度的主要是利益和現實關系。

          2、村俗活動的新型態

          經營方式的個體化加強了社會活動的個體化,自發的群體性民間活動基本上沒有了。因為行政權力之外的民間社會并未形成,一些節日的集體性活動,主要是由村里以經濟為杠桿組織操縱的,其中比較大的是兩類。

          一是端午節的龍舟賽。龍舟賽在南沙較有傳統,改革前的龍舟賽通常用一種一丈八尺的“泥艇仔”,每艇座4、5人,在河涌里比快。這種竟賽由大隊組織,每個生產隊一艘,比出名次后由大隊出錢發獎金。不比賽時,小艇被用來運泥運肥料。分田到戶后,這種龍舟賽作為集體活動自動取消,生產隊的小艇也沒有護養,干脆就賣給各戶做交通工具;直到85年,廣州市舉行國際龍舟賽,番禺縣要派隊參加,趁機就在縣內搞一次龍舟比賽,各鎮參加,由此層層過渡,帶動龍舟賽的復興。

          通常由縣、鎮有關部門(如體委)發出通知,村里著手組織,每隊選幾個體格健壯的中年男性。賽前1個月開始訓練,每艇50人,比賽在附近河涌里進行,全程20xx-3000米。村里除競賽費用外,還給參加者一定報酬,開始是每人每天10工分,后來是30元。龍舟平時沒有什么用,就用泥埋在海灘里,否則容易腐爛;要用時再挖出來,上油曬干。由于龍舟在南村沒有特殊的儀式意義,基本上是一種文體活動,其組織完全由行政部門掌握,下通知、選人員、定時定點比賽,現在很難說是嚴格意義上的民間活動。

          二是春節娛樂。民間自發的是初一到初五的舞獅。南村有幾個人精于此道,春節前就自發地湊到一起,稍作演練就可以走村串戶。舞獅雖不以贏利為目的,但春節期間大家高興,各家各戶都會給一些,作為對民間娛樂的支持,村里也補助一些,生產隊給一個紅包(100元左右),這樣舞獅者每天有15元的收入。

          春節期間主要娛樂是村里組織的各種比賽,一般有足球、乒乓球、象棋、拔河等項目,有興趣有特長的人自動報名,在本村的場地或學校的操場上訓練。春節期間以生產隊或村為單位進行比賽,基本費用由村里出,優勝者有獎金,多時達1000元。

          另外,五四、六一、國慶、元旦等南沙鎮里會組織一些文藝晚會,唱歌跳舞等。參加者多是鎮府機關工作人員及工廠青年,實際上是官方組織的現代娛樂,與傳統的民間禮俗沒有關系,與村里也沒有太大關系。征地后,除少數復耕地和房前房后的小菜地以外,南村居民基本上告別了土地。因共同經營土地而產生的各種民間聯系趨于消解,不少青壯年到外地打工,原來因群居而來的約束也自動消失,殘留的一些儀式也日益經濟化,都市化在逐步淘汰原來的民間禮俗。

          比如春節等節日村里照例會組織一些文體活動,但都是管理區出錢張羅,居民即使有愿望也不會自行組織。94年南沙管理委員會舉辦首屆運動會,項目有龍舟賽、球類、拔河等。首先考慮的就是經費問題,運動員的訓練費用由管理區出,各個項目都有企業贊助,獲獎者由管委會發獎金。在運動會中獲得龍舟賽冠軍的南村干部說,龍舟賽費人費時費錢,請1個人每天要花50、60元,以后除非上級要求搞,不然管委會不會再組織。

          民間禮俗本是一個社區共同體的慶典性、公共性活動,現在南沙的社區共同體差不多已經解體,居民之間正在擺脫過去的血緣、鄰里、生產協作關系的束縛,逐步轉向社會化的都市居民。民間禮俗活動失去了社會基礎,只能是一級行政組織的工作,于是即使是自愿的參加者也要求一定報酬,“我是在為你工作嘛”.按照目前情況看,今后除一些官方組織的文體活動外,基本上不會再有什么民間禮俗活動了。當然,我們也可以有另一種設想。民間禮俗活動的經濟目的一般是次要的,在南村度過了都市化的不適應而進入一個穩定富庶的日常生活之后,會建構一套民間文化系統,除文體競爭賽外,劃龍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它有體育活動的競技性、文娛活動的娛樂性,而萬人爭相圍觀的熱鬧場面又具有一定的儀式性,加上南水網縱橫,完全可以成為嶺南龍舟中心之一。

