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張家界土家風情園的導游詞
張家界是著名的4A級旅游景區。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篇介紹張家界土家風情園的導游詞,希望大家喜歡!
歡迎大家到國家4A級旅游景點——張家界土家風情園來做客,我叫小周,我將陪同大家一起走進土家風情園,了解土家族的歷史,感知土家族的文化。
張家界土家風情園竣工于1999年,由張家界市土生土長的土家人楊剛年興建,耗資人民幣7500萬元,占地面積60余畝,是國內展示土家建筑藝術和文化內涵的代表之作。園內主要建筑有土司城堡、擺手堂、九重天閣、土王宮、土王宴會廳、土家山寨等,是一個濃縮了中國土家族農耕文化、兵戰文化、土司歷史、建筑藝術、工藝美術、民俗風情、飲食起居的大型民族民俗文化景點。園內收藏了各種木雕花窗308個、木雕花板432塊、雕花門318塊、石雕柱礎999個、紅砂石欄桿 5000余米,其中九重天世襲堂共用木柱1008根、木枋10088匹,同時收藏民族民間書籍及各種著作500余部(冊),收藏其他文物逾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安德魯·邁克爾先生參觀土家風情園后說:“張家界土家風情園是中國土家族的大博物館。”
進入園內之后,我們朝左邊看去,會發現一個由五根大木柱構成的亭子,這便是“祗柱亭”。“祗”又叫“社”,是土家人最崇拜的土地神。祗柱亭的五根大柱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神保佑土家人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且,每根柱子上還有—個人物雕像,特別清晰,他們是土家族歷史上最值得尊敬的祖先:巴廩君、彭公爵主、向大官人、田好漢、覃垕王。
請大家抬起頭來,一座石牌坊矗立眼前,上書“東南第一功”五個大字。這座石牌坊目前是江南最大的石牌坊,記載著土家族一段輝煌的歷史。明朝嘉靖年間,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倭寇泛濫,于是朝廷在全國范圍內征兵抗擊倭寇。茅崗土司覃堯之接到軍令以后發愁了,因為軍隊開拔的這一天剛好是過年的前一天。但為了保家衛國、驅除倭寇,覃堯之號召土家族的父老鄉親提前一天過年,做甑子飯,吃砣子肉,喝大碗酒,為出征的土家男兒壯行。后來,土家族就將過年提前一天趕著過的風俗沿襲了下來,這就是土家族“過趕年”的來歷。這些英勇的`土家男兒到了東南沿海以后,通過四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將倭寇全部殲滅,立下了赫赫戰功。嘉靖皇帝龍心大悅,親自授予“東南第一功”的榮譽給這些土家族兄弟。
我們腳下的這塊空坪就是土家族的露天擺手場,是土家人祭祀先祖跳擺手舞的地方。2002年9月22日,這里舉行過一場大型的千人茅古斯表演,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茅古斯舞是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舞蹈,被喻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男人身穿稻草衣服,女人身穿樹葉和樹皮制成的服飾,用舞蹈來表現土家先祖生產、生活、婚姻嫁娶的情景。
這是土家族的祭祀柱,也叫圖騰柱,直徑1.2米,高12米。石柱上有“匯集武陵精粹,傳承土寨風情”十二個大字,是用魯班文寫的。大家看石柱的頂部,那是一只老虎的塑像,相傳土家族先祖巴廩君死后變成了白虎,于是老虎就成了土家族的崇拜物。這既象廟宇又象戲臺一樣的建筑,就是土家族的擺手堂。早在遠古時期,土家族就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大型的民族舞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祭祀先祖跳的舞,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跳擺手舞還要唱擺手歌,主要表現祖先的起源、遷徙、繁衍、戰爭、生產、生活等創世業績,所以擺手舞被稱為土家族古典文化中最偉大的民族史詩。
