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班集體意識調查報告范文
集體意識是指的是成員對集體的認同態度。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大學生班集體意識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大學生班集體意識現狀及分析
調查采用問卷與訪談結合的辦法,發出44份調查表,收回有效問卷41份,問卷有效率100%。分析結論如下。
(一)1、集體主義價值觀得到普遍認同
(1)在對班集體的認知上,集體主義價值觀得到普遍認同。
76%的學生認為大學集體是溫暖的家,心靈的歸屬,有10%的學生認為集體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另有14%的學生不清楚大學對于他意味著什么。這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能將集體置于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但仍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將大學集體看的很淡。
(2)大學生的情感認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對集體主義價值觀的認同。
40%的學生認為大學能給自己帶來溫暖,32%的學生認為大學能給自己帶來熱鬧,21%的學生覺得大學能給自己帶來榮譽,僅有7%的學生認為大學給自己帶來了麻煩和束縛。大學生在集體中,大多數恩能夠生活的比較開心,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舒心,僅有少部分無法正常融入集體當中,這說明,集體帶給學生的多是積極的影響,而學生對這種影響給予了正面的認知與反饋。例如:
學生對班級開展班級活動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甚至認為根本沒必要看站班級活動。
2. 大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目的
在調查的41為大學生中,只有14位同學選擇了參加班級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樹立班級形象,而選擇活動本身意義的同學有2位,還有5位同學覺得參加班級活動是為了好玩。從這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班級的凝聚力,而是取決于活動本身對自己是否有益。
3. 不想參加班級活動的原因
抽取問卷中的第17題:你不想參加班集體活動的原因是?(選項后的數據是該選項被選擇的次數)A. 活動太無聊 9 B.有事要忙,沒空參加 30 C.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D.對自己沒有幫助 1 E. 其他 1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不想參加班級活動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自己有事要忙,沒有時間參加,大多數學生是因為這一方面的原因不想參加班級活動;第二個方面是活動本身的原因,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班級活動太無聊;第三個方面是認為班級活動對自己沒有幫助,這是極少數人的原因。
大學生對班級活動的參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班的班級凝聚力。在班級活動中,能更好的促進班級成員之間的情感溝通,讓班級更加和諧,也讓班級成員有一種集體認同感。但是從這份問卷中也可以看出,當今的大學生對班級開展的活動,是有選擇的參加,大多數人更愿意參加那些有意義的班級活動或者是對自己有益的班級活動。所以要提高班級活動的參與度,必須提高班級活動的質量。
(三)班級管理模式及參與度
班級是高校學生參與學;顒拥幕締挝,班級事務與每一位同學息息相關,每一位同學都應盡量參與其中,為班級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學生的班級意識主要體現在對班級事務決策以及班級管理方面的參與度。
(一)班級事務決策
1.63.4%的同學會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可見這部分同學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決策,關心班級的發展,為班級的進步獻計獻策,這是班級意識強烈的一種表現。我們要明確知道,學生是班級的主體,班級的發展與個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我們要積極參與班級事務的決策。
2. 還有很多同學對班級事務不聞不問,或是持觀望態度,這是對班級不負責任的表現。造成這種現象可能是由當前大學生的突出特點引起的,現在的大學生想法多,實踐少,集體意識淡漠。很多學生對班級的民主管理更是懶得參與,認為這是“為他人做嫁衣”的“賠本買賣”。加之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中庸”、“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思想的消極影響,一些原本積極參與班級事務民主管理的學生也因怕被同學說三道四而畏縮不前,甚至采取置身事外的態度。
此外,我們還分析了與之相關的幾個問題,如班內有12.2%的同學會積極參加班內事務的討論,有56.1%的同學是比較積極地參加討論,這部分同學認為他們在班級決策中扮演了參與者或是助手的角色,能夠為班級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有37.1%的同學討論活動持一般態度,這些同學中有一部分認為自己扮演了觀眾的角色,并沒有為班級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是這個班級中沒有同學會不積極參加討論,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說明大家都有比較好的班級意識。
(二)班級管理模式
大學的班級都是由學生直接管理的,少數情況下會有班主任的指導性參與,這體現了高校班級管理相對民主的特點,尤其是允許學生輪流當值管理,這在很大成度上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學生的民主管理應當走在整個社會的前列。作為身兼民主管理主體之一和被管理對象雙重角色的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更自覺、更主動,民主參與熱情更高,他們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學生管理班級的必然性。同時每個同學都參與班級的管理,是學生具有班級意識的體現。由此可知,該班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具有很強的班級意識。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該班的班級管理模式屬于學生管理的民主模式,理論上應該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管理模式,但由表3我們可以看出,僅有10%的學生非常滿意這種模式,66%的學生比較滿意,還有7%的同學不滿意這種模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呢?