          六、南村目前的社會關系

          作為社會發展的普遍趨勢,都市化決不僅僅是財富的增加和經濟的騰飛,它是一場深刻而廣泛的社會變革,數千年形成的鄉村禮治秩序和49年后逐步強化的行政權力系統都面臨著或退出舞臺或自我轉換的選擇,南村的都市化必然要把社會結構的改變提上日程。但由于傳統秩序的頑強性和政治體制的連續性,由于中國都市化起始于解決生存溫飽這些現代化早期的問題,從而社會組織、權力結構等方面的現代改革并未具體落實,以至于一方面是政治經濟權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村民日常生活的放任自流,社會生活遠沒有達到恒常有序,各種錯位和紊亂比比皆是。

          一些民間禮俗活動的恢復只是意味著出現了政治組織之外的民間文化活動,而不標志著一個民間社會的完全確立。事實上,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民俗禮儀在南沙社會生活中都是邊緣性活動,村民們并不普遍認為有參與的必要。比如黎姓是南村的大姓,原有個黎氏宗祠,大約在1958年拆掉了,至今也未有人提議重修。黎氏族人的經濟利益和社會身份已無需祖先來護佑了。另一例子是,黎姓村民過去是從東莞移居南村的,本族有一個在香港發了財,回到東莞修祠堂,他在族譜上看到南村也有黎氏后裔,就邀他們去拜山。村干部和部分群眾去了一次,回來后群眾們說去一次很累,此后就再也不去了,只有村干部每年還去,推測其本意也不過是為了和經濟更為發達的東莞搞好關系罷了。

          與此同時,作為一切民間關系基礎的親屬關系實際趨向形式化,兒子結婚后就和父母分開,此后來往不多。一般是有什么喜事或父母有病時回來看看,兄弟姐妹之間幾乎沒有什么成功的合作經營,一旦有什么利益沖突,照樣視若路人。4隊有一對弟兄合伙買了一條船跑運輸,不到一年就散伙了。既沒有強有力的血緣親屬關系,也沒有獨立的經濟利益集團,改革后的南村并未能建構民間社會,自然也就沒有什么民間權威,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有村干部或他們委托的人才有發言權,才能調解民事糾紛。年長者、輩高者、有錢者均不具有充分的權威性。比如一個人不是黨員或干部,又想插手管事,如果沒有支部的委托,去也是多余的,還會惹得一身麻煩;就是見到打架,也只能勸阻,報告一下,而不能直接干涉、評說。

          可見,在30多年的政權一體化之后,傳統農村的禮俗結構、土紳階層、長老權威等已被徹底摧毀。改革后政治控制相對放松,但與舊時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又不允許舊的權威重返舞臺,因此村民自我組織能力很差,全部活動還是以家庭、個體為單位,一涉及到集體性活動,只能靠行政權力系統及其派生機制來組織。

          征地后村民對干部的意見一般比較大,收入懸殊太大,村干部收入超百萬,有的居民窮到醫院都去不了,為什么這些干部還能一任再任,穩坐交椅呢?從干部這一方面看,他們的任免并不取決于居民的信任度。各支部兩年一度的換屆選舉,先是黨員選支委,支委再選支書。支書為了自已連任,也做些拉選票之類的工作,如黨員優先安排工作,可以出外旅游,支書、村長去新、馬、泰,管理區其他干部去港澳,生產隊長去肇慶、佛山,等級分明。發展黨員時又任人唯親,任人唯從。比如有一個支委就有5、6個親屬是黨員,每次選舉時都能保持1/3以上的選票。而上級部門即開發區管委會也要依靠管

          理區干部支持工作,即使知道他們不夠廉潔,只要不太突出、太暴露,通常也不會主動處理。南村的3個主要領導(支書、村長、治安委員)的任期都在25年以上,其他居民即使有能力也沒有位置,上不來。

          從村民這一方面看,不但缺乏可以分庭抗禮的民間權威和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甚至民意表達的渠道也不暢通。成立開發區以前,南村有個村民代表大會,每個生產隊5人,由村民選舉產生,原則上村里的一般大事都要經村民代表大會認可。雖然這只是個形式,但至少有個說話的機會,征地后,村民代表大會無形中取消了,其并不是因為上級明文取消,而是因村民流動性太大,召集會議很困難,村干部本來也沒有認為它會有多大作用,無形中不了了之。一年開一、二次的黨員會,人也到不齊,來了也只是聽聽傳達而已,一個老黨員就向我們抱怨說黨員其實沒什么發言權,提了意見也沒用,F在管理區有事,一是通過廣播,二是以生產隊為單位開家長會,多是政策性通告,如計劃生育、戒毒等,沒有讓群眾表達意見的機會。征地款如何使用,村民們很關心,管理區也在辦公樓的墻上貼了幾張表,但會計做的表非;\統抽象,只有大的收支。比如建樓花了100萬,這100萬怎么花的,表上反映不出來,也許只用了70萬,居民看了等于白看,后來干脆就不看了。疑慮越積越多,不時就會以抗議行為表現出來。

