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調查報告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并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調查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調查報告 1
調查提綱
(1)調查目的:針對現階段大學生對公益事業的社會效果存在爭議的情況,通過了解同學們對公益事業的態度和做法,從中分析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由此尋求改變這一原因的措施。
(2)調查對象:紅河學院抽樣調查
。3)調查形式:問卷調查為主,個別談話為輔。
。4)調查內容:
、倭私夤媸聵I的渠道和程度。
、趨⑴c公益事業的方式、途徑。
③影響參與公益事業的因素。
④對周圍公益行為、氛圍的認識。
、輰ι鐣媸聵I的總體評價。
通過以上調查,進行全面歸納整理,寫成調查報告,并提出建議。
調查分析
捐贈及其他公益公益行動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表現,更是中華民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美德。公益象征的是愛心、公益與社會責任。作為在社會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階層,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公益捐贈的主要群體。
他們對目前周邊的公益行為、社會的公益事業如何評價呢?是什么因素影響到他們進行公益活動?又是通過哪些渠道、方式參與到公益中?為此,筆者通過對紅河學院100多位各領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來了解當代社會公益觀念和行為現狀,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建議,這對于促進建設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公益事業,加強培養與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紅河學院學生對公益事業的觀念行為
1.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度
筆者在對100位紅河學院學生的調查中發現:支持參加公益活
動的同學有90%,表示不支持參加公益活動的則有2%,表示無所謂的占8%。另外,在對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每周參與公益活動的占60%,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公益活動的占51%,節假日參與公益活動的占30%,而只要需要,任何時間都參與的占11%。在對表示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調查以后是否會參加公益活動的問題中發現,43%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后會積極參加,53%左右的同學表示遇到有價值的公益活動會參加,4%左右的同學表示對公益活動不感興趣。在調查如果學校組織公益募捐活動,或者街上有公益募捐活動的問題上,有79.2%的同學表示會參與,有20.8%的同學則表示不會參與。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紅河學院大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對公益活動不熱衷。但是,從關注公益活動的積極度上看,現今的紅河學院大學生仍缺乏熱情,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表示經常關注公益活動,積極找機會參加。這一點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公益觀薄弱,對公益活動的熱情度不足。
2.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能力
筆者在對上述100位同學的調查中還發現:紅河學院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調查中男生占43 %,女生占57%,而且大多數女生對公益活動更有自覺性和積極性。在這個調查中按照年級來比較,大一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占4%,大二參與公益調查的占28%,大三占公益調查的41%,大四占公益調查27%。其中大部分同學參加過現場捐資和捐物活動,其數量和捐款金額只在同學們的能力范圍之內。
3.紅河學院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渠道
調查發現,對于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有71.5%的表示曾經通過由學校團委、學生會、志愿服務團體組織參加,有27.7%的通過同輩群體及其他志愿者參與活動。有13.8%的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50%的以志愿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7.7%的則表示通過其他途徑參加。而在對沒有參加過公益活動的同學中調查得知,只有26%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后會現場捐贈或者通過手機、銀行、網絡等方式捐款,高達90%左右的同學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義工身份參與義賣義演等公益活動,也有50%左右的同學表示愿意加入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機構。
在詢問參與公益活動遇到的阻礙因素時,76.9%的同學表示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是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表示主要是經濟因素,參加志愿服務還要花錢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學以社會因素,多數人對志愿者有偏見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壓力造成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形式主要是捐贈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參加。而從大學生選擇公益方式的考慮因素也看出了當今大部分大學生還是能夠以接受幫助者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選擇最優公益形式幫助他人,但也仍存在不少同學是為了個人的方便或受外界影響而選擇的方式,不能夠做到真切幫助他人。