首先,在高校中,班級事務民主管理理應重視學生民主參與精神的培養和民主決策過程的體現。
但因受我國傳統文化和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多有一種思維定勢:管理就是如何順利處理行政事務,提起民主就容易和自由、無序劃等號,因此真正的民主很難實現。
其次,班團委未發揮應有的作用。班團委是學生參與班級事務民主管理的最主要形式,應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對班級事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很多班級的班團委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班團委干部應該鼓勵其他同學積極參加班級的管理工作,讓所有人對班級事務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班級意識與班級榮譽感。
(四)人際關系
對于大學生而言,人際交往對學習、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意義。大家在大學生活的交往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地許多的問題。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氛圍中,應該如何改善人際關系,如何加強人際交往,是每個大學生都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1. 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狀
大學生在與班級成員的相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很注意和其他人之間的關系的,時常能考慮他人的感受,并且他們認為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融洽的。但是也應該看到少部分學生認為班級同學的關系不太熱情,或者覺得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如何根本無所謂。
2. 少部分學生不合群的原因
(1)心理閉鎖。主要表現在對同學不信任,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墻。有的大學生與人交往時,喜歡主觀猜測,懷疑對方。對他人的敵意和猜疑,他人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作為對等的回報。這樣,無疑會給人際交往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自私自利, 求全責備。目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但又普遍缺少社會的磨練,人生觀、價值觀容易出現偏差。這類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認為他人為我是理所當然的,我為他人是難以接受的。這類大學生只能讓人敬而遠之,難以建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
(3)自卑與清高。自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有的大學生對自己不能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也有的大學生自命不凡,以為自己高人一等。這種孤傲的心理使人在交往過程中容易擺出“目中無人”“唯我獨尊”的態勢,這難免引起對方的厭倦和反感。
(4)嫉賢和報復。有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嫉賢妒能,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諷刺、挖苦、中傷,或者在別人遭遇困難和挫折時, 幸災樂禍;另外與嫉妒心理相伴而行的還有報復心理,使交往雙方本來可以化解的矛盾不僅得不到化解,反而加劇。
(5)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常常直接引發交往中的沖突,如有的人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火,對人充滿敵意、態度生硬或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賞,苛求于人;有的人虛偽奸狡,為人心術不正。這些都是極易引發人際交往沖突的因素,是人際交往障礙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班級建設的策略
由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現在多數高校學生的班集體意識比較強,但仍有部分同學十分缺乏這種意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自我意識膨脹,團隊協作意識的缺失;學生過分強調自我,遇到問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考慮集體利益。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班級建設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 班級似乎是少數人的班級, 有些大學生對班級事務不感興趣;不積極參加班級各項集體活動;不能很好的處理好與同學間的關系。大學生這些不正確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不僅影響學習,也影響了班級建設的健康發展。因此,為了班級的和諧,每個班級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合適的建設策略。
(一)以愛心鼓舞學生
班主任是學生班級的直接領導者,他們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體管理的職責。師生之間只有形成了情感的連接點,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而要達到這種師生之間的融合,老師就要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之中,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感到心靈上的慰藉。老師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學生自尊心,對學生要一視同仁,用真情感
動學生,建立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師生關系。
(二)合理設立班級成員的角色
通過班級內部各種角色的設立,使每個班級成員在班級中都有一定的職務,承擔一定的權力和義務,這有利于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班級凝聚力建設。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知人善任,提供展示的舞臺,滋發每個成員的學習和工作熱情,尤其是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隊伍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二,利用情感力,關愛每個成員培育和諧的班級氛囤。班級要關心成員的成長成才,關心成員的親身利益,讓班級成員能夠感覺到被重視、被關心,感覺到班級的溫暖。
(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在班級體建設中,班干部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他們既是老師與學生聯系的紐帶,更是各項工作和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的價值觀(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總評價和總看法)、道德觀及行為傾向對班級成員的思想言行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班干部隊伍要具備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溝通聯系的工作意識,真正成為學生好處的維護者,學習生活環境的優化者,行為言語的規范者,情緒意見的疏導者,上級政策的貫徹者,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對班干部與班集體都充滿信心,這樣才能促進班集體的良性發展。
(四)制定利于發展的班級體制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集體的一切,歸總起來,都擺脫不了紀律的形式!眲摻ê屯晟葡鄳囊幷麦w制,有益于學生明確奮斗目標,了解行為規范,排除外部干擾,提升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班風,形成班級工作的整體合力。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在與學校規章體制一致的前提下,創建一套系統的、嚴格的班級體制規范,以此來督促每位同學形成良好的習慣,使之更適應社會發展。
(五)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
針對班級特點,每個班級形成自己的班級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訓等。以此班級特點為核心,開展各種班級集體活動,形成自己班級的文化特色。久而久之,班級都會團結在這個文化理念的周圍, 并且會不自覺地把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學習或生活中去。有了共同的班級文化,就會形成共同的班級目標,并最終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班級的凝聚力便會增強,班級文化包括班歌、班徽、班訓、班旗等。
(六)開展活動,“籠絡人心”
眾所周知,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主要形式。形式多樣的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增長知識,提升本領,也方便于學生之間增進理解關心、加深感情、創建友誼。開展活動時,組織者要利用活動的機會制定整體的活動計劃,使各種活動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橋梁,從而密切老師和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使師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同學們在活動中增強了主人翁精神,班級的凝聚力也增強了。而在舉行活動中,要要注重班級榮譽感的培養,因為有了集體榮譽感,就能讓學生在從事各項活動時,都能做到從集
體的角度出發,維護集體的榮譽。
(七)合理利用網絡條件
在當今時代下,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樣它也可以為我們的班集體建設做出一定的貢獻。大學的班級不同于初中的班級,在大學里,同學之間的相處基本上只有上課時間,甚至于上課都會分散開來,這就要求我們利用其它途徑促進大家的交流,網絡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個班級可以再網絡上創建自己班的群、微博等交流平臺,方便大家隨時分享自己的最新動態。利用網絡進行班級管理是一種很時尚的管理方式,因此在同學之間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及應用。
大學班級可以說是每一個班級成員的“家庭”,在這個家里面,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教育經歷都不同,尤其是在現在的獨生子女居多,這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班級的建設及發展情況。然而現在的大學班級建設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班級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指望一揮而就,更不能期待一勞永逸。加強班級建設,對于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推進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其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班集體意識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維權意識調查報告11-10
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報告06-21
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報告06-29
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06-23
關于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報告09-30
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報告總結07-09
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報告9篇01-26
關于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01-28
對大學生傳統節日意識的調查報告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