          七、民間糾紛的主要類型

          1、爭占宅基地的糾紛

          農村社會的土地本不值錢,一旦向城市邁進,便是一寸土地一寸金。征收土地時按人口規定的宅基地不可能再增加,因此砌樓時各戶都想多占一些,被占的一方就會有意見。比如94年,南村一戶人家有一塊路邊的土地,16平米,弟弟在此蓋了一間房子做生意,征地前這塊地屬于姐姐的,現在看到弟弟這樣做,當然很有意見,爭吵起來,父親護著兒子,越鬧越大,以至于弟弟打傷了姐姐的頭,女婿打壞了岳父的手。負責治安的黎主任調解了幾次,姐姐總覺得自已吃虧,要求賠償4000元,還把自己過去對家里的貢獻公布出來。一年多了,姐姐還不認爸爸,關系似乎很僵。但黎主任很樂觀,說這種事情的解決總得經一、兩年,即當哪一方有什么喜事時,會有親戚幫助緩和。黎主任做治安工作20多年,對本村人情事故甚為了解,處理糾紛有一套辦法。94年有一起舅舅和外甥的糾紛,他們本來關系不錯,經常一道喝酒。兩家住房一前一后,中間隔一條路,外甥要砌圍墻,擋住了舅舅的窗戶,舅舅不答應,要他讓開幾十公分,外甥認為土地是他的,有權這么砌。為此,南沙城建、建委、管理區支書等調解了幾個月不見效,他們來找黎岳均,黎不談糾紛,只請他們喝茶聊天,和他們談過去的事,談他們過去的親密無間,慢慢地再轉入現在,結果外甥讓出70公分,舅舅的窗子可以打開,矛盾也就解決了。

          但是,如果按南沙建委的要求,房屋間隔要有一米,所以這起糾紛還未真正解決,黎主任說,砌房子違章不是我管,這是派出所、建委的事。這一點,正反映了黎的精明。鄰里鄉親,總有些小摩擦和磕磕碰碰,有些小事很難確定誰是誰非,按原則照規矩是不能化解民事糾紛的,即使主要原因找到了,直接沖突緩解了,也并不就一勞永逸。他有句口頭禪叫矛盾總是有的,所以他并不急于求成,并不希望有個完滿的結局,而是考慮到現實具體情況,該管的就管,可管可不管的,只要不出大問題就不管,將之留給其它部門或當事人的親友去解決。

          2、土客矛盾

          南村目前外地工人有幾百個,主要是四川和湖南的。他們來到南村有時和當地人易產生糾紛。比如他們不講衛生,租南村的房屋住,剩飯剩菜到處亂倒,隨處大小便;本地人有意見,反映到黎主任處,由黎批評教育,這類事比較簡單,但也有些復雜的。外地人到南村一般在南村呆過一段時間,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向老板介紹,這種人被稱為“工頭”,一般從工人中抽取工資的10%作為介紹費;工頭手下通常有10來個人。不過工人一旦有什么事,工頭并不管,如果是工作紀律等,廠里自已解決。但涉及到勞資矛盾、斗毆等,又是黎主任出面。94年制衣廠工人罷工,起因是工人3個月沒有拿到工資,工廠的副廠長也是外地人,把老板故意不發工資,將37萬元存在銀行等消息通報給工人,工人集體罷工抗議。老板是南村人,在廣州念過大學,他來找黎主任希望把這事壓下來,黎岳均了解情況后和番禺勞動局一道,要求老板立即發工資。有時出了工傷事故,老板不愿賠償,也由黎出面處理。

          我們多次和黎主任交談。感到他比較有社會經驗,反對打人;他和這些工人關系確實不錯,自已在山上的果園就是請這些工人代耕的。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管理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村民生活的命脈,村民一般會服從治安主任的調解。事實上,黎主任調解有二條原則:一是體察人情,二是經濟手段,許多調解是以賠多少錢結束的。南村計劃生育工作一直比較好抓,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管理區有經濟制裁手段。

          土客矛盾還有另一種形式。南村的教育在整個南沙是比較好的,不過,大規模的一發建設所需要的各種人才是南沙本地無法提供的,這樣隨著都市化的轉向,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從廣東各地乃至全國來到南沙,南村也有不少。他們在各級管理機構、工廠、企業任職,以自己的知識為南沙做了不少工作,但一般而言,他們并沒有為南沙社會全面接受,外地人才總感到和本地人有距離,有時還會受到壓制。南村有兩個青年干部即是外省來的大學生,平時接觸比較多,晚上也一道玩,基本上不和本地人在一起。土客矛盾在開發之初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但南沙要建成國際水平的海濱新城,不解決這個矛盾,不充分調動外來人才(包括工人)的主動性,這個目標是難以實現的。對此,我們將專門搞一次調查研究。

          八、結論

          我們的調查包括49年以前的南村社會情況(詳見附錄),而以都市化過程為主。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我們的調查結論是:

          1、農村的社會組織結構和權力控制系統是與經濟方式相適應的。經濟活動方式越簡單,經濟活動范圍越小,組織控制越嚴密;反之,經濟活動方式越復雜、經濟活動范圍越廣,社會控制出現的疏漏越多。

          從南村的歷史看,49年以前農民多是租田耕種,簡單小商品交換只限于生活用品。此時鄉-保-甲的權力系統的職能只是一般的收錢派丁,村里的社會組織生活基本由以族長為代表的宗法組織系統控制,農民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很少人游離其外。公社化以后,公社大隊生產隊權力系統壟斷了一切生活、生產資源,農民沒有任何自由活動的余地,沒有人可以擺脫行政機構的領導,這是中國歷史上社會控制最為嚴密有效的時期,當然也扼殺了農村的生機和活力。

          改革后,農民中出現新角色,個體經營者、出外打工者、外地民工陸續出現;特別是都市化使農民有了新的謀生方式,手工業、小工廠、小企業層出不窮,它們共同導致農村發展的多元化,也使原有行政權力機構難以用現有的方式有效地管理。作為社會進步的表現,行政權力機構除社會管理及有關政策的實施外,較少干預農民日常生活,農民爭取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間;而作為農村組織不完備的表現,現在的行政權力機構實際上也無法嚴密周到地實施管理,不少問題只能靠臨時性規定,靠主其事者個人的能力,靠農民個體的自覺等等。顯然,隨著經濟活動方式的更大拓展和農民自由選擇權進一步擴大,在如何調整改革現有的行政權力系統以有效地實施管理而又不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問題上,還得有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

          2、改革后及都市化的過程中民間宗法禮俗的回潮并未根本改變農村社會組織關系,它的流變及被大部分地廢棄,使其根本無助于民間權威的重新樹立,更談不上對現行行政權力的制衡。當代農村社會組織的主體仍然是經濟利益調節下的行政權力系統。

          79年以后的農村改革,不只是土地經營方式的改變,由于社會控制的松動,政治活動和意識形態在農民生活中急速消退,傳統的宗法關系和禮俗活動得以回潮,并和經濟利益一起成為組織農村社會生活的準則;由于家庭再度成為生產單位,家長的權威性和家庭之間互相聯系的重要性悄然增長,農村的社會結構亦與傳統類似;由于自主經營后農民閑暇時間較多,文化需求增大,生活風格多元化,也迫切需要一些民俗文化活動予以滿足。

          但是,盡管有上述三方面原因,宗法禮俗的回潮和重現仍然只是農村生活主流之外的支流,它既未能突破行政權力系統對農村生活的控制,也未能根本改變原有的農村組織結構。首先,行政權力雖然弱化,甚至部分放棄對村民日常生活和個體經濟活動的控制,但它仍然是目前農村唯一合法的權力機制并是集體經濟的唯一控制者,在利益分配、民事調解方面仍然保持著最后判決權。經過30年的政治洗禮,農村原有的宗法關系,禮俗活動已被根本摧毀,不可能回到從前。第二,改革的社會心理動力是私利和物欲的一定滿足,在整個中國現代化、世俗化背景下,利益動機、經濟標準已無可置疑地成為社會生活的準繩;以親情為基礎,以傳統為導向的宗法禮俗無法與經濟力量抗衡,只能作為它的配合和輔助。在高度一體化的行政權力控制松動之后,公共權力運作過程中的超越宗法關系的私人利益交換及時地取替了親情關照,從而使宗法力量在公共權力被私有化的過程中喪失了獨特有效性。第三,現代文化觀念向農村的大舉滲透,青年一代已不再全面認同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挾帶著巨大經濟利益的都市文化在農村找到越來越多的接受者。現在農村只有50歲以上的人,才對傳統民間禮俗文化有點了解,要想在當代農村重建宗法民俗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此,雖然當代農村確實出現了傳統宗法關系和民俗活動,但從南村的調查中可以看出,這類活動基本上是由行政權力機構組織,或配合政治宣傳,或為經濟鋪路,或作為農村文體活動,無論哪種類型,整個過程都是由經濟作為動力和杠桿的,它們都不是傳統意義的民俗活動。所謂民間社會、民間權威等也未見出現。

          3、經濟關系和利益原則已重新梳理和編織當代農村社會網絡,民間社會和禮俗關系趨于消解,社會結構和人際關系日益簡單,農村的真實面貌與一般設想的大相徑庭。

          農村權力系統的運作,已明顯經濟化。大到政策落實組織活動,小到民事調解,都是通過金錢手段來完成的;農村的一些民俗活動,也不再具有喚起認同意識、凝聚群體情感的功能,從組織者到參與者,都以經濟效益為出發點;農村的居民關系包括鄰里、親友、家庭關系,都或多或少地與金錢有關。另外,由于村民個體經濟能力的增強,在親屬范圍內尋找或互助的愿望大大減弱,原先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人倫親情已逐漸退居幕后。利益不但可以解釋現行農村活動,更成為社會組織的真正內核。