這是按照土家祠堂式樣修建的土王宮,后面連著的兩棟封火墻是土王行宮,再后面一棟吊腳樓則是土王后花園。中國歷史上的土司制度,始于元代,由于高度自治,被視為土司小朝廷。土司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在政治、經濟上與土民有等級之別,連居住的房屋也有等級之別。土關衙署,可以綺柱雕梁,砌磚蓋瓦;土民只能叉木架屋,編竹為墻;社巴頭目雖允許豎梁柱裝板壁,但不能蓋瓦,違者治罪。故民間有“只許買馬,不許蓋瓦”的俗話。這座土王宮,現在是擁有100多間豪華客房的三星級標準的賓館,閣下如有雅興,不妨在此下榻,感受一下多情好客的土家人的星級服務。
這蔸槐樹看起來不夠高大,可是縱紋密布,有一大把年紀了,有千年槐樹之稱,是土家風情園的鎮園之寶。
“不上九重天,枉到風情園。”九重天世襲堂是土家風情園的精華和靈魂所在。該建筑由土家民間藝人李宏進設計,依80度陡坡而建,高48米,共9重12層,整個樓房全部用木栓連接,沒有一顆鐵釘,堪稱土家族建筑史上的奇跡。2002年9月22日,九重天吊腳樓被載入世界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其為目前中國最大、最高、最完美的木質結構吊腳樓。2001年4月6日,朱镕基總理視察土家風情園時,對九重天贊不絕口:“一批民間匠人能造出這樣輝煌的吊腳樓,而且還解決了力學的問題,真是不簡單。”清華大學著名建筑學家何重義先生說:“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完全可以和蘇州的園林相媲美。特別是九重天世襲堂,猶如玉宇瓊閣,令人神往!”古人說,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寨。古人又把九重叫做天,說天有九重,最上一重是上帝和君主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們叫它“九重天”。
這里是農耕民間工藝作坊區,所展示的是土家人部分日常生活用具及裝飾物品手工制作的工藝流程。土家人的挑花、打花、蠟染、木雕、石雕、竹雕、木藝、鐵藝以及涉及生產、生活的種種民間工藝,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請看這些篾織小飯簍,是土家人上山勞動帶午飯用的,它的特點是透風衛生、不入蚊蟲,夏天盛飯或其他食品,三五天不餿臭,真正稱得上是環保餐具了。
這里的土家婦女在紡紗織錦、打花帶。土家錦,又稱土錦,而土錦中,又以西蘭卡普最為出名,西蘭卡普的俗名叫“土花鋪蓋”。從北宋年間起,土錦一直是土王酋長向朝廷進貢的貢品。
請到這里看看土家人的草編工藝和雕刻工藝。土家族雕刻工藝美術門類眾多,主要有石雕、木雕、竹雕等,尤以木雕、石雕最為出名,木雕中又以浮雕見長,產品多為窗雕、門雕、桌雕、床雕、房屋柱枋塞角雕等等,可以說是無處不雕。主要題材有花果、蟲魚、鳥獸、歷史傳說、戲文故事等,原材料有柏楊、紫檀、香椿、樟樹、香楠等。
來到土家山寨,大家會想:土家人為什么會修建這種吊腳樓建筑呢?這是由于土家人多居住在深山峽谷,田無巴掌大,地無一尺平,加上山中多毒蛇猛獸,所以,只能隨地就勢把房子建在懸崖陡坡上或臨溪靠水。從形式上分,有雙手推車、鑰匙頭、曲尺形、一字排、單檐吊、雙檐吊,甚至重檐疊起,形成層次復雜的天宮帝閣一樣。大家進園就看到的那座九重天世襲堂,就是吊腳樓的經典之作。
土家人居住在深山峽谷,因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地飲食文化。比如土家人愛吃酸辣,“一日不吃酸和辣,走路腳軟眼也花,心里就象貓爪抓”。土家人多食五谷雜糧,做粑粑是家庭主婦的絕活兒。如冬吃打糍粑,春吃篙子粑,夏吃麥子粑,秋吃苦蕎粑。還有竹葉粑、桐葉粑、荷葉粑、發粑粑、粽子粑、葛粑、蕨粑等等,一聽名字就叫人流口水,要知其中個味,不妨親自嘗一嘗。
這是油榨坊,由牛碾、炒鍋、蒸鍋、木榨組成,是土家人專門榨菜油、茶油、桐油用的。這個牛碾又叫旱碾,大山界上缺水人家的吊腳樓下,大多是這種碾子。油榨的工藝流程是,先將原料在炒鍋內炒個八成熟,用牛碾碾成粉末,再用甄子蒸熟,然后用鐵圈加稻草將粉末踩成枯餅,安置在油榨里,經過高強度擠壓把油榨出來。
土家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您想對土家族作進一步了解的話,請您晚上到土家風情園圣火堂來,屆時將有大型的少數民族歌舞篝火晚會等著您,會為您難忘的張家界之旅增添一道光彩。
【介紹張家界土家風情園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渤海風情園導游詞02-12
土家族擺手舞的介紹10-07
土家族擺手舞介紹10-05
土家族茅古斯舞的介紹10-06
土家族舞蹈擺手舞介紹11-18
張家界導游詞精選15篇02-08
湖南張家界導游詞3篇01-22
張家界旅游景點介紹10-30
土家族特色的“八寶銅鈴舞”介紹10-06
德國的飲食風情09-24