在調查能讓大學生最便捷地參與到公益中的渠道——校園組織公益活動,發現: 22.3%的同學表示學校里經常舉辦公益活動,75.4%的同學表示學校有時或很少舉辦,而有2.3%的同學則表示學校從沒舉辦過公益活動。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方面做得不足夠,讓大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渠道少。
4.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認識與態度
筆者在調查中又發現:多達38%的同學參與公益活動的風氣很一般,少部分同學,占5%認為參與公益機構活動風氣很好,而16%的同學覺得不太好,認為公益機構活動風氣比較好的同學只有16%,覺得風氣很差的占4%。這說明了大部分同學對公益事業的風氣和現狀存在著不滿。
問卷調查中發現,過半同學對公眾誠信度缺乏信心,對需要幫助者和積極參加公益者都產生了懷疑的心理。在對大學生對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作用的觀點上41%的人認為有重大作用,55%認為有一定作用,但大部分靠社會其他力量,4%的人則覺得不太清楚。在對參與公益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上當作鍛煉自己,更加振奮的同學占43%。接受教訓,繼續訓練的占53%,受到打擊退出活動的占3%。感到委屈,再不參加活動1%。這說明大部分同學對社會公益事業態度很好,具有很大的熱情。
二、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為的原因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產生這種公益事業觀念和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個人因素
。1)大學生的能力有限,這與家庭經濟來源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紅河學院高校的大學生一般都是靠家庭提供生活費的,都是消費一族,經濟收入直接影響到參與公益事業的行為與觀念,有穩定充裕生活費的大學生更愿意通過捐贈的方式幫助別人,因為這種方式比較方便且能給予接受者最為實際的幫助;相反,生活費來自打工兼職的大學生,相對比較少參與公益捐贈,但他們也愿意通過當志愿者等方式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接受者提供實際的.幫助。
。2)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了解甚小,直接影響到其參與行為與觀念。大部分大學生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現狀、參與途徑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極少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他們通常是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公益活動才會參加,對不了解不感興趣的則完全不理會,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行為和觀念。
2.社會影響
。1)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渠道單一。目前社會上參與公益事業的方式比較少,只有捐款、志愿者等,無法調動公眾參與到公益活動的熱情。特別是在學校的大學生,學校只是偶然有組織參與公益的活動,校園宣傳不足,缺少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難以調動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
(2)社會的誠信度缺失。當今社會出現許多“偽”窮人,他們原本能夠自食其力,不需要幫助的,但卻欺騙公眾捐款,導致大學生對社會上的捐款持懷疑態度。公益透明度不高,對捐款的使用情況、流向不明確,導致大學生對公益事業誠信度的缺失、對公信力的下降。
(3)公益事業發展緩慢。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數量不多、質量不好,內部組織建設不規范,效率低下,缺少有效的管理,導致大學生不敢投身到此類的公益事業中。
。4)政府重視程度不足,F代意義上的公益事業是最近十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在監管程度上存在不足,政府對此缺少足夠的關注、宣傳。因此,關于公益事業的相關法律和制度還不完善,無法起到很好的監控作用。
三、對發展紅河學院高校學生公益事業的措施與建議
針對上述調查及原因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做起,逐步增強紅河學院高校學生的公益觀念意識,使大學生投身于公益事業中來:
1.學生自身角度;
大學生需要增強自身的公益意識,積極主動關心公益事業的發展。
在校大學生的經濟實力有限,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多余的經濟物資收入來援助他人,但是大學生需要提升公益意識,積極主動的發掘身邊可以進行的較為實際的參與公益方式,并投身其中幫助他人。
大學生進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種,例如參加網上公益機構,進行義演義賣活動,加入社會志愿者團體等等,都是每個大學生可以做到的較為便捷可行的公益方式。另外,大學生作為現在中國社會上一個大開銷群體,并沒有想象中的貧困。大學生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做到節儉,學會理財,并把其中一部分投入到幫助他人的公益事業中,相信人間真愛,以提高個人道德素養,盡早背負社會責任心。
2.學校角度:
學校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參與公益的平臺,做好宣傳,給予當代大學生充分的參與公益事業的渠道,調動大學生參與公益的積極性。
目前大學生公益現狀并不樂觀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平臺給其發展,學校及校內的社團組織應在全校倡導人道主義精神,鼓勵黨員及學生干部帶頭參加紅十字會、公益總會等組織開展的公益公益活動,推動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圍,促進公益事業在校園中的發展。