          一切以金錢為原則,不但使農村之間的地域性差異消失,也使農村與都市在許多方面接近。在現在的農村,我們已不大可能發現特別的社會形態和組織關系。至于奇風異俗等等,看來也只是藝術家們的臆造。至少在南村,除少數殘存并趨消失的農村事務管理機構外,我們沒有感到它和廣州等城市有什么原則性區別。

          現代社會應當是結構豐富、個體自由的社會,這是由經濟增長作先導的,但當代農村的經濟發展卻導致農村結構的簡化和農民生活的平面化。這一現象的根源,應當是30年政治權力一體化對農村社會的改造。它首先摧毀了傳統的民間社會,然后在改革后又因權力的運作為經濟腐化嚴重侵蝕,導致農村生活的管理也成為純粹的經濟行為,所以農村社會就變得簡而又簡了。展望未來,只有在農村經濟呈現有機發展并走向正常軌道,個體企業、私營經濟等逐漸形成利益集團和共同體后,才能再向現代經濟條件下的民間社會進步,再創豐富多彩的中國農村社會。

          4、現代化、都市化是人類歷史的必然過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當代中國農村的都市化并非社會經濟有機增長后的自然要求。目前農村的

          行政權力系統既不可少又有很大弊病和負作用,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革。

          南村都市化的起點是92年6月廣東省政府的一紙公文,荒僻貧窮的農村一夜之間就朝繁榮富庶的都市邁進。前景輝煌,但道路曲折。都市化不只是行政區劃的改變,不只是一幢幢現代建筑,它更多是經濟方式和社會組織演進的必然結果。目前農村的經濟活動方式主要是個體和集體企業,多數是三來一補、來料加工、轉手貿易等等,F代化的生產規模和金融體系還未普遍出現,還處在一般城鎮水平,而負有領導這一進程的權力機構,又是形成于公社化時期的行政組織系統。保證轉型期社會秩序的穩定,完成初步的資本積累等等,都不能不依靠此一權力系統。不過,現行組織系統之所以承擔這些使命,只是因為它是目前農村唯一的、沒有受挑戰的權力控制者,而不是因為其已獲得現代洗禮,合理地擁有發展現代經濟、組織現代農村生活的能力和權力。事實上,政治一體化時代結束之后,據此而形成的權力系統并不符合推進社會轉換的需要。不少官員借發展經濟之名的腐敗,實際上其已使現行權力系統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受到動搖。然而,由于農村的現代轉換本來就缺少充分的社會、經濟準備,目前也還沒有可以全面取代現行權力系統的組織和集團。唯一的希望是,在付出若干代價后,農村能夠補上現代化的準備這一課,增強自組織、自管理能力,在漸進的更換中,重建農村權力控制系統。

          5、霍英東基金會開發的南沙東部海濱新城是南沙開發區的希望所在,它將提供農村現代化所必需的資本積累、技術培訓、心理準備和社會適應的機會。

          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形成,最重要的條件是霍英東基金會在南沙東部注入巨額資金全面開發。按基金會構想,要在20年時間內把南沙東部建設成現代國際化的海濱新城。類似于南村這種并不在海濱新城內的地方也將從此找到都市化的捷徑。第一,基金會提供了南沙從無到有建設都市的基本資金,避免大部分農村存在的有心發展、無錢投入的問題,南村都市化將從根本上得到了保證。第二,基金會正陸續建成的諸多企業為周邊地區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改變了土地征收后居民多數待業的現狀。據此,居民亦可學習適應都市生活方式,積累部分資本作為以后發展中小個體企業的基礎。第三,基金會在南沙東部擁有極大的控制權,可以不受現行社會組織和權力系統的掣肘。按照都市的一般規范和普通標準組織社會生活,縮短由農村走向都市的進程,避免各種失序和混亂。所以,南沙新城的建設對中國廣大農村的都市化發展來說,都具有指導意義。

          九、后記

          本專題的調查是在霍英東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和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何博傳先生、中大哲學系袁偉時教授的具體指導下完成的。何博傳先生認為,南沙的開發與建設,在世界及中國其它地區的都市化發展史上,具有極其獨特的意義。因為南沙的開發是在巨大的資金及嚴密的規劃之下從荒僻農村直接轉向現代都市的,這樣便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及時、系統地記錄、觀察都市化現象的極好機會和對象。何博傳先生不僅為我們確定了調查區域,還對我們的調查提綱提出一系列修正意見。

          我們還要感謝為我們提供過大量極具研究價值的口述資料的南沙僑辦主任余志華、板頭管理區治保主任黎岳均、板頭村第一任農協主席黎通及協助我們在東瓜宇管理區開展調查的魯輝小姐。

          此次調查的結果有力地修正了我們對中國農村的一系列印象(因為我們都出身于農村)和臆想,我們在震驚之余不免懷有遺憾,那就是豐富多樣、具有濃厚傳統人文色彩的農村生活已無從發現與體驗,現代社會所塑造的單一化的生活方式已降臨農村。

          我們堅信中國問題的最終解決有賴于廣大農村的社會進步,這也是促使我們對農村問題的研究注入極大熱情與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今年暑假,經過朋友介紹,我來到本地中國郵政局進行實踐學習。下面來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在郵局實踐的半個多月期間,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拓寬了知識面,也學到了很多的社會實踐經驗,受益匪淺。同時也對中國郵政這個百年國企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原本以為郵政局是一個很簡單的單位,只是在前臺辦理一些儲蓄業務,但真正融入到這個單位當中,你會發現它是很復雜的。主要包括一下幾個部門:營業前臺、郵政通信營業廳、儲蓄前臺、計劃財務科、函件局、報刊局、集郵公司和速遞物流公司。

          在這二十多天中,我主要實踐部門是在營業前臺、函件、報刊局這三個部門。

          函件是中國郵政的基礎也是核心業務,直接關系到整個郵政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的工作就是把送來的信件,報刊,快遞按地區分配好并加以記錄,再把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這些工作是枯燥無味的,但必須得細心,如果記錯了地址那會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在發信件之前,我們都會核對很多遍。

          在營業前臺的實踐工作中,我認為還是蠻有趣的。在此,我學會了什么叫做服務,比如在語言表達上和肢體表達上。當有用戶走進營業廳離柜臺一米時,要立刻起立并面帶微笑說:“您好!請問您辦什么業務?”在辦理業務過程中,有一些語言是不能說的,像“為什么”、“什么事”、“快點,后面還有好多人等著呢”,也不可以態度冷談,對用戶不理不睬。如果用戶要辦理非本臺業務時,要說“對不起,請您到XX號柜臺辦理。”而不能說“這不能辦”或“該找誰找誰去”等等一系列的話。

          我們當地支局雖然不能像市區一些大郵局那樣投入大量資金改善環境,但我們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使自身更加完善。沒有專用的提示牌,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沒有專門得保潔人員,我們可以早到十分鐘來打掃,顧客搬動費力的郵件我們可以提供幫助。點點滴滴,其實都是為了能讓顧客在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的環境下辦理業務,更好的為顧客服務,“用戶是親人”不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是放在心里的一份真情。我想這些服務之道,對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垃圾處理問題已經成了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一道“絆腳石”,急需解決。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正在被垃圾一步步地“侵蝕”,針對“垃圾圍城”的困局以及垃圾場的建造帶來的其他的社會問題,我們小組對此進行了調查實踐,尋找確切可行的綠色生活方式。我們這次以里水人們為主要調查對象,了解并分析了目前里水人們的垃圾處理方式及存在的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影響,并為促進城市垃圾管理體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垃圾垃圾分類 垃圾主要來源 處理方法現狀及對策

          正文

          一、 調查背景: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經濟多元化,逐步向小康生活邁進。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們周圍的生活環境也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生活垃圾產量日益增加,其成份變得日益龐雜。這些垃圾不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壞了城市景觀,而且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持續性的污染,進而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因此,我們小組對此展開了調查。

          二、 調查目的:

          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大量垃圾隨意堆放,大量積累,就會占用面積,產生臭味,造成對大氣、水域、土壤的嚴重污染,而且導致蒼蠅、蚊子及鼠類的滋生,威脅居民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的一大負擔。

          第一:通過調查對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分析其是否科學,環保。

          第二:為了更好的宣傳綠色生活的重要性,明確環境與人的關系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強化環保意識。

          第三:針對已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三、 調查過程及方法:

          1. 制定活動主題,進行明確分工。

          2..我們針對里水的居民進行具體調查,了解他們對垃圾處理的方法及對社會上存在問題的看法。

          3.我們上網搜索資料及去圖書館或查閱報紙等獲取信息。

          4.實地考察時,我們進行了訪問、問卷調查、記錄等工作。

          5.最后,我們整理資料,得出結論。

          四、 垃圾概括:指不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區,或是用焚化爐焚化。但兩者均會制造環境保護的問題,而終止過度消費可進一步減

          輕堆填區飽和程度。堆填區中的垃圾處理不當會污染地下水和發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積已越來越少。焚化則無可避免會產生有毒氣體,危害生物體。多數的城市都在研究減少垃圾產生的方法,和鼓勵資源回收。 五、 垃圾分類:

          可回收垃圾

          紙類:未嚴重玷污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和其他紙制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紙盒等;

          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制品。比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

          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廢電池等。

          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制品;