同時,在校內形成公益光榮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梢圆捎脴苏Z,海報等鼓勵形式,在校內傳媒大力宣傳,營造公益公益氛圍;或定期邀請一些公益或公益組織的創始人來校做演講,宣傳公益的本質意義,塑造大學生對公益的正確理解。使同學們形成一種多多參與公益的心理,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
3.社會角度:
社會上的公益機構應該努力吸收大學生這一階層,為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做貢獻。
當今社會誠信度缺失是一大問題,公益結構應首先提高自身質量和誠信度,讓民眾特別是大學生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況公開透明化等。
同時,政府應該提高對公益機構的重視程度,在監管上加大力度,并積極開展各類社區、大學公益活動,以求讓更多人參與到中國公益活動中來。
大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對社會和其個人都具有重大意義,推動著現代文明和人道主義的發展。社會和學校應該為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與氛圍,讓當代大學生繼續發揚公益公益事業,向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借公益的火把溫暖世界。
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調查報告 2
一、前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與社會對公民責任意識的呼喚,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現象日益普遍。本報告旨在通過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其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基本情況、動機、影響因素以及對活動效果的評價,為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益精神。
二、調查方法與樣本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法,設計包含基本信息、參與情況、動機認知、影響因素及活動評價等模塊的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平臺向全國各高校大學生發放,共回收有效問卷xx份,涵蓋各類學科專業、年級層次的在校大學生。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參與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xx%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曾參與過至少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其中,xx%的大學生在過去一年內參與過公益活動。參與頻次以每年1-3次(xx%)和4-6次(xx%)為主。活動類型方面,志愿服務(如支教、環保、敬老等)最受青睞(xx%),其次為公益活動策劃與組織(xx%)、公益活動宣傳推廣(xx%)等。
參與動機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主要動機如下:
提升自我價值:xx%的受訪者認為參與公益活動有助于實現個人價值,提升社會責任感。
鍛煉能力:xx%的受訪者希望通過公益活動鍛煉組織協調、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
豐富經歷:xx%的受訪者視公益活動為拓寬視野、積累社會經驗的重要途徑。
響應社會號召:xx%的受訪者受到學校、社團或社會公益組織的`動員,積極響應社會公益事業。
影響因素
影響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因素主要有:
時間安排:xx%的受訪者表示學業壓力大,時間緊張是制約其參與公益活動的主要因素。
信息獲。簒x%的受訪者指出,缺乏有效的公益活動信息獲取渠道,導致難以及時參與。
激勵機制:xx%的受訪者期待學;蛏鐣M織能設立更多獎勵或認可機制,提高參與積極性。
活動內容與形式:xx%的受訪者表示,活動內容的吸引力及形式的新穎性對其參與決策有重要影響。
活動評價
對于已參與過的社會公益活動,大學生總體評價積極,主要體現在:
個人成長:xx%的受訪者認為公益活動對其個人成長有顯著促進作用,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團隊協作能力等。
社會效益:xx%的受訪者認為所參與的公益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會問題,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改進意見:部分受訪者建議優化活動組織流程、加強前期培訓、增加反饋機制等,以提升活動體驗和效果。
四、結論與建議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但受制于時間、信息獲取等因素,參與度仍有提升空間。建議各方采取以下措施:
學校層面:將社會公益活動納入學分體系,合理調整課程安排,為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留出時間;建立公益活動信息發布平臺,定期推送活動信息;設立公益實踐獎學金或榮譽表彰,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社會組織層面:創新公益活動形式,使之更具吸引力;強化活動前期培訓,提升大學生參與效能;建立完善的反饋機制,讓參與者看到自身貢獻的價值。
大學生自身:樹立主動參與意識,合理規劃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公益活動;提高信息敏感度,主動關注各類公益活動信息,抓住參與機會。
通過上述舉措,有望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度與實效性,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
【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社會公益活動總結通用11-29
社會公益活動總結04-11
社會公益活動總結07-17
大學生愛心捐書公益活動的社會實踐10-15
大學生寒假參加公益活動社會實踐總結11-05
大學生社會誠信調查報告07-26
社會公益活動總結分享05-15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經典)03-30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03-07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