          織物:舊紡織衣物和紡織制品。

          廚余垃圾

          來源:餐廚垃圾是指餐飲業單位,企事業單位、學校、食堂等產生的食物殘渣和廢料,俗稱泔腳、泔水或潲水。

          分類:餐廚垃圾以淀粉類、食物纖維類、動物脂肪類等有機物質為主要成分。具有含水率高、油脂、鹽分含量高、易腐發酵發臭等特點。

          有毒有害垃圾

          電池,節能燈等有毒的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除去上述三種,其他的都是。

          六、 垃圾主要來源 日用包裝

          垃圾的主要來源是各種日用品的包裝,食品的,潔品的,飾品的。人類垃圾的日產量:每日人均產生垃圾1千克,乘以人口60億,就等于6*10^12克,而地球的質量是6*10^27克,所以垃圾的日產量占地球質量1千萬億分之一,即10^15分之一。

          廚余垃圾

          廚余垃圾泛指的是做飯后所產生的垃圾。熟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菜葉;生廚余垃圾包括果皮、蛋殼、茶渣、骨、扇貝;泛指家庭生活飲食中所需用的來源生料及成品(熟食)或剩飯。

          建筑垃圾

          在中國,主要的垃圾來源還包括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隊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得渣土、棄土、棄料、余泥及其他廢棄物。

          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以500-600噸/萬平方米的標準推算,到20xx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新產生的建筑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

          雖然建筑垃圾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但國內并不重視建筑垃圾的回用。實際上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以實現建筑垃圾的有效處理。

          七、 垃圾的處理方法: 填埋處理

          填埋是大量消納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處理工藝剩余物的最終處理方法,中國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所謂直接填埋法是將垃圾填入已預備好的坑中蓋上壓實,使其發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

          焚燒處理

          焚燒法是將垃圾置于高溫爐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產生的熱量用于發電和供暖。美國西屋公司和奧康諾公司聯合研制的垃圾轉化能源系統已獲成功。該系統的焚燒爐在燃燒垃圾時可將濕度達7%的垃圾變成干燥的固體進行焚燒,焚燒效率達95%以上,同時,焚燒爐表面的高溫能將熱能轉化為蒸汽,可用于暖氣、空調設備及蒸汽渦輪發電等方面。焚燒處理的優點是減量效果好(焚燒后的殘渣體積減少90%以上,重量減少80%以上),處理徹底。但是,根據美國的報道焚燒廠的建設和生產費用極為昂貴。在多數情況下,這些裝備所產生的電能價值遠遠低于預期的銷售額給當地政府留下巨額經濟虧損。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屬,焚燒具有很高的毒性,產生二次環境危害。焚燒處理要求垃圾的熱值大于3.35MJ/kg,否則,必須添加助燃劑,這將使運行費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難以承受的地步。

          堆肥處理

          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后,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養分含量低,長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結和地下水質變壞,所以,堆肥的規模不易太大。

          八、 垃圾污染造成的困局

          我國傳統的垃圾消納傾倒方式是一種不負責的“服務于當代,遺害于子孫”的“污染物轉移”方式。而現有的垃圾處理場的數量和規模遠遠不能適應城市垃圾增長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為露天集中堆放狀態,對環境的即時和潛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頻出,問題日趨嚴重。

          主要表現為:

          (1)侵占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占了大量農田。未經處理或未經嚴格處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農田,或僅經農民簡易處理后用于農田,后果嚴重,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質,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2)嚴重污染空氣。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場區,臭氣沖天,蚊蠅孽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氣釋放。

          (3)嚴重污染水體。垃圾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并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是有機物,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體的污染源。任意堆放或簡易填埋的垃圾,其內所含水量和堆放垃圾中的雨水產生的滲濾液流人周圍地表水體和滲入土壤,會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嚴重污染,致使污染環境的事件屢有發生。

          (4)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造成重大損失。

         。5)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為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也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6)對人體健康及生態的影響。一些持續性有機污染物在環境中難以降解,這類廢棄物進入水體或滲入土壤中,將會嚴重影響當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長期的不可低估的影響。殘留毒害物質在動植物體內積蓄,嚴重影響動植物的生長,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當人食用含有有毒物質積累的動植物時,又使毒害物質積存在人體內,對人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誘發癌癥和導致胎兒畸形等。

          九、 調查及研究結果分析

          問卷分析

          1. 您的性別?

          2. 你家里每天會產生多少垃圾:

          0.5-1.5g1.5-2.0g2.0g以上

          分析: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人們每天產生的垃圾也是非常多的,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垃圾,是社會急需解決的難題,而保護環境,也應從我們身邊做起。 可見,我們的垃圾生產量是相當可觀的,如果可以做到垃圾分類回收的話,將可以節省許多資源。

          3.您會對平常的垃圾進行分類嗎?

          分析: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很少人對垃圾進行分類,說明了人們對正確處理垃圾的意識不強。

          4.您對生活垃圾分類情況的了解程度:

          很了解一般一點也不了解

          分析:上圖表反映很多人對垃圾分類情況都是半知半解,不了解的也占大多數,說明人們缺乏垃圾分類及相關的知識,是造成“垃圾圍城”困局的原因之一。

          5、 您一般是通過哪種途徑了解生活垃圾處理的相關知識:

          分析:在每種途經中,人們了解生活垃圾處理的相關知識人數都十分平均,說明有關部門對解決垃圾困局也是有所努力的,但也說明了“垃圾圍城”的帶來的社會問題的嚴重性,也警惕著我們要綠色生活,保護環境。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一:實踐目的

          今年的暑假雖然不是很長,但還是必須要進行社會實踐。近年來,社會實踐似乎成了學生的必修課,各地各年級的學生都利用假期時間進行不同的社會實踐。說實話,剛開始去進行社會實踐只是因為這是一項作業,但是在我結束了這次暑期社會實踐之后,我發現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

          我選擇的工作是做超市營業員,所在單位是本市一所中型超市,生意紅火,很有發展前途。至于實踐目的,自然是接觸社會,增加實踐經驗,為以后工作打下基礎。雖然這次的實踐與我的專業并不對口,但是我想增加一點專業之外的社會知識還是一件好事。

          二:實踐內容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但是對于做超市營業員還是很陌生的。所以最初對這次實踐還是覺得比較新奇的。我在8月5日上午8點正式開始我的工作。負責人交給我的都是比較簡單的工作。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客流引導、擺放貨柜商品。但是,即使是比較簡單的工作,剛開始時我還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我的方向感一直不是很好,而且對這家超市也不是非常熟悉,所以開始時對于那些問路或者詢問商品具體位置的顧客我經常只能報以歉意的微笑。比較慶幸的就是周圍的姐姐、阿姨們經常會對我伸出援手,避免了不少尷尬的情況。而擺放貨柜商品時,我也是經常出錯。

          不斷的錯誤讓我最初的新奇和憧憬消失地無影無蹤。本來以為這種超市服務員的工作是很簡單的,不需要動腦,也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勞動,可是自己做起來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是需要動腦思考的,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值得讓人學習的地方,對于任何一項工作都不能輕視和放松。而且,在工作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在學校、課堂里和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實在是很有限的。社會才是最大的課堂。再多的知識,再多的理論,沒有實踐,都是空話。

          而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會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地去了解超市商品擺放的位置、一些商品的特性,向周圍的同事們詢問他們的工作經驗、工作心得等,雖然他們不一定都有高學歷,但在工作方面還是值得我學習的,而且我也再不像剛開始時一樣不知所措,于是幾天下來便基本熟悉了超市的總體環境,做起事來比開始時得心應手了,效率有所提高,錯誤也變少了。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心里很是高興。

          三:實踐結果

          在這次實踐的最后幾天,我已經能比較好地完成我的工作,對于前來詢問的顧客,我已經能基本解答他們的問題了。對商品的擺放也能讓管理員滿意。

          雖然這次做超市營業員的時間不是很長,只有短短的十天,而且我也很明白其實自己在超市也沒什么貢獻,倒是給別人添了些麻煩。不過,我在這里見到的、學到的、悟到的東西都是難以估量的。時間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略到了許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

          四:實踐體會

          在超市工作每天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顧客,勉強可以算得上是閱盡“人間百態”。從很多顧客的衣著、氣質、態度等方面也可以深刻感覺到社會的不公平。超市里每天人來人往,也偶爾會有一兩個小偷,雖然也有攝像頭在工作,可是這也是對人眼力的考驗?梢娫谌魏喂ぷ髦卸急仨毦哂忻翡J的觀察力。也有時候會遇到蠻不講理的顧客,但是作為一個營業員必須時刻謹記“顧客是上帝”的宗旨,必須什么時候都保持良好的態度,不管是做人還是工作,都必須具有廣闊的胸襟,而且在適當的時候要能夠忍耐。體會到了營業員的辛苦和難處,我想以后我逛超市的時候也應該要注意這些。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幾乎所有的學習時間都是花在學校里和課堂上,而付與實踐的時間可謂是微乎其微,而無疑這種教育方法有著很明顯而且可以說是致命的缺點。而各所學校應該也是認識到這個弊端,所以近幾年來特別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以及在學生總體成績中所占的比例。

        【【推薦】社會調查報告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旅游的社會調查報告推薦12-02

        社會變化調查報告12-11

        社會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08

        社會情況調查報告15篇12-28

        餐廳社會調查報告12-06

        社會農村調查報告范文11-14

        社會問題調查報告范文11-13

        城鄉社會綜合調查報告11-13

        電大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1-13

        社會體育調查報告3000字11